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水稻恶苗病从苗期至抽穗期均可发生,一般有3个较明显的发病高峰期。在播种后15天左右出现第一个发病高峰,在水稻分蘖高峰期出现第二个发病高峰,在水稻孕穗期出现第三个发病高峰。在前两个高峰期发病较严重。苗期发病,病苗比健苗细高,叶片、叶鞘细长,叶色淡黄,根系发育不良,部分病苗在移栽前后不久死亡。病死植株表面产生分生孢子,能经风雨传播到健苗,从伤口侵入,造成多次再侵染。但这种再侵染能力比较弱,在田间侵染健康稻苗的  相似文献   

2.
<正>去年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有不少地方的水稻发生恶苗病,现将该病的发生特点、侵染途径及防治技术介绍如下。恶苗病从水稻苗期至抽穗期均会发生,以分蘖期发生最多,种子带菌是主要的侵染源,其次是病稻草。播种带菌稻种或用有病的稻草覆盖,当稻种萌发时,病菌从芽鞘侵入引起发病。虽然恶  相似文献   

3.
<正>问:水稻干籽直播用什么药包衣种子?答:水稻播前用药浸种或拌种,主要的防治对象是恶苗病和干尖线虫病,这两种病害在田间发病后无药可治。水稻恶苗病是种传病害,带菌种子是恶苗病的主要侵染源,其次是病稻草。水稻恶苗病菌主要在催芽期间侵染芽谷,此时稻种堆积、温湿度适宜,部分稻种携带的分生孢子大量萌发,不仅侵染带菌稻种,还侵染健康稻种,使染病率大幅度提高。一般催芽的比不催芽的发病重,催芽时间越长发病越重。用药浸种后不经催芽或催芽至露白播种,能有效控制恶苗病发生。有研究表明,缩  相似文献   

4.
<正>水稻恶苗病是水稻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受害稻株苗期或抽穗前枯死,一般不抽穗结实,所以俗称"公秧"。为有效识别与防治水稻恶苗病,确保粮食丰收,湖南省农业厅发布其识别方法和防治措施如下:一、发病特点。水稻恶苗病以带菌种子为主,其次是病草成为第二年的初侵染源,病菌侵入一般在播种时,播种时病种上潜伏的菌丝或分生孢子遇水萌发,从伤口侵入到幼苗的基部,引起稻苗发病,病稻草用来盖秧和捆秧时也可以发病。  相似文献   

5.
旱育秧主要病害的症状表现,发生原因和防治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恶苗病1.1 症状表现 当气温达30℃以上时,旱育秧苗床上会出现一些迅速长高的秧苗,可比一般秧苗高出1/3以上,非常显眼,假茎和叶片细长,苗色淡黄,根数比正常苗少,这就是徒长型苗期恶苗病。旱育秧比水育秧发病多,粳稻比籼稻发病多,该病已成为粳稻区最普遍的病害之一。1.2 发病原因 引起恶苗病的串珠镰孢菌(FusariummoniliformeSheld)属地好气菌,喜欢较高的温度和湿度。旱育秧苗床透气性比水育秧好,落谷后盖地膜造成膜下高温高湿,都有利于该病原菌的发展。种子带有病菌孢子是最主要的菌源。在浸种催芽过程中,带…  相似文献   

6.
<正>俗话说"秧好半年粮",在水稻育秧环节做好恶苗病、立枯病、潜叶蝇的防治及秧田杂草的防除,对培育壮苗、提高秧苗素质、保证插秧后水稻健康生长、提高水稻产量至关重要。同时做好水稻育秧期间病虫草害的防治还可以节省用工和用药成本,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种子消毒预防恶苗病恶苗病是由种子带菌引起,种子消毒是防治水稻恶苗病的唯一措施,田间发病后防治无效。目前防治恶苗病较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水稻种子带菌是恶苗病的初侵染源,药剂浸种是防治恶苗病的主要措施.近年来水稻恶苗病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发病率高,危害较重.播种带菌的种子,在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出苗后可随即死亡,成株期即使能抽出穗也是穗小粒少甚至颗粒无收,对产量影响较大.为此,在两年试验的基础上,从防效、成本等方面进行综合比较,筛选出防治水稻恶苗病的最佳药剂.试验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近期有农户反映,田里的直播稻得了恶苗病,用什么药可以防止该病蔓延?笔者认为这种情况不需要用药,也没有适用药种能有效治疗恶苗病株。恶苗病病菌主要在水稻种子萌发出苗期侵染。在水稻浸种催芽过程中病粒携带的恶苗病病菌易增殖和侵染健康粒,引起病株率大幅度上升;干籽旱直播稻不进行浸种催芽,田间恶苗病发生一般不重,除非种子带菌率特别高。恶苗病病菌侵入稻芽后,在稻苗体内活动、增殖,并产生赤霉素,使稻苗蹿  相似文献   

9.
近年寒地水稻育苗床立枯病发生重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和2011年,由于遭受早春严重的异常气温,使我们地区水稻立枯病呈加重趋势;水稻立枯病对大棚旱育秧田为害十分严重,明显影响水稻育苗质量,发病重的地区可造成秧苗成片枯死.1 近两年大棚旱育秧田立枯病发病重的原因分析1.1 温度是立枯病大发病主要因素遇到持续低温、土壤冷凉、光照不足是发病重的重要因素,尤以低温影响最大.育苗棚内温度持续在10℃以下,土壤水分不足,幼苗生理失调,病菌进行侵染,常导致病害急剧发生.1.2 湿度大可导致立枯病大发生育苗棚内通风不及时、通风炼苗晚、灌水过勤、阴雨或潮湿可加重立枯病情.1.3 种子质量差和生活力弱能诱发立枯病发生受伤、受冻、催芽过长、生活力差的种子和抗逆力很弱都是引起病害的隐患.1.4秧田条件和管理失调使立枯病发病加重播种量大、高温徒长的苗床,床土黏重、偏碱、播种时间过早、过密、覆土过厚以及施肥量大,都有利于立枯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正>恶苗病是水稻常见的病害,我国主要稻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特别是近些年来旱育稀植技术的推广与普及、盘育苗机插面积的增多,以及干籽旱直播的推广,恶苗病的发生日趋严重,在一些地方已成为水稻主要病害之一,严重制约着早稻产量的提高。危害症状。水稻恶苗病俗称徒长病、公禾,感病水稻秧苗一般在2.5叶期后,气温达30℃时表现出徒长症状,病苗迅速长高,比正常苗高出三分之一以上,茎叶叶片细长,苗色淡黄,发根较  相似文献   

11.
<正>冬春季是莴苣霜霉病的高发季节,该病主要危害叶片。发病初期植株下部叶片产生淡黄色近圆形病斑,以后扩展时受叶脉限制而呈多角形,且病叶由下往上发展。潮湿时,叶子背面病斑上长有白霉。严重时,还可蔓延到叶子正面,也长有白霉。后期病斑变为黄褐色,病重时多数病斑连成一片,叶片发黄干枯,最后茎表面变褐变黑,甚至整株腐烂。低温高湿条件有利于霜霉病发生,种植过密、群体过大、氮肥施用过多、通风透光不良的田块发病重。防治莴苣霜霉病宜采取以农业防治为主,辅以药剂  相似文献   

12.
随着市场放开,水稻种子品种大大增加,调运频繁.水稻种子带菌机率增加,而种子带菌是一些病害发生的主要初侵染源,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可集中消灭病原菌,有效防止恶苗病,减轻稻瘟病、细菌性病害的侵染,提高水稻秧苗素质.中浙优634是中国水稻研究所与湖北富悦农科所共同选育的优质高产杂交稻品种,实际运用中,做好种子消毒处理,对于提高播种质量和生产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瓠瓜细菌性叶斑病是新近发生的一种病害,发生严重时对产量有较大的影响。此病可危害叶片、茎蔓、瓜条,其中以叶片受害较严重。发病规律此病由细菌油菜黄单胞菌黄瓜叶斑病致病变种侵染引起。病菌主要通过种子带菌传播蔓延,该菌在土壤中存活时间非常短,保护地栽培往往重于露地栽培。防治方法①种子处理用55℃温水浸种20分钟,捞出晾干后催芽播种。  相似文献   

14.
<正> 玉米纹枯病又称烂脚瘟,是玉米重要病害之一,尤其是在玉米的生长前期,发病较重。近来,笔者在农村调查春播作物生长情况时发现,入春以来,由于持续阴雨,田间湿度大,春玉米普遍发生纹枯病。发病轻的田块,病株率达13%左右,重者达18%以上。受害植株,对生长发育和产量影响都很大。一、症状和诊断。玉米从苗期到抽穗期均可发病。以生长前期为害较重。主要侵染叶鞘、叶片。  相似文献   

15.
<正>一、病害的发病条件、症状识别及其防治1.灰斑病(斑点病):发病条件是温度28℃30℃,连续多雨,雨量大有利于灰斑病发生。种植过密,田间通风不良的地块发病就重。苗期至鼓粒期均可发生。该病主要侵害叶片,也可侵害茎、荚、种子。感病叶片初生圆形小斑点,而后扩大为赤褐色不规则形有霉状物的病斑,严重时叶片干枯破裂成孔而死。种子上病斑隆起有细小龟裂纹。防治措施:①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精选种子,清除  相似文献   

16.
<正>病毒病是莴苣的主要病害,普遍发生,目前国内外均没有理想的药剂防治,应以预防为主,采取农业防治和及时防治蚜虫。高温干旱,肥料不足,管理粗放,植株生长弱,杂草多、蚜虫多,发病重。症状识别苗期被害,在第一片真叶上产生浅绿色或黄白色不规则的斑驳,叶缘不整齐或有缺刻。第二、三片真叶则有明脉,后出现黄绿相间的斑驳或花叶。成株期被害,症状与苗期相似,但有的叶片皱缩,细脉变褐,并有褐色坏死斑点,有的叶缘内卷,并有矮化现象。  相似文献   

17.
<正>胡麻叶斑病在水稻整个生育期皆可发生,苗期和孕穗至抽穗期最易染病,可危害稻株地上各部位,主要危害叶片。苗期叶片受害,病叶上出现芝麻粒状的暗褐色斑点,斑点密生时可致秧苗枯死。如遇潮湿天气,死苗上会生出黑色绒状霉层,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成株叶片受害,病斑初为褐色小点,逐渐扩大成椭圆形褐斑,芝麻粒大小,病斑周围一般有黄色晕圈,后期中央呈黄褐色或灰白色。发病重时叶片上病斑密布,常愈合成不规则的大斑,最后叶片干枯。受害严重的稻株,生长受阻,分蘖少,抽穗迟。  相似文献   

18.
<正>前段时间雨水较多,玉米大斑病大流行。玉米大斑病,又称长蠕孢菌叶斑病、煤霉病、煤纹病、枯叶病、条斑病、叶斑病等,是玉米的重要叶部病害,在冷凉地产区发病较重,一般减产10%左右,严重地块达到30%~50%。当玉米植株70~90厘米高时即可发病,主要为害玉米叶片,严重时波及叶鞘、苞叶和籽粒。田间发病始于下部叶片,逐渐向上发展,也有从中上部叶片开始的。苗期很少发病,抽雄后发病加重。  相似文献   

19.
<正>近些年来,早稻种传病害恶苗病在笔者所在地呈上升趋势,发生程度加重,面积扩大,尤以机插稻和直播稻发病较重。重病田病株率超过30%,严重影响水稻安全生产。究其原因,主要是放松了早稻种子的消毒处理,而药剂处理种子是控制该病等种传病害最为经济有效的方法,现将其病害症状和种子药剂处理方法介绍如下:恶苗病苗症状。感染恶苗病菌的早稻秧苗,一般在2.5叶期后,气温达30℃时,表现出徒长症状,病苗迅速长高,比正常苗高出三分之一以上,茎和叶片细长,苗色淡黄,发根数少,严重  相似文献   

20.
正问:每亩用3%噻霉酮90克防治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效果如何?对杂交籼稻生长有没有不良影响?答:水稻细菌性条斑病为全国植物检疫性病害。该病近年在江苏省徐州、宿迁、淮安等地零星发生,发生面积较小,主要在籼稻老病区发生。该病主要是由带菌种子、田间病残体传播。病斑初为暗绿色水渍状半透明小斑点,后扩展成褐色短条状病斑,病斑多时可连成长条斑,对着阳光看叶脉处可见透明长斑,严重时可造成全叶枯死。从苗期到抽穗期都可发生,但以分蘖末期到抽穗前期发病为多。发病以后,严重时影响水稻灌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