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6 毫秒
1.
规模化种猪场猪瘟免疫情况调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以高热、出血为主要特征的烈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至今仍在中国广泛流行。接种疫苗是防控该病发生的最根本的方法,为了查清山西省规模化种猪场猪瘟疫苗免疫情况,课题组采用ELISA试剂盒,对8个地市42个规模化种猪场465头哺乳猪、456头保育猪、436头育肥猪、419头母猪进行了猪瘟免疫抗体检测。查明了哺乳猪抗体阳性率平均为70.11%,保育猪抗体阳性率平均为40.57%,育肥猪抗体阳性率平均为50.22%,母猪抗体阳性率平均为69.69%,证明被检猪群免疫抗体不理想,尤其是保育猪抗体水平较低。同时对12个规模化种猪场,4类不同免疫方法免疫猪瘟疫苗的133头哺乳猪、110头保育猪、105头育肥猪、135头母猪进行了免疫抗体检测。结果表明:乳猪在吃奶前超免猪瘟高效细胞苗6头份,21日龄时二免猪瘟高效细胞苗4头份,60日龄三免猪瘟高效细胞苗2头份,母猪产后21 d跟胎免疫效果最好,使保育猪免疫抗体阳性率达到89.29%,有些猪场使用该方法免疫后,使保育猪的死亡率有了明显的降低,生长发育逐渐走向正常;而采用仔猪在断奶后28日龄至35日龄时首免猪瘟普通细胞苗4头份,60日龄二免猪瘟普通细胞苗2头份,母猪产后28 d跟胎免疫的方法效果最差,不宜推广应用。通过对山西一些规模化种猪场猪瘟免疫情况的调研,基本查清了规模化种猪场猪瘟免疫效果和最佳免疫方法,可为养猪场防控猪瘟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规模化猪场猪瘟免疫状况调查及仔猪首免日龄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调查规模化猪场猪瘟的免疫方案,比较及评价其免疫效果,本研究将湖北省7个规模化种猪场作为研究对象,将猪群分为经产母猪、种公猪、后备母猪、哺乳仔猪(0~30日龄)、保育仔猪(30~60日龄)和生长猪(61日龄以上)6个群体,并按各猪群5%~8%的比例采血,检测猪瘟抗体。结果表明,各猪群猪瘟免疫合格率分别为99.55%、96.43%、99.22%、89.88%、81.68%及78.64%,不同免疫方案下,各场猪群表现出不同免疫效果。而从总体上看,保育仔猪的猪瘟抗体水平是各个猪群中最为薄弱的环节。因此本研究在调查的基础上,继续探索了一个规模化猪场的仔猪猪瘟母源抗体消退规律,并且分别设置了14、21、28、35日龄猪瘟疫苗免疫组,于免疫后1周及2周后采血检测猪瘟抗体。结果表明,该场猪瘟免疫最佳首免日龄为28日龄,并根据研究结果将该场原来的首免21日龄调整到28日龄。本研究的开展对规模化猪场制定合理的猪瘟免疫方案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正>2014年8月,安徽省和县某规模猪场发生一起以哺乳仔猪低烧、拉稀、厌食、死亡,保育仔猪表现轻微呼吸道症状,大中猪未见明显发病症状为特征的病例,使用多种抗生素治疗无效。通过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以及实验室检测等方法,确诊为猪瘟与猪伪狂犬病的混合感染。通过对初生仔猪进行猪瘟疫苗的超前免疫、0~2日龄仔猪用猪伪狂犬疫苗进行滴鼻免疫及对母猪群进行猪瘟疫  相似文献   

4.
为对昆明市禄劝县某规模化猪场猪瘟、猪伪狂犬病的免疫效果进行评价,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试剂盒,对该猪场18份妊娠母猪、24份哺乳母猪和38份2.5~3月龄保育猪,共80份血清样品进行抗体水平检测。结果表明,3种猪群的猪瘟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4.4%、95.8%和89.5%;猪伪狂犬病抗体阳性率为100%、100%和7.9%。表明该猪场猪瘟免疫合格;猪伪狂犬病妊娠母猪、哺乳母猪免疫合格,但保育猪免疫失败。建议分析保育猪免疫失败原因,完善免疫程序,及时补充接种伪狂犬病疫苗。  相似文献   

5.
实验旨在观察猪场母猪与仔猪猪瘟的免疫程序。在南堰猪场根据其母猪与仔猪的猪瘟免疫程序,选取15日龄乳猪、25~80日龄断奶保育猪、产后15d母猪、产后25d母猪,采用猪瘟病毒间接ELISA抗体检测法,检测其猪瘟母源抗体与免疫抗体水平,其中,母源抗体合格率随着仔猪日龄的增长有下降趋势,但25日龄断奶时仍然高达97.8%,所以仔猪断奶前无需进行猪瘟疫苗的免疫,还可适当推迟猪瘟活疫苗的首免日龄;而仔猪猪瘟苗首免4周时抗体合格率为100%,因此仔猪猪瘟苗二免的间隔时间应大于1个月;母猪在断奶时猪瘟免疫抗体合格率也为100%,说明该母猪断奶时不需要注射猪瘟活疫苗。从检测的母猪与仔猪的猪瘟母源抗体与免疫抗体的合格率来看,母猪、仔猪在猪瘟免疫注射间隔时间上均有待调整。  相似文献   

6.
饶丹 《中国猪业》2022,17(4):52-55
为了解河南省新乡市某规模化猪场猪瘟疫苗的免疫抗体水平,本试验采用猪瘟疫苗抗体阻断ELISA检测试剂盒,对该猪场不同日龄的保育猪、妊娠母猪、后备母猪及公猪进行猪瘟抗体水平检测。结果显示:妊娠中后期母猪的抗体阳性率均为100%,离散度分别为16.13%、17.01%,离散度相对稳定,免疫效果好。后备母猪、哺乳母猪抗体阳性率达100%,离散度分别为0.65%、8.80%,相对偏低,免疫效果好,猪群比较稳定。公猪的整体抗体阳性率为100%,猪场3个区中公猪的抗体离散度分别为3.23%、3.51%、6.11%,公猪免疫效果好且抗体整齐度高。保育仔猪前期的猪瘟抗体阳性率最高达100%,保育中期抗体阳性率最低,为50%,保育后期抗体阳性率是80%,保育中后期离散度分别为24.77%、32.98%,离散度相对不稳定,免疫水平不均一,存在感染野毒的风险,不同个体间抗体水平差异比较大。结合试验猪场具体情况,在保育猪30~55日龄之间再检测,确定仔猪的最佳首免时间,提高仔猪的免疫效果。本文通过对某规模化猪场不同阶段猪群的猪瘟抗体水平检测分析,为该猪场生产中防控猪瘟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猪瘟、猪蓝耳病的免疫状况、评价免疫效果、制定合理免疫程序与防控措施。笔者于2014年分4次对某规模化猪场采血进行猪瘟、猪蓝耳病抗体检测。结果显示该场母猪的猪瘟、猪蓝耳病抗体水平合格;产房仔猪猪瘟抗体水平合格,猪蓝耳病抗体水平较低;保育阶段猪瘟和猪蓝耳病抗体水平均较低;育肥阶段猪瘟抗体水平较低,猪蓝耳病抗体水平偏高,且标准差大。结合该场免疫程序,表明仔猪的猪瘟首免日龄应根据抗体消长情况推迟,同时应考虑对仔猪免疫猪蓝耳病疫苗。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福州地区一些猪场在初生至保育后的仔猪中陆续发生仔猪猪瘟,表现明显的窝发性,死亡率高,持续时间长,危害严重。1 仔猪猪瘟疫情调查 经调查,发病场母猪均经猪瘟疫苗免疫过,剂量为2~4头份,少数场还实施超免;仔猪免疫程序不规范。以DotELISA检测发现,多数母猪抗猪瘟弱毒抗体水平偏低,仔猪抗体水平不足;母猪抗体水平偏低的猪场,主要见初生至20日龄乳猪发生猪瘟;母猪抗体水平正常的猪场,也有60~80日龄的肥育猪发生猪瘟。通过检测猪群抗猪瘟强毒抗体,发现大部分疫情场母猪呈阳性,少数无病场也出现…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江西某猪场各年龄阶段猪瘟的感染情况,对该猪场的不同年龄猪群的血清进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猪瘟抗体水平。结果表明:各阶段猪群猪瘟抗体的阻断率参差不齐,表现出一定的差异。依阳性率看,后备母猪的猪瘟抗体阳性率最高(97.5%);其次是种公猪(91.1%)、妊娠母猪(86.1%)、保育猪(81.3%)和哺乳仔猪(76.8%),而育肥猪的阳性率最低(60.9%)。7日龄抗体水平与20日龄相比差异显著(P0.05),表明哺乳仔猪受到母源抗体的作用随着时间的增长逐渐减弱。65日龄平均抗体水平(0.652)显著高于60日龄(0.439),二者差异极显著(P0.01);而35日龄保育猪抗体水平(0.716)显著高于15日龄(0.578)和20日龄(0.457)。表明加强免疫能够迅速、有效地提高猪瘟抗体水平,使猪群获得更好的保护力。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猪病的混合感染越来越严重,笔者接诊了一例猪瘟、伪狂犬与副猪嗜血杆菌混合感染的病例,临床症状较典型,现将整个诊治过程介绍如下。(一)发病及免疫情况2018年2月7日某养殖场带病猪前来就诊。主诉:该场存栏1000多头,其中母猪120头,育肥猪832头,发病猪群主要为育肥猪。1月30日出现发病症状,截止就诊已出现发病症状的猪有100多头,死亡12头,母猪有5头出现流产。该批育肥猪在0日龄、7日龄分别滴  相似文献   

11.
正2015年11月24日,河北省廊坊市某县一病例,经流行病学调查、病理剖检和实验室诊断,最后确诊为猪圆环病毒病和猪瘟混合感染,现报道如下。1临床症状河北省廊坊市某县某猪场饲养保育猪800头,在一栋保育猪猪舍中个别猪只出现神经症状,被毛粗乱无光泽,消瘦;个别猪只关节肿胀,不能站立,倒地抽搐,口吐白沫,就诊时已发病1周左右。用抗生素治疗效果不理想。2免疫情况该猪场保育猪免疫程序如下:1日龄伪狂犬疫苗  相似文献   

12.
猪瘟免疫程序筛选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猪瘟是目前危害养猪业的主要疾病之一,其主要控制方法是免疫。为了制定科学合理的猪瘟免疫程序,特进行本试验。试验主要采用猪瘟兔化弱毒疫苗于不同日龄、不同剂量对母猪、生长育肥猪进行注射免疫,然后定期采集试验猪血清检测猪瘟抗体水平。结果显示,母猪于产后30d4头份剂量免疫,其抗体水平保持最好,至分娩前2周抗体仍保持在7d以上,其所生仔猪母源抗体log2值4以上持续到40日龄以后;生长育肥猪30日龄4头份剂量首免,60日龄6头份剂量二免。应坚持猪瘟抗体水平监测,依据本场具体情况随时调整猪瘟免疫程序,从而达到控制猪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口蹄疫、猪瘟、伪狂犬病疫苗联合免疫在猪场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进行了实验室和猪场临床效果评估,通过实验室对疫苗混合后的物理性状、疫苗效价变化进行探讨,证明联合免疫的可行性;分别选取40日龄的保育猪(2 500头)、后备母猪(1 000头)、经产母猪(1 000头)作为试验对象,将其分成5组(即:A、B、C、D、E组)通过检测口蹄疫、猪瘟、伪狂犬病抗体效价来评估猪群的临床免疫效果。结果显示,3种疫苗联合免疫后效果不受影响,免疫副反应率比较低,猪只免疫次数以及人猪接触频率显著降低,特别是猪群进行二免后抗体效价更高,免疫持续期不受影响,此次研究结果适宜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猪瘟继发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夏天,山东省即墨市某猪场育肥猪相继发病,发病率约为30%,死亡率20%.主要症状为呼吸困难,发热,粪便干稀交替,后肢跗关节肿胀.综合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及实验室诊断确诊为猪瘟继发副猪嗜血杆菌病,采取防治措施后有效控制了疫情的蔓延. 1 发病情况 经场长介绍:该猪场存栏母猪40多头,育肥猪300多头,保育猪60头,饲料为成品全价料,免疫谱为PR、HC、FMD、PCV-2及PRRS.2011年6月中旬开始发病,发病育肥猪均在60~100日龄,主要表现为精神沉郁,消瘦,发抖,体温升高到41℃,呼吸困难,5d内陆续死亡50多头,病猪多数出现粪干稀交替,后肢跗关节肿胀,耳朵发紫,个别臀部和后肢皮下有出血斑等症状.采用氨苄西林配合安乃近注射治疗,症状缓解,2d后再次复发,多数病猪发病3~5 d内死亡.母猪、保育猪及其他日龄育肥猪均未见发病.  相似文献   

15.
为评价和改进某猪场实施1年以上的猪瘟免疫程序,采用间接血凝试验检测哺乳母猪、哺乳仔猪、保育猪、后备猪、肥育猪、种公猪等各阶段猪群猪瘟免疫抗体。结果发现除其他阶段抗体合格率高于70%外,3周龄哺乳仔猪和8周龄保育猪抗体合格率均低于30%。为调整起见,原免疫程序中妊娠母猪分娩前6星期增加1次猪瘟免疫,取消产后3星期的猪瘟接种。同时,将原程序断奶仔猪二免从出生后8星期提前到6星期,其他阶段猪群,包括断奶后到配种前母猪,均按原程序每年3月和9月各防疫1次。1年后,同法测得各阶段猪瘟抗体合格率均超过88%,证明新免疫程序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16.
1999年 7至 8月 ,我区某工厂化养猪场保育仔猪 ,突发以眼睑、面部和颈部皮下水肿 ,并伴有耳、四肢和腹下出血性紫斑及高烧为主的症状 ,经实验室检验、动物实验 ,诊断为仔猪水肿病和猪瘟混合感染。报告如下。1 流行情况 该场猪瘟免疫程序是 :哺乳仔猪首免为 2 0日龄 ,用单苗 2头份 ;二免为 5 0~ 6 0日龄 ,仍为单苗 ,4头份。母猪于配种前用单苗 4头份 ,怀孕母猪不免 ;种公猪每年免疫接种 2次 ,均为 4头份。7月 2 1日 ,保育舍的 40至 6 0日龄仔猪突然发病死亡3头 ,接着相邻猪舍仔猪陆续发病 ,症状、病变基本相同。初步诊断为仔猪水肿病。应…  相似文献   

17.
吴海超  覃旺  赵攀  杨帆 《猪业科学》2019,36(2):94-95
为了找到适合本场合理的商品猪猪瘟疫苗免疫程序,通过测定21日龄保育猪猪瘟母源抗体水平,再根据保育猪猪瘟母源抗体水平高低进行分组。低抗体水平组(试验组)在35日龄进行首次免疫加56日龄第二次免疫,并在二免之后21 d(77日龄)再补免一针;高抗体水平组(对照组)则在42日龄首次免疫加63日龄第二次免疫。通过ELISA方法对一免后15 d,二免后15 d、30 d、45 d、60 d及150日龄试验猪群进行猪瘟特异性抗体监测。结果显示,试验组和对照组猪瘟疫苗二免之后抗体水平均较好,但是试验组的猪瘟抗体相对比对照组好。由此得出,猪瘟整体抗体水平较低的场可将商品猪猪瘟首免时间提前,抗体水平较高的场可将猪瘟首免时间推后,即21日龄仔猪猪瘟母源抗体平均阻断率低于32%的仔猪群可将首免时间提前至21日龄至35日龄,进行3针免疫,猪瘟免疫效果更好。21日龄仔猪猪瘟母源抗体平均阻断率在44%以上,可将首免时间推迟至42日龄,免疫两针,到出栏前150日龄猪瘟阳性率能达到68%。  相似文献   

18.
仔猪水肿病和猪瘟的并发感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9年7月-8月,我区某工厂化养猪场保育仔猪,突发以眼睑、面部和颈部皮下水肿,并伴有耳、四肢、腹下出血性紫斑及高烧为主的症状,经实验室检验、动物实验,确诊为仔猪水肿病和猪瘟混合感染,现报告如下。1流行情况该场猪瘟的免疫程序是:哺乳仔猪20日龄首免,2头份/头;50日龄~60日龄二免,4头份/头。母猪于配种前4头份/头;种公猪每年春、秋两季各免疫接种1次,每次4头份/头。所有猪群均使用单苗。1999年7月21日,保育舍的40日龄~60日龄仔猪突然发病死亡3头,继之,相邻猪舍仔猪陆续发病,骤然增…  相似文献   

19.
河南平顶山某猪场母猪出现较严重的流产和产死胎现象,且50日龄~70日龄仔猪出现神经症状,根据临床表现初步诊断为伪狂犬病。为排除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和猪瘟,进行了实验室诊断。应用ELISA方法检测发病保育猪及母猪血清的伪狂犬病病毒野毒株gE抗体,并对发病仔猪病料进行了伪狂犬病病毒(PR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和猪瘟病毒(CSFV)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伪狂犬病病毒野毒抗体阳性,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确定仔猪病料中PRV核酸阳性,PRRSV和CSFV核酸阴性。结合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测,确诊该猪场发生的是猪伪狂犬病。  相似文献   

20.
2016年夏秋季节某规模化猪场生产状况较差,不同猪群均出现疫情不稳定现象,主要表现为妊娠母猪流产、 产死胎及弱胎,哺乳及保育猪腹泻并多发神经症状,育肥猪咳嗽、 气喘,其中以哺乳仔猪和保育仔猪群的发病最为严重,猪场经投服多种抗生素治疗,效果均不理想.怀疑病毒性疾病流行,遂对各日龄阶段猪群随机采集85份血清,采用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检测猪瘟病毒、 猪蓝耳病病毒、 猪伪狂犬病病毒gE、 猪圆环病毒2型血清抗体,结果显示:各日龄猪群抗体水平均不理想,符合发病猪群的基本特征.通过分析抗体检测数据,查找免疫漏洞及疫病流行状态,及时调整免疫程序,疫情得到迅速控制,从而显著改善了该场生产成绩,使该场生产步入健康轨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