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瓜类枯萎病是西瓜、甜瓜、黄瓜等瓜类的普发、多发、重发土传性病害,也被称为死秧病、蔓割病等,广发于全国各栽培区,发病轻的部分植株枯萎死亡,严重的大部分植株枯萎而死,几乎绝收。由于气候和栽培方式的变化,此病近些年为害趋重,要引起重视。一、发病症状瓜类枯萎病从瓜类幼苗期至结果期的整个生育期都会发生,是一种能够全生育期为害的病害。瓜类种子播种后至出土前染病,种子不能发芽出土,会烂于土中。幼苗发病,  相似文献   

2.
古笛 《山东蔬菜》2007,(3):39-39
大棚等设施蔬菜如番茄、茄子、辣椒、瓜类等。苗期极容易发生猝倒病和立枯病两大病害。发病后常造成幼苗成片死亡。因此.府注意抓好防治.  相似文献   

3.
<正>茄子在生长中常会出现茄树萎蔫枯死现象,一旦出现对产量损失很大。因地上部分枯萎,不少菜农误以为是地上部分发病,不加分析地使用杀菌剂喷施在茄树的地上部位,结果效果很差。其实茄树出现萎蔫与发生的其他有些病害并不相同,虽地上部分出现症状,但发病却在根部,所以诊断和防治的重点应放在根部。区分不同病害的种类加经正确判断,然后开展对症防治。  相似文献   

4.
青枯病是危害辣椒、西红柿、马铃薯、茄子等常见的茄科蔬菜,是茄科蔬菜上常发生且难防治的病害之一。其具有"迷惑性"——植株早晚正常,中午萎蔫,且病害发展速度快,如不及时正确诊断病症对症下药,容易造成茄科蔬菜减产甚至绝收。总结了沿海地区茄科蔬菜植株青枯病的发病规律、症状特点的识别及综合防治要点,以供菜农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5.
<正>在番茄田里若发现植株萎蔫的现象,是比较危险的,特别是在开花坐果期。番茄植株在外表上表现为植株萎蔫,有可能是青枯病或枯萎病,这两种病害均为土传病害,一旦发生,不及时防治有可能造成毁园,且目前没有很好的防治药剂,故菜农谈"枯"色变。但番茄植株外表上表现为叶片萎蔫,也有可能是黄萎病,或疫霉根腐病,或生理性萎蔫。需要仔细鉴别,肉眼难以判别的话,有条件的可借助显微镜对病原进行镜检。一、番茄青枯病识别要点:发病初期,病株白天萎蔫,傍晚复原,反复多日后,田间病株增多,萎蔫逐渐加剧;如气温较低,连阴雨或土壤  相似文献   

6.
<正>瓠瓜枯萎病,又称蔓割病、萎蔫病、死秧子,真菌性土传病害,是瓠瓜的一种主要病害。主要侵害根部和茎蔓基部。田间株病率高达20%~40%,严重的可造成毁灭性损失,一般重茬或多年连作地发病较重。其典型症状为全株萎蔫,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但以坐瓜期为发病高峰(图1)。发病症状幼苗发病:子叶萎蔫或全株枯萎,茎基部变褐缢缩,多呈猝倒状。成株发病:一般在开花结瓜后陆续表现症状,发病初期,近地面主茎蔓呈褐色水浸状腐烂(图2),变细或纵裂,  相似文献   

7.
番茄萎蔫病,发病初期表现为植株顶部叶片出现萎蔫,早晚恢复正常,拔出病株观察时根部末见异常,用清水清洗根系发现部分侧根呈黄褐色。剖开茎上部萎蔫处空心,茎中、下部正常,病程发展缓慢,喷药、灌根效果都不明显,有别于枯萎病和青枯病,属生理性病害。此病一直困扰着广大菜农,对其发病原因和防治措施至今没有一个确切的说法。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栽培与管理,对造成萎蔫病的原因和防治对策谈以下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8.
正甜瓜枯萎病又称萎蔫病、蔓割病,在甜瓜生产上发生较重(图1),保护地栽培发生更重。全生育期均可发生,多以抽蔓期到结瓜期发病最重。一般发病率3%~5%,严重时发病株可达30%以上,明显影响产量。发病症状苗期染病:播种后发病出现烂种,苗期造成子叶或全株萎蔫,茎基部变褐缢  相似文献   

9.
《中国花卉盆景》2006,(9):38-39
菌核病和白绢病的寄主范围都十分广泛,能侵害30多个科、近130多种植物,是常见的观赏植物病害,造成植株发生茎腐、基病,乃至植株萎蔫死亡。虽然症状相似,但仔细区分,了解其各自发病规律、发病条件,对实施正确有效的防治还是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正>甜瓜是含糖量较高的瓜类作物之一,含糖度高达15%~18%,不同品种之间,糖度表现有一定的差异。甜瓜也是产量较高的瓜类作物之一,而且生育期较短,见效较快。但甜瓜也是容易感病的作物之一。其中,危害面积广、对产量影响较大的病害有枯萎病和蔓枯病,严重发病时可能造成毁灭性的灾害,生产上必须及早作好防治准备工作。两种病害的发生与传播有些共同  相似文献   

11.
<正>越夏种植较多的瓜类蔬菜有密刺黄瓜、小黄瓜、油瓜、苦瓜等。根据往年菜农种植的情况来看,夏天常发生的病害有病毒病、细菌性病害等。一、病毒病对于小黄瓜、油瓜来说,夏季种植最怕的就是病毒病,每年不少棚室因为病毒病而拔园。病毒病是一种侵染性病害,一旦发病防治困难,建议菜农还是采取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应对。多措并举——(1)调整种植时间,躲过病毒病发病高峰期  相似文献   

12.
正瓜类疫病又称死藤,是由疫霉属真菌引起的传染性病害,是瓜类常发病害之一,特别是高温高湿条件下,病害发展迅速。每年的夏季高温多雨季节该病常流行,需要加强防治。1.主要症状从苗期开始至成株期均可发病,茎、叶、果均可染病。苗期感病多从嫩梢发生,茎、叶、叶柄及生长点呈水渍状,暗绿色,最后干枯、秃顶、死亡。  相似文献   

13.
<正>当前造成西葫芦烂瓜的主要病害有灰霉病、菌核病、果腐病和软腐病。这4种病害的病原菌不同,侵染西葫芦后的症状也不同,应对症下药早防治。灰霉病病菌一般从凋萎的残花开始侵入,初期花瓣呈水渍状,后变软腐烂,并生出灰褐色霉层,使花瓣腐烂、萎蔫、脱落,之后病菌逐渐向幼瓜扩展。受害部位先变软腐烂,后着生大量灰色霉层。  相似文献   

14.
福尔马林浸种用100 ̄300倍的福尔马林浸种15 ̄30分钟,捞出,清水洗净,催芽播种。适合黄瓜、茄子、西瓜、菜豆等,能防治瓜类枯萎病、炭疽病、黑星病、茄子黄萎病、绵腐病和菜豆炭疽病。磷酸三钠浸种将种子用清水浸4小时后,再浸于10%磷酸三钠溶液中20 ̄30分钟后捞出,清水洗净催芽播种。防治番茄、辣椒的病毒病。多菌灵浸种用50%多菌灵500倍液浸白菜、番茄、瓜类种子1 ̄2小时后捞出,清水洗净催芽播种。防治白菜白斑病、黑斑病、番茄早(晚)疫病、瓜类炭疽病和白粉病。氢氧化钠浸种用2%氢氧化钠溶液浸瓜类、茄果类蔬菜种子10 ̄30分钟,清水洗净后播…  相似文献   

15.
<正>亚菊枯萎病又名疫病,是亚菊的重要病害之一。该病发病率不高,但危害大,植株遭此病害侵染后,很快萎蔫枯死。发病初期,地上部顶端生长缓慢,一个分枝或数个变为淡灰色,失去光泽。发病后期,枝条萎蔫下垂,最后枯萎,叶片颜色变淡。常常是植株的一侧枯萎明  相似文献   

16.
<正>重庆市种子管理站消息称,当前,在土蔬菜主要有茄果类、瓜类、豆类等蔬菜,处于盛果期。病虫害以疫病、豆野螟为主。由于近期降雨频繁,造成蔬菜地渍水普遍,疫病、瓜类霜霉病、炭疽病等病害发生较重。因此,各地农业植保部门应加强监测,指导农民进行蔬菜病虫防治工作。一、蔬菜病虫发生情况1.疫病:主要有番茄晚疫病、辣椒疫病、芋头疫病等,呈中等偏重发生,较  相似文献   

17.
正瓠瓜炭疽病(Bottle gourd anthracnose)主要危害瓠瓜、黄瓜、西瓜等葫芦科作物,是瓜类的常发的重要病害(彩图1)。叶、茎、果均可发病。发病症状幼苗染病:瓠瓜种子带菌,播种后遇有低温高湿的条件,子叶出土需较长时间,经常出现子叶刚刚出土尚未展开,子叶边缘或子叶上即产生稍凹陷的圆形或椭圆形黄褐色病斑,边缘明显,病部粗糙。湿度大时其上长出粉红色黏质物。  相似文献   

18.
<正>1.立枯病多为害根部,常在苗期发病,播种时可造成烂籽、芽枯,致缺苗断垄。幼苗期染病,多致幼苗立枯死亡。初期在根茎部一侧产生近椭圆形褐色坏死斑点,逐渐形成褐色大斑,绕茎一周致茎基全部呈黄褐色病变坏死并迅速向上发展。空气干燥时,病茎缢缩,幼株随病害发展萎蔫死亡;潮湿时病  相似文献   

19.
防病治虫     
菌核病和白绢病的寄主范围都十分广泛,能侵害30多个科、近130多种植物,是常见的观赏植物病害,造成植株发生茎腐、基病,乃至植株萎蔫死亡。虽然症状相似,但仔细区分,了解其各自发病规律、发病条件,对实施正确有效的防治还是有必要的。菌核病在各个生长期及植株的各部位均可发病,但以成株期的茎部为主。一般在茎的中下部及茎基处发生水渍状软腐,从浅褐色变为灰白色,表面生有灰白色棉絮状菌丝层,同时在茎内外产生初为白色块状、后为黑色鼠粪状的菌核。茎腐、基  相似文献   

20.
正当前,秋茬蔬菜多已定植,但高温天气依然较多,增加了苗期管理的难度,茎基腐病是病害防治的重点。茄果类蔬菜定植后,经常发生茎基腐病,表现为茎基部一侧或一周变成褐色、干枯,病部皮层腐烂,造成植株地上部叶片变黄、萎蔫,严重的病部环绕茎基部一周后,引起植株萎蔫枯死。湿度大时茎基病部表面现浅褐色蛛丝状霉或出现灰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