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苦参碱是一种植物源农药,近几年在农业害虫防治方面广泛应用。本文采用二次稀释法探索不同浓度苦参碱B、C对棉田害虫蓟马和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苦参碱B、C 2种药剂500~1 000倍液二次稀释对蓟马和叶蝉防效均较好,施药7 d后对蓟马防效在77.00%以上,对叶蝉防效在79.80%以上,其中,苦参碱B1和B2施药7 d后对叶蝉防效分别达到92.30%和91.30%。  相似文献   

2.
<正>为筛选安全高效的燕麦白粉病生防药剂,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等单位研究人员选取3种类型的7个生防药剂,在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华家岭乡进行了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第1次施药后7天,生防药剂防效普遍不及化学药剂三唑酮和腈菌唑,仅有苦参碱和大黄素甲醚防效较好,分别为85.01%和83.93%;第2次施药后7天,各生防药剂的防效与第1次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明7种除草剂土壤喷雾施药对冬小麦田一年生杂草的防治效果与对冬小麦的安全性,参照《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相应方法于田间比较了施药前浇水与施药后浇水两种模式下防效与安全性的差异。结果表明,药剂在施药后浇水处理模式下对杂草总体的防效优于施药前浇水处理模式;试验剂量下,施药后浇水模式中氟噻草胺药后150天对猪殃殃、播娘蒿、看麦娘3种杂草的总体株数防效和鲜重防效均高于95%,噁草酮有效量720 g/hm2处理对播娘蒿、看麦娘的鲜重防效高于95%,对猪殃殃的鲜重防效则高于85%。从安全性、防效及除草剂减量角度综合分析,推荐在小麦田使用氟噻草胺和噁草酮进行土壤封闭处理,一次施药即有理想的防除效果。  相似文献   

4.
<正>柑橘全爪螨是重要的柑橘害虫之一,对多种化学农药已产生抗性。为合理选择防治药剂,更好地防治该害虫,浙江农林大学农业与食品科学学院、浙江省绿色农药2011协同创新中心选择7种药剂采用改进浸叶法,对柑橘全爪螨雌成螨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并参照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开展了田间药效试验。研究结果表明,7种药剂对柑橘全爪螨的毒力从大到小依次为乙唑螨腈(0.818mg/L)、丁氟螨酯(4.645  相似文献   

5.
6.5%蚧螨双杀乳油500,1000及1500倍三个药液浓度对柑橘叶螨的防效,以500倍液效果最好,施药后1 ̄15d防效达69.2% ̄79.5%,其次是1000掊液防效为64.1% ̄69.6%,1500倍液,防效为64% ̄67.4%,对照药剂25%噻嗪酮1000倍液和20%恨杀螨醇1000倍液对柑橘叶螨防效较差,药后1 ̄15d防效在60.7%以下。  相似文献   

6.
<正>为更好地防治柑橘全爪螨,浙江农林大学农业与食品科学学院、浙江省绿色农药2011协同创新中心选择7种药剂采用改进浸叶法,对柑橘全爪螨雌成螨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并参照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开展了田间药效试验。研究结果表明,7种药剂对柑橘全爪螨的毒力从大到小依次为乙唑螨腈(0.818mg/L)、丁氟螨酯(4.645mg/L)、  相似文献   

7.
正为弄清d-柠檬烯(又称d-苎烯)对柑橘全爪螨的毒杀活性,华南农业大学天然农药与化学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研究人员采用浸渍法和喷雾法测定了d-柠檬烯对柑橘全爪螨成螨、卵以及若螨、产卵抑制作用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d-柠檬烯对柑橘全爪螨成螨和若螨的毒杀作用较低。对卵具有  相似文献   

8.
刘双弟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24):238-242
为了研究植物源农药苦参碱、印楝素与矿物油两种复合液防治小绿叶蝉、跗线螨的药效,应用苦参碱、印楝素乳油与矿物油两种复合液;单剂苦参碱、印楝素;两种化学农药硫丹、乐果6种处理。在广西桂北茶园第二次小绿叶蝉高峰及跗线螨高峰前期进行田间防效小区对比试验。结果表明,6种处理对小绿叶蝉校正防效:两种复合液A1药后第2和7天分别达86.54%和78.43%、B1分别达76.04%和88.57%,药后第14天A1和B1分别仍达60.29%、58.59%;单剂苦参碱、印楝素校正防效:药后第2和7天苦参碱仅分别达64.94%和57.32%、印楝素分别达53.54%和67.17%;两种化学农药硫丹、乐果校正防效:药后第2和7天硫丹仅分别为52%和42.18、乐果为41.04%和36.92%。6种处理对跗线螨的防效:两种复合液A1药后第2和7天高达91.14%和82.93%、B1高达82.34%和93.67%,药后第21天分别仍达68.03%、69.57%;单剂苦参碱、印楝素校正防效:药后第2和7天苦参碱分别达74.19%和68.34%、印楝素达61.6%和76.47%,药后第14天仅为50.12%、51.18%;两种化学农药硫丹及乐果:药后第2天分别为83.45%、70.54%,药后第21天分别仅为37.53%、4.73%。结果说明两种复合液比其他4种处理在防治小绿叶蝉及跗线螨上显示出较好的防效及较长的持效期。两种复合液不仅能有效地控制小绿叶蝉及害螨,而且对天敌安全。可在有机茶园生产基地的茶叶生产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正>柑橘全爪螨是重要的柑橘害虫之一,对多种化学农药已产生抗性。为合理选择防治药剂,更好地防治该害虫,浙江农林大学农业与食品科学学院联合浙江省绿色农药2011协同创新中心选择7种药剂采用改进浸叶法,对柑橘全爪螨雌成螨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并参照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开展了田间药效试验。  相似文献   

10.
<正>为探明螺虫乙酯与乙螨唑两者之间混配对柑橘红蜘蛛(柑橘全爪螨)联合作用的最佳配比,江西农业大学和清远市清新区敬农农业服务有限公司科研人员合作采用叶碟喷雾法,用螺虫乙酯、乙螨唑及其混剂对柑橘红蜘蛛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并对筛选出的两种药剂混配的最佳配比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螺虫乙酯与乙螨唑混配,各个配比均有增效作用,其中以2∶1(有效成分)的配比增效作用最大,毒性比率和共毒系数分别为  相似文献   

11.
为了明确石河子周边加工型辣椒蚜虫发生规律并筛选出适合的防治药剂。对石河子周边辣椒田蚜虫种群发生动态进行定点调查,并采用室内浸叶及田间喷雾法分别测定7种杀虫剂对蚜虫的毒力及相对防效。结果表明,5月17日至9月6日是辣椒蚜虫种群发生与危害期,6月24日至7月15日是发生高峰期。7种供试药剂中,烟碱·苦参碱毒力最高,LC_(50)值为0.001 mg/L,吡蚜酮毒力相对较低,LC_(50)值为0.318 mg/L。各药剂毒力从大到小依次为烟碱·苦参碱阿维菌素苦参碱鱼藤酮藜芦碱啶虫脒吡蚜酮。药后7 d,5%啶虫脒2 000倍液、0.3%苦参碱4 000倍液、25%吡蚜酮2 000倍液防效分别达到90.9%、90.4%和97.0%,均显著高于其它4种药剂,5%啶虫脒2 000倍液与0.3%苦参碱4 000倍液防效差异不显著。0.3%苦参碱4 000倍液、5%啶虫脒2 000倍液和25%吡蚜酮2 000倍液适用于新疆加工型辣椒蚜虫的防治。  相似文献   

12.
阿维菌素对苹果园主要害虫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阿维菌素对苹果主要害虫的控制作用,为其在生产中的合理使用提供理论依据,以1.8%阿维菌素乳油为代表品种,针对苹果园桃小食心虫、绣线菊蚜、金纹细蛾、二斑叶螨、苹果全爪螨等5种主要害虫开展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阿维菌素可作为防治苹果树桃小食心虫和绣线菊蚜的兼治药剂,宜在二者发生较轻、结合防治其它害虫时使用;阿维菌素防治苹果树金纹细蛾与生产上常用药剂灭幼脲防效相当,可在生产上推广使用;阿维菌素对苹果树活动态螨有较好防效,但杀卵效果较差,适于在叶螨发生初期,卵量较小时使用。只要正确的掌握其使用技术,阿维菌素对苹果多种害虫均具有较好的防效。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选用0.5%藜芦碱水剂、0.3%苦参碱水剂和0.6%乙基多杀菌素对梨木虱进行防效试验。结果表明,喷施0.5%藜芦碱、0.3%苦参碱、0.5%藜芦碱和0.3%苦参碱原药对香梨叶片和枝条均产生明显的药害反应。在加入助剂时,0.5%藜芦碱稀释500倍加稀释l 000倍的洗洁精处理防治效果最好,防效达82.9%,与其他3种药剂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在不加助剂时,喷施乙基多杀菌素稀释1 250倍防效最好,5 d后,对梨木虱的平均防效为75.9%,药后10 d药效维持在87.8%以上。  相似文献   

14.
几种生物农药对玉米螟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进一步推广生物农药防治玉米螟,以白糯玉米垦粘3号为试验材料,设立菜颗·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首核·苏云金杆菌悬浮剂、0.5%印谏素乳油、0.5%苦参碱水剂、15%阿维·毒死蟀乳油、48%毒死蟀乳油(CK1)和清水对照(CK2)等7个处理,进行了不同药剂及不同时期施药防治玉米螟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首核·苏云金杆菌悬浮剂、菜颗·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均能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同时鉴定出心叶期施药比抽雄期施药防效好,心叶期施药:叶片的防效分别为82.07%,73.14%,果穗防效分别为73.87%,57.23%,较清水对照增产分别为68.56%,48.09%。抽雄期施药:叶片的防效分别为62.58%,43.93%,果穗防效分别为72.45%,60.41%,较清水对照增产分别为57.91%,39.55%。因此,心叶期是玉米螟的最佳防治时期。  相似文献   

15.
防治丹参旋心异跗莹叶甲的药剂筛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科学有效地防治丹参旋心异跗莹叶甲,从而进行了农药药剂筛选试验。结果表明:所选的9种农药在室内毒力测试中,对旋心异跗莹叶甲成虫均具有一定的毒力作用,但相互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其中2种微生物农药绿僵菌和阿维菌素的效果较差;化学农药中硫丹的效果最好,其试验用最大浓度的校正死亡率达到97.08%;其次,效果较好的为吡虫啉和高效氯氟氰菊酯;3种植物源农药效果均较好,1%苦参碱SL、0.5%黎芦碱SL、0.3%印楝素EC最大试验浓度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7.08%、96.35%、77.37%。在田间防效试验中1%苦参碱SL、0.5%黎芦碱SL的防效较好,施药后7天的防效分别达到了97.04%、98.25%;而25%硫丹EC、2.5%高效氯氟氰菊酯ME施药后7天的防效分别为84.17%、71.33%。可见,2种生物农药1%苦参碱SL和0.5%黎芦碱SL的防效优于其他测试农药,值得在生产实践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为了筛选防治太子参叶斑病的理想药剂,分别在施秉、余庆进行了4种药剂筛选试验。结果表明:4种药剂对太子参叶斑病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显著优于清水对照处理,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微乳剂与50%嘧菌酯水分散粒处理防治效果相当,防效较好,预防效果最差的是10%氟硅唑水乳剂。在发病前开始用药,间隔10d施药1次,连续施药2~3次,可有效控制太子参叶斑病的蔓延。  相似文献   

17.
<正>联苯肼酯是用于农作物害螨防治的一种新型选择性叶面喷雾杀螨剂。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蚕桑蜜蜂研究所与西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研究人员合作以43%联苯肼酯悬浮剂(SC)供试材料,采用叶碟喷雾法测定了药剂对朱砂叶螨和二斑叶螨的室内毒性;采用食下毒叶法测定了药剂对家蚕的急性毒性和桑园施药后的残留毒性。研究结果表明,43%联苯肼酯SC对2种害螨的成螨、若螨和螨卵均具有  相似文献   

18.
豇豆蓟马发生规律及防治药剂筛选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在冬种豇豆的整个生育期内,为害豇豆的蓟马种类及各种蓟马的种群消长情况,于2014—2016年在海南三亚开展了冬种豇豆的蓟马种类和数量的调查。结果表明:为害豇豆的蓟马有4种,即豆大蓟马、花蓟马、棕榈蓟马和黄胸蓟马;其中,豆大蓟马与棕榈蓟马在豇豆的整个生育期内均可为害,花蓟马与黄胸蓟马仅在花期发生。豆大蓟马为豇豆蓟马的优势种,其发生高峰期在豇豆的盛花期;其次是花蓟马,其数量在豇豆生长后期逐渐增加;棕榈蓟马的数量在豇豆花期虽有所增加,但始终维持在较低水平;黄胸蓟马仅偶尔出现,且数量极少。为了解新型杀虫剂对豇豆蓟马的防效,采用喷雾法,开展了豇豆蓟马的田间药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参试的5种新型药剂中,乙基多杀菌素和苦参碱对豇豆蓟马具有较好的防效,药后3天防效分别为79.14%和62.14%,高于对照药剂啶虫脒的防效。药后7天,所有参试药剂对豇豆蓟马的防效均不理想,除了乙基多杀菌素,其余药剂防效均小于50%。在参试的药剂中,乙基多杀菌素、苦参碱对豇豆蓟马具有较好的防效,可以与啶虫脒轮换使用,用于豇豆蓟马的田间防治。  相似文献   

19.
为延缓稻纵卷叶螟抗药性产生,验证新型药剂方案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以期为稻纵卷叶螟的科学防治提供参考依据。采用常规喷雾法进行田间药效试验,设置2个不同处理:24%虫螨腈·虱螨脲悬浮剂750 g/hm2和24%虫螨腈·虱螨脲悬浮剂450 g/hm2+150 g/L茚虫威悬浮剂300 g/hm2,对照处理为8%虫螨腈2100 g/hm2和清水对照(CK),测定24%虫螨腈·虱螨脲悬浮剂、150 g/L茚虫威悬浮剂组合用药在不同田间区域和不同品系水稻上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各组合药剂处理对稻纵卷叶螟均有较高的防效,其中宁波试验中,24%虫螨腈·虱螨脲悬浮剂750 g/hm2与24%虫螨腈·虱螨脲悬浮剂450 g/hm2+150 g/L茚虫威悬浮剂300 g/hm2对早稻/单季稻制种田稻纵卷叶螟3天后防效均在85%以上,7天后防效均在90%以上,14天后2个处理的保叶率均在90%以上;温州试验中,24%虫螨腈·虱螨脲悬浮剂750 g/hm2与24%虫螨腈·虱螨脲悬浮剂450 g/hm2+150g/L茚虫威悬浮剂300 g/hm2对单季稻防效与宁波试验一致,药后3天防效在85%以上,药后7天防效均在93%以上,14天后2个处理的保叶率同样在90%以上。各处理防效以及保叶率均优于对照处理。2种药剂组合方案对稻纵卷叶螟均有着很好的防治效果,不仅表现出优异的速效性,也表现出了较长的持效期。  相似文献   

20.
正西南大学柑橘研究所等单位研究人员在室内测定了粉棒束孢菌株nq1-1对柑橘全爪螨雌成螨的毒力,并通过单因素试验,分析了该菌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nq1-1菌株对柑橘全爪螨雌成螨的LC_(50)和LT_(50)分别为1.59×107/m L和7.9天;菌株最适生长和产孢培养基分别为萨氏培养基和PDA培养基;蔗糖和有机氮源(赖氨酸)有利于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