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浙江省 据浙江省农业厅植保总站预测,今年该省单季晚稻病虫有重发趋势,特别是褐飞虱、白背飞虱、稻纵卷叶螟迁入期早、峰次多、迁入量大,当前田间虫口基数高,稻纵卷叶螟和白背飞虱在浙中南部丘陵山区和浙西地区大发生,褐飞虱已具备后期大发生的虫源基数;今年台风活动频繁,多雷阵雨天气,虫害危害期长,加上主治药剂吡虫啉产生抗药性,如不抓好防治,极易造成晚稻中后期水稻病虫的暴发成灾。  相似文献   

2.
正稻纵卷叶螟、大螟、二化螟是水稻中后期主要害虫,近来,水稻三代稻纵卷叶螟均为中等偏重至大发生,同时,部分地区大螟、二化螟回升迅速,共同为害水稻,严重影响水稻正常生长和高产稳产。而稻纵卷叶螟、螟虫的发生期常常比较接近,这为水稻主要害虫开展总体防治提供了便利。如何选用对稻纵卷叶螟、螟虫防治高效低毒低残留、对环境又友好的对路药剂,成为水稻生产上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为了探索四氯虫酰胺、甲氧虫酰胺等多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二代纵卷叶螟发生早、发生量比较大,三代纵卷叶螟发生期长、峰次多,均是大发生,对水稻壮苗分蘖和高产稳产影响较大。为了探索四氯虫酰胺等多种药剂对水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及其应用技术、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受江苏通联植保公司的委托,我们于8月在通州区平潮镇三港村进行四氯虫酰胺等多种药剂防治水稻纵卷叶螟的田间  相似文献   

4.
正6月份以来,白背飞虱、水稻纵卷叶螟、褐飞虱陆续迁入上海市。当前,水稻处于分蘖盛期,田间白背飞虱虫卵量较高,局部早栽田块纹枯病发生普遍,稻纵卷叶螟田间蛾量呈上升趋势,部分地区卵量大。为确保水稻的正常生长,上海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要求各区(县)加强水稻病虫害监测工作,根据病虫发生特点,认真做好病虫的防治指导工作。1.稻纵卷叶螟田间赶蛾杂草地6月1日始见,与去年相同,早于常年(6月10日)。7月17日开始田间蛾量  相似文献   

5.
据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的测报显示,与常年同期相比.今年稻飞虱迁入期偏早、数量偏大,褐飞虱比例为近年来最高年份,而稻纵卷叶螟迁入期、迁入量均与常年相当。预计今年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这水稻“两迁”害虫发生形势较为严峻,将对水稻安全生产构成较大威胁。  相似文献   

6.
稻飞虱、稻纵卷叶螟是江苏省水稻上的两种迁飞性害虫。据全省重点监测站监测资料汇总,至6月30日,白背飞虱在苏南、沿江及淮北地区灯诱虫量显著高于常年,褐飞虱在苏南局部地区灯诱虫量高于大发生的去年同期,稻纵卷叶螟在沿江、苏南局部地区迁入虫量高于常年。由于今年南方“两迁  相似文献   

7.
2008年广西第三代稻纵卷叶螟大发生特点及原因简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稻纵卷叶螟是广西水稻主要害虫之一, 年发生6~8代,其中第2、3代是早稻主害代。2008年,受虫源、气候因子和种植条件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广西第3代稻纵卷叶螟发生呈现发生范围广、面积大、成虫峰次多、峰期持续长、蛾量大、虫口密度高、为害期长、田间虫态复杂等特点,发生面积75.6万hm2,为建国以来最严重的大发生年。作者分析,其主要原因为:5月下旬到6月中旬,第3代发生期气候适宜;第2代残留基数大,外地迁入数量多,第3代成虫滞留量多;水稻生育期推后、插花田增多,稻纵卷叶螟食料充足;由于雨日多,劳动力紧张,以及应急防治农药缺乏,造成应急防治实施难度大等。  相似文献   

8.
<正>稻纵卷叶螟是危害早稻和晚稻的一种迁飞性害虫,近些年来,在南方稻区发生和危害重。每年的7~8月份,从南方迁入的稻纵卷叶螟迁入量大,迁入峰次多,尤其是在锋面天气多和台风雨多的情况下,迁入量突增,常造成稻纵卷叶螟特大发生,对晚稻生产构成重大威胁。  相似文献   

9.
<正>今年入夏以来,南方暴雨频繁,锋面天气多,6月下旬稻纵卷叶螟、稻飞虱开始大量迁入南方的湖南等稻区,进入虫量较多,发生数量高于上年同期,预示着南方水稻"南迁"害虫大发生的可能性大。目前田间大量发生的是稻纵卷叶螟、稻飞虱,其发生时间相对比较偏早,进入7月、8月以后,晚稻大田这两种外迁害虫几乎年年都是大发生。也就是说晚稻上部遭受稻纵卷叶螟的危害,下部则被褐稻虱栖息吸食危害,晚稻生产面临最严重的威胁,防治失策晚稻将有大面积死秆倒禾的危险。  相似文献   

10.
<正>试验结果和大面积应用结果表明:康宽~R防治水稻纵卷叶螟具有见效快、防效高、持效期长等特点,因此在近年来水稻纵卷叶螟大发生的严峻态势下,康宽~R在江苏南通地区水稻上防治纵卷叶螟的推广应用面积连年递增。2013年全市推广康宽R防治三代稻纵卷叶螟3.7吨,应用面积达37万亩,推广覆盖率达14.6%,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深受广大农民的  相似文献   

11.
稻纵卷叶螟是都匀市水稻生产上的主要害虫之一,近年来,发生日趋严重,暴发成灾年份频繁,对水稻生产构成严重威胁。过去,农户习惯使用50%甲胺磷乳油或50%甲基对硫磷乳油等高毒高残留农药防治稻纵卷叶螟,虽防治效果较好,但属高毒高残农药,该类农药于2007年1月起被国家明令禁止使用。为寻找替代防治稻纵卷叶螟的理想药剂,2007—2008年引进了40%丙溴磷乳油进行防治稻纵卷叶螟田间防效试验和示范,试验结果表明,40%丙溴磷乳油在稻纵卷叶螟1~2龄幼虫高峰期防治效果显著,对高龄幼虫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2.
2007年水稻病虫害呈大发生态势,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迁入数量早于往年10天以上,迁入数量数倍于往年,发生范围广,预计将达13.4亿亩次。在近日召开的全国水稻重大病虫防控暨重大植物疫情阻截  相似文献   

13.
<正>今年水稻病虫害呈大发生态势,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迁入数量早于往年10天以上,迁入数量数倍于往年,且发生范围广,预计将达13.4亿亩次。6月14日,在广西南宁召开的全国水稻重大病虫防控及重大植物疫情阻截带建设现场会上,农业  相似文献   

14.
《农药市场信息》2006,(23):28-30
褐飞虱是通州市水稻生产中后期的主要害虫,2005年在沿江、沿海地区大发生,导致水稻出现大面积成片倒伏枯死2006年又是特大发生,其虫量为去年同期的35倍,成为又一个暴发成灾之年。其发生特点屉:灯下迁入峰期偏早,迁入量特大;田间短翅型成虫始见早,数量多:后期稻田虫卵量高,为害严重。由于预报准确、药剂对路、防治适时、连续施药高,为害严重。由于预报准确、药剂对路、防治和用药到位,从而有效地控制了四代褐飞虱的暴发为害。  相似文献   

15.
<正>4月14日,全国农技中心印发了《当前水稻迁飞性害虫及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动态》(植物病虫情报2013年第12期)文件,通报了当前水稻迁飞性害虫及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情况。截至目前,国内稻飞虱迁入峰期较上年偏早,迁入范围较广,迁入虫量偏多,海南中南部田间虫量高于上年同期,北部湾周边稻区田间虫量略低于上年同期;稻纵卷叶螟总体发生较轻,广西局部虫量高;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在海南、广东雷州已有发现。境外虫源地田间稻飞虱虫量较高,与上年同期相当。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水稻纵卷叶螟在沿江地区一直都是偏重以上发生,严重影响了水稻的高产优质,为了探索30%茚虫威水分散剂单用及其混用防治水稻纵卷叶螟的效果,从而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笔者于2012年8月15日在南通市通州区兴东镇进行了30%茚虫威及其混用防治水稻纵卷叶螟田间药效试验,取得了理想的效果,现将试验结果整理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供试药剂:30%茚虫威WG(美国杜邦公司生产),24%甲氧虫酰肼SC(美国陶氏益农有限公司生产),1.14%甲维盐EC(江苏丰山集团有限公司生产),48%毒死蜱EC(江苏宝灵  相似文献   

17.
稻纵卷叶螟是永康市水稻主要害虫之一,其初次虫源主要以南方虫源在梅雨季节迁入该市, 以后本地蛾与再迁入蛾源一起为害。对该市危害损失较大的主要是6月上、中旬的三(1 )代和8月底至9月初的六(4)代纵卷叶螟。随着种植业结构调整和水稻品种更新,早稻 面积锐减,单季稻面积剧增,形成单双季混栽、多种作物插花的局面,有利稻纵卷叶螟繁 殖为害。  相似文献   

18.
在水稻生产中常见的病害有稻曲病、稻瘟病、纹枯病等,虫害有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稻飞虱和稻蓟马等。主要阐述了不同药剂对水稻病虫害的田间药效试验过程,探讨了不同药剂组合对水稻病虫害的防治效果,以期为种植户在防治水稻病虫害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正据安徽省植保总站预计,全省夏季水稻病虫总体中等至偏重发生,其中稻飞虱中等发生,稻纵卷叶螟偏轻至中等发生,二化螟中等发生;纹枯病偏重发生,稻瘟病、稻曲病在感病品种上偏重发生,水稻细菌性病害偏轻发生,水稻病毒病轻发生。专家预计,全省水稻病虫发生面积5670万亩次。从全省范围看,单季稻要突出以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二化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为重点防治对象,兼顾水稻其他病虫害防治。  相似文献   

20.
<正> 水稻中后期是白背飞虱、褐飞虱、三化螟、二化螟、纵卷叶螟等多种害虫并发的高峰时期,我市一般在7月下旬至8月初、8月底到9月初,这几种害虫的发生期与防治时期基本接近。因此,搞好水稻害虫总体防治显得尤为重要。而要实行总体防治,其关键是要有一个对水稻多种害虫都能兼治的好药剂,以及与之相配套的防治策略和防治技术。锐劲特对白背飞虱、褐飞虱、螟虫、纵卷叶螟等害虫都具有很好的防效。为了根据锐劲特的特性,确定合理的防治策略,达到总体防治用药一次,既能防治白背飞虱、褐飞虱又能兼治螟虫的目的,2000~2001年作者对此进行了试验研究,并进行了大面积的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的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