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喷施亚硒酸钠对紫花苜蓿干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采用叶面喷施的方法研究了3个不同施硒水平(50、100、200 mg/kg)对紫花苜蓿Medicaco sativa干草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年4茬每茬次干草产量都随着施硒量的增加有降低的趋势,但对不同茬次的干草产量影响不同,适量喷施硒肥可以显著提高紫花苜蓿产量(P<0.05),年产量以施肥量50 mg/kg的亚硒酸钠最高.喷施硒肥对每茬次营养物质含量的影响不同,4个处理紫花苜蓿粗蛋白、粗灰分及植株磷含量之间差异不显著,粗纤维及粗脂肪含量则随着喷施硒量的增加而增加,粗纤维以100 mg/kg处理最高,粗脂肪以200 mg/kg处理最高,但紫花苜蓿营养物质年积累量都随着施硒量的增加而降低,其中以50 mg/kg处理最高,要显著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2.
铅胁迫对草木樨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盆栽法研究了重金属铅胁迫对草木樨Melilotus suavena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丙二醛(MDA)和体内铅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1 500 mg/kg铅浓度梯度处理范围内,SOD、POD、CAT活性和MDA含量随铅处理浓度增加而上升。植株体内各器官的铅含量随外源铅处理浓度的增加而上升,根系铅含量与铅处理浓度呈正相关(R2=0.972**)。草木樨在29.942 g/kg的土壤铅浓度下仍能正常生长,体内最大铅积累量达654.93 mg/kg。根部铅的含量大于地上部总的含量,茎中的含量高于叶的含量。  相似文献   

3.
为了缓解紫花苜蓿的镉累积并实现富硒目的,探究了不同浓度镉胁迫下叶面喷施硒肥对紫花苜蓿生长特征及富硒降镉特性的影响。以草原三号和中苜一号紫花苜蓿为材料,采用叶面喷施硒肥的方式,在初花期测量紫花苜蓿的株高、生物量并检测根茎叶部位的总硒、硒代蛋氨酸(SeMet)、镉等含量,分析叶面喷施硒肥对紫花苜蓿富硒降镉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加外源硒对紫花苜蓿的生长和富硒量均有促进作用,表现为两个品种紫花苜蓿的株高、生物量、总硒和SeMet含量均显著提高,镉含量、镉富集系数、镉转运系数均显著下降。相同喷施硒肥浓度下,低浓度镉污染促进紫花苜蓿的生长,高浓度镉污染则抑制紫花苜蓿的生长。镉浓度为1 mg·kg-1、施硒量为100 mg·kg-1时,紫花苜蓿中硒含量最高、镉含量最低,各组织中总硒、SeMet含量:叶>茎>根,镉含量:茎<叶<根。相同条件下,中苜一号的生物量、总硒、SeMet含量均高于草原三号,镉含量低于草原三号,且在镉浓度为1 mg·kg-1、施硒量为50 mg·kg-1的条件下富硒降...  相似文献   

4.
铅梯度胁迫对多年生黑麦草幼苗生理生化特性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试验以盆栽黑麦草幼苗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的胁迫时间(7,14,21,28 d),不同的铅浓度(500,1 000,1 500 mg/L)对黑麦草的抗氧化酶(SOD、POD)、细胞膜(MDA、相对电导率)及渗透调节物质(SS、Pro)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铅浓度的增加,黑麦草叶片中的SOD活性变化整体为先上升后下降,在低浓度(500和1 000 mg/L)和短时间(7和14 d)胁迫下SOD活性明显升高,之后快速降低。POD活性随着胁迫时间及铅浓度增加呈显著的下降趋势,在28 d时,1 500 mg/L浓度下,POD活性最低,为45.9 U/g。随着胁迫时间及铅浓度的增加,MDA含量及相对电导率整体呈上升趋势,且MDA含量与铅浓度呈线性正相关(r2>0.96)。可溶性糖(SS)含量变化复杂,在较高浓度及较长时间作用下趋于减少。脯氨酸(Pro)含量在较低铅浓度胁迫下会明显增加,但浓度过高超过黑麦草忍耐极限,就会有所下降。表明黑麦草在重金属铅胁迫中经历了一个忍耐和逐渐受损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育肥猪日粮中酵母硒的添加水平对硒元素消化率的影响,试验选用育肥猪60头,随机分为3组,试验组日粮中硒元素分别为0.3mg/kg、0.6mg/kg、0.9mg/kg。酵母硒中的硒含量为1935mg/kg。结果表明,试验组育肥猪的表观消化率分别为89%、87%、87%,各组间结果差异不显著;硒的沉积量为1.2784mg、1.9034mg、2.5305mg,各组间结果差异显著,沉积量和硒添加水平的线性关系为y=0.648x+0.0135。不同酵母硒的添加水平对育肥猪硒元素的消化率没有影响,硒元素沉积量与酵母硒的添加水平有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6.
硼、钼、锌与大量元素配施对紫花苜蓿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7,自引:7,他引:40  
刘贵河  韩建国  王堃 《草地学报》2004,12(4):268-272
在氮磷钾肥料基础上,研究硼、钼、锌配施对紫花苜蓿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磷钾肥可以提高苜蓿干草产量,降低叶茎比,但对其粗蛋白质含量的影响不大;在氮磷钾肥适量的基础上,硼、钼、锌合理配施可以增加苜蓿干草产量,其中单施硼(2.0 kg/hm2)或锌(1.5 kg/hm2)增产显著(P<0.05),分别较对照增产29.0%和25.9%;硼、钼、锌配施对各茬次粗蛋白质含量的影响不同;单施锌苜蓿粗蛋白质含量呈降低趋势,单施钼粗蛋白质含量呈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明晰中苜一号紫花苜蓿对混合盐和碱胁迫的生理响应。【方法】选用中苜一号紫花苜蓿为材料,以不同浓度盐和碱胁迫为变量,通过测定根苗比,相对含水量,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丙二醛(MDA),脯氨酸(Pro)和抗氧化酶活性变化,分析中苜一号紫花苜蓿抗盐和碱能力。【结果】1)随着盐浓度的增加,中苜一号紫花苜蓿相对含水量无明显变化;根苗比、MDA含量、Pr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整体呈上升趋势,相比CK分别提高了20.00%、20.21%、28.76%、2.35%、29.31%和30.00%;叶绿素a/b和过氧化物酶(POD)整体呈下降趋势,叶绿素a和叶绿素b表现为“低促高抑”的特点。2)随着碱浓度的增加,中苜一号MDA含量、Pro、SOD、POD和APX活性整体呈上升趋势,较CK分别提高了31.70%、48.29%、10.00%、27.30%和75.20%;相对含水量、叶绿素a/b和CAT活性整体呈下降趋势;根苗比、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3)中苜一号紫花苜蓿盐胁迫的平均隶属函数值为0.428,碱胁迫的...  相似文献   

8.
氮磷配比对旱地紫花苜蓿产量构成因子及营养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限量施氮条件下4个氮磷不同配比施肥对8年生旱地紫花苜蓿产量构成因子及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纯施氮相比,NP配施能显著增加苜蓿植株高度和节间数,植株生长高度增加幅度10.63%~11.91%,增长7.63~8.25cm,增加节间数1.4~2.4个/枝,并能增加植株分枝数,提高叶茎比.不同NP配施能极显著提高苜蓿鲜干草产量,以N 30kg/hm2+P2O5 120kg/hm2施肥处理最为经济,较不施肥干草增产达46.5%,较纯施氮干草增产达26.5%,NP配施极显著提高了苜蓿蛋白质含量、降低粗纤维含量、显著增加苜蓿植株生物磷的含量.1∶4的NP配比施肥(N30kg/hm2+P120kg/hm2)处理能同时提高苜蓿蛋白质含量、降低其粗纤维含量.  相似文献   

9.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在3个镉污染(0,6和12 mg Cd/kg)水平下,接种5种丛枝菌根真菌[分别接种聚丛球囊 Glomus aggregatum(Ga)、幼套球囊霉 G. etunicatum (Ge)、扭形球囊霉 G. tortuosum(Gt)、根内球囊霉 G. intraradices(Gi)和地表球囊霉 G. versiforme(Gv),以不接种为对照]对紫花苜蓿生长和氮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加镉(0 mg Cd/kg)处理相比,接种Ga、Gi 和Gt菌种处理的紫花苜蓿菌根侵染率在12 mg Cd/kg条件下降低了33.90%、19.17%和31.95%;0 mg Cd/kg水平下接种Gt菌种紫花苜蓿总生物量分别比接种 Ga、Ge、Gi和Gv菌种处理显著高出33.19%、67.74%、57.29%和34.91%,但在12 mg Cd/kg水平时总生物量与以上菌种处理相比,分别降低16.67%、34.07%、32.96%和52.76%;在镉浓度为12 mg Cd/kg时,接种Gv菌种处理的紫花苜蓿株高、根瘤菌数量、地上生物量、总生物量、地上植株氮含量和整株含氮量与不接种处理相比,分别增加 65.41%、95.24%、61.87%、50.30%、5.83%和71.55%;随镉浓度增加接种Gv菌种处理紫花苜蓿土壤中铵态氮(NH4+-N)和硝态氮(N3--N)浓度显著下降。综上分析,在镉污染条件下,接种Gv菌种能促进紫花苜蓿生长和氮吸收;当土壤镉浓度超过6 mg Cd/kg时,接种Gt菌种不利于紫花苜蓿的生长。  相似文献   

10.
氮素形态对紫花苜蓿盛花期生长及结瘤固氮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完全营养液条件下,采用砂培法,研究了3种氮素形态配比NO3--N,NH4+-N和NO3--N∶NH4+-N为1∶1和0、105、210mg/L 3个氮素水平对紫花苜蓿盛花期生长及结瘤固氮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形态氮素处理下紫花苜蓿的株高、生物量、根瘤数、根瘤重、固氮酶活性和全氮含量均显著高于CK。同一氮素水平下,株高表现为NO3--N和NH4+-N混合培养下效果最好,NO3--N培养下次之,NH4+-N培养下最低;生物量、根瘤数、根瘤重、固氮酶活性和全氮含量NO3--N和NH4+-N混合培养下效果最好,NH4+-N培养下次之,NO3--N培养下最低;茎叶比则是NO3--N培养下最大,NH4+-N培养下次之,NO3--N和NH4+-N混合培养下的最低,各氮素形态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随着氮素水平的增加,各形态配比下紫花苜蓿的株高、生物量、根瘤数、根瘤重、固氮酶活性和全氮含量呈现增加的变化趋势,茎叶比呈现减小的变化趋势。NO3--N+NH4+-N的浓度为210mg/L时,紫花苜蓿的株高、生物量、根瘤数、固氮酶活性和全氮含量取得最大值,茎叶比取得最小值,根瘤重则在NO3--N+NH4+-N的浓度为105mg/L时取得最大值,紫花苜蓿在混合态氮培养下生长最好。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褪黑素对干旱胁迫下苹果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本研究以一年生“红富士”苹果盆栽为试材,采用干旱胁迫下连续喷施50、100和200 mg/kg褪黑素的方法,研究干旱胁迫下不同处理苹果叶片水势、丙二醛(MDA)、脯氨酸(Pro)含量以及3种抗性相关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苹果叶片水势下降,MDA含量、Pro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呈上升趋势,复水后基本恢复胁迫前水平;喷施褪黑素能缓解苹果叶片水势的下降;降低叶片MDA含量;进一步提高Pro含量和SOD、POD和CAT活性;且高浓度100和200 mg/kg效果好于低浓度50 mg/kg,但100和200 mg/kg之间没有差异。结论:喷施褪黑素可以缓解干旱对苹果幼苗的影响,提高苹果幼苗的抗旱性,综合抗旱效果和经济因素,推荐使用剂量为100 mg/kg。  相似文献   

12.
试验观察了微量元素硒对布列坦尼亚青年兔生长性能的影响。随硒含量的增加,青年兔的日增重和饲料报酬均在提高,但使生长性能呈现显著的最小硒浓度为0.15mg/kg,最有效的硒浓度为0.18mg/kg或0.20mg/kg,最佳经济效益浓度为0.18mg/kg。  相似文献   

13.
在完全营养液条件下,采用砂培法,研究了NO3--N与NH4+-N两种氮素形态的7种配比(氮素水平210mg/L)对紫花苜蓿盛花期生长及结瘤固氮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形态配比下紫花苜蓿的株高、生物量、根瘤数、根瘤重及固氮酶活性均随NO3--N/NH4+-N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且NO3--N/NH4+-N比例为5/3时,紫花苜蓿的株高、生物量、根瘤数、根瘤重及固氮酶活性均取得最大值,而地上部和地下部全氮含量则在5/5时最高。综合分析,当氮素水平在210mg/L时,5/3处理下紫花苜蓿生长较好,自身固氮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14.
高丽敏  苏晶  田倩  沈益新 《草业学报》2020,29(3):130-136
氮肥施用可以调控不同水分条件下紫花苜蓿的生长,而其内在机制尚不明确。采用盆栽试验,通过设置3个水分梯度(田间最大持水量的30%、50%以及70%,分别用W1、W2、W3表示)及4个氮素水平(0、0.02、0.04、0.06 g·kg-1,分别用N1、N2、N3、N4表示),研究了不同水分条件下紫花苜蓿对氮素的需求规律及其与氮素吸收及根系固氮酶活性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W1水分条件下,氮肥施用可以显著提高紫花苜蓿生物量,而在W2及W3水分条件下,均以N3处理紫花苜蓿生物量最大;2)W1及W2水分条件下,N4处理植株氮素积累量最高,而在W3水分条件下,以N3处理氮素吸收量最高,植株氮素积累量与生物量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3)根系固氮酶活性随土壤水分有效性的增加而增加,随氮素供应量的增加而降低,在N4条件下,W4处理固氮酶活性与W3处理无显著性差异。因此,在低土壤水分条件下,氮素供应可以保证植株对氮素的需求并提高其生物量;在高土壤水分条件下,适宜供氮量可以促进紫花苜蓿的生长,但过高氮肥供应会显著抑制根系固氮酶活性并最终导致氮素吸收及生物量不再进一步增加。本研究结果可为紫花苜蓿生产系统中的水氮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苏打盐碱胁迫下紫花苜蓿的生理生化反应,试验采用不同浓度的Na2CO3和Na HCO3混合液对紫花苜蓿的幼苗进行盐碱胁迫,测定紫花苜蓿幼苗在受到不同浓度的苏打盐碱胁迫时各项生理生化指标,分析苏打盐碱胁迫对紫花苜蓿生理生化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苏打盐碱浓度为50~150 mmol/L时,紫花苜蓿叶片的甜菜碱、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三项生理指标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两种抗氧化酶活性会随着苏打盐碱溶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在150 mmol/L时达到最大值;当胁迫浓度超过150 mmol/L时随着浓度的增加,紫花苜蓿叶片的甜菜碱、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及SOD、POD活性均下降。  相似文献   

16.
在严重缺硒缺锌的石灰性土壤中,采用锌、硒两因素三水平(纯锌施用量分别0、0.10、0.40 g·kg~(-1),纯硒施用量0、0.30、1.80 mg·kg~(-1))完全设计盆栽基施的方法,以紫花苜蓿为对象,研究了硒、锌元素配施对紫花苜蓿产量、硒锌积累量和氨基酸含量与组成的影响,并采用氨基酸评分(AAS)、化学评分(CS)和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对紫花苜蓿氨基酸组成特点进行综合评价,从而探讨硒、锌复合微肥对紫花苜蓿营养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除单施低锌处理(0.10 g·kg~(-1))外,其他处理均显著提高苜蓿干草产量,硒是提高产量的主要因素,锌对提高苜蓿干草产量有促进作用,两者配合效果最好;单施硒或硒锌配施均极显著提高了苜蓿硒含量,硒锌间表现为协同作用;单施锌极显著提高了苜蓿锌含量,配施适量硒促进了紫花苜蓿对锌的吸收,但过量施硒不利于苜蓿对锌的吸收。各处理紫花苜蓿总氨基酸含量(T)在15.88~18.89 g·100 g~(-1)(以干重计),以低硒低锌处理(Se_1Zn_1)含量最高,高硒高锌处理(Se_2Zn_2)含量最低。各处理紫花苜蓿必需氨基酸含量(E)在5.11~6.45 g·100 g~(-1),以低硒高锌处理(Se_1Zn_2)含量最高,Se_2Zn_2处理含量最低;低硒(Se_1Zn_0)、高硒低锌(Se_2Zn_1)、高锌(Se_0Zn_2)与低硒高锌(Se_1Zn_2)等处理紫花苜蓿氨基酸E/T值接近40%。所有处理紫花苜蓿蛋白质的第一限制氨基酸均为含硫氨基酸(蛋氨酸+胱氨酸)。可见,在严重缺硒和锌的石灰性土壤中,施锌量0.1~0.4 g·kg~(-1),施硒量0.3 mg·kg~(-1)不仅能提高紫花苜蓿产量,而且能改善其氨基酸组成和品质。  相似文献   

17.
硼钼肥配施对紫花苜蓿生理生化指标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两因素四水平正交设计,研究在分枝期、现蕾期、初花期对新牧1号紫花苜蓿叶面喷施硼、钼对紫花苜蓿部分生理生化指标和草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硼钼配比可使紫花苜蓿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叶绿素和可溶性糖含量提高,丙二醛含量降低。硼提高紫花苜蓿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作用大于钼。单施钼肥,施钼量从0增加到0.225 kg/hm2时,总叶绿素含量随施钼量的增加而增大。单施硼肥时,施硼量从0增加到2.5 kg/hm2时,丙二醛含量随施硼量的增加而降低。与分枝期和初花期相比,现蕾期硼钼元素对紫花苜蓿增产的作用最大。紫花苜蓿喷施硼、钼后干草产量与可溶性糖、叶绿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紫花苜蓿生长年限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2003~2005年在内蒙古民族大学试验农场连续3年测定了紫花苜蓿试验田土壤理化性状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生长年限的增加,紫花苜蓿地0~30cm土层的土壤容重减小了0.026g/cm3,总孔隙度增加了1%,有机质的含量增加了0.8g/kg,碱解氮的含量增加了33.69 mg/kg,速效磷的含量下降了6.94 mg/kg,速效钾的含量下降了121.04 mg/kg.有机质的增加以10~20cm土层最为明显,碱解氮的增加在0~10cm和10~20cm两个土层均较明显,速效磷的减少在0~10cm土层最大,速效钾的减少在各土层均较为明显.说明紫花苜蓿高产栽培中必须重视磷、钾肥的施用,特别是要提高追施钾肥的水平.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施硫肥S0(0kg/hm2)、S1(16.5kg/hm2)、S2(33.0kg/hm2)、S3(49.5kg/hm2)4个水平对河西走廊紫花苜蓿生物学性状、产量及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S1和S2处理显著增加了紫花苜蓿主茎长和侧茎长,S1的分枝数显著高于S2和S3处理,不同硫肥水平对紫花苜蓿主茎节数和侧茎节数没有显著影响;S3主根粗显著小于S0,S1和S2处理,S1主茎粗显著大于S0和S3处理;S1茎叶比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的茎叶比;S1和S2显著增加了紫花苜蓿第1茬干草产量,S1的紫花苜蓿第2茬干草产量显著高于S2和S3处理,不同硫水平对紫花苜蓿第3茬干草产量没有显著影响,S1处理的紫花苜蓿总干草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S0紫花苜蓿粗蛋白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处理;S1的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S3处理;不同硫肥水平对紫花苜蓿粗纤维含量没有显著的影响;S1和S2的粗灰分含量显著高于S0和S3处理;S1中性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在所有处理中最低;S1处理的干物质采食量、可消化干物质和相对饲用价值都显著的低于其他处理。施硫肥水平为16.5kg/hm2时,有利于紫花苜蓿的生长、产量和营养价值的提高,而当硫肥量超过33.0kg/hm2时,紫花苜蓿干草产量和品质开始下降。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在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基础饲料中梯度添加酵母硒,研究其对刺参生长、抗氧化能力及夏眠前后刺参体壁硒含量的影响。试验在室内500 L的水槽中进行,以2龄刺参[初始体重为(140.00±0.21) g]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5组,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不同水平[0(对照)、0.5、1.0、1.5和2.0 mg/kg]的酵母硒(饲料中总硒含量实测值依次为0.40、0.94、1.55、2.08和2.40 mg/kg),每组3个平行,每个平行放养11~14头刺参,每日投喂2次至表观饱食。试验共分为2个阶段,共计105 d。第1阶段:进行45 d的富硒饲料的饲养,待试验结束后测定增重率、抗氧化能力和体壁中硒的含量;第2阶段:于刺参夏眠结束后(有少量摄食及明显活动迹象即为夏眠结束,刺参室内夏眠期为60 d)进行取样,测定体壁中硒的含量。结果表明:1)随着饲料中酵母硒添加水平的提高,刺参生长和抗氧化能力均表现出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当饲料中添加0.5 mg/kg的酵母硒时,刺参的增重率具有最高值,且显著高于1.0 mg/kg组(P0.05),但与其他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刺参体腔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转移酶(GSH-S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随酵母硒添加水平的升高而下降,其中0.5 mg/kg组SOD、GSH-Px、GSH-ST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 0. 05),但均显著高于2. 0 mg/kg组(P 0. 05); 0. 5 mg/kg组丙二醛(MDA)含量与1.0 mg/kg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0.5 mg/kg组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与其他3组无显著差异(P0.05)。2)夏眠前后,刺参体壁中硒元素的富集随着饲料中酵母硒添加水平的增加而显著升高(P0.05)。与夏眠前相比,刺参夏眠结束后各组刺参体壁硒含量较夏眠前均呈现不同程度的衰减,但仍有50%以上的保留率,在1.0 mg/kg组中刺参夏眠结束后体壁中硒的保留率最低,为51.12%,在2.0 mg/kg组中硒的保留率最高,为91.38%。综上,饲料中添加0.5 mg/kg的酵母硒可以提高刺参的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及体壁中硒的含量,而中高剂量(1.0~2.0 mg/kg)的酵母硒会降低刺参的增重率和抗氧化能力,虽然夏眠结束后刺参体壁中硒的含量均有衰减趋势,但各组均达到富硒刺参标准(水产动物富硒标准为硒元素含量为0.5~1.0 mg/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