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海外蜂业采风肯尼亚上梁式蜂箱此箱十分简单。巢脾造在横搁在槽形蜂桶的上梁上。上梁宽35毫米(自然脾的宽度+蜂路)。象在标准箱里一样,巢脾之间有蜂路。不过,巢脾不是造在完整的巢框中。自然蜂巢中的巢脾呈“U”字形,上宽下窄。上梁式蜂箱剖面为倒梯形,蜜蜂在其...  相似文献   

2.
自从我将蜂桶中饲养的中蜂过入高窄式蜂箱改良饲养成功以后,附近养蜂的老乡们也都粉粉效法,改用框式蜂箱饲养。可是他们因缺乏经验,新造的巢脾老是不能满框,下面至少有1/3的空隙。老乡将这种情况告诉我,我一时也很难解答是什么缘故。对照一下我场的蜂群,不论是旧脾也好,新脾也  相似文献   

3.
本文扼要论述了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有关蜂巢方面的生物学特性和饲养箱式的演变过程,并在比较国内现有各种改良箱式的基础上提出中蜂理想的蜂箱应具有的特征:其箱体应显著小于郎氏蜂箱;整体趋于方形又能方便继箱饲养的双箱体;它应综合高窄框和宽矮框蜂箱的优点,既能随气候变化和饲养要求变为暖式或冷式蜂巢,减少分蜂,保持强大群势,也能利于防水、通气、清洁蜂巢和减少病虫危害,还能有效地解决取蜜和育虫的矛盾。  相似文献   

4.
问题解答     
问:改良饲养中蜂常用的是那种蜂箱?尺寸如何? (河北文章) 答:目前各地改良饲养中蜂使用的蜂箱类型较多,最常用的是高窄式(15框)蜂箱,它的尺寸是;(单位:毫米)箱身内围:长420,宽252,高315,木板厚22。大盖:长474,宽306,高75。副盖  相似文献   

5.
<正>目前用于饲养中蜂的蜂箱有无框蜂箱和活框蜂箱。无框蜂箱是人们模拟自然蜂巢制作的简单蜂箱,常见的的长方体蜂箱、蜂桶、空心树段和竹编抹泥蜂笼等。活框蜂箱是在郎氏蜂箱的基础上结合野生蜂群巢脾的自然形状制作的蜂箱。常见的有中标箱,高窄箱,从化式箱和GN式箱等。用活框蜂箱饲养中蜂难以维持强群是箱体空间比例造成的。这个问题一直是讨论的热点,是否因箱体的结构不合适制约了蜂群的发展?针对具体问题,还要仔  相似文献   

6.
养蜂问答     
8.问:现代中蜂蜂箱(包括巢框)的规格尺寸是多少?(四川罗甫云,吉林段凌祥)答:中蜂标准箱为十框加浅断箱的蜂箱,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养蜂研究所等单位设计。巢箱内径长440毫米、宽370毫米、高270毫米,巢框内径宽400毫米、高220毫米。继箱内径长440毫米、宽370毫米、高155毫米,巢框内径宽400毫米、高100毫米。详细情况请参看《中国养蜂》杂志,1981年第6期,13—20页。广东德庆县高良公社治田蜂场冯炳穗等徐世镛改写9.问:在常温(我地最高温度38℃,最  相似文献   

7.
在十几年的养蜂实践中,我摸索试做了小蜂箱,搞了个千只工蜂养王法。具体做法是:一、做长200毫米、宽100毫米、高120毫米的小蜂箱,巢门口下底留有踏板,中央开一个长宽各1厘米的小门。二、将一老脾改成1/3长、1/2宽等分的小脾,用小巢框固定小巢脾。三、每箱放两张小巢脾,并且加足饲料,把将要出房的王台固定在两小脾之间的蜂路上方。再从大群中把有小蜂出房,新蜂多的  相似文献   

8.
<正>一、蜂箱和巢框的主要特点1.箱体的特点高和窄。箱体高500mm(不含箱盖和底座),内围长320mm,内围宽244mm。2.巢框的特点巢框上梁长260mm,宽25mm,厚20mm,框耳长18mm,框耳厚10mm,两侧边条之间的上梁为上面不封闭、中空的倒三角体(不封闭的中空上梁可取代饲喂槽)。巢框侧边由两部分组成:(1)上下梁中间是长446mm、宽20mm、厚7mm矩形条块作为中轴,矩形条块窄的两面中间开上下贯通的滑槽;  相似文献   

9.
问题征答     
宛希平 《蜜蜂杂志》2007,27(2):17-17
中蜂用GN式蜂箱饲养,利用隔王板达到分区管理,在外界有零星蜜粉源时,巢箱内封盖子脾的房盖个个突出而饱满,充分说明子脾发育良好而健康.如果按照龚凫羌老师的方法,巢箱只放2张脾的话,则可达到整框健康、优良的子,并且继箱还缓缓地有蜜增加.可每隔一星期提出1张封盖的蜜脾,再加1个巢框或1张空脾用来造脾或贮蜜.因为分区管理能使工蜂密集在巢箱,从而使幼虫得到充足的饲喂,提高了幼虫的体质,增强了抗病的应激能力.在2002年春季,我地用郎氏箱饲养的中蜂都遭到囊状幼虫病的侵袭.我用隔王板分区饲养,没有感染上这种可怕的幼虫病.虽然用了活框来饲养,如果不分区管理,则还是不能凸显出其优越性.对付"中囊病",我认为可用群势相当密集的分区饲养法,即使已经染上,用这个方法还能治好它.  相似文献   

10.
我国活框饲养中蜂的蜂箱类型很多,例如广东就有100种以上箱型,广西主要的蜂箱类型有36种。不同箱型的发明者、使用者都有自己的理由。笔者曾对国内饲养中蜂的主要箱型进行过调研,并以巢框长度、宽度、长宽比以及蜂箱体积进行归纳梳理,将中蜂蜂箱划分为郎氏系列蜂箱、郎氏衍生蜂箱、大型箱、中型箱、小型箱以及高窄式蜂箱等6个类型。  相似文献   

11.
中蜂用GN式蜂箱饲养,利用隔王板达到分区管理,在外界有零星蜜粉源时,巢箱内封盖子脾的房盖个个突出而饱满,充分说明子脾发育良好而健康.如果按照龚凫羌老师的方法,巢箱只放2张脾的话,则可达到整框健康、优良的子,并且继箱还缓缓地有蜜增加.可每隔一星期提出1张封盖的蜜脾,再加1个巢框或1张空脾用来造脾或贮蜜.因为分区管理能使工蜂密集在巢箱,从而使幼虫得到充足的饲喂,提高了幼虫的体质,增强了抗病的应激能力.在2002年春季,我地用郎氏箱饲养的中蜂都遭到囊状幼虫病的侵袭.我用隔王板分区饲养,没有感染上这种可怕的幼虫病.虽然用了活框来饲养,如果不分区管理,则还是不能凸显出其优越性.对付"中囊病",我认为可用群势相当密集的分区饲养法,即使已经染上,用这个方法还能治好它.  相似文献   

12.
中蜂是我国土生土长的一个优良蜂种,具有抗病、抗螨,易于定地饲养等优点;特别是对山区气候条件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在利用山区大宗蜜源及零星蜜源上有着西蜂无法比拟的优势。笔者60年代曾专业饲养中蜂,70年代虽转养意蜂,但对中蜂一直抱有一份真挚的感情,至今仍保留了12箱。现将我多年的体会写出供养中蜂的同志们参考。1中蜂蜂箱的准备笔者曾使用过10框、14框、高窄式、从化式等蜂箱饲养中蜂,感觉到高窄式使用起来不太方便,产蜜量也不高;10框和14框箱适于饲养强群,产蜜量较高;从化式箱也不错,特别适宜于中小群的繁殖。目前推广…  相似文献   

13.
一、过箱前的准备1.蜂具准备〈1〉框式蜂箱群强蜂多选用十六框平箱;蜂少则选用十框箱或十六框箱。每群准备一只。〈2〉巢脾在过箱前几天将过箱群的无蜂边脾割下,选几张较大的脾,单脾绑在巢框上。过箱前一小时左右放到温度较高(注意脾勿熔化)的地方,待脾热后快速放入箱内某一侧稍加固定,保温待用。〈3〉割脾刀采用长条形刀片,长度根据蜂桶形状及自然脾长度选择,宽3—4厘米为宜。〈4〉灯具用手电照明,光线集中,效果不错。〈5〉其它用具蜂帚、复布等。2.操作现场布置首先将要过箱蜂群搬到适当场所;如果蜂桶位置不便于操作又不能移动,则要想办  相似文献   

14.
蜡螟的防治     
根据我们的经验,蜡螟的防治宜采用综合的措施,即预防措施和药物防治结合起来进行,才能取得良好防治效果。1.选用严密的蜂箱及时更换旧脾。选用合缝严密的蜂箱或将蜂箱合缝用血灰涂剂(即用鲜猪血或鲜羊血加石灰,拌匀成揉面状物)补严,使小巢虫无法隐藏,及时清除旧脾,换上新脾。2.用水浸泡。用凉水浸泡蜂箱、巢框及空巢脾2—3日,或把蜂箱浸入盐水中(水50份加食盐3份搅匀),一昼夜即可杀死巢虫、卵,或浸入沸水(100℃)中10—15分钟,可杀死越冬幼虫及蛹、卵。3.人工捕杀。用摄子或消毒的细竹签,将巢脾内、蜂箱缝内的巢虫和蛹取出杀死。  相似文献   

15.
历来饲养中蜂的箱型甚多,有意标箱、意蜂12框方型箱及16框、24框卧式箱、中一式、沅凌式、高窄式、中笼式、从化式等。此外,民间还有一些型制不一的自创蜂箱存在。80年代初,中蜂箱标准化协作组对中蜂自然蜂巢结构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取证,在沅凌式蜂箱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6.
<正>中蜂的封盖子脾一旦进了巢虫很难根治,弃掉则还有一部分幼蜂未出房太可惜,所以在夏末初秋之际除了要蜂多于脾外,勤扫蜂箱与换箱我认为不是最好的办法。勤扫蜂箱与换箱增加了饲养人的工作量和干扰蜜蜂正常采集,要想尽办法不让巢虫上脾,即使箱内有巢虫但上不了脾照样不能危害巢脾。这里有一种办法:不让巢框的任何部位,主要是框耳,与巢箱内壁直接接触。具体办法是把蜂箱前后箱身由上至下去掉6 cm宽内壁的1/2,如图1。买1条搞建筑用的角铁切割成2条3 cm宽的铁条板,长度以蜂箱内壁宽度为准。用直径4 mm的铁丝弯成上下5 cm长,宽度以垂直放得下铁条板为宜的卡子4  相似文献   

17.
小规模养王法用严密的蜜蜂不能通过的铁纱隔板,将一只蜂箱分隔成7框区和3框区两部分,两区各有各的巢门。在预定实行人工分蜂的10日以前,选择场内品质最优良、群势最强的一群蜂作育种群。将这群的巢篇用已隔成两区的巢箱换下来,将一日齡幼虫脾1框、封盖子1框、蜜粉脾1框和它们上面附着的蜜蜂  相似文献   

18.
在发现蜂群有逃跑的予兆时,养蜂人总是向蜂群中补加幼虫脾,加强蜂群的恋巢性,来防止蜂群飞逃。我们对单群蜂作了如下观察:有一个10框蜂群,箱内有2框幼虫,其余是护满了蜂的空脾。当把这2框幼虫睥放在箱的中部,蜂王就在中部的幼虫脾上产卵;把这2框幼虫脾调到箱左壁一侧放置,蜂王很快离开箱中部空睥,到幼虫脾上去产卵。  相似文献   

19.
长期养蜂实践中,我们觉得中蜂群用高窄形巢框较适用。这无论在蜂团的紧密上,产卵圈集中上,以及对节约饲料消耗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优点。但是,高窄式巢框也有缺点:主要是提脾查蜂及抖蜂取蜜时操作不便。鉴于此,我们研制出一种新型的巢框,通过试验证明,既能发扬高窄形框的优点,又能排除其缺点。这个新型巢框,分两部分合成。上面部分是贮蜜框,占整个巢框内围的1/3,下面部分是产卵育子框,占面积2/3。贮蜜框上梁长410毫米,宽27毫米,厚15毫米。框耳长32毫米,厚6毫米。上梁顶面挖一沟槽,作为奖励饲养浇灌糖水之用。框之垂直边条长87毫米,宽与上梁同,厚8毫  相似文献   

20.
王浆已成为养蜂生产的主要产品,提高王浆产量一直是养蜂工作者不断探求的问题。王浆生产中,对于产浆框(以下简称浆框)两侧最佳的排脾方式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归纳一下,大致有以下几种观点:(一)浆框两侧应放幼虫脾,持这种观点的人比较多;(二)平箱产浆,浆框应放在幼虫脾之间或幼虫脾和粉蜜脾之间;(三)一般情况下,浆框放在幼虫脾之间,但是强群在流蜜期继箱可不放幼虫脾;(四)浆框放在幼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