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玫瑰冠鸡IGF-I基因多态性与体重及屠体性状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PCR-RFLP技术,对100只玫瑰冠鸡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一I(IGF-I)基因的5′端调控区进行遗传多态性研究,该调控区的扩增产物经PstI酶切后出现"-/-"+/-"+/+"3种基因型,其基因型频率分别是0.22、0.36和0.42。经x2检验,玫瑰冠鸡在IGF-I位点上处于哈代-温伯格平衡状态(P>0.05)。分析基因型与12周龄体重和部分屠体性状时发现:玫瑰冠鸡在12周龄体重、半净膛重和胸肌重上都存在"-/-">"+/-">"+/+"的趋势,且在半净膛重和胸肌重上,"-/-"型和"+/-"个体显著高于"+/+"型个体(P<0.05);在12周龄体重上,"-/-"型显著高于"+/+"型个体(P<0.05)。  相似文献   

2.
肉用型乌鸡是通过丝羽乌鸡、山地乌鸡、本地柴鸡杂交选育而成。生产性能显著提高,60日龄体重、90日龄体重和40周龄体重以及90日龄屠宰率、半净膛率、全净膛率、胸腿肌率比丝羽乌鸡及本地柴鸡高,差异显著(p〈0.05)或差异极显著(p〈0.01),但和山地乌鸡比,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3.
选择58周龄高产期伊莎笼养蛋鸡90羽,应用PCR扩增鸡IGF-Ⅰ启动子上游7kb处基因片段,用PstⅠ消化产生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IGF-Ⅰ多态性与胫骨、股骨、肱骨骨密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伊莎蛋鸡PP、Pp、pp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256、0.311、0.433,P和p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4111和0.5889。方差分析显示,肱骨的骨密度与IGF-Ⅰ基因多态性相关,PP基因型组的骨密度和骨矿含量均显著大于pp基因型(P〈0.05),股骨、胫骨基因型间无显著差异。PP基因型体质量显著大于Pp基因型。表明伊莎笼养蛋鸡IGF-Ⅰ基因多态性和肱骨骨密度显著相关,P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优良骨质指针作用。  相似文献   

4.
以笼养绿壳蛋鸡和农大3号矮小型蛋鸡为试验材料,探索蛋鸡在非就巢状态下催乳素基因5’-调控区24-bp插入/缺失(-377--354bp)变异与血浆PRL水平和产蛋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该位点不同基因型(PRL+/+、+/-和-/-型)对非就巢蛋鸡300日龄前的血浆PRL水平和300日龄(40周龄)产蛋性能均无显著影响(P〉0.05),表明鸡在非就巢状态下,PRL调控区的24-bp插入/缺失变异与早期血浆PRL水平和产蛋性能无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5.
三个肉鸭新品系及其杂种的肉用性能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在相同舍饲条件下测定了天府大型肉鸭G、M、L三个品系和其余种GM、GL以及樱桃谷肉鸭观系商品代(CV)、狄高肉鸭商品代(TC)的增重性能和屠宰性能。结果表明:七周龄体重GM(2965.0克)位居于各组之首,GM组的体重表现出高度杂种优势(P<0.01);七周龄胸肌重GM(208.0克)和M(210.0克)、CV(208,4克)没有显著差异(P>0.05),而高于其它各组,但腿肌重显著高于其双亲和其它各组.GM全净膛重、胸肌重和腿肌重八周龄的杂种优势比七周龄明显增加,特别是胸肌重。七周龄皮脂率GM组(27.8%)最低.GM的饲料转化率七周龄(2.62:1)和八周龄(2.80:1)也表现最优。GM用于生产全胴体的适合屠宰期不得超过七周龄,而用于生产分割肉则要养至八周龄.GM的各项肉用性能已达到或超过从国外引进的樱桃谷肉鸭SM系和狄高肉鸭的水平,可以用于生产替代进口。  相似文献   

6.
益生菌制剂与抗生素的联合在规模化肉鸡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试验旨在研究益生茵制荆与抗生素的联合在肉鸡商品扬中的实际应用效果。为实验室研究转化实际生产提供参考。试验场共有8栋鸡舍,设两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8360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抗生素,试验组饲喂基础日粮+抗生素+益生茵制荆。益生茵添加量为每t水lOg,饲喂时间为42d。结果表明:益生茵制荆+抗生素联合能够显著提高肉仔鸡5、6周龄末的体重、全期的平均日增重、饲料转化率(P〈0.05),而对各个阶段厦全期的死淘率并不显著;益生茼制剂+抗生素的联合应用显著提高肉仔鸡的胸肌率(P〈0.05)。而对屠宰率、半净膛率、全净膛率、腿肌率均无显著的影响;益生茵制剂+抗生素能够显著的增加肉仔鸡养殖的经济效益。鳍果提示.饮水中添加益生茵制剂+抗生素能够促进肉仔鸡的生长。改善胴体的品质,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琅琊鸡IGF-Ⅰ基因多态性与肉用性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PCR-RFLP技术对琅琊鸡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5′非编码区PstⅠ酶切位点的多态性与生长发育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琅琊鸡该位点存在2种等位基因(A和B),基因频率分别为61.7%和38.3%,其中A等位基因是有利基因.AA型个体活重、半净膛重和脂肪含量极显著高于BB型(P<0.01),其屠体重、全净膛重、腿肌重和胸肌重显著大于AB型和BB型(P<0.05),其剪切力和失水率也高于BB型(P<0.05,P<0.01).结果表明:等位基因A对琅琊鸡的肌肉产量和品质具有正效应.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镉毒性与中华稻蝗种群等位酶基因型之间的关系,将采自山西省原平市的中华稻蝗(Oxyachinensis)为研究对象进行镉的LD50急性毒性实验,并对所研究个体进行等位酶水平淀粉凝胶电泳。结果表明,中华稻蝗种群LDH、GPI、PGM和ME均为多态基因座位。在LDH、PGM、ME多态基因座位上,各基因个体的死亡率差异显著(P〈0.05),其中PGM及ME的基因型频率显著偏离哈-温平衡预期值,且LDH、PGM、ME为杂合体缺乏(F〉0);在GPI多态基因座位上,各基因型个体的死亡率差异不显著(P〉0.05),GPI基因型频率符合哈-温(H-形)平衡预期值,而GPI为杂合体过剩(F〈0)。中华稻蝗在这4个基因座位具有较高的平均每个基因座位的等位基因数(A=2.5),平均观察杂合度(Ho=0.314~0.325)和平均期望杂合度(He=0.471~0.496)。结论:由于中华稻蝗种群不同基因型对Cd^2+的敏感性不同.因而导致其不同基因型死亡率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选取35日龄体重较为一致的力克斯獭兔幼兔48只,随机分为4组(A、B、C、D),每组12只。在基础日粮和营养水平相同的情况下,试验组B、C、D分别在日粮中添加0.25%的不同品种青蒿提取物,A组为对照组。试验结果表明:①试验组D幼兔平均增重比对照组提高了17.73%,差异显著(p〈0.05)。料重比下降16.40%,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试验组B、C幼兔平均增重都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料重比显著下降(P〈0.05)。②试验组D与对照组幼兔的半净膛率相比有提高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D的肝重/体重有所升高,脾重/体重有所下降,而血液生化指标都有下降的趋势。表明青蒿提取物对獭兔幼兔具有促生长、提高饲料报酬的作用,而对提高幼兔免疫能力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以120日龄鲁禽B1系、B3系专门化品系为研究素材,测定其屠宰性能和体尺性状,分析各性状间的相关性,并对部分指标进行产品质量分级。结果表明:除胸肌率外,鲁禽B3系在各项屠体指标和分割性状上都高于鲁禽B1系,其中品系间活重、半净膛重和全净膛重差异显著(P〈0.05),半净膛率差异极显著(P〈0.01)。产品质量分级结果表明,鲁禽B3系的全净膛率、腿肌率和鲁禽B1系的全净膛率均高于GB/T19676—2005规定的一级标准,两品系的胸肌率和B1系的腿肌率略低于一级标准而远高于二级标准。鲁禽B3系麻鸡的各项体尺指标均高于鲁禽B1系,其中品系间龙骨长差异显著(P〈0.05),体斜长和胸深差异极显著(P〈0.01)。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各屠宰指标和体尺指标间呈中度或高度表型正相关,相关系数在0.354~0.992之间。  相似文献   

11.
根据鸭GH基因序列设计引物扩增籽鹅、皖西白鹅和狮头鹅3个地方鹅品种GH基因内含子3片段,并运用PCR-SSCP技术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 鹅GH基因内含子3存在多态性,得到AA、AB和BB 3种基因型.3个品种中等位基因B占绝对优势,且主要以BB型存在.品种内基因型分布差异不显著,3个品种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而品种间,籽鹅与皖西白鹅基因型分布差异显著.基因型与4~10周龄体重、屠体重、半净膛重等19个性状呈显著相关.这19个性状的BB型个体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AA型个体,除胸肌率外,BB型个体各性状均值最高,AB型次之,AA型最小.故初步推断BB基因型可作为地方鹅品种高生产性能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12.
固始鸡生长过程中不同类型肌纤维面积比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琥珀酸脱氢酶染色法对不同生长阶段(4,8,12,16周龄)固始鸡胸肌和腿肌的肌纤维类型进行了分析,并对肌红纤维与中间型肌纤维面积之和(SR+M)、中间型肌纤维面积(SM)和白肌纤维面积(SW)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腿肌肌纤维类型有3种,即红肌纤维,白肌纤维和中间型肌纤维,而胸肌肌纤维类型有2种,即白肌纤维和中间型肌纤维。在固始鸡的生长过程中,腿肌的白肌纤维比例逐渐降低,胸肌的白肌纤维的比例先升后降。公鸡腿肌中SR+M/SW值在第4,8与12周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在第12周龄与16周龄间差异显著(P< 0.05),在第8周龄与第16周龄间差异极显著(P<0. 01);母鸡腿肌中SR+M/SW值在各周龄间差异均不显著 (P>0.05);公鸡胸肌中SM/SW值在各周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母鸡胸肌中SM/SW除在第8周龄和第12 周龄间差异不显著(P>0.05)外,在其他各周龄间差异均极显著(P<0.01)。腿肌中的红肌纤维和中间型肌纤维以及胸肌中的中间型肌纤维在公鸡肌肉中的含量均高于母鸡。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ytotoxic T lymphocyte associated antigen-4,CTLA-4)基因外显子1+49A/G位点和启动子-318位点多态性与粤西汉族人Graves病(GD)发病的关联性。方法应用PCR—RFLP分析102例GD患者与100例正常对照组CTLA-4基因的外显子1+49位点A/G及启动子-318位点C/T多态性。结果GD组外显子1+49A/G位点的GG基因型及G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GD组有家族史者外显子1+49A/G位点的GG基因型及G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GD组无家族史者(P〈0.01);GD组启动子-318位点的各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均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LA-4基因外显子1+49A/G位点(如基因型及G等位基因可能是粤西汉族人GD的易感因素,尤以具有家族史的易感性更明显;启动子-318位点多态性与粤西汉族人GD的遗传易感性无关联。  相似文献   

14.
利用PCR—PstⅠ—RFLP技术对德化黑鸡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基因的5′端调控区进行多态性分析,并探讨了多态性与产蛋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该调控区的扩增产物用PstⅠ酶切检测出3种基因型AA、AB、BB。利用最小二乘分析研究了该多态位点对产蛋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多态位点对开产日龄没有显著影响,对240日龄产蛋数和300日龄产蛋数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AA基因型的240日龄产蛋数和300日龄产蛋数显著高于AB基因型和BB基因型,表现为差异显著(P〈0.05),AB基因型的240日龄产蛋数和300日龄产蛋数高于BB基因型,但表现为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5.
通过PCR-SSCP技术检测了大通牦牛IGF-Ⅰ基因的遗传多态性,对具有SSCP多态性的片段进行克隆和测序,找出等位基因的多态位点,将该位点多态性与大通牦牛生长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PCR-SSCP检测到大通牦牛具有AA、AB、BB3种基因型,A(B)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9028(0.0972);对IGF-Ⅰ基因第1内含子进行序列比对,发现一处单碱基C的缺失/插入,造成了该位点多态性的出现;6月龄和12月龄基因型为AA的大通牦牛的体质量和体斜长最小二乘均值显著高于AB和BB基因型(P<0.05);18月龄基因型为AB的大通牦牛的体高最小二乘均值显著高于BB型(P<0.05),说明大通牦牛品种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生长性状有高于AB和BB基因型的趋势,可以作为大通牦牛品种选育的目标基因型.  相似文献   

16.
姜宁  杨海明  王志跃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2):5512-5514
[目的]确定0~8周龄扬州鹅适宜的日粮苏氨酸水平。[方法]在单因素试验中,选用体重相近的1日龄扬州鹅雏鹅300只,公母各半。随机分成5个处理组,苏氨酸设5个梯度水平,分别为0.54%(基础日粮组)、0.64%、0.74%、0.84%和0.94%,研究了日粮苏氨酸水平对0~8周龄鹅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的影响。[结果]日粮苏氨酸水平极显著影响了0~4周龄仔鹅的体重(P〈0.01),显著影响了0~4周龄仔鹕的饲料转化比(P〈0.05),但对5-8周龄鹅体重和饲料转化比的影响不显著。苏氨酸水平对8周龄鹅屠宰性能的影响不显著,8周龄鹅的全净膛率、胸肌率和腹脂率在苏氨酸水平为0.74%时达到最大值,腿肌率则在0.84%时达到最高。[结论]综合0~8周龄鹅的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各指标,建议日粮苏氨酸水平为0.74%~0.84%.  相似文献   

17.
番鸭、樱桃谷鸭及半番鸭生长速度和肉品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相同条件下将番鸭、樱桃谷鸭和番樱半番鸭饲养至10周龄,测定3种鸭屠宰性能、胸肌营养成分和常规肉品质。结果表明:各周龄樱桃谷鸭、半番鸭体重显著高于番鸭,10周龄半番鸭、樱桃谷鸭和番鸭体重分别为2446.4、3496.5和3440.0 g;10周龄樱桃谷鸭屠宰率、半净膛率显著高于半番鸭和番鸭,其瘦肉率最高,半番鸭次之,番鸭最低;樱桃谷鸭和番鸭皮脂率显著高于半番鸭,番鸭腹脂率显著高于樱桃谷鸭和半番鸭;半番鸭胸肌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番鸭和樱桃谷鸭,樱桃谷鸭胸肌脂肪含量高于番鸭和半番鸭,半番鸭胸肌水分含量显著低于番鸭和樱桃谷鸭,番鸭胸肌剪切力显著高于樱桃谷鸭和半番鸭。  相似文献   

18.
采用PCR-RFLP方法,检测黑素皮质素受体3基因(MC3R)和受体4基因(MC4R)在济宁百日鸡、汶上芦花鸡和莱芜黑鸡中的多态性,并分析各多态位点不同基因型与鸡胴体性状的相关性,在3个供试群体中共检测到2个突变位点,分别在MC3R基因1424nt处(A→G)和MC4R基因923nt处(G→T),并据此分别建立了2个基因的DdeⅠ和FbrⅠ限制性内切酶检测体系.MC3R基因多态位点对活体重(P=0.0418)和胸肌重(P=0.0126)有显著影响;MC4R基因多态位点对肌间脂宽(P=0.0366)有显著影响.多重比较结果表明,在MC3R基因多态位点产生的3种基因型中,MN基因型个体的活体重和胸肌重均显著高于基因型MM个体和NN个体(P0.05),屠体重和半净膛重均显著高于MM个体,全净膛重显著高于MN个体;MC4R基因多态位点产生的3种基因型中,AB基因型个体的屠体率和肌间脂宽均显著高于基因型BB个体(P0.05).  相似文献   

19.
丁祖华 《安徽农学通报》2014,(12):130-131,147
选取120只健康的1日龄AA商品代肉鸡(体重平均43.99g),随机分成2组(A、B),每个组内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肉鸡,其中A组饲喂基础日粮,B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5%生姜粉,以研究生姜粉对肉鸡肉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基础日粮中添加0.5%的生姜粉对内鸡的体重、日均增重、料重比、屠宰率、半净膛率、全净膛率、胸肌率、L值、pH值没有显著影响。添加0.5%的生姜粉显著提高了胸肌的胸肌红度(a*值),显著降低了肉鸡的腹脂率、胸肌的失水率、滴水损失、烹煮损失、胸肌黄度(b*值)和肌纤维直径。说明日粮中添加0.5%的生姜粉有改善鸡肉肉质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以新扬州鸡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基因作为控制其生长、发育性状的候选基因,通过对IGF-Ⅰ基因主要部分序列进行PCR-SSCP检测,发现了2个多态位点.测序结果表明,IGF-Ⅰ基因存在2个突变位点:插入(G)和(G→C).分析多态位点与0-12周龄鸡生长发育性状的关联性,结果表明:插入(G)突变基因型中,2周龄鸡体重BB型与AB型差异显著(P<0.05),但AA型与AB型和BB型差异均不显著,而(G→C)突变各基因型间没有显著差异;插入(G)突变位点对0-12周龄鸡的龙骨长、胫骨长均没有显著影响,而(G→C)突变位点仅在鸡6周龄时表现出与龙骨长、胫骨长间的差异显著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