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严爽 《长江大学学报》2005,2(12):417-417,419
长期接受化疗的患者几乎不可避免地在穿刺静脉局部出现红、肿、痛等症状.近年来如Rusmin[1]等研究证明化疗药物中的微粒成分可能是导致静脉炎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当小于人体毛细血管的微粒进入人体后,可随血液循环流动,损伤血管内壁,而加重药物对血管的刺激,引起血小板粘着而形成血栓,使部分毛细血管破裂,导致患者感到疼痛、麻木,严重时血管变硬、变色[2].有学者提出使用带有精密过滤器的化疗专用输液器滤除化疗药物中的微粒,从而减少静脉炎、血管栓塞、热原样反应等并发症的发生率[3].我科于2003年3月至2005年3月使用化疗专用输液器预防静脉炎的发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吕征 《当代农业》2011,(3):59-59
口腔溃疡 维E能促进毛细血管和小血管增生,改善血液循环,有利于溃疡创面的愈合。口腔溃疡者少涂抹维E制剂后3天左右创面即可愈合。  相似文献   

3.
环氧化酶-2(COX-2)因参与机体的多种病理生理过程而日益受到重视。它在眼部炎症、角膜和视网膜新生血管、青光眼、白内障、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等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介质作用。自20世纪90年代初,国外就发现环氧化酶有两种同工酶COX-1和COX-2,COX-1参与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而COX-2则参与多种病理生理过程,包括炎症、损伤、修复、新生血管的生成及肿瘤的生长和转移,对COX-2的研究更有助于探究犬的某些眼部疾病的发生机制以及进一步完善疾病治疗手段,提高治疗效果。本文就环氧化酶-2与犬眼部疾病的关系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4.
打通血管 专家表示,步行能够增强全身弹性,尤其可以增强血管的弹性,减少血管破裂的可能。 通畅血液循环 长期不运动,人体血液不通畅,经络和脉络就会不通,人就很容易得病,步行能够打通经络,增强人体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  相似文献   

5.
目的提高对Vogt-小柳-原田病(Vogt-Koyanagi-Harada,VKH)的认识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2007年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VKH患者25例的眼部表现、全身症状、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和治疗情况。结果与结论诊断时应注意患者的眼部表现(主要依据为患者双眼发病,后极部水肿,伴或不伴视神经水肿)和询问病史,明确诊断后行糖皮质激素冲击疗法治疗。  相似文献   

6.
泡脚四不宜     
脚是人体中离心脏最远的部位。随着天气转凉,由于寒冷的刺激,脚部血管收缩,血液流量减少,易诱发多种疾病。用热水泡脚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代谢,从而起到养生保健作用。中医认为,足部是足三阴经、足三阳经的起止点,与全身所有脏腑经络  相似文献   

7.
干眼症是临床常见眼表疾病之一,指由于泪液质或量的异常引起的泪膜不稳定和眼表面损害而致眼部不适的一类疾病[1],不仅包括泪液分泌不足引起的眼干燥,还包括泪液的量正常而其他因素不正常所致的泪膜不稳定引起的眼干燥。干眼症患者常自诉眼部干燥感、异物感、畏光、视物模糊等不适,严重者可引起视力明显下降而影响工作和生活,甚至导致失明。由于许多眼表疾病患者的主诉均主要为眼部不适症状,如异物感、烧灼感、干燥感和眼疲劳等,部分临床医师特别是基层医院的全科医生缺乏对干眼症的正确认识,另外,干眼症诊断标准的准确性及精确性存在不足以及检查指标的变异性较大[2],故而在临床上对干眼症的误诊情况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8.
脓毒症是由一系列级联放大的炎症反应最终引起微循环障碍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微循环障碍的核心特征是血管内皮细胞及其连接结构的损伤导致循环物质的移位和组织水肿。该文仅对脓毒症时血管内皮细胞连接的改变引起血管通透性变化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正>春季乍暖还寒,眼科医生提醒:老年人在此时特别要预防一些眼科疾病的发生。这是因为春季温差较大,而老年人对温差的适应性较弱,血管神经调节中枢容易失调,从而引起血管舒缩功能不稳定。因此,老年人春季须提防以下三类眼科疾病。1.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是指眼球前房角突然关闭,眼内的房水排出受阻,眼内压急骤升高或进行性升高的眼部疾病。多发于40岁以上女  相似文献   

10.
<正>干眼症是临床常见眼表疾病之一,指由于泪液质或量的异常引起的泪膜不稳定和眼表面损害而致眼部不适的一类疾病[1],不仅包括泪液分泌不足引起的眼干燥,还包括泪液的量正常而其他因素不正常所致的泪膜不稳定引起的眼干燥。干眼症患者常自诉眼部干燥感、异物感、畏光、视物模糊等不适,严重者可引起视力明显下降而影响工作和生活,甚至导致失明。由于许多眼表疾病患者的主诉均主要为眼部不适症状,如异物感、烧灼感、干燥感和眼疲劳等,部分临床医师特别是基层医院的全科医生缺乏对干眼症的正  相似文献   

11.
《新农村》1999,(2)
急性心肌梗塞是一种起病急,严重威胁生命的疾病。欧美国家每年大约有10万人死于心肌梗塞,我国死于此病的人也不少。气象医学研究认为,寒冷的气候,特别是零摄氏度的低温气候或寒潮来临时,更易诱发急性心肌梗塞。国内统计资料表明,冬季心肌梗塞的发病率占全年发病率的50%左右,从11月到次年3月为高发期。可见,冬季加强对心肌梗塞的预防十分重要。寒冷的气候为何能诱发急性心肌梗塞呢?现代医学认为,低温气候,尤其是气温在零摄氏度时,人体的交感神经兴奋,全身毛细血管收缩,血液循环出现障碍,直接影响心脏的  相似文献   

12.
市场分析随着人们年龄的增长,人体内的血管内壁就会沉积一些如胆固醇、脂肪等有害物质;另外我们每天吃的食物,有效成分都会转为营养素,而在分解的过程中会产生酸,如不能立即代谢,它会随着血管到处流窜,然后沉淀,使血管内径变小、管壁硬化,引发头晕、全身无力、高血压等,重则血管堵塞,从而引发冠心病、脑血栓等心脑血管疾病。  相似文献   

13.
蛙的微循环观察与分析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蛙的肠纱膜、舌、后肢蹼及膀胱等部位微循环的观察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蛙的膀胱是观察研究蛙微循环的最理想部位;(2)往心包腔内加入一定的0.01%上腺素可明显地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微循环状况,理角利于血液在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中的流动情况,同时还可大大地延长微循环的观察和研究的时间。  相似文献   

14.
李景芝 《北京农业》2007,(24):57-59
犬瘟热(Canine Distemper CD)是由犬瘟热病毒(Canine Distemper Virus CD)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此病在世界范围内流行,一年四季都发生。其传染性强,发病率高,临床症状多样,易继发其他细菌和病毒的混合感染和2次感染,死亡率高达80%。故临床上仅以呼吸道症状、消化道症状和眼部表现进行判断,有一定误诊率。采取对死亡病犬剖检观察,对未死亡的犬进行实验室诊断,可对犬瘟热进行确诊。对CD统计表明,患CD犬的数量占全年患传染病的犬只数量的30%,因此,CD是当前对宠物饲养业、经济动物养殖业和动物园观赏业危害极大的疾病。故在做好预防接种的前提下,提高对患病犬的诊断水平和治疗水平,是减少CDV危害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奶牛生产瘫痪又称乳热症,该病是成年母牛分娩后短时期内突然发生的一种营养代谢障碍疾病。一般发生在高产奶牛分娩后的1~3天,临床上以低血钙症及低血糖为主,患牛全身肌肉无力,知觉丧失,四肢瘫痪,体温降低。对于本病,一般根据临床症状即可做出准确判断。  相似文献   

16.
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是血管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调节血压、向周围组织输送氧和营养物质的基础细胞之一。多种因素通过调节VSMCs自噬影响VSMCs的生存状态,引起VSMCs生物学行为的变化,从而参与血管相关疾病的发生与进展。以调节VSMCs自噬为靶向,可为寻找防治血管相关疾病策略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中国水牛Bubalus bubalis皮肤的微细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选用9例中国水牛,每例水牛各取19个不同部位的正常皮肤制成切片,加以显微观察。结果表明:1.表皮分角质层、颗粒层、棘层和基底层,缺透明层。明显的乳头间屏环绕真皮乳头,从而大大增如了与真皮间的接触面积。真皮可分乳头层和网状层,但两者间的界线不甚明显。2.只存在一种顶浆分泌型汗腺,在不同切片上可观察到不同分泌周期汗腺分泌部的变化。汗腺的血管分布较少,对体温调节作用不是主要的。3.皮脂腺是全浆分泌型,较发达,一般分2~3叶围绕毛囊,毛细血管分布较多,分泌水平较高。4.真皮部位血管分布丰富,真皮乳头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网,有利于体热发散。  相似文献   

18.
中医认为,脚上有很多通往全身的重要穴位,经常刺激这些穴位能治疗全身的疾病。因此,脚的保健是防病治病、健康长寿的重要方面。1.洗脚冬天用热水洗洗脚,能促进局部和全身血液循环,预防冻疮。在炎热的夏天洗脚可益气解暑,舒畅凉爽。在长途行走或劳动过后用热水烫脚,可促进血液循环,消除疲劳,防止肢体麻木。睡前洗脚对中枢神经系统可产生一种温和的刺激,促进大脑皮层进入抑制状态,使人很快入睡。2.暖脚科学家研究表明,人的脚皮表面温度维持在28~33℃时,感  相似文献   

19.
仔猪水肿病是急性传染病。病猪全身毛细血管受到不同程度破坏,血管通透性增大,水液外渗透压大,造成头部、耳部、眼睑多处水肿及神经症状为主要特征。本文分析本病的发病原因和特点,介绍发病症状和诊断方法,提出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0.
寒冷天气,不少人喜欢喝点酒来暖暖身子.但专家提醒,饮酒能御寒其实是认识误区,事实是"饮酒御寒寒更寒". 专家指出,人在饮酒后,会感到全身温暖、发热,之所以会有这种感觉,是因为酒中的乙醇经过消化道进入血液后,一方面使人体皮肤的毛细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使热量加快散发到体表,因而使人感到温暖发热;另一方面,乙醇随着血液循环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对中枢神经系统起着麻醉作用,使人体对外界环境刺激的敏感性降低,因而对寒冷的反应不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