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温度对果树芽休眠的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温带落叶果树在冬季以休眠抵御寒冷的气候条件.近年来的研究结果表明,休眠不仅可以使果树渡过寒冬,而且也是落叶果树下一年正常开花结果所必需的一个过程.果树芽休眠进程的界定、休眠深度的确定以及温度对休眠的影响的研究是果树芽休眠研究的理论基础.果树芽休眠主要分为3个阶段,即预休眠、内休眠及环境休眠等.温度是影响芽休眠的一个重要的指标.低温可以促进打破芽休眠.对果树芽休眠结束时间的计算有3种方法7.2℃低温模型、犹他模型和动力学模型.对于高温对休眠状态的影响存在两种观点,有人认为高温可抵消低温效应,也有人认为高温可促进打破芽休眠.  相似文献   

2.
影响落叶果树芽休眠的因素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落时果树芽的休眠是一个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很重要但至今还未弄清楚的问题。本文讨论了落叶果树芽休眠的概念、分类和影响休眠的内外因素。落叶果树芽的休眠除受遗传因子控制外,温度和激素是两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外部因素通过影响芽内部的激素水平、水分状态、膜透笥和能量代谢影响芽的休眠。人们虽然在落叶果树芽休眠的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方面作了许多工作,但仍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相似文献   

3.
本文就落叶果树无休眠栽培技术有关问题进行研究。通过机理分析、内涵探讨,研究实践应用科学策略。对优化落叶果树栽培种植质量水平,提升生产效益,推进无休眠栽培技术的科学持续发展,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芽休眠是温暖地区落叶果树栽培和设施果树生产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试验以蓝莓品种蓝丰为试验材料,在休眠进程中对其萌芽率进行检测,确定蓝莓花芽内休眠的具体时间。结果表明:蓝丰花芽内休眠时间是11月15日至12月15日。  相似文献   

5.
落叶果树休眠生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落叶果树休眠的阶段和营养物质、酶活性、内源激素等生理变化的研究进展进行了阐述,并对今后果树休眠研究重点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温度和光照对落叶果树休眠与萌芽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准确掌握温度和光照对落叶果树休眠期与萌芽期的影响,本文总结了空气温度、根域温度、光照周期和光质等外界环境因子对落叶果树休眠期与萌芽期的影响。得出光照对落叶果树休眠与萌芽具有重要影响,单纯以空气温度为基础解释落叶果树休眠期与萌芽期全过程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同时,为设施落叶果树栽培环境调控及研究方向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落叶果树芽休眠期的呼吸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系统论述了落叶果树芽在休眠期间呼吸强度及呼吸途径的动态变化,分析了不同因素对呼吸代谢的影响,以期通过呼吸代谢的调控而调节果树休眠的进程。简略探讨了落叶果树芽自然休眠的酶学和膜功能研究,并对今后的研究发展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冬季适当的低温(打破休眠)是落叶果树生长正常周期中的重要环节,如何打破设施果树自然休眠,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本研究主要就影响设施葡萄休眠原因及如何进行人工调控打破休眠做简要介绍,为葡萄种植者提供参考,以期促进其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9.
秋冬季自然休眠是北方落叶果树重要特性和发育阶段.落叶果树进入休眠是对低温适应的一种表现,而打破休眠也必须有一定的低温需求量才能完成树体内部物质转化.近年来,桃、葡萄、杏、李等果树的保护地生产迅速发展,其原有的冬季低温自然休眠的模式被打破,随之产生的问题是保护地栽培常因冬季的低温需冷量不能满足果树的需要,而造成萌芽开花不整齐,芽子脱落,果树生长发育不良等.为此,将生产上破除果树休眠的人工方法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 落叶果树(桃、葡萄等)均有自然休眠的特性,若低温累积量不足,自然休眠不够,即使给予适宜的条件,果树亦不能萌发、生长。有时虽然萌芽、开花,但座果率低。因此,低温需求量的多少限定了扣棚升温的时期。  相似文献   

11.
果树种子的湿润低温沙藏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北方落叶果树有种子越冬休眠的遗传习性。为了使休眠的种子萌发生长,种子的内部就需要进行一系列的生理生化转变,这种转变过程称之为后熟。湿润低温沙藏法是使种子顺利通过后熟过程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野苹果是我区特有的落叶果树,它耐早、抗寒,是优良的砧木材料。本文研究了野苹果种子在低温层积期间种皮透性,内源激素和各种酶活性的变化,物质代谢途径的转变,种皮解剖等特性。初步探明野苹果种子属生理性休眠,需经5~6℃低温层积才能完成生理后熟,胚已解除休眠的种子,其种皮透性仍很差,O_2的供应不足成为种子萌发的主要障碍。  相似文献   

13.
赤霉素在落叶果树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赤霉素在落叶果树上应用范围很广,具有诱导无子果实的形成、提高座果率、改善果实品质、防止落花落果、促进果实早熟、延迟果树花期、增加果品贮藏能力和打破休眠的调控作用。文章对其研究进展和作用机理进行了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14.
休眠期曙光油桃芽电导率及丙二醛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膜渗透性在落叶果树休眠中的作用,为休眠的人工调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曙光油桃的花芽和叶芽为材料,研究油桃芽体休眠期电导率及丙二醛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12月31日曙光油桃花芽、叶芽的萌芽率分别是54.52%、55.23%,表明其自然休眠已经解除。休眠期油桃芽体的电导率及丙二醛含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即11月6日之前,花芽和叶芽的电导率、丙二醛含量均呈下降趋势;11月6日以后,随着外界低温的来临,芽体进入休眠状态,电导率、丙二醛含量均呈迅速升高趋势,并都稳定在较高水平。[结论]诱导芽体休眠时,芽体膜透性变化与其休眠关系密切,芽体休眠后,膜透性大而稳,说明芽体对低温有很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5.
油桃芽体自然休眠诱导与两条主要电子传递途径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油桃芽体自然休眠诱导期两条主要电子传递途径的运行规律,以期了解主要电子传递途径在落叶果树芽体自然休眠诱导中的可能生理作用。【方法】以油桃品种‘曙光’(Prunus persica var. nectariana cv.Shuguang)为试材,采用呼吸抑制剂法测定休眠诱导期芽体总呼吸速率(Vt)、交替途径发生与实际运行、细胞色素途径与交替途径之间电子配比的动态变化。【结果】花芽和叶芽总呼吸速率变化趋势不一致,花芽呈双峰曲线,叶芽呈单峰曲线。进入休眠诱导期后,芽体交替途径容量(Valt)和交替途径实际运行活性(ρValt)快速上升,但整个测定过程中芽体Valt和ρValt的变化不同步;芽体交替途径实际运行活性对总呼吸的贡献 (ρValt/Vt) 和细胞色素途径活性对总呼吸的贡献(ρ′Vcyt/Vt)的变化趋势相反,在整个测定过程中,ρ′Vcyt/Vt始终远远高于ρValt/Vt。【结论】交替途径的发生及运行在芽体自然休眠诱导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细胞色素途径仍是自然休眠诱导期芽体线粒体电子传递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刘芳  姚遥 《现代种业》2006,(6):19-19
当前,果树已进入休眠季节。此时,落叶果树基本落叶,枝梢停止生长,但树体内部仍然进行一系列的活动,如呼吸、蒸腾、芽分化发育、根的吸收等。常绿果树随着气温的降低生长减慢,根据果树的这种生长特性,果园冬季应这样管:  相似文献   

17.
由于落叶果树都有自然休眠的习性,如果低温积累量不足,果树需冷量不够,没有通过自然休眠,即使扣棚保温,给其生长发育以适宜的环境条件,果树也不会萌芽开花;有时尽管萌发,但往往不整齐,时间滞长,坐果率低。生产中普遍存在扣棚时间不当,尤其是过早扣棚而致大棚果树栽培失败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正>温度管理是设施葡萄栽培的关键,除保证满足其不同生育期对温度的要求外,还应使其免遭高温或低温危害。现将设施葡萄各生育期的控温要点介绍如下,供参考。一、休眠期葡萄和其他落叶果树一样,必须经过一定低温期才能打破休眠,即只有满足其需冷量,才能实现正常结果。因此,设施葡萄在进入冬季休眠期后,应在保证其不受冻害的情况下进行低温处理,人工强迫休眠。一般在气温降至7℃以下时覆膜盖帘,采取昼盖夜揭或夜间通风等措施处理,1个月左右就可满足葡萄的需冷量,以后升温即可打破休眠萌芽。二、扣棚萌芽期  相似文献   

19.
解除落叶果树休眠的方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解除落叶果树休眠的方法河北农业技术师范学院张运涛在热带和亚热带以及保护地果树栽培中,常因冬季的低温需冷量不能满足果树的需要,而造成萌芽开花不整齐,芽子脱落,果树生长发育不良。尽管在选育低温需冷量品种方面已取得许多进展,但仍需人工措施来弥补自然低温量之...  相似文献   

20.
芽休眠是多年生落叶果树适应恶劣环境的生理过程,当低温需冷量满足且环境温度适宜时芽休眠解除并萌发,由休眠不足而引发的春季花期延长等现象对我国南方砂梨生产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为此,特以早熟品种‘翠冠’为材料研究氰胺对花芽休眠解除及内源激素和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影响。物候期的调查结果表明:‘翠冠’花芽休眠期内喷施氰胺可提早花芽萌发,而且较高质量分数(2%)的氰胺促进花芽萌发的效果更显著;氰胺处理可提早‘翠冠’的初花期和盛花期但未提早果实成熟期。氰胺处理后花芽内源激素含量测定结果表明:氰胺处理后花芽中赤霉素(GA3)含量呈"上升—下降—上升"的变化趋势,处理20d后2%氰胺处理的GA3显著高于对照;与其他内源激素的变化相比氰胺对花芽中脱落酸(ABA)的含量影响更为显著,推测ABA在氰胺处理后花芽休眠解除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翠冠’花芽萌发过程中碳水化合物的转化表明,随着自然休眠的解除花芽内分生组织活动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