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发展广东蚕桑生产和振兴广东的丝绸事业,1982年5月1日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了农、工、贸、产、供、销、人、财、物一体化的广东省丝绸公司。自此,广东省丝绸公司就成为广东省人民政府主管茧、丝、绸生产的职能部门,肩负着纺织、管理全省蚕桑生产的业务工作。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科研、教学部门的密切配合下,十年來广东的蚕桑生产和丝绸事业得到不断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今年是广东省丝绸公司成立10周年,本文就广东省丝绸公司成立  相似文献   

2.
一、十年来广东蚕桑生產成绩輝煌,技术变革发辉了它应有的巨大作用解放十年来,广东蚕桑生产事业,巳从发圩中重新建立了起來,生产技术上从落后赶上了先进省,和我国著名蚕桑产区江浙两省并駕齐駒,在每畝桑平均产茧量方面早巳超过了世界水平,凌駕日本之上,十年来广东蚕桑生产事业的成績是巨大的,突出表現在幾个方面: 第一、迅速提高了单位面积产桑量和产茧量,以主要蚕桑县順德县为例,1949年每畝产桑1200斤,  相似文献   

3.
解放十年来,广东蚕桑生产事业,已从废圩中重新建立了起来,生产技术上从落后赶上了先进省,和我国著名蚕桑产区江浙两省并驾齐驱,在每亩桑平均产茧量方面已达相当高的水平。十年来广东蚕桑生产事业的成绩是巨大的,突出表现在几个方面: 第一,迅速提高了单位面积产桑量和产茧量,  相似文献   

4.
蒋猷龙 《蚕桑通报》2021,52(2):60-63
日本于明治维新后,大力鼓励蚕丝生产,采用科学养蚕缫丝法,蚕丝的出口量于1910年超过中国,国人对于具有7000多年的辉煌蚕桑丝绸历史的中国丝绸生产落后于日本、欧洲国家感到非常忧愤,有识之士纷纷赴法国、日本等蚕丝生产先进国家学习,寻求科学拯救蚕业的道路,他们回国后,兴办蚕业学校,带回来许多先进的科学养蚕方法.由于茧丝绸类产品为民国时期主要出口商品,无论政府、商社、科研、教育、企业等,对新式的栽桑养蚕缫丝织绸技术都大力提倡,在论述民国时期教育研发机构时,也包括了一些公司和蚕种场,如葛敬中先生集官、教、研、商为一身,留学法国后,先后任中央大学、浙江大学蚕桑系教授、主任,中国蚕丝公司总经理、中国合众蚕桑改良会监理、总技师等.  相似文献   

5.
一前言解放后由于党对蚕桑事业的正确领导,广东蚕桑生产得到了飞跃的发展,去年平均畝桑蚕约3000斤,畝桑产茧110斤,已大大超过了日本畝产茧83斤的水平。大跃进以来,在群众大搞试验田中,虽然曾出现过畝产万斤桑,单张蚕种产茧100斤,扭桑产茧10斤以上的高产事例,但是孝产桑养不好蚕却是普遍发现,这是提出单位面积产量与高速度发展桑蚕生产的  相似文献   

6.
西樵公社民乐大队大地望生产队有桑地面积97亩,鱼塘面积202亩,是一个以鱼塘蚕桑为主的纯经济作物地区,从一九六四年开始直至一九八一年这十八年时间里,坚持细蚕共育、实行两级分养,促进了蚕桑生产的发展,在一九七九年第一期《广东蚕丝通讯》曾报道过,自党的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农村生产责任制的改变,蚕桑生产也从一  相似文献   

7.
《广东蚕丝通讯》一九八○年第一期有笔者指出:“从当前新区规划发展蚕桑生产的趋势来看,将会出现一个较快的发展速度。”事实上,不少新区的社、队,发展蚕桑生产的步伐是比预料的要快。桑苗和桑种子出现供用不足,已成为发展蚕桑生产中,值得重视解决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8.
应陕西省蚕学会等单位的邀请,日本学术会议会员、日本蚕丝学会会长、东京大学农学部主任吉武成美教授,于10月13日至16日前来我省武功农科中心讲学。吉武先生是国际著名蚕桑专家,在昆虫遗传和生物学等学科上有很深的造诣。他的讲演介绍了日本蚕丝的现状和蚕丝科技发展动态,对蚕的饲料效率及利用昆虫激素控制蚕的茧质、生产不同用途蚕丝等方面的科技问题作了专题报告。全国12个省的蚕桑学者及我省蚕桑专业人员共12O余人听了讲演,并就一些蚕桑领域的学术问题与吉武先生进行了交流。下面转载吉武先生的三个讲稿。  相似文献   

9.
三十年来,我省蚕桑生产在各级党委的领导下,迅速恢复,不断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尤其是一九五四年中央提出大力发展蚕丝生产的号召以来,全国蚕茧产量已超过日本,我省的蚕茧产量,同样从一九四九年十万零四千担到一九七八年增加到四十五万六千担,增长三点五倍;在单位面积产茧量方面,一九四九年亩产茧只有四十五点八二斤,一九五五年一百零五点二斤,一九六八年一百四十一点五斤,一九七八年达到二百四十三点二斤。桑叶单位面积产量从每亩一千二百斤提高到三千斤;担桑产茧量亦比  相似文献   

10.
为了配合我省蚕桑生产的发展和进一步搞好《广东蚕丝通讯》出版工作,中国蚕学会广东分会于六月十九日至二十日在广州举行理事会扩大会议,有中国蚕学会广东分会理事和《广东蚕丝通讯》的编委参加了这次扩大会议。这次理事会扩大会议的讨论中心着重在如何积极开展下半年的学会活动,并就有关  相似文献   

11.
<正> 最近,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南农业大学校长、博士导师、著名蚕桑专家向仲怀教授对当前蚕丝业如何走出困境、重振丝绸业雄风提出了精辟的见解。 向仲怀教授指出:稳定、巩固蚕桑基础是整个茧丝绸产业长期持续发展最关键的一环。回顾蚕丝发展的历史,处于蚕业科技领先位置的日本,在过去几十年中一般每隔10年左右就有一次大的技术进步,正是这种大的技术进步不断推动促进蚕丝业的持续发展。而最近这10多年来,日本蚕业基本上没有出  相似文献   

12.
<正> 今年3月15日是苏州蚕桑专科学校建校88周年,省、市领导,各方来宾和近千名校友来校参加了庆祝活动。在庆祝大会上,中共江苏省委高校工委副书记黄治中、苏州市委副书记周治华、苏州市副市长周大炎等讲了话,热烈祝贺并盛赞苏州蚕桑专科学校对培养科技人才与对我国蚕丝事业作出的突出贡献,苏州蚕桑专科学校校长喻叔英在会上作了“继往开来,努力培养更多更好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讲话。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费孝通、江苏省副省长高德正以及管文蔚、韦永义、宫维桢等省老领导发来了贺词、贺电和贺信。庆祝大会后,为我国著名蚕丝教育家郑辟疆先生铜像举行了揭幕  相似文献   

13.
徐劲 《江苏蚕业》2019,41(3):39-40
1 以发展江苏蚕桑业为己任,坚持为三农服务1963年3月12日江苏省蚕桑科学技术先驱、蚕桑事业的耕耘者郑辟疆、费达生为代表的一批学者,以“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振兴蚕桑事业”为号召,以“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弘扬科学的精神和执行党的双百方针”为宗旨,团结一批矢志发展我省蚕丝业的蚕桑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以原镇江蚕丝协会为基础,在无锡市组建成立了江苏省蚕桑学会。学会成立后,挂靠在江苏省农林厅,日常工作挂靠在苏州蚕桑专科学校;1984年10月起,挂靠到江苏省苏豪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业务主管单位是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  相似文献   

14.
中華人民共和国建国十年,六亿人民雄姿英发,在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的领导下,保卫和平,建設祖国,博得全球爱好和平人民的称頌。我們作为新中国公民应鼓舞欢腾,迎接这个伟大的庆典;作为蚕业科學工作者,更应为祖国蚕业新生的十年而欢呼。解放以后,祖国的工农生产事业,都象草木逢春,欣欣向榮。在解放前濒于絕境的我国蚕丝业,解放后也振敝起衰,蓬勃发展,尤其是在大跃进的一年,增产更加显著。1958年的全国产茧为167万担,相当于解放时的2.7倍。这只不过代表九年间的生产數量,但在目前世界产茧量最多的日本,會经用了  相似文献   

15.
<正> 为了增进中日两国人民友谊,开展中日蚕桑科技交流,了解日本蚕桑生产和科学技术发展情况,经省人民政府同意,国家科委批准,应日本长野县农政部的邀请,由省农业局经作处、省蚕研所、安康地区蚕研所、武功农林学校等单位,一行五人,组成我省赴日蚕桑技术考察团,于8月23日离京赴日,在日本长野县进行了为期11天的考察,先后访问了长野县农政部蚕丝课,参观了蚕业试验场、信州大学纤维学部、冈谷蚕丝博物  相似文献   

16.
本校的前身是“广东仲愷农业學校”的一个专业——蚕桑专业。由“仲愷农校的蚕桑专业,以至本校,从解放后十年来,在共产党的正确領导下,中等蚕桑技术人才的教育事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解放前,仲愷农校的蚕桑科受到了日本帝国主义者的破坏和国民党反动派的推殘,原来的一些蚕桑设备都完全遺失了。房舍也崩坍破坏,剩下的是瓦砾场;当时讀蚕科的学生是很少的、有些一个班只有三个人。学生毕业后是沒有出路的,不是失业就是改了行。  相似文献   

17.
山西是中国蚕丝业的发祥地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山西蚕桑产业技术体系逐步完善,产业布局更趋合理,蚕桑科研、技术推广和蚕茧生产取得历史性成就,阳城县蚕桑产业走在了创新发展的前沿。本文回顾总结了山西蚕业的发展历程与产业发展成就及发展现状,分析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并就山西蚕业创新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中国蚕桑产业的转型升级赋予了蚕丝文化新内涵。通过归纳总结蚕桑产业转型升级呈现出的发展中心区域、发展方向、产品特点3个方面的转变,分析蚕丝文化新内涵产生的条件和内容,认为蚕丝文化新内涵应是一种"创业创新、携手同行,自强不息、迎难而上"的精神体现。明确和赋予蚕丝文化新内涵,可为蚕桑科技发展注入内生动力,提升现代蚕桑科技的创新能力。提出以蚕丝文化新内涵丰富与发展传统文化、以多种形式传播蚕丝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和促进蚕桑产业发展、以传统蚕丝文化与少数民族蚕丝文化的融合创新形成文化共识的创新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19.
正《广东蚕桑生产传承创新技术》一书是广东蚕桑生产实用技术规程和标准的科技书籍,较全面地收集、整理、规范广东蚕业生产传承沿用和创新应用的技术及标准。本书由广东省茧丝绸行业协会、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粤西综合试验站、广东省农科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广东省蚕业技术推广中心、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粤北试验站、华南农业大学蚕丝科学系、广东省丝源集团联合组织行业30多名专家、工程技术人员编写。协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徐兴耀统筹全书的编撰  相似文献   

20.
<正> 地处秦岭深山的镇安县,改革开放以来,多种经营以蚕桑为骨干,取得长足发展。1990年全县桑树1560万株、发种14145张、产蚕35.78万公斤。蚕桑发展也促进粮食生产和带动工贸业的兴旺,成为商洛地区依靠蚕丝业脱贫致富的先进典范。在蚕桑生产发展的基础上,1988年商洛地区决定筹建镇安缫丝厂,计划投资422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