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十一五”期间,农业机械化发展要紧紧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这条主线,推进农业区域化、标准化、产业化、市场化和服务社会化,不断提升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点是主攻全国水稻主产区全面推广机械化育秧、插秧和收获机械化技术;在玉米主产区主攻玉米收获机械化,形成点上突破,梯度推进的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2.
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速度较快,发展形势较为良好,然而,在农业机械化技术更新情况下,农民缺乏足够的农机技能知识,不能更好的对新型机械设备进行操作,导致农业机械化发展受到阻碍。因此,云南省华宁县农机管理服务站对新形势下农机培训工作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几点培训工作措施,以期提升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速度。  相似文献   

3.
从50年代到80年代台湾农业发展较快,成就显著。到1990年,农业劳动产值达1.27万美元,正在步入农业现代化的新台阶。可供借鉴的经验有:以市场为导向经营优势,高值农产品,并与农产品保鲜,加工业机械化,提高劳动生产率;大力发展创汇农业,促进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大量进口饲料,建立工业饲料体系,促进畜牧业高速发展;突出发展海洋水产业,强化远洋渔业和水产品的人工养殖;把发展农产品保鲜,加工业作为一大经济  相似文献   

4.
为促进新疆农业现代化发展,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995-2020年的时间序列数据为例,通过构建VAR分别探讨农业机械化水平和农民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之间的关系。分析发现,在长期内农业机械化对农民经营性收入有显著性影响;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农业机械化与农民工资性收入不存在因果关系;但是农业机械化与农民经营性收入存在单向因果关系,即农业机械化的提高会导致农民经营性收入的增加;方差分解结果表明,当期的农民经营性收入基本由自身贡献,但是从第10期开始,农业机械化对农民经营性收入的贡献率便开始了反超,但两者的贡献率相差不大。建议加大农机补贴力度,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宣传和培训相结合,提升农民使用农机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5.
日本农业机械工业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刘学彬日本是发达国家中推行农业机械化起步较晚的国家,它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1950年开始发展农业机械化的。但日本在60年代后期就已经基本上实现耕地、排灌、植保、脱粒、运输、加工机械化,70年代后期又进一步解...  相似文献   

6.
俄罗斯农业现代化的问题和教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0年代以来,随着农业投入和国家预算拨款的不断减少,俄罗斯的农业现代化出现了严重倒退。一、90 年代以前俄罗斯的农业现代化水平1. 种植业和畜牧业各项工作的机械化水平较高。粮食作物的种植和收获已实现了百分之百的机械化。1990年,其他作物栽植和收获的机械化水平,除蔬菜和马铃薯收获外,都在80%~98%之间。畜牧业的综合机械化水平,除养羊业较低外,都在68%~80%之间。2. 肥料和农药的使用量达到一定水平。1990年,农业企业用于播种面积的化肥达990万t,平均每公顷播种面积88kg,使用化肥的作物面积占总播种面积的66%;用于播…  相似文献   

7.
本文简单论述了黑龙江八五三农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现状,及发展特点概括;针对现状,探究原因;分析了八五三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策略:并预测未来的农业机械化发展趋势。为农场农业机械行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2005—2019年不同省份农用地流转率、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以及农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数据的分析,从宏观层面考察了农用地流转、农业机械化水平与农户收入三者间的关系,并检验了其中的中介效应机制。同时还将全国各地划分为东部、西部、中部3个区域进行了分样本回归。结果表明,从总体来看,加快农用地流转不仅能显著促进农民收入的增加,还能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不仅可以直接促进农民收入的增加,而且可以作为农用地流转与农民收入之间的中介变量,间接增加农民收入。从分样本来看,东部、西部、中部不同地区农用地流转都可以促进农民收入的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均与农民收入呈正相关,农业机械化水平的部分中介效应也几乎都成立。但西部地区农用地流转对农户的增收效应以及农业机械化对农户收入的促进效应明显高于其他两个地区。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在全国范围内逐渐凸显。作为河南省的一个农业县,固始县在人口老龄化的压力下,其农业经济发展面临重大挑战。老龄化对固始县农业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劳动力供应减少、农业生产效率下降和机械化推广慢等方面。为了缓解这一难题,固始县可以推进农业机械化和现代化,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少对人力资源的依赖;倡导农业教育和培训,提高农民的知识水平和技能,从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通过完善好基础设施建设和健全社会保障机制,帮助缓解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促进固始县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农业机械化事业从合作化起,至今已有二十多年的发展历史。二十多年来,农业机械化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大大改变了我国农业原有的技术装备,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增加了农林牧付渔的产量,使我国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面貌有了初步改观。截止目前,全国农业部门拥有的农业机械动力,已经平均每十亩地一马力,农机动力装备和工业生产农机的能力,已经接近于美国和苏联基本上实现了农业机械化年代的水平。但是,我们还应该看到,机械化取得的成果同我们投入到机械化中的人力、物力很不协调。就机械化水平看,一九七八年全国机耕面积占耕地总面积40.9%,机电灌溉面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阐述旱作农业及机械化旱作农业的概念,全国、全省和武威市的旱作农业现状及近年来旱作农业的重点。旱作农业的新技术、新措施。机械化旱作农业的特点、作用以及机械化增产技术。  相似文献   

12.
本文根据2000年至2012年湖北省农户农业机械化投资相关数据,对农户农业机械化投资行为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农业机械化投资已成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要措施,农户已成为农业机械化的投资主体;农民人均纯收入、亩均受益、劳均耕地和政府亩均农业机械化投资对户均农业机械化投资均具有显著影响,其对户均农业机械化投资的综合关联度分别为0.723 0、0.771 5、0.714 3和0.744 5。为此,笔者提出了促进农户农业机械化投资的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农业的机械化进程已经由前几年的初级阶段转到了中级的探索发展阶段,而东北地区作为我国农业重要的粮食出口基地和老工业基地,其农业化水平在全国都是占据着领先位置的,但是由于受到经济体制等多个方面的影响,使得我国东北地区的农业机械化结构出现了偏差和矛盾,也间接地影响到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所以说发展农业机械化对于我国的农业发展来说至关重要,本文根据东北地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状况,来进一步的确定东北地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因素,最终制定出适合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4.
农业机械化是农村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农业现代化发展中的具体体现,加强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不仅是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新形势下农民快速转型的必要手段,是现代化农业稳固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手段,本文依据“全国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十二五’规划”中的具体要求,阐述了农机推广在新型农民培训中的意义与作用。  相似文献   

15.
农业发展进入了坚持市场取向,以科技为先导,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为重点的新阶段后,如何发展农业机械化,本文提出了“四个适应”的思路。即:要根据本地实际,因地制宜制定发展战略目标,发展具有本地特色的农业机械化;适应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加强技术创新;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大力推进农机发展体制创新;按照依法治国方略和转变政府职能的要求,加强和改善农业机械化管理。同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论述了我国农业机械化应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分析了发展农业机械化应能保证生产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黑龙江垦区农业机械化可持续发展方向为:1.发展环保经济型机械;2.农业机械化与先进的科技相结合;3.提高机务人员素质;4.坚持标准化作业;5.发展绿色食品生产机械设备;6.对农业机械化发展采取扶持政策。  相似文献   

17.
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动力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关系到经营者对农机的购买力,使用农业机械的经济效益决定经营者是否购买或使用农机,是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内在动力;政府对农业、农机、工业及农机科研与教育的扶持,是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外在动力,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各个阶段中、种种上动力因素起着不同的作用,政府作为外在动力主体,应采取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政策。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90年代以来江苏省农业机械化发展状况及特点,指出在发展农业机械化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加快发展江苏省农业机械化进程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防城港市港口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结合工作实际和当前的形势,就如何发展该区农业机械化工作,搞好农村经济工作,增加农民收入,提出一些建议和思考。  相似文献   

20.
当前农业机械化不断发展之下,全国农业现代化水平也取得很大程度的提升,但还是实现不了现代化。因此,对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很必要。对现阶段农业现代化特征作出了明确的基本判断,即我国农业机械化技术已具有坚实基础,进入全面推进、重点突破、梯次实现的新时期,为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又一次飞跃提供了有力的导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