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我省农业生产的发展和食品结构的变化,山区、半山区人民迫切要求吃大米.但是,这些地方水利条件较差,水稻旱种能否成为节水种稻新技术?利用地膜覆盖旱种水稻能否获得增产?1982年作者开始进行杂交水稻旱种地膜覆盖育苗效果的研究.试验结果得出:地膜覆盖育苗可以改变杂交水稻旱种的土壤环境条件,促进杂交水稻的生长发育,获得早熟增产效果.杂交水稻旱种地膜覆盖育苗是增温、保水、早熟、增产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2.
我县不少社队地势高,水源缺乏.1981—1982年进行了水稻旱种地膜覆盖栽培试验和大面积示范.不论春播或夏播稻均表现早熟、省水、省肥、灭草、高产.1982年15.3亩麦茬水稻旱种地膜覆盖试验田,平均亩产837.1斤,比不覆盖每亩增产142.6斤.一、地膜覆盖的效果1、提高地温,促进早熟。根据两年试验测定,地膜覆盖的在0—40厘米土层中均有增温效果。1982年5月7日13时在桑庄  相似文献   

3.
旱种水稻病虫草害的发生特点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水稻旱种是栽培制度上一项重大改革,为水源不足地区扩种水稻开辟了新途径。但由于早种后,生态环境发生了变化,多数病虫草害相应加重危害,以致成为影响旱种能否成功的关键之一。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组织了有关科研、推广单位,对旱种水稻病虫草害种群数量的变动进行了系统调查,制订了防治对策,并在全省旱稻区进行试验、示范、推广,获得了显著的防治效果。一、旱稻田的生态环境水稻旱种主要是“水”发生了变化。以水为中心,稻田诸生态因素也随之发生变化。 1.温度:旱稻田从播种到8月中旬拔节期,由于生育期晚,生物量小,田间覆盖度低,温度一直高于插秧田,但8月中旬  相似文献   

4.
历经多年在干旱少雨或水源缺乏地区以及涝洼地、尿炕地进行异地多点旱种生态试验研究,初步摸索出一套水稻旱种栽培技术。试验结果表明,水稻旱种在保证产量和收益基础上,节省投入、简便易行,使农民纯收入提高。  相似文献   

5.
<正> 为在高产旱粮作物区改变粮食结构,增加经济收入,1976年以来,以井灌区大封公社为基点,对麦茬水稻旱种进行了连续7年的试验、示范工作.初步总结出了麦茬水稻早种的栽培经验.1982年共示范450亩麦茬水稻旱种,平均单产达664斤.其中50亩郑州早粳亩产696.7斤,45亩黎优57,亩产823.1斤.1.5亩地膜覆盖亩产889斤.稻麦两熟,年亩产1500斤以上.从而在旱粮区走出了一条发展水稻生产  相似文献   

6.
塑料薄膜旱育苗(简称旱苗)是培育水稻壮秧,抗御低温冷害,实现稳产高产的重要措施。但是,旱育苗极易发生立枯病,是推广这项育苗技术的障碍。1974~1978年,我们参照国内外培育旱苗的技术经验,开展了水稻塑料薄膜旱育苗技术及防治立枯病的研究,获得了一定成果,并先后在全省重点稻区进行多点试验,示范推广。目前,全省旱苗插秧面积已达二百万亩。兹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水稻抗旱节水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水稻是一种需水量很大的栽培作物,对水依赖性较强,结合生产实际,该文提出几种切实可行的水稻抗旱节水栽培技术方法,包括应用抗旱水稻品种、推广旱育秧、采用旱整地方式栽培、大田地膜覆盖栽培和大田旱直播全程地膜覆盖栽培,可较好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有效缓解干旱对水稻生产的影响,促进水稻生产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8.
选用25%直播宝等药剂对水稻旱直播田杂草的防除效果进行试验,结果表明:25%直播宝1 500 g/hm2对旱直播稻田杂草有较高的防效,且对水稻安全,推荐剂量为1 500~1 800g/hm2.  相似文献   

9.
水稻地膜覆盖旱作技术研究初报   总被引:25,自引:7,他引:25  
3a的试验研究表明,水稻采用旱育秧、大田旱整地、地膜覆盖保湿、旱栽秧旱管理,可以节约80%~90%的灌溉用水,增产幅度达10%以上,同时具有省肥、省药、省种子等优点,是干旱地区水稻避灾保收的一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水稻旱作覆盖栽培防止倒伏的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旱作覆盖栽培具有提高地温,保持土壤水份,减少肥份流失,促使土壤疏松等特点。覆盖栽培还有助于改变防碍水稻旱种的不良气候条件。在日本宫城县,旱作覆盖栽培水稻每公亩获得400公斤产量是不困难的。然而,由于生育旺盛,茎高叶茂,籽粒充实,就容易发生倒伏。因此,覆盖栽培造成减产的原因,大多数是倒伏所致。可见,在覆盖栽培中倒伏是个大问题。本文拟从旱作水稻地膜覆盖栽培试验结果谈防止倒伏的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为促进水稻旱直播技术的推广应用,对旱直播、旱平水播、免耕旱直播3种水稻旱直播技术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水稻旱直播由于在7叶1心期前没有建立水层,造成水稻分蘖高峰推迟、有效穗数不足和分蘖主茎穗的差异变大,从而影响了最终产量;旱平水播和免耕旱直播因成苗率太低,造成有效穗数不足,产量同样也受到了影响;3种直播方式的水稻产量都比常规水直播稻低。此外,为促进水稻旱直播技术的推广应用,要不断完善水稻旱直播技术,特别是要抑制野生稻的萌发。  相似文献   

12.
开展仲丁灵不同施用方法、不同施用量处理试验,对水稻旱直播出苗及田间杂草封闭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仲丁灵不同施用方法处理对水稻旱直播出苗影响不显著,不同施用量处理对水稻旱直播出苗有极显著影响;仲丁灵不同施用方法、不同施用量对水稻旱直播田间稗草数量均有极显著影响。分析得出水稻旱直播土壤药剂封闭由目前的封闭后灌水改为先灌水后封闭,仲丁灵施用量以1 125~1 500 mL·hm~(-2)为宜。  相似文献   

13.
立枯清(38%福·甲)是一种新型的防治水稻苗期立枯病药剂,水稻旱育苗防治立枯病试验结果表明,在药种比1∶200~1∶500之间防治立枯病效果为100%~89.9%,对水稻的出苗日期无影响,出苗率略有降低,是一种比较好的防治水稻苗期立枯病药剂。  相似文献   

14.
日本东北地区水稻旱种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日本东北部地区可以实行旱作栽培的面积有30万公顷,其中可以灌溉种稻的面积大约可占1/3。六十年代初,水稻旱种有三个问题。一是低温生育期延长,抽穗期推迟,影响成熟,加之旱作不形成水面,易受晚霜危害,即不能提前播种,又不能采用中晚熟高产品种;二是易受干旱的影响,生产不稳定,并且常受稻瘟病的威胁;三是杂草为害严重,因而产量不高。1966年以后,日本开展旱作覆盖栽培试验,发现用地膜覆盖的陆稻,植株生长良好,能获得高产。1966~1970年,东北地区各县农业试验场,进行了大量的水稻旱种地膜覆盖栽培试验研究工作。下面介绍一些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5.
膜下滴灌旱种水稻适应品种及其评价指标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适宜寒地膜下滴灌旱种的水稻品种,明确膜下滴灌旱种水稻农艺性状及品质性状适应性评价指标,以94份寒地早粳稻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利用膜下滴灌旱种适应性系数、膜下滴灌旱种适应性指数和综合适应能力,结合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水稻旱种适应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长白15号、长白17号、吉旱1号和农大1025在膜下滴灌旱种适应性系数、膜下滴灌旱种适应性指数和综合适应能力上均表现为中度或高度适应。水稻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对膜下滴灌旱种适应性反应指数综合评价表明,理论产量、穗数、经济系数、成粒率和千粒重5个因子可作为膜下滴灌旱种水稻农艺性状适应性评价指标,精米粒长、精米率、精米长宽比、蛋白质含量和粗脂肪含量5个因子可作为膜下滴灌旱种水稻品质性状适应性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6.
节水种稻主要内容有两个方面:一是水稻旱种,或称旱作水稻。主要是选择地势高、灌溉困难的地块,将水稻进行旱种,然后靠自然降雨进行生长。二是常规栽培的水稻,采取旱育苗、旱整地、浅湿干交替灌溉等方法达到节水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水稻全程地膜覆盖湿润栽培系将水稻地膜小拱棚旱育秧与大田起垄覆盖地膜湿润栽培组装配套的水稻栽培新技术。地膜覆盖具有保温、保水、保肥和隔氧除草等功效。适宜于寒冷地区、冷阴烂锈泥田和旱岗望天田推广。有的地区还试验在低凹旱土中进行。只要栽培管理得当,产量增幅可达20%~60%。贵州省黔东南州科技局经过多年攻关和试验、示范,已取得较好效果。一、旱育带蘖壮秧技术要点1.苗床及整地苗床宜选择土壤肥沃、疏松、管理方便、地势平坦、排水条件好的酸性沙壤或菜园土,床地按每平方米施牲畜粪2公斤~3公斤、过磷酸钙0.2公斤~0.25公…  相似文献   

18.
水稻麦后旱种是在麦收后干旱状态下直播,在湿润状态下生长发育,在三叶期前有个旱长阶段,中、后期根据当地降雨量和灌溉条件,进行定水和节水灌溉的栽培方法。水稻旱种除了节约用水、省工省秧田、适于机械化种植外,它的产最高而经济效益显著,因此,发展迅速。1982年全省种植1.1  相似文献   

19.
水稻地覆盖旱直播节水栽培,是指选用比较耐旱的水稻品种,采用旱直播方式并加地膜覆盖,整个生育期不建立水层,主要利用自然降水,遇旱适当补水,从而达到节水增效为目的的水稻生产方式。东宁卫乡于2009年在首山堡村进行了200亩地引进和试种水稻地覆盖旱直播节水栽技术的试种。其主要栽培技术规程如下:  相似文献   

20.
<正> 山区因低温、冷浸、寡照等自然因素影响,杂交水稻产量低而不稳,为攻克这一难题,我们借鉴旱地全生育期地膜覆盖栽培技术,于1997年进行了水稻地膜全生育期覆盖栽培技术试验示范,现小结如下: 1 试验情况 1.1 整个水稻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示范,以镇头河村为中心,辐射社坪、咸池河、郑家沟三个村,分布于四个不同的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