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杏疔病,又叫黄病、红肿病,仅危害杏树。主要危害新梢、叶片,受害严重时危害杏花和果实,影响杏树的正常生长和果实品质。1病原及发病规律该病病原菌属子囊菌亚门,球壳菌目,疔痤菌科,杏疔座霉菌。病菌以子囊壳在病叶或芽体内越冬。次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杏树萌芽时遇雨后,病叶中的子囊孢子即从子囊壳中放射出来,借助风雨或气流传播到幼芽上,很快入侵芽体萌发危害(或芽体内的病菌直接萌发),随着芽子的萌发,菌丝在新梢幼叶上发病蔓延,5月份开始表现症状,9月下旬至10月上中旬在逐渐干枯的叶片上形成子囊壳越冬(85%以上  相似文献   

2.
正杏疔病是由杏疔座霉菌引起的杏真菌病害。该病又叫黄病、红肿病,是仅危害杏树的主要病害之一,主要危害新梢、叶片,受害严重时危害杏花和果实。近年来,杏疔病在甘肃省张家川县中西部杏产区普遍发生。据调查,全县中西部杏疔病发病率39.2%,直接影响杏树的正常生长,导致果实品质下降,给杏树生产带来较为严重的经济损失。现根据生产实践和防治试验,总结出杏疔病综合防治技术,供果农防治时参考。  相似文献   

3.
正杏疔病是由杏疔座霉菌(Polystigma deformans Syd.)引起的杏真菌病害。该病又叫黄病、红肿病,是仅危害杏树主要病害之一,主要危害新梢、叶片,受害严重时危害杏花和果实,影响杏树的正常生长和果实品质,给杏树生产带来较为严重的经济损失。现将其发病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介绍如下,供生产者参考。1发病规律及危害症状  相似文献   

4.
山东省五莲县杏树栽培历史悠久,现有杏园面积1700hm2。多年来,由于杏园投入少,管理粗放,致使病虫害发生较重,影响了杏树产量和杏果品质。为此,近年来对本县杏树主要病虫害进行调查,发现全县杏树病害有20多种,其中危害比较严重的有流胶病、杏果实斑点病、锈病、杏裂果病、杏疔病  相似文献   

5.
2011—2013年对甘肃省庆阳市杏园杏疔病的发生危害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庆阳市山坡地杏园杏疔病发病率为60.6%92.0%,平原地杏园杏疔病发病率为25.0%92.0%,平原地杏园杏疔病发病率为25.0%37.0%;纯杏园杏疔病发病率为59.6%37.0%;纯杏园杏疔病发病率为59.6%97.0%,混栽杏园杏疔病发病率为17.0%97.0%,混栽杏园杏疔病发病率为17.0%29.0%;管理粗放的杏园杏疔病发病率为73.0%29.0%;管理粗放的杏园杏疔病发病率为73.0%94.0%,管理较好的杏园杏疔病发病率为12.0%94.0%,管理较好的杏园杏疔病发病率为12.0%17.0%。发病严重的杏园减产30%17.0%。发病严重的杏园减产30%67%,果实失去商品价值。经3年调查研究,基本摸清了甘肃省庆阳市杏园杏疔病的危害现状,分析了杏疔病发生严重的原因,总结提出了无公害防治措施,以期为生产上大面积防治杏疔病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河北省承德地区仁用杏发展过程中,一些常见的病害,如杏疔病、穿孔病、腐烂病等,严重的影响仁用杏产量和质量。通过对发病地区病株症状的认识,确认杏树疾病,采取科学的综合防治方法,使病害控制在最小的危害范围内。  相似文献   

7.
正1柿圆斑病该病主要侵染柿树叶片,同时也危害柿蒂,发生严重年份会造成叶片提早变黄、脱落,最后枝条变成光秃,只剩下黄色的果实,严重影响树体美观,造成营养流失和树势衰弱。病原属于子囊菌亚门,为叶球腔菌,病菌以未成熟的子囊果、子囊壳在病叶、病蒂中越冬。越冬病菌翌年5-6月子囊果成熟,子囊孢子随风雨进行传播,由气孔侵入。叶片发病初期产生圆形、针头大的黑色斑点,病斑直径一般为3~7 mm。病斑中部浅红褐色,后逐渐变成褐色圆形斑,病斑周缘有黑褐色的边缘。伴随病情发展,病斑背面出现黑色小粒点,为病菌的子囊壳,青色病叶干枯早落。发病严  相似文献   

8.
高贵涛 《果农之友》2012,(10):28-28
杏树细菌性穿孔病分布范围较广,如防治不及时,常造成杏树大量落叶和落果,削弱树势,影响产量,甚至导致树梢枯死。1症状该病可危害杏树的叶片、枝条和果实。①叶片患病症状。发病初期,先产生多角形水渍状斑点,以后扩大为圆形或不规则形褐色病斑病斑边缘水渍状。后期水渍状边缘消失,病斑干枯、脱落或部分与病叶相连,形成直径为0.5~5毫米的穿孔。病叶极易早期脱落。②果实患病症状。果皮上先产生水渍状小点,扩  相似文献   

9.
总结半干旱区大扁杏树的杏疔病、细菌性穿孔病、杏球坚介壳虫、天幕毛虫、舟形毛虫、兔害等病虫害的为害症状及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0.
杏疗病又名杏黄病、红肿病、树疔,各杏产区均有发生,尤以山区四旁杏树发病重。 常规防治方法是早春发芽前喷5度石硫合剂,生长季及时剪除病枝。近几年,在杏树花后喷100倍安索菌毒清效果很好。菌毒清对杏疗病特效@丛旭娥$莱西市望城镇果业站!266601~~  相似文献   

11.
<正>1主要病害及其防治1.1杏疔病1.1.1发病症状杏疔病又称杏黄病、红肿病,主要危害新梢、叶片,也可危害花和果实。新梢染病后节间缩短,其上叶片变黄变厚,从叶柄开始向叶脉扩展,之后叶脉变为红褐色,叶肉呈暗绿色,变厚,并在叶片正反两面散生许多小红点,即病菌分生孢子器。后期从小红点中涌出淡黄色孢子角,卷曲成短毛状或在叶面上混合成黄色胶层。叶片染病后叶  相似文献   

12.
1病害1.1杏疔病1)症状。主要危害新梢和叶片,被害新梢节间缩短,幼叶簇生,被害叶暗红色、增厚呈肿胀状,干枯不落。2)防治方法。清扫果园,剪除病枝、病叶,集中烧毁;萌芽前喷5度石硫合剂;展叶后喷1~2次1∶1.5∶200波尔多液;生长期人工剪除病梢。1.2细菌性穿孔病1)症状。被害叶初期  相似文献   

13.
李志忠 《河北果树》2013,(6):18-18,24
<正>1梨黑星病1.1危害症状主要危害梨树的叶、新梢、果实等。叶片受害,叶正面有多角形或圆形褪绿黄斑,叶背面有黑霉斑出现,容易造成梨树早期落叶。果实发病,病部木栓化,坚硬龟裂,呈疮痂果。新梢发病,形成凹陷龟裂病斑,病斑呈椭圆形并产生黑色霉层。发病严重时,梨树新梢严重枯死。1.2发病规律病菌以分生孢子或菌丝体在腋芽鳞片内越冬,或以菌丝体在枝梢病部越冬,或以分生孢子、菌丝体及未成熟的子囊壳在落叶上越冬。经风雨传播,直接侵入危害叶、新梢、果实等。  相似文献   

14.
1症状桃疮痂病又名桃黑星病。寄主植物除桃外,还有杏、李、扁桃、油桃等核果类果树。主要危害果实,其次危害新梢、果梗和叶片。果实发病多在果实肩部,先产生暗褐色圆形小点,后期出现黑色痣状、直径约2~3mm的斑点,发病严重时病斑相连成片。  相似文献   

15.
<正>梨褐斑病,又称梨叶斑病、梨斑枯病、白星病,主要危害梨树的叶片和果实。症状被害梨树叶片初期为灰白色、大小为1~2 mm的点状斑,后病斑扩大,带紫色边缘,病斑上有黑色小粒点,严重时叶片坏死或变黄脱落。果实染病症状与病叶相似,随着果实发育,病斑变褐色,稍凹陷。  相似文献   

16.
杏疮痂病,主要危害果实,造成果面龟裂、粗糙,不能食用。同时,也危害叶片和新梢.使叶片早落.新梢枯死.严重时整株死亡。1危害症状①果实受害状。此病多在果实肩部发生。发病初期,果面出现暗绿色圆形小斑点.随着果实的膨大,病斑扩大,颜色加深,逐渐变为褐色或紫红色。当果面变黄,果实接近成熟时.病斑上出现紫黑色或红黑霉状斑点。严重时数个病斑连成一片,果面粗糙,  相似文献   

17.
郑义 《中国果树》2005,(6):52-53
近年来,河北省衡水市杏树常发生杏叶焦边现象,杏叶从边缘开始干枯呈黄褐色,表现为2种形式,一是感病叶片上病健部分明,有时枯斑脱落,形成残叶,有时枯斑不脱落,待全叶枯死后连叶柄一块脱落.  相似文献   

18.
发病症状:主要侵染叶片和花蕾,也可危害茎和果实。叶片发病时多始于叶缘,直径2-5毫米的褐色病斑,渐融合成大病斑,严重时病叶卷曲,最后干枯脱落。花蕾发病先在萼片上产生灰色斑,后扩展到整个花器或花梗,引起花蕾干枯。嫩枝病部变灰腐烂,病部以上枝叶凋萎。果实发病始于脐部。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洛阳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林业产业化的逐步深入,近年来杏果业得到长足发展,仅嵩县杏树种植面积5万多亩,主要有‘作石杏’、‘大关爷脸杏’、‘红玉杏’、‘金太阳’、‘蜜香杏’等四大系列,20多个品种,年产量在5 000万千克以上。但存在杏树病虫害多发,尤其杏流胶病、褐斑病、杏食心虫、东方金龟子和桃蛀螟危害严重。为了促进洛阳地区杏果业健康发展,现将杏树常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进行总结,供生产中参考。  相似文献   

20.
杏树为落叶乔木,是重要的经济果树,果实营养极为丰富,富含糖、蛋白质、钙、磷等矿物质,另含维生素C、维生素A、维生素B等。杏木质地坚硬,可用来做家具用品,枝条可做燃料,杏叶亦可沤肥,经济实用价值非常高。在杏树种植过程中,因技术掌握不到位,管理不完善,病虫害较为严重,如何提高杏树种植管理,减少病虫害,增加果实产量,提高农民收入,是要探讨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