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为优化桂阳烟区土壤施肥方案.[方法]按照优质特色烟叶生产对土壤养分的要求,选取土壤养分相关指标,运用土壤肥力适宜性指数(SFI值),对桂阳县烤烟土壤肥力适宜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桂阳烟区土壤有机质、有效硼、pH、有效锌和碱解氮含量适宜,有效钼、全氰和全钾含量偏高,速效钾和全磷含量偏低;桂阳烟区大部分土壤处于高度适宜和中度适宜水平,土壤肥力适宜性指数平均值为0.827 2,植烟土壤肥力状况良好.[结论]根据适宜性指数把桂阳植烟土壤分为4个区,并提出4套分区管理方案.  相似文献   

2.
为综合评价湘西烟区植烟土壤适宜性,选取有代表性的龙山县和凤凰县的371个土壤样品.采用隶属度函数对数据进行处理,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了各土壤养分指标的权重,通过估算土壤适宜性指数(SFI)对湘西植烟区土壤肥力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湘西烟区土壤土壤有机质含量适宜,pH部分偏低,大量元素氮磷钾含量丰富,碱解氮含量偏高,中量元素交换性钙镁和有效硫含量适宜,微量元素有效锌、有效铜、有效铁、有效钼含量丰富,有效硼含量缺乏,有效锰含量偏高;(2)阿湘西烟区土壤适宜性指数平均值为0.57,变幅较大,为0.17~0.76,变异系数较小为15.11%;(3)根据SFI大小将全省土壤肥力分为高、较高、中等、较低和低5个等级,有64.69%土壤样本土壤适宜性指数在0.2~0.6之间.  相似文献   

3.
采用域法对彭水县植烟土壤养分数据特异值进行处理,利用K-S检验数据的分布特征,并采用半方差、克立格插值法研究了植烟区土壤肥力的空间变异特征.从变异系数看,土壤速效磷最大为71.60%,而pH 最小,仅为12.57%; 土壤肥力养分样本数据最佳拟合模型为指数模型; 土壤养分在空间上有一定的自相关性,并受各向异性的影响,自相关阈值变幅表现为pH>有机质>有效磷>有效氮> CEC>速效钾; 土壤养分的随机变异表现为pH>有效磷>有效氮>有机质>CEC>速效钾,CEC、速效钾具有中等空间相关性,其他肥力要素为空间弱相关性; 彭水县植烟土壤酸碱度、有效氮、有效磷含量比较适宜植烟,阳离子交换量、有机质含量对烤烟生产的适应性好,土壤速效钾非常适宜于植烟.因此,通过对空间分布格局图的实地分析,可以从宏观上把握影响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的因素,从而做出科学的作物的适宜性评价.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达州地区土壤肥力状况及土壤养分的适宜性,在达州市主要植烟乡镇采集了119个土壤样品进行土壤养分特征分析,并运用模糊数学隶属函数模型对土壤养分适宜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达州市植烟土壤pH值属适宜偏酸;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为丰富;土壤速效氮含量偏高,速效磷含量较高,速效钾含量相对缺乏;达州市土壤养分适宜性指数(IFI值)平均为0.58,变化范围为0.30 ~0.81,白马乡等15个乡镇的土壤养分适宜性达到中、高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明牡丹江烟区植烟土壤主要养分时空变化特征,为植烟土壤的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于2012年和2019年采集牡丹江市不同植烟区土壤样品,测定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明确土壤主要养分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2019年牡丹江烟区植烟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为2.57%,整体处在低-适宜水平;碱解氮平均含量为143.16 mg/kg,整体处在低-适宜水平;速效磷平均含量为113.93 mg/kg,整体处在极高水平;速效钾平均含量为284.27 mg/kg,在低、适宜、极高水平分布频率相当。与2012年相比,2019年牡丹江市植烟区土壤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含量显著降低;碱解氮含量降低,但差异不显著。牡丹江市不同植烟区土壤养分存在差异,2019年有机质含量表现为温暖湿润植烟区=温凉半湿润植烟区>温和半干旱植烟区,碱解氮含量表现为温暖湿润植烟区>温凉半湿润植烟区>温和半干旱植烟区,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表现为温和半干旱植烟区>温凉半湿润植烟区>温暖湿润植烟区。【结论】牡丹江烟区烟叶种植中总体应实施稳氮、增钾、控磷和增施有机肥的施肥策略,同时根据不同植烟区土壤养分状况进行合理施肥,实现牡丹江烟区土壤肥力提高和养分平衡供应。  相似文献   

6.
云南宜良烟区土壤肥力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10—2013年对云南宜良烟区土壤养分含量状况进行普查,运用土壤肥力适宜性指数(SFI值),对烟区土壤肥力适宜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①宜良烟区土壤pH值和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有效硼含量适宜,速效磷、有效镁、有效锌和水溶性氯含量偏高,有效磷和水溶性氯含量的变异较大;②宜良烟区土壤肥力适宜性指数为Ⅰ~Ⅴ级的比例分别为20%、47.7%、29.3%、1.5%和1.5%,肥力适宜性指数平均值为0.61;③2010至2013年,烟区土壤pH和有效镁含量逐年降低,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效锌、有效硼和水溶性氯含量有所增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了解花垣县植烟土壤肥力水平,为花垣烟区科学施肥提供建议。【方法】采用GPS技术在花垣烟区采集160个土壤样本,测定其养分含量,在GIS技术和地统计学的基础上运用模糊数学方法计算土壤肥力适宜性指数(SFI值),对花垣烟区土壤肥力适宜性进行综合评价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1)花垣植烟土壤碱解氮、交换性钙和交换性镁含量适宜,有效磷和有效硫含量极高,速效钾含量丰富,全氮和有机质含量偏高,而土壤p H值偏低,氯离子含量极低。(2)土壤SFI均值为0.58,土壤肥力状况一般,各乡镇土壤肥力适宜性表现出雅桥道二麻栗场雅酉排碧长乐花垣乡排料补抽董马库吉卫的趋势。(3)花垣烟区植烟土壤肥力水平表现为优的区域极少,仅占0.18%,表现为良的区域占14.77%,表现为中等的区域占30.62%,表现为一般的区域占44.52%,表现为差的区域占9.91%。(4)前茬作物为烟草和玉米的土壤SFI值显著大于前茬作物为水稻的,不同前作的植烟土壤在养分含量上有明显的差异。(5)SFI值表现出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变小的趋势。【结论】花垣烟区植烟土壤基本适宜烤烟的生产。针对研究区域不同乡镇的植烟土壤养分状况与土壤肥力特征,建议全县合理控制氮的施肥量、提高磷肥的利用率和施用含氯钾肥。对土壤酸化的乡镇,如排碧、董马库和花垣乡,建议施用石灰、白云石或其他碱性肥料对其土壤进行定向改良。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了研究红河烟区土壤主要养分含量状况及植烟土壤适宜性。【方法】采用GPS技术在红河烟区取土壤样品299个,测定土壤主要养分含量,采用ArcGIS 9.2软件、地统计学和土壤肥力指标法(soil fertility index,SFI)对植烟土壤养分状况和肥力适宜性进行分析。【结果】红河州植烟土壤大部分酸碱度在5.5~7.5,适宜烤烟种植;土壤有机质含量适中,分布呈山区高、坝区低的趋势;水解性氮在植烟县市分布不均,整体呈现四周高、中间低趋势,52.33%的植烟土壤含量丰富,49.5%的土壤有效磷偏低;土壤有效磷分布呈西北高、东南低的趋势,含量中等及以上占50.5%;土壤速效钾空间分布不规则,平均含量为197.24 mg/kg,整体处于中等水平;96.65%的土壤水溶性氯含量小于30 mg/kg。【结论】全州大部分植烟土壤养分适宜性等级属于Ⅰ、Ⅱ、Ⅲ级,分别占总植烟土壤29.81%、34.39%、23.04%,适宜性稍差的Ⅳ级土壤占12.77%。  相似文献   

9.
采用域法对彭水县植烟土壤养分数据特异值进行处理,利用K-S检验数据的分布特征,并采用半方差、克立格插值法研究了植烟区土壤肥力的空间变异特征.从变异系数看,土壤速效磷最大为71.60%,而pH最小,仅为12.57%;土壤肥力养分样本数据最佳拟合模型为指数模型;土壤养分在空间上有一定的自相关性,并受各向异性的影响,自相关阈值变幅表现为pH〉有机质〉有效磷〉有效氮〉CEC〉速效钾;土壤养分的随机变异表现为pH〉有效磷〉有效氮〉有机质〉CEC〉速效钾,CEC、速效钾具有中等空间相关性,其他肥力要素为空间弱相关性;彭水县植烟土壤酸碱度、有效氮、有效磷含量比较适宜植烟,阳离子交换量、有机质含量对烤烟生产的适应性好,土壤速效钾非常适宜于植烟.因此,通过对空间分布格局图的实地分析,可以从宏观上把握影响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的因素,从而做出科学的作物的适宜性评价.  相似文献   

10.
为综合评价保山市植烟土壤肥力的适宜性,在各植烟县选取有代表性的土壤样品497个,以土壤pH和有机质、碱解氮、水溶性氯、有效磷、有效钾、有效硼、有效锌含量共8个指标为评价指标,采用隶属度函数对数据进行处理,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各土壤养分指标的权重,根据土壤适宜性指数(SFI)将全市土壤肥力分为5级(Ⅰ级:SFI≥0.70;Ⅱ级:0.55<SFI<0.70;Ⅲ级:0.40<SFI≤0.55;Ⅳ级:0.25<SFI≤0.40;Ⅴ级:SFI≤0.25),对植烟区土壤肥力适宜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①保山市植烟土壤的pH和水溶性氯离子、有效磷、有效钾含量适宜,而腾冲植烟土壤的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偏高,龙陵植烟土壤的有效磷、有效硼和有效锌含量偏低;②pH和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有效钾、有效硼含量的空间变异较小,其中隆阳和昌宁水溶性氯离子含量的空间变异较大,施甸有效锌含量的空间变异较大;③保山市烟区土壤肥力适宜性指数平均值为0.57,县市之间变幅较小,为0.51~0.62,变异系数为25.02%;④保山市土壤肥力适宜性Ⅰ、Ⅱ、Ⅲ、Ⅳ、Ⅴ级所占比例分别为18.51%、36.42%、32.19%、11.87%、1.01%,即保山市植烟土壤的肥力适宜性等级中Ⅱ、Ⅲ级占绝大多数(68.61%),Ⅴ级所占比例很小(1.01%)。  相似文献   

11.
旱地土壤培肥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旱地田间定位试验结果表明:单施N、P化肥,能够明显地提高小麦产量,并可给耕层土壤积累一定数量的有机质和N素,增长幅度10%左右;单施有机肥虽能很快地培肥地力,但在增加产量上同化肥处于相当水平;有机肥配合化肥,既能大幅度地提高产量,又能快速、全面地培肥土壤,在实践中应大力倡导。当耕层土壤碱解N含量达90μg/g左右时,可能引起小麦倒伏。  相似文献   

12.
13.
茶园与相邻林地土壤有机碳及基础呼吸的垂直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茶园及相邻林地土壤基础呼吸的垂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 并试图寻求其与土壤有机碳(SOC)、水溶性有机碳(WSOC)、微生物生物量碳(MBC)的关系。结果表明茶园和林地土壤有机碳、土壤呼吸积累量、水溶性有机碳和微生物生物量碳均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少, 且茶园均值大于林地。在0~100 cm土壤层次内, 茶园土壤质量敏感性指标(WSOC/SOC)平均值、代谢熵(qCO2)平均值均大于林地, 微生物熵(qMBC)平均值小于林地。茶园和林地土壤基础呼吸速率与SOC、WSOC及MBC呈显着正相关, 向后筛选回归模型表明对茶园土壤基础呼吸的影响作用依次为SOC>MBC>WSOC,对林地土壤基础呼吸的影响作用则为WSOC>SOC>MBC.茶园土壤代谢作用强于林地, 但茶园有机碳库的稳定性比林地差, 不利于土壤有机碳库的积累, 为促进茶叶生产的持续健康发展, 茶园土壤需要更加科学合理的施肥和耕作措施。  相似文献   

14.
明确水田和旱地土壤交换性镁的供应能力及影响因素,为科学施用镁肥提供依据。通过对福建省漳州市诏安县400组不同利用方式的典型耕地土壤进行分析,研究水田、旱地2种土壤交换性镁供应能力的差异性及其机理。结果表明,全县土壤交换性镁平均含量仅为46.9 mg/kg,各乡镇间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土壤交换性镁平均含量最高的乡镇是桥东,平均含量达91.3 mg/kg,最低的乡镇是白洋,平均含量仅为17.9 mg/kg;水田土壤为51.9 mg/kg,旱地土壤为32.5 mg/kg,水田土壤交换性镁的供应能力高于旱地;稻—稻—菜水旱轮作方式的土壤交换性镁含量平均为70.58 mg/kg,稻—稻轮作方式为47.85 mg/kg,大豆—甘薯旱地轮作方式为28.91 mg/kg,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交换性镁供应能力有较大影响。进一步分析土壤交换性镁与理化性状关系得出,土壤交换性镁与有机质、阳离子交换量、黏粒、粉粒等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砂粒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综合得出,诏安县土壤交换性镁含量处于较低水平,各乡镇间分布不平衡,且供应能力较弱,可能会影响作物正常生长,因此,合理增施镁肥,特别是旱地土...  相似文献   

15.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土族划分的典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我国北亚热带地区归属湿润淋溶的22个土壤剖面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土族的划分依据和指标,指出,土族的划分应以土壤本身的性质为依据,反映土壤理化性质并影响土壤利用管理的颗粒大小级别,矿物学类型和土壤温度级别是理想的土族分类标准;土族命名要以这些属性名称加在名称连续命名,以准确地反映土壤的性质和分类地位。  相似文献   

16.
黑土区农田土壤节肢动物群落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外源性碳、氮干扰下农田土壤动物群落特征和土壤主要性质之间的相互关系,探索外源性碳、氮转化与土壤动物相互作用。【方法】2011年5—9月,采用手拣法、改良干漏斗法(Modified Tullgren)和湿漏斗法(Baermann)对吉林黑土区不同外源碳、氮干扰处理小区,即0.5倍、1.0倍、1.5倍和2.0倍(C0.5、C1.0、C2.0、N0.5、N1.0、N1.5、N2.0)和对照小区(不施肥,CK)土壤节肢动物群落进行调查,并对土壤主要性质进行分析。【结果】研究时段,共收集到农田土壤节肢动物70 485头(未知111头),隶属8纲20目3亚目87科(总科)。农田土壤节肢动物个体数、类群数、群落多样性受采样时间与外源碳、氮干扰影响显著(P<0.01)。与对照小区(CK)相比,施入外源碳增加了土壤有机碳与全氮含量、土壤C/N值以及土壤节肢动物个体数、类群数与多样性,但施入外源氮仅使土壤全氮含量和土壤中小型节肢动物的个体数增加。土壤节肢动物个体数与类群数分别与研究区域土壤温度、土壤湿度、土壤有机碳以及土壤呼吸强度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等节虫兆科和长足虻科与土壤温度和土壤全氮含量呈正相关性;中气门亚目、甲螨亚目和棘虫兆科与土壤有机碳和土壤呼吸强度呈正相关性。冗余分析显示,土壤温度、土壤湿度以及土壤C/N对黑土区农田节肢动物主要类群作用最显著,农田土壤节肢动物主要类群较好的解释了土壤主要理化性质的变化。【结论】农田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组成与多样性与采样时间、干扰种类相关,并受土壤温度、土壤湿度和土壤C/N影响;农田土壤节肢动物是反映土壤主要性质变化的敏感指示物。  相似文献   

17.
土壤普查与数字土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数字”听起来是枯燥的,然而运用数字技术打造的虚拟现实将展示给我们一个有声有色、真真切切、绚丽多彩的世界。本文浅谈一点对土壤普查、土壤分类和数字土壤的联想。1 土壤普查回顾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土壤是农业的基础。党和政府对土壤工作历来十分重视,早在1958年我国就作出“关于开展群众性土壤普查工作的指示”。在农业部的组织下,从1958年至1960年全国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第一次土壤普查工作。经过3年的群众性普查,于1961年进行汇总整理,首次编制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土壤图》,《中国农业土壤肥力概图》,《中国农业土壤改良概…  相似文献   

18.
土壤硫素状况及其测试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在土壤硫素营养领域的研究进展,包括土壤中全硫和有效硫的含量,土壤中硫的形态及其转化,影响土壤硫素有效性的主要因子,讨论了土壤中不同形态硫的各种测试方法,并比较其与作物生长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土壤和土壤矿物对氯磺隆的吸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批量法研究了人工合成的铁、铝氧化物以及砂页岩发育的红壤对氯磺隆的吸附。结果表明: 1)在相同的条件下,氯磺隆在铁、铝氧化物和砂页岩发育的红壤中的吸附量随其浓度的升高而增加,氯磺隆吸附量的顺序为:铁氧化物<铝氧化物<红壤; 2)氯磺隆在铁、铝氧化物和砂页岩发育的红壤中吸附量随pH值的升高而减小。这些情况均与矿物及其组成有关。  相似文献   

20.
砂质潮土不同土体构型对花生生长和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明砂质潮土不同土体构型对花生产量和土壤养分的影响,在清丰县浅位黏砂壤土、砂壤土和砂土上开展了花生不同氮(0、90、180kg/hm2)、磷(0、90、135、180kg/hm2)肥料配施增产增效试验.结果表明,氮磷配施对花生生长具有积极作用,不同生育期不同肥料配比处理个花生单穴分枝数和株高均高于对照,其中单穴分枝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