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产地和砧木对华冠苹果芳香物质及风味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明外界条件对华冠苹果主要芳香物质成分及风味的影响,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对不同产地、不同砧木和栽培方式下的华冠果实主要芳香物质成分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产地和不同砧木对果实芳香物质总量有很大的影响,同一产地高海拔果园有利于果实酯类和醛类的积累,而低海拔果园则有利于果实醇类、烷类和酮类物质的积累;八棱海棠(Malus robusta Rehder)实生砧上的果实芳香物质总含量低于其他砧木的果实;套袋提高了果实中醇类、烷类物质的相对含量,降低了果实中酯类和醛类物质的含量;进一步证实了较高的C4、C5类饱和醇是华冠异香味产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通过6年观察新梨七号梨的果实经济性状、生长结果习性、丰产性与适应性,认为新梨七号梨树势健壮、果实酥脆、气味芳香、糖度高、丰产、适应性强,适宜本地区栽植。  相似文献   

3.
甜瓜芳香物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芳香物质是甜瓜果实品质的主要构成成分,其组成和含量是衡量甜瓜品质的重要指标。本文主要从甜瓜芳香物质的种类、合成途径及有关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甜瓜芳香物质的研究方向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香气是鉴定梨果实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近年来备受人们的关注,成为梨产业研究的热点领域.本文主要从影响梨果实香气物质的因素,以及香气物质的合成途径等方面进行了概述和展望,为梨香味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果蔬特有挥发成分的研究日益引起各国学者 的广泛关注,果实香气的浓淡同挥发性物质的含量密切相关。果实挥发性物质的种类和含量既是品种本身所固有的特征,又是评价果实内在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果实内挥发性物质包括酯类、醇类、醛类、酸类等,是果实芳香气味的主要成分。有关果实内挥发物质的成份或含量已在苹果、洋梨、日本梨、猕猴桃、油橄榄等果实研究中有所报道,但在中国原产的梨上鲜见报道。鸭梨为我国特产,栽培历史悠久,年产量已达200多万吨。据报导,鸭梨每100g可食部分含蛋白质0.2g,脂肪0.2g,膳食纤维0.8g,碳水化合物9.8g…  相似文献   

6.
不同栽培季节番茄果实芳香物质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佳粉15号番茄为试材,研究了秋冬茬、春茬两个不同栽培季节日光温室内营养液栽培的番茄成熟果实中主要芳香物质、脂肪酸含量及脂氧合酶活性的差异。研究发现:秋冬茬番茄果实中脂肪酸含量高于春茬,而春茬番茄果实中芳香物质含量和脂氧合酶活性均显著高于秋冬茬。在秋冬茬和春茬番茄果实中分别检测到37种和48种芳香物质,其中秋冬茬番茄果实中芳香物质含量仅为304.58 μg·kg-1,而春茬番茄果实中含量高达702.39 μg·kg-1,是秋冬茬的2.3倍。结果表明,春茬番茄果实风味明显好于秋冬茬。  相似文献   

7.
梨果肉褐变是影响其品质的重要问题,为深入探讨梨果肉褐变的生理机制,以易褐变品种‘宝珠’‘苹果梨’和不易褐变品种‘丰水’‘崇化大梨’为试验材料,测定其果实发育过程中褐变度、酚类物质及相关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梨果肉褐变程度、酚类物质含量和部分酶活性均随着果实的生长发育呈逐渐降低的趋势;从幼果至果实成熟,熊果苷、绿原酸、表儿茶素是果实中主要的酚类物质,三者含量占总酚含量的90%以上,2个易褐变品种‘宝珠’‘苹果梨’果实中熊果苷、绿原酸含量高于2个不易褐变品种‘丰水’‘崇化大梨’。从果实褐变度与酚类物质含量的相关性分析看,在幼果期,单个的酚类物质对果实褐变影响不大,在果实生长后期与果实褐变相关性强的酚类物质主要有熊果苷、儿茶素、绿原酸和咖啡酸。在整个果实发育期,易褐变品种的多酚氧化酶(PPO)活性、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和总酚含量均高于不易褐变品种;幼果期易褐变品种果实PPO活性与不易褐变品种差异显著(P<0.05),成熟期差异不显著。4个品种果实中PPO、PAL活性与大多数酚类物质含量均显著相关,对不同发育阶段果实褐变的研究要综合考虑PPO活性与总酚的含量。  相似文献   

8.
嫁接对甜瓜果实发育及风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白籽南瓜京欣砧3 号为砧木,厚皮甜瓜IVF117 和薄皮甜瓜IVF09 为接穗,研究嫁接对甜瓜果实生长发育、果实中糖含量和成熟果实芳香物质相对含量及种类的影响。结果表明:嫁接显著增加了果实的膨大速度及单瓜质量,促进了果实发育。嫁接降低了成熟甜瓜果实中的葡萄糖、果糖、蔗糖以及总的可溶性糖的含量。嫁接厚皮甜瓜成熟果实中产生7 种特异性物质,占总成分的6.35%,而缺失了自根苗中的14 种物质,占总成分的15.75%。嫁接薄皮甜瓜成熟果实中总芳香物质相对含量降低了24.38 个百分点,其中主要酯类乙酸乙酯的相对含量降低了23.44 个百分点。嫁接甜瓜中芳香物质种类和含量的改变,是导致厚皮甜瓜异香产生、薄皮甜瓜香气变淡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华冠果实芳香物质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通过GC-MS分析,从华冠果实中检出70种不同成分的芳香物质。主要的物质为乙醇、乙酸乙酯、正丙醇、异丙醇、正丁醇、丙酮、甲醇、乙醚、正已烷、二十七烷、1-甲氧基丁烷、1,2-苯二羧酸二异辛酯、丙酸乙酯等13种物质,占芳香物质总含量的91%。华冠果实中含有正丁醇、1,2-苯二羧酸二异辛酯2种主要的特殊芳香物质。过高的醇类物质含量和比例变化改变了芳香物质平衡,尤其是正丁醇和2-甲基丁醇等C4-C5饱和醇的比例升高导致了华冠中特殊香味的产生,同时羟酸的含量义对异香味的产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葡萄避雨栽培在有效减轻病害的同时,也能够影响果实品质。从避雨栽培条件下光照、温度、湿度等微环境条件变化对葡萄果实品质影响的角度,综述了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分析了微环境变化与葡萄果实糖、酸、芳香物质、酚类物质、着色等主要果实品质指标之间的关系,分析了目前的研究现状,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具有CAT活性的果实苹果、梨以及不具有CAT活性的果实枣的组织中氧化态物质和还原态物质的含量。发现枣中还原态物质和氧化态物质的含量大大超过苹果和梨,在果实成熟过程中,苹果中CAT活性下降,氧化态物质和还原态物质的含量上升,枣中氧化态物质和还原态物质的含量下降,出现两种不同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黄瓜果实发育过程中特征芳香物质及相关因素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发育3、6、9、12和15d的黄瓜果实的芳香物质及芳香物质形成前体和主要酶类进行了测定,并且对各时期果实的含糖量、果皮硬度两个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发育6d的果实含糖量和脂肪酸氢过氧化物裂解酶(HPL)活性达到高峰;发育12d时,反,顺-2,6-壬二烯醛和反-2-壬烯醛含量同时达到最高值。果实硬度和脂氧合酶(LOX)活力随着发育天数的增加而增加,而脂肪酸前体亚麻酸含量则随着果实发育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明确褪黑素处理对采后常温货架期梨果实贮藏品质的影响。【方法】以新梨7号果实为试材,设置50、100、150、200、250μmol·L-15个褪黑素浓度梯度处理,以清水处理为对照,测定了常温货架期果实失重率、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乙烯释放速率、香气物质种类和含量等指标。【结果】从处理后5、10、15和20 d的测定结果可以看出,与对照相比,褪黑素处理减少了梨果实内水分的消耗,果实的失重率升高的幅度小,果实硬度较高,150μmol·L-1褪黑素处理失重率和果实硬度与对照差异达显著水平;褪黑素处理能够使新梨7号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稳定,处理20 d时,不同浓度褪黑素处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显著高于对照;褪黑素处理新梨7号果实的乙烯释放速率均低于对照,以150μmol·L-1褪黑素处理最低,较对照减少了87.05%,差异显著;不同浓度褪黑素处理对新梨7号果实香气物质种类和含量存在差异,褪黑素处理能调节果实香气种类和含量。【结论】外源褪黑素处理可延缓新梨7号梨果实失水,保持果实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减少乙烯释放。适宜浓度褪黑素处理可调节香气物质的种类和含量,保证常温货架期贮藏品质,综合认为,150μmol·L-1浓度褪黑素处理能够有效延缓梨果实的衰老,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4.
YG中间砧对富士苹果芳香物质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抗病砧木YG作中间砧对红富士苹果品质及风味的影响,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对红富士果实主要芳香物质成分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富士/八棱海棠和富士/YG/八棱海棠两种处理,果实中主要的芳香物质是酯类和醇类,酯类含量又显著高于醇类含量;富士/YG/八棱海棠比富士/八棱海棠果实中酯类的种类和相对含量都多.其中丁酸乙酯、2 -甲基丁酸乙酯、丙酸乙酯、乙酸乙酯、己酸乙酯和乙酸己酯是两种果实中酯类相对含量较多的化合物.抗病中间砧能够提高果实中酯类和酸类物质的相对含量,降低果实中醇类和醛类物质的相对含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深入了解云南梨地方品种果实表型性状的变异特点和多样性。【方法】以云南有代表性的61个梨地方品种为试验材料,对果实16个描述型性状和7个数量型性状进行变异类型和多样性分析,利用电子鼻技术检测果实香气并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云南梨地方品种果实的16个描述型性状变异类型丰富,其中果实形状和果实成熟期的变异类型最多。各描述型性状的多样性指数(H’)在0.45~1.88之间。19个梨地方品种果实在成熟时果皮分别着鲜红、淡红、粉红、暗红等不同盖色。7个数量型性状变异系数在11.25%~61.79%之间,单果质量的变异系数最高;多样性指数(H’)为1.676~2.080,果实纵径、果柄长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果实横径、果形指数的多样性指数均大于2.0。电子鼻技术可以区分供试地方品种,WIW(硫化氢类)、W5S(氮氧化物)、W2W(芳香成分和有机硫化物)等3个传感器在模式识别中起主要作用。【结论】云南梨地方品种果实描述型性状变异类型丰富,数量型性状多样性指数较高。筛选出会泽火瓢梨等7个果皮着鲜红色的品种可作为红色梨选育的优异资源。电子鼻技术可以区分61个云南梨地方品种,可用作地方品种鉴定的辅...  相似文献   

16.
鸭梨果酒香气成分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何义  张伟  赵红梅  林杨  马晓燕  李英军 《园艺学报》2006,33(6):1267-1267
香气成分是构成和影响果实与果酒质量、典型性的主要因素。鲜梨中的香气化合物种类较少,以酯类为主,包括乙酸乙酯、己酸乙酯,也含有少量醇、醛、芳香和芳香杂环化合物。目前对鸭梨果酒香气成分还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17.
梨果实酚类物质与酶促褐变底物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我国分属不同栽培系统及种间杂交种的10个梨品种果实酚类物质含量进行了系统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高相液相色谱法可检测到梨果中10种酚类物质,不同系统及品种的果实中酚类物质含量差异很大,其中绿原酸平均含量最高,香草醛、芦丁、表儿茶素、儿茶素含量较高,为主要的酚类物质;咖啡酸平均含量最低。对总多酚、绿原酸、表儿茶素、儿茶素、抗氧化活性与褐变的灰色关联分析表明:梨果实总多酚含量对褐变度影响最大,绿原酸含量对褐变度影响其次,果实抗氧化活性对褐变的影响最小。不同酚类物质中绿原酸含量最高,且与多酚氧化酶结合能力最强,为最主要的褐变底物。  相似文献   

18.
正葡萄与葡萄酒中的香气物质,是指具有芳香气味的,在较低温度下能够挥发的物质的总称。葡萄果实中的香气主要存在于葡萄果皮中,葡萄酒的品种香气直接源于葡萄果实,赋予葡萄酒个性。葡萄果实的香气种类很多,以具有挥发性的游离态和不具挥发性的结合态(可变成游离态)芳香物质两种形态存在,只有游离态的芳香物质才具有气味,也就是同时能引起味觉和嗅觉的挥发性物质。这些香气物质可根据其代谢路径分为萜烯类(terpenoids)、C13-降异戊  相似文献   

19.
果实中糖分的积累与代谢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糖不仅是影响果实甜度的物质,而且还是酸、类胡萝卜素和其他营养成分及芳香物质等合成的基础原料,对果实品质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了果实中糖分的种类、转化和分布,糖分进入果实的途径,糖分在果实中的积累与代谢及糖分的调节与运输研究进展,以期为提高果实品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以西葫芦杂交种“硕丰”为试材,研究了银叶粉虱(Bemisia argentifolii)对西葫芦(Cucurbita pepo L.)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银叶粉虱使西葫芦果实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含量及叶绿素总量降低;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及维生素C含量也降低.在健康植株的果实中检测到醇类、酯类、烃类、杂环类、醚类、醛类等31种芳香物质,而在银叶病株的果实中只检测到20种,二者共有7种芳香物质.银叶粉虱引致的西葫芦银叶病可使果实褪绿,营养品质和风味品质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