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为对烟叶化学品质进行综合评价及品质区划,以2010年泸州17个产烟乡镇51份烟叶样品为试验材料,测定烟叶的化学成分,并综合运用相关分析、聚类分析、显著性检验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泸州烟区总植物碱、氮碱比、钾氯比权重系数较大,还原糖与淀粉的权重系数相对较小。三个类型区中第一类型区平均品质得分85.19,主要为C3F,占该类型区样品总数90%;第二类型区平均得分53.74,主要为X2F,占该类样品总数66.67%;第三类型区整体得分较低,主要为表B2F,占该类型样本总量75%,分类结果经检验达极显著水平。二、三类型区烟叶总氮、烟碱含量偏高,钾含量偏低,为提高本地烟叶质量,在上述区域应降低烟叶总氮、烟碱含量,提高烟叶钾含量。  相似文献   

2.
针对烟草化学成分与烟草品质之间难以建立确定的数学模型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模糊聚类的烟草品质评价方法。该方法以烟叶样品的化学成分的差异性为依据,以模型分类结果与专家评吸结果的一致性为目标,利用模拟退火算法对现有的模糊聚类算法进行优化改进,建立基分类器;在此基础上,利用Ada Boost将基分类器对于不同样本集的多个分类结果进行集成,形成最终的烟草品质评价模型。以130组烟叶作为烟草样本,测定了各烟叶样品中总糖、还原糖、总氮、烟碱、氧化钾、氯离子、蛋白质7种化学成分含量,并采用改进的模糊聚类方法与神经网络算法、模糊聚类算法进行对比试验,该方法的误检率为6.7%,具有提升小样本数据的辨识能力,优于所比较的其他2种方法。  相似文献   

3.
为了得到陕西省烟叶质量评价体系,立足于陕西省烤烟研究实际,选取陕西安康、宝鸡、汉中、商洛、咸阳、延安6个烟区54个C3F等级烟叶样本,将化学成分和感官质量作为评价指标,运用熵值法和突变级数法来综合评价烟叶质量,并用聚类分析方法将烟叶分成"优、中、差"三类,同时用判别分析方法验证了评价模型及烟叶质量等级划分的合理性。优质烟样品33个,占61%,中等质量烟20个,占37%,较差质量烟1个,用判别分析预测烟叶质量分类准确率85%以上。研究结果表明,该评价模型能反映烟叶综合质量状况,陕西省优质烟区集中在安康、汉中、商洛烟区。  相似文献   

4.
应用灰色多层次综合评判和系统聚类法,对2011年重庆市17个产烟乡镇的烟叶品质及品质区划进行了分析,根据烟叶外观质量、物理特性、化学成分及感官质量评价的结果,得到了17个乡镇烟叶综合质量评价结果及优劣顺序。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当地可划分为3级品质区域,其中1级品质区域烟叶综合质量得分最高,2级次之,3级最低,各级品质区域间烟叶各项得分通过检验绝大多数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实现了区分不同地域烟叶的目标,该方法在烟叶品质评价及品质区划中的应用具有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对烤烟品种云烟 85品种的下二棚、腰叶、上二棚 3个部位的不同成熟度鲜叶进行解剖观察和叶绿素含量测定 ,并进行烘烤验证和烟叶化学成分分析 .结果表明 :烟株下二棚叶和腰叶采收的最适特征为叶片呈淡黄或黄多绿少、主脉全白发亮、支脉 1 /2至 2 /3变白、茸毛脱落较多以及叶尖叶缘稍枯 .上二棚叶采收最适特征为叶片全黄、主脉全白发亮、支脉 2 /3至全白、茸毛大部分脱落以及叶尖叶缘呈枯尖枯边 .各部位烟叶按该成熟度标准采收时 ,烟叶组织结构疏松 ,茸毛脱落较多 ,叶绿素含量下降 ,有利于烟叶的调制和烟叶品质的提高 ,烤后上等烟叶和上中等烟叶比例高 ,烟叶化学成分较协调  相似文献   

6.
初烤烟叶主要化学成分与其部分感官评吸指标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改善烟叶品质、提高烟叶可利用性,对2009年宜宾烟区筠连、兴文、珙县、屏山、长宁等地78份样品部分化学成分及感官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宜宾烟叶内在化学成分均在适宜范围内,烟叶部位与烟叶化学成分具有明显的相关性;烟叶着生部位对感官影响较大,不同部位感官质量变化不同,上部叶感官质量变异较大;不同部位烟叶的感官质量与化学成分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为遵义市植烟区烟叶生产及其在卷烟工业上的应用提供参考,以2017年遵义市11个植烟区烤烟的中部上等烟叶(C3F)为调查对象,采用抽样调查与样品烟叶化学指标检测相结合方法,对抽样烟叶的外观质量、化学成分协调性、感官质量和安全性等综合质量指标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遵义市11个植烟区烤烟中部上等烟叶的外观质量、化学成分协调性和感官质量均存在一定差异,专家对各项指标进行赋值评价的平均总得分分别为85.01分、97.48分和83.45分;烟叶安全性整体较好,但凤岗县、余庆县和湄潭县植烟区的多菌灵类农药残留含量超标,桐梓县植烟区的甲基嘧啶啉类农药残留含量超标,该植烟区应注意控制超标类农药的施用量;各植烟区烟叶的综合质量为务川县播州区湄潭县仁怀市余庆县凤岗县正安县绥阳县桐梓县道真县汇川区。  相似文献   

8.
采用湘南烟区2007-2011年烟叶外观质量指标数据,运用专家咨询法、因子分析法、模糊数学等方法,建立了基于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的烟叶质量评价模型,并对湘南烟区14个县市84个烟叶样品进行烟叶外观质量分类评价。结果表明:2007-2011年湘南烟区烟叶外观质量指标变异系数小,年度间差异只有2008年偏大;成熟度是影响烟叶外观质量的最主要因子,占总权重的20%;84个样品的两个主成分聚类与主成分总分聚类结果相差不大,而湘南烟区烟叶外观质量集中在第2类烟(占32.14%),其次是第3类烟(占29.76%),而第5类烟最少(占3.57%)。  相似文献   

9.
以宣威高端烟叶原料标准样品为基准,从宣威10个乡镇25个收购点挑选50份烟叶样品及50份土壤样品,对烟叶外观质量、物理特性、化学成分及土壤质地进行分析,旨在明晰宣威高端原料区烟叶质量特征,为实现原料的定向生产和精准挑选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宣威高端烟叶原料区地形以高海拔(1771~2255 m)山地、丘陵为主;土壤质地以壤土为主,占比76%;烟叶外观质量聚类将原料区分为3类,综合得分为Ⅰ类(0.74)>Ⅲ类(0.72)>Ⅱ类(0.70),彼此之间差距较小且变异系数较低;烟叶物理特性聚类将原料区分为3类,综合得分为Ⅱ类(0.81)>Ⅲ类(0.80)>Ⅰ类(0.75),物理特性整体较优且相对稳定,但叶面密度、抗张力、抗张强度变异系数较大,部分产区烟叶叶面密度较低、含梗率偏高;烟叶常规化学成分聚类将原料区分为3类,综合得分为Ⅱ类(0.73)>Ⅰ类(0.64)>Ⅲ类(0.54),烟叶常规化学成分整体波动较大,不同区域间烟叶化学成分欠均衡,主要表现在糖类、碱类物质含量上的差异,尤以氯离子含量、糖碱比、氮碱比、钾氯比等指标变异较大.综合烟叶的外观质量、物理特性及常规化学成分,从10个乡镇中筛选出务德镇、板桥镇、热水镇、龙潭镇、落水镇作为宣威高端烟叶原料基地,可将这5个乡镇作为示范区,为同类生态条件下烟区的生产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采用湘南烟区2007~2011年烟叶外观质量指标数据,运用专家咨询法、因子分析法、模糊数学等方法,建立了基于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的烟叶质量评价模型,并对湘南烟区14个县市84个烟叶样品进行烟叶外观质量分类评价。结果表明:2007~2011年湘南烟区烟叶外观质量指标变异系数小,年度间差异只有2008年偏大;成熟度是影响烟叶外观质量的最主要因子,占总权重的20%;84个样品的两个主成分聚类与主成分总分聚类结果相差不大,而湘南烟区烟叶外观质量集中在第2类烟(占32.14%),其次是第3类烟(占29.76%),而第5类烟最少(占3.57%)。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初烤烟部位和叶面形态特征的关系。[方法]选用玉溪烟区K326品种的3个部位12个橘黄色等级共1 800个样品,分别测量初烤烟叶片的10个形态指标,以此换算成7个特征指标,并进行方差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叶片长宽比、叶基宽窄的变化和叶片最宽处的位置3项叶面形态特征指标在初烤烟部位间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能将初烤烟部位细分为脚叶、下二棚叶、下偏中交界叶、下腰叶、腰叶、上腰叶、上二棚叶、下顶叶、上顶叶9个组别。[结论]该试验结果为烟叶分级过程中准确判定烟叶部位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安徽中烟池州烟草基地单元初烤烟叶取样进行外观评价,以了解池州植烟生态区烟叶外观质量。结果表明,池州烟叶外观质量整体较好,上部叶总体评价得分为74.47,中部叶为76.66,下部叶为63.64。池州烟叶颜色橘黄,中部叶成熟度好于上部叶和下部叶,因此,其颜色和组织结构好于上部叶,但其油分、色度略低于上部叶;上部叶和中部叶的颜色、成熟度、组织结构、油分和色度都明显好于下部叶。池州烟叶总体感官质量较好,上部叶总体得分为65.34,中部叶为64.15。中部叶的香气质好于上部叶,二者香气量差异不大;中部叶杂气略重于上部叶;上部叶劲头高于中部叶,两者的浓度和刺激性差异不大;上部叶的甜度和余味明显低于中部叶。  相似文献   

13.
河南烤烟主产区烟叶物理性状的分析评价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对河南5个烟区(许昌、洛阳、南阳、三门峡和信阳)、3个等级(B2F、C3F、X2F)共计15个烤烟样本的主要物理性状进行了分析评价,并与巴西、津巴布韦烤烟比较。结果表明:河南烤烟普遍存在叶片厚度、单叶重和叶质重较低,填充值和含梗率较高等问题。上部叶,以洛阳和三门峡的烟叶与进口烟叶的关联度较大,综合性状较好;中部叶,以许昌、洛阳的烟叶与进口烟的关联度较大,综合性状较好;下部叶,以南阳和三门峡的烟叶与进口烟叶的关联度较大,综合性状较好。这与烟叶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的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4.
采集湖南烟区种植的9个不同基因型烤烟,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研究了烟叶物理特性与主要化学指标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烟叶物理特性与主要化学指标间的关系在不同部位间具有明显差异。其中,在物理特性的各项指标中,与中下部烟叶总糖含量关联程度较大的是长宽比,而上部烟叶则表现为叶片厚度。与中上部烟叶总氮、烟碱以及与下部烟叶烟碱含量关联程度较大的均是含梗率,与下部烟叶总氮含量关联程度较大的物理特性指标是叶长,双糖差、糖碱比、氮碱比在不同部位间的关联程度不同。叶片厚度是影响上部烟叶主要化学指标的重要因子,中下部烟叶的长宽比决定了烟株光合作用的强弱以及光合产物的累积量,从而间接反映出烤后烟叶品质的优劣。  相似文献   

15.
应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评价烤烟叶位间质量差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试验对烤烟不同叶位烟叶的外观质量进行了分级,对烟叶主要物理特性和化学成分的进行了测定分析,选择这些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法,对烟叶的质量进行评价,将烟叶分为3个部位,9个可用性等级。结果表明该方法评价烟叶质量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河南主产烟区烤烟感官质量比较及其聚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河南主产烟区37份烤烟样品进行感官评吸和对比分析,并根据烤烟感官指标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①河南主产烟区烤烟的感官评吸得分在53.68~77.49,烤烟感官质量指标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②河南不同产区烤烟的感官质量总分高低表现为郏县>襄城>卢氏>灵宝>临颍>方城>内乡>汝阳>济源;③烤烟香气质、香气量、浓度、劲头、杂气、刺激性、余味等指标的得分和评吸总分均为中部叶>上部叶>下部叶,燃烧性的得分为中部叶>下部叶>上部叶,烤烟感官指标在不同部位间的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④烤烟样品中橘黄色烟叶的各项感官指标、评吸总分的平均值高于柠檬黄色烟叶;⑤根据烤烟的感官质量进行聚类,河南主产烟区烤烟可以分为3类:第1类为卢氏烤烟、襄城烤烟、灵宝烤烟、临颍烤烟、郏县烤烟,第2类为内乡烤烟、方城烤烟,第3类为济源烤烟、汝阳烤烟。  相似文献   

17.
 为了找出烤烟叶位间的变化规律,缩小部位之间的质量差异,合理利用烟叶资源,对丽江4县1区37个取样点的831份烤烟烟叶样品的单叶重、外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丽江烤烟烟叶单叶重稍偏高。叶位1最轻为7.99g,叶位16最重为13.54g。(2) 从各叶位的分级结果来看,中部叶从第5叶位开始出现,直至叶位15仍产生中部叶,叶位9~11全部为中部叶组。说明叶位5~8是下部叶到中部叶的过渡;叶位12~15叶位是中部到上部的过渡。(3)叶位5开始出现上等烟,叶位7~12中上等烟比例变动不大,大都在80%左右,叶位13~18中上等烟比例逐渐减少,叶位19开始,未出现上等烟  相似文献   

18.
贵州中间香型烟叶质量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掌握贵州烟区烟叶质量状况,调整生产技术措施,改善和提高烟叶质量,在贵州主产烟区定点定上部17~19叶位、中部10~12叶位、下部3~5叶位,连续3年取646份样品进行外观质量、物理特性、主要化学成分和感官质量的检测评价.结果表明,在外观质量方面,颜色以金黄为主,成熟度好,叶片结构疏松,身份中等,油分较多,色度强;在物...  相似文献   

19.
砷对烤烟生长发育及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考察砷毒害对烤烟生产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砷与烤烟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砷抑制了烤烟的生长发育,导致其生育期延迟,叶片数和叶面积减少,株高和产量降低。同时,砷造成了烤烟产值、均价和上中等烟比例降低,使其经济性状变差,总糖、还原糖、总氮、蛋白质含量提高,烟碱和K+、Ca2+、Mg2+、Cl-含量降低,糖氮比、糖碱比、氮碱比等比例失调,因而降低了烤烟的商品价值和化学品质。当土壤中的砷含量达到100 mg/kg时,烤烟的生长发育受到严重抑制,丧失了生产价值;当砷含量达到200 mg/kg以上时,烤烟不能移栽成活;使烤烟减产10%的土壤砷含量阈值为16.89 mg/kg。砷在烤烟叶片中的积累规律为下部叶>中部叶>上部叶,有39.58%的砷残留在灰分中,其余60.42%存在于烟气中。若以食品中砷含量≤0.5 mg/kg为参照,下、中、上部叶片中砷含量≤0.5 mg/kg时的土壤砷含量阈值分别为2.63,6.56,13.91 mg/kg,中部叶燃烧后烟气中砷含量≤0.5 mg/kg时的土壤砷含量阈值为12.90 mg/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