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动态一体化天然浮岛治理湖泊污染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了治理湖泊污染的先锋植物凤眼莲的大规模使用受到限制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其极易泛滥成灾,并且打捞困难、含水量极高。基于环境生态工程的原则和凤眼莲作为天然浮岛的特性,设计了天然一体化自动打捞装置。该设计理念是利用太阳能进行供能,压力传感器和自动收缩杆打捞凤眼莲并进行原位去水,利用螺旋桨动力结构使浮床移动到岸边并将打捞的凤眼莲进行后续利用。研究表明:该装置可以移动和反复使用。相比于当前使用人工浮岛,应用天然浮岛治理湖泊污染更为经济可行。而且凤眼莲的去污本领比芦苇、美人蕉等其他植物更强。在解决凤眼莲易泛滥成灾、打捞困难的难题的前提下为实现高效低成本治理湖泊富营养化、重金属污染等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并能够统筹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景观效益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指出了生态浮床技术已广泛运用在水质修复的工程中,但由于其静态处理的特征,处理效果缓慢。在生态浮床技术进行水处理的基础上,提出了动力系统以及立体结构的设计,建立了具有自动循环功能且水处理效果显著的立体浮床。在水处理的同时,具有使静态水体循环、过滤截留杂质、美化环境等功能。  相似文献   

3.
用木本植物萼距花、杨树和旱柳作为泡沫板浮床栽培材料,研究其生长状况及对人工湿地污水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3种植物在N、P含量较高的污染水体中都可以正常生长.在生长旺盛季节内3种植物对污染水体中的COD的月平均去除率分别为45.02%、46.41%和62.44%,对TN的月平均去除率分别为40.27%、48.27%、63.29%,对TP月平均去除率分别27.76%、39.8%9和40.06%.其中对TN、TP的去除率显著高于对照植物凤眼莲.同时3种植物对重金属Hg、Cd、Cr、Cu具有较强的富集力,而对Mn、Zn和Pb具有超富集潜力.  相似文献   

4.
水生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水体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水生植物的根、茎、叶富集水体中的重金属具有很好的经济和生态效益.文中综述了水体重金属污染的来源及危害, 阐述了水生植物修复水体重金属污染的机理, 并比较植物的富集能力, 提出影响水生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水体的因素包括温度、pH值和重金属离子间的交互作用等, 总结分析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信息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利用水生蔬菜治理水体污染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生态浮床技术、水生植物滤床技术种植水生蔬菜是治理水体富营养化污染的有效途径,建议让农民成为应用水生蔬菜治理水体富营养化污染的主体和受益者,实现治理水体污染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笔者主要论述深圳洪湖公园湿地的地貌特征,湿地植物的分布,以及湿地生态群落结构;通过生态效益分析,合理的生态群落结构对净化水质,修复水体生态环境能发挥重要作用;并利用人工湿地解决了城市景观水体长期富营养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指出了我国水体富营养化问题的严重性,主要从富营养化水体的概念、危害、成因、修复等方面进行了论述,重点探讨了其防治策略,主要包括控制减少外源营养物质、清除自身营养物质以及生态修复等,其中生态修复又包括浮游动物、细菌的投加,引种水生植物(沉水、挺水、漂浮),建立植物浮床系统(蕹菜、水芹、豆瓣菜)等,最后对富营养化水体净化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植物浮床在净化城市景观水体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植物浮床已经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净化城市景观水体.其净化原理是通过植物根系对污染物的吸附和吸收作用,以收获植物体的形式将其搬离水体,从而达到净化水体的目的.具有良好的景观效果、净化水体成本低及提高水体生物多样性等优点.当前其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浮床植物种类不够丰富,在冬季水体净化功能低下,应用模式尚有待研究等.  相似文献   

9.
文章介绍了通过对传统水面花草浮托进行研究开发出的一种更为实用的新型水面花草浮托。浮托及浮床连接更方便,布局更灵活,浮床固定更牢固,更利于推广应用。从生态浮床设计、水生植物选择及种植配置等方面探讨利用生态浮床种植花草净化水质和美化绿化水体及环境。    相似文献   

10.
采用模拟生态浮床方法,从植物生长情况和生态浮床净化效率两方面评价了凤眼莲(Eichnornia crassipes)、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croide)、鸭跖草(Commelina commelis)、紫鸭跖草(Setcreasea purpurea Boom)、黑麦草(Lolium perenne)、水芹(Oenanthe decumbens)、李氏禾(Leersia hexandra)、美女樱(Verena hybrida)、沿街草(Ophiopogon bodinieri)等9种水生植物本地种对净化电镀废水中重金属的综合能力。实验结果表明:供试9种植物中凤眼莲、水芹最适合用于生态浮床方法对电镀废水中重金属的净化。  相似文献   

11.
白永莉  李军 《热带林业》2011,39(4):39-41
简要阐述了水葫芦的形态生理特征,其在海南的危害成因及现状,分析目前水葫芦用于食用菌栽培研究现状,通过以水葫芦为栽培原料进行红平菇栽培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红平菇在50%、100%的水葫芦培养基质中均能生长,其子实体中铅汞含量均低于国家标准,符合食用菌生产栽培.  相似文献   

12.
北京市湿地公园生态需水保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北京市不同区县可建成湿地公园的42块湿地进行实地调查,从生态需水的概念发出,分析了北京市湿地公园生态需水的主要水源类型,依据野外现场水源补给调研结果,结合湿地公园最小和适宜生态需水量,给出了现有水资源量对不同等级湿地生态需水量的满足情况,并从再生水利用方面对北京市湿地公园生态需水保障问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市湿地公园生态需水的主要水源类型包括天然降水、地下渗水、过境水和再生水;在所调查的42块湿地中,现有水资源量能够满足最小生态需水量的有39处,能够满足适宜生态需水量的有11处,区域现有水资源量难以满足最小生态需水量的有3处;总体来看,北京市再生水的有效利用能够满足最小生态需水的要求,并能够为湿地公园建设提供基本的水源保障。  相似文献   

13.
相对于传统水体治理方法的管理不便,运营成本高等诸多问题,水生态治理技术有着美观、管理便捷和效果明显等优势。文章以上海松江诺丁山·绿地居住区为例,系统阐述生态基底与驳岸、水生植物、水生动物等各生态要素的合理搭配,介绍水生态治理技术在居住区的应用及其成效。  相似文献   

14.
简述了核酸杂交技术、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技术、分子指纹技术和克隆基因文库技术4种分子生物学技术,综述了4种技术在海洋、湖泊、河流和其它水生态系统中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进展,研究内容大致可分为三个方向:一是人类活动对水环境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二是种群结构和污染之间的规律;三是菌株的筛选和利用,使人们可以在水环境保护、治理过程中变得更加高效、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15.
棕榈藤是热带森林中兼具经济、生态价值的一类攀援植物,水分是棕榈藤分布和生长的重要限制因子,系统总结水分对棕榈藤分布和生长的影响对棕榈藤培育具有指导意义。文章综述了水分对棕榈藤分布和生长影响方面的研究进展,重点概述了棕榈藤幼苗阶段和萌蘖阶段应对水分变化的响应、水分和光照的交互作用对棕榈藤生长的影响,以及不同藤种对水分需求的差异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并从棕榈藤抗性生理和分子机制、影响棕榈藤生长的水分及其他生态因子耦合作用、棕榈藤高效育苗体系和不同区域棕榈藤地理分异规律等4个方面提出了今后的研究重点,以期为解决棕榈藤高效培育中存在的瓶颈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森林健康状态监测技术体系综述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介绍森林健康问题的历史背景和森林状态监测的最新发展。给出新型森林受害的概念,德国及欧洲森林健康监测的技术体系、主要内容及针对森林健康问题的各项应对措施。论述了森林中的大气污染沉降物、森林生长、森林土壤及土壤溶液等与森林健康状态有关的监测内容和方法,重点介绍了树冠落叶和退色的直接观测估计监测方法。提出了改进我国森林资源监测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为缓解能源短缺与生态环境恶化的局面,提高全民健康绿色生活意识,促进废弃能量回收利用,设计了一种基于健身运动能量转换的水能供电装置,通过收集健身运动所产生的能量,利用负压原理与水力发电原理,将健身运动产生的不连续的机械能转化为水的势能,可实现集水蓄能、稳定均衡供电,达到健身供电的一体化。此设计有利于拓展健身器材的功能,捕集并利用健身运动产生的零散能量,对实现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的生活具有切实可行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8.
指出了矿区废弃地水土流失不但使其生态环境变得更加恶劣,也使其生态恢复变得更加困难,因此对矿区废弃地进行水土流失治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分析矿区废弃地水土流失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对国内外矿区废弃地水土保持的研究,分别从时间和空间上进行了矿区废弃地水土保持措施配置,以期为我国矿区废弃地的水土流失治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成功模式。  相似文献   

19.
龚侃 《广东园林》2008,30(3):39-41
城市扩展过程中,维护区域山水格局的连续性和完整性,是维护城市生态安全的一大关键。城市水体环境的保护、利用和开发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本文从生态学的视角来研究城市水体环境,讨论了水景植物的选择配置、护岸的处理以及维持水体生物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设计方案,提出了生态水体环境塑造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Ecological degradation is a key factor limit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tificial afforestation has chiefly been used to combat it, especially in China. In order to contain rocky desertification and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in Southwest China, the Government of China has planted 6000 km2 of trees in this region since the year 2000. Yet, the resultant water consumption of artificial afforestation has had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water resource supplies in Southwest China, and its internal mechanisms remain largely unclear. Studies in Southwest China have shown that artificial afforestation has degraded the natural water balance in Yunnan Province because of the elevated evapotranspiration levels associated with manmade forests. Accordingly, such increases in evapotranspiration have disturbed the water resource balance of the region. It is been suggested that natural restoration practices should therefore be encouraged in this region or plants that consume less water should be grown in place of artificial afforestation. This study sheds some light on the cycles of local water resources and the stimulus of climate change to access ways by which to afforest Yunnan Province sustainably and successfully. It also presents a strong argument on how to use water resources to enable vegetation construction initiatives in Yunnan Province while avoiding potential ecological risk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