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梨叶片中9种多酚类物质的UPLC测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光电二极管阵列(PDA)技术检测梨叶片多酚类物质的方法。【方法】以成熟梨叶片为材料,优化色谱分离条件(流动相、检测波长和浓度梯度),并进行方法验证。【结果】流动相:0.5%甲酸(A)和乙腈(B);浓度梯度洗脱条件:0~1 min,0~5%B;1~6 min,5%~17%B;6~10 min,17%~25%B;10~11 min,25%~100%B;11~14 min,100%B;14~15 min,100%~0 B;15~20 min,0 B;检测波长:280 nm、325 nm和350 nm。利用该方法同时将9种多酚标准物质分离。多酚类物质的线性回归方程相关系数均在0.999 4以上,回收率均在83.39%~94.31%,精密度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4.77%。【结论】该方法准确、精密度高,适合梨叶片中9种多酚类物质的检测。  相似文献   

2.
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水果中柠檬黄、新红、苋菜红、胭脂红、日落黄、诱惑红、酸性红7种人工合成色素。样品经提取后,采用C18反相色谱柱分离,以20mmol/L乙酸铵-甲醇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柱温35℃,流速0.8m L/min,进样量10μL,采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进行检测。以目标物的色谱保留时间和光谱图进行定性,以色谱峰的峰面积用标准曲线外标法进行定量。在优化的色谱条件下,7种色素的线性范围为0~100μg/m L,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各目标物的加标回收率为95.8%~103.9%,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4%(n=6)。方法准确、快速、灵敏,适用于水果中违规添加合成色素的检测。  相似文献   

3.
利用HPLC法研究了北五加皮不同时间水提物中绿原酸含量的变化规律。采用色谱柱Agilent ZORBAX SB-C18(150mm×4.6mm,5μm),流动相为0.4%磷酸溶液(A)-乙腈(B),梯度洗脱[0~8min 24%B;8~12min 50%B],检测波长278nm,流速为1.0mL/min,柱温为25℃。结果表明:绿原酸的最佳提取时间为2h,该方法简单快速、可行,含量测定准确。  相似文献   

4.
建立了桃果实、叶片和土壤中草甘膦(PMG)及其代谢物氨甲基膦酸(AMPA)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的检测方法。样品经碳酸氢钠水溶液和二氯甲烷共同提取,以9–芴基甲基三氯甲烷为衍生剂室温下衍生3 h,多反应监测(MRM)模式检测。草甘膦及其代谢物氨甲基膦酸在1~2 000μg·L~(-1)的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在0.01~1.0 mg·kg~(-1)添加水平下平均回收率为76.7%~93.0%,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2%~8.7%;方法定量限(LOQ)均为0.01mg·kg~(-1);适用于桃果实和叶片及土壤中草甘膦及其代谢物氨甲基膦酸残留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5.
不同生长期灵芝子实体三萜酸和多糖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采用HPLC法和药典法测定不同生长期灵芝子实体中三萜酸和灵芝多糖的含量。HPLC法色谱条件:色谱柱为Alltech Alltima C_(18)柱(1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04%甲酸溶液,检测波长254 nm,流速1.0 m L/min,柱温15℃。结果:灵芝酸C_2、灵芝酸G、灵芝烯酸B、灵芝酸B、灵芝烯酸A、灵芝酸A、灵芝酸D、灵芝烯酸D和灵芝酸C_1的线性范围为5.9~42.0μg/m L,r为0.999,加样回收率为96.42%~104.14%。表现方法可行、重现性好,能定量测定灵芝中三萜酸和多糖的含量。  相似文献   

6.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果蔬中绿原酸含量,色谱柱为HYPERS IL-C18(5μm,250mm×416mm),以乙腈(A)和0.5%磷酸溶液(B)进行洗脱,流速为1.0mL/min;进样量为20μL;检测波长为330nm。结果表明,绿原酸在40~20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7。平均回收率为99.52%,RSD小于2.0%。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果蔬中绿原酸含量,方法简便、准确,可以用于绿原酸的检测。  相似文献   

7.
本文改进了酱油中乙酰磺胺酸钾的检测方法。建立了以ZORBAX Eclipse Plus C18(4.6×100mm,3.5mm)为液相色谱柱;以乙腈、10mmol/L乙酸铵(pH=4.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80nm;流速为1.0mL/min的检测方法。讨论了滤出液和洗脱液体积的选择。结果表明,乙酰磺胺酸钾在0~0.5μg/m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检出限为1.43μg/mL,加标回收率为92.1%~97.5%。与国标方法相比,该方法提高了方法检出限、准确度及精密度。  相似文献   

8.
黄肉桃果实中类胡萝卜素提取和测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适于黄肉桃果实中类胡萝卜素有效提取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快速测定的方法。【方法】在采用YMC-C30色谱柱,检测波长450 nm和柱温25℃的条件下,重点从提取料液比、提取方式和时间、液相测定的流动相配比、流速和进样量等方面研究了黄肉桃果实中类胡萝卜素提取和测定的方法,并对方法进行了评价。【结果】黄肉桃果实中类胡萝卜素以丙酮为提取剂,果肉与提取剂的料液比(g·m L~(-1))为1∶6,超声波避光辅助提取1 h;HPLC测定进样量20μL,以甲基叔丁基醚和甲醇(V/V=30∶70)为流动相等度洗脱,流速1.0 m L·min~(-1)。本方法操作简单,类胡萝卜素提取效率高,HPLC测定回收率为95~105%,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2.25%,稳定性良好,精密度高,用时短,成本低。【结论】优化所得方法适于黄肉桃果实中类胡萝卜素的有效提取和快速测定。  相似文献   

9.
本文建立了一种高效液相色谱测定番茄粉和番茄调味粉中番茄红素含量的方法。色谱柱选用Waters Sun Fire~(TM) C18(4.60mm×250mm,5.00μm)分离,以90%乙腈水溶液、乙酸乙酯、甲醇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472nm,流速1.0m L/min,温度30℃,进样量10.00μL。结果发现,番茄红素在0.36~3.68g/m 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3),加标回收率为103.33%,RSD为4.00%。本方法可以有效分析番茄粉和番茄调味粉中的番茄红素含量,可应用于含番茄红素的蔬菜及相关保健品中番茄红素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色谱条件和样品前处理方法进行优化,建立固相萃取—亲水作用色谱法测定香菇(Lentinula edodes)中硫杂脯氨酸的检测方法。优化后的色谱条件为:Inertsil HILIC 亲水作用色谱柱(4.6×250 mm,5μm)对样品进行分离测定,流动相采用乙腈-0.1%磷酸水(85∶15,v/v)等度洗脱,流速0.8 mL/min,检测波长193 nm,柱温30℃。前处理方法为:香菇样品采用甲醇-水(70∶30,v/v)提取,MAX阴离子固相萃取小柱进行净化处理,甲醇-1.0%甲酸(90∶10,v/v)作为洗脱剂对目标物进行洗脱。检测结果表明,硫杂脯氨酸在2~100μ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8,加标回收率为96.3%~101.7%,相对标准偏差在1.3%~4.8%之间,检出限为0.76μg/g,定量限为2.31μg/g。该方法回收率高、简单、快速、无需衍生化,适用于香菇子实体硫杂脯氨酸的定量检测分析。  相似文献   

11.
纽荷尔脐橙叶片矿质元素含量适宜值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闽西北中亚热带红壤地区,采集纽荷尔脐橙[Citrus sinensis(L.)Osbeck‘Newhall’],50个果园(范围N25°3′27″ ~ N27°8′、海拔160 ~ 660 m),100个单株的叶片、土壤和果实样品,研究果实品质及株产等级与26个矿质元素的关系。结果表明:①果实品质受叶片矿质元素的影响依次为:可溶性固形物(36.5%,贡献率,下同)> 粗纤维(27.1%)> 可滴定酸(20.0%)> 单果质量(16.1%);叶片矿质元素对品质影响的贡献率依次为:K(15.8%)> Cu(11.3%)> Ca(11.2 %)> N(10.5%)> Ni、B(8.7%)> Cd(7.8%)> P(7.4%)> Mg(7.3%),累计贡献88.7%。②叶片矿质元素对株产等级影响的标准回归系数排序为:La(–0.553)> Ni(–0.405)> Zn(+ 0.395)> Cu(–0.377)。③推荐16项叶片矿质元素诊断标准“元素(< 缺乏;适宜下限 ~ 适宜上限;> 过量)”:N(2.7% ~ 3.2%)、P(0.13% ~ 0.20%)、K(1.2% ~ 1.9%;> 2.2%)、Ca(2.5% ~ 4.0%)、Mg(< 0.20%;0.22% ~ 0.45%)、Cu(5.0 ~ 25 mg · kg-1;> 60 mg · kg-1)、Zn(20 ~ 50 mg · kg-1)、Fe(50 ~ 200 mg · kg-1)、Mn(20 ~ 150 mg · kg-1)、B(< 20 mg · kg-1;35 ~ 150 mg · kg-1)、Mo(0.05 ~ 1.0 mg · kg-1)、S(0.28% ~ 0.40%)、Cl(< 0.2%;> 0.5%);限量元素Ni(≤ 3.0 mg · kg-1)、Cd(≤ 0.3 mg · kg-1)、La(≤ 12 mg · kg-1)。  相似文献   

12.
韩飞  黄宏文  李大卫  姜正旺  钟彩虹 《园艺学报》2017,44(Z2):2641-2642
 ‘金梅’选自猕猴桃种间杂交品种‘金艳’与中华红肉猕猴桃雄株的回交一代,为中熟黄肉新品种。果实长椭圆形,果面短绒毛,单果质量85 ~ 95 g,果形整齐度高。果肉黄色,风味浓郁。干物质含量16% ~ 19.2%,可溶性固形物15.0% ~ 17.5%,可溶性总糖9.8%,有机酸1.3%,总氨基酸含量0.8%,维生素C含量1 240 mg · kg-1 FW。在武汉地区9月底至10月初果实成熟,较耐贮藏。  相似文献   

13.
复合涂膜结合紫外线照射对牡丹切花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延长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鲜切花的保鲜时间,利用聚乙烯醇、壳聚糖、柠檬酸、甘油、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纳他霉素制成复合涂膜保鲜剂,在20 ~ 25 ℃及相对湿度68% ~ 86%条件下采用高压电动喷涂工艺并结合紫外线照射技术处理‘洛阳红’牡丹切花,考察对切花品质及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显著增强切花的弹性和坚韧性,较好地保持切花色泽,减少水分损失,同时抑制霉菌和酵母菌的增长。通过二次多项式逐步回归法建立各因素与瓶插寿命之间的数学方程,并得到最佳复合涂膜配方与紫外处理参数为:聚乙烯醇35 mg · mL-1,壳聚糖21 mg · mL-1,纳他霉素1.0 mg · mL-1,SDS 2.1 mg · mL-1,柠檬酸5.4 mg · mL-1,在紫外线强度为90 μW · cm-2、波长为253.7 nm时处理20 min。本处理方法可使牡丹鲜切花的瓶插寿命保持12 d。  相似文献   

14.
白姜花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与植株再生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望  涂红艳  张爱玲 《园艺学报》2016,43(8):1605-1612
将白姜花(Hedychium coronarium)未成熟花丝接种在MS + 4 mg ? L-1 2,4-D + 4 mg ? L-1 NAA + 1 mg ? L-1 6-BA的培养基上,经过180 d的培养,诱导出3种愈伤组织:Ⅰ,浅黄色松散易碎;Ⅱ,白色疏松半透明水渍状;Ⅲ,黄色致密颗粒状。对愈伤组织继代培养基中的2,4-D、NAA和6-BA浓度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培养基中含有1 mg ? L-1 2,4-D、0.25 mg ? L-1 NAA、0.25 mg ? L-1 6-BA时可获得胚性状态良好的愈伤组织。胚性愈伤组织在MS无机盐 + 0.25 mg ? L-1 NAA + 0.5 mg ? L-1 TDZ + 维生素B5 + 100 mg ? L-1谷氨酰胺 + 230 mg ? L-1脯氨酸 + 100 mg ? L-1麦芽提取物 + 45 g ? L-1蔗糖的体胚诱导培养基中培养20 d后,转移到MS基本培养基上培养30 d,1 g胚性愈伤组织可获得50 ~ 60个体胚。成熟体胚在MS + 0.2 mg ? L-1 IAA + 0. 5 mg ? L-1 6-BA的萌发培养基上培养20 d时,体胚萌发率为85%。萌发的体胚转移到1/2 MS + 1 g ? L-1活性炭的成苗培养基中可发育成正常植株,植株室外栽培成活率达90%。对100株再生植株的染色体数进行分析,发现3株三倍体(2n = 3x = 51)、6株四倍体(2n = 4x = 68)和2株六倍体(2n = 6x = 102)。  相似文献   

15.
陈泽雄  胡凯  刘奕清 《园艺学报》2013,40(12):2520-2526
 以灰毡毛忍冬(Lonicera macranthoides Hand.-Mazz.)腋芽为材料,建立了一套适合工厂化 生产的离体再生技术体系。该体系包括腋芽诱导培养基MB + 1.0 mg · L-1 6-BA + 0.2 mg · L-1 NAA,继代 增殖培养基MB + 1.0 mg · L-1 6-BA + 0.5 mg · L-1 IAA 和MB + 1.5 mg · L-1 6-BA + 0.8 mg · L-1 IAA 和生根 培养基1/2MB + 2.0 mg · L-1 IBA + 0.2 mg · L-1 IAA。分别从继代12、24、36 个月的再生植株中随机抽取8 株进行SRAP 分析其遗传的变化。在检出的147 条SRAP 条带中,继代12 个月的再生植株未发现变异, 继代24 个月的再生植株中有2 株发生变异,继代36 个月的再生植株中有4 株发生变异。结果表明,建 立的腋芽再生培养体系在一定继代周期内是稳定可靠的,适合灰毡毛忍冬的规模化生产。  相似文献   

16.
不同栽培种果实有机酸组分及含量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分属5个栽培种的98个梨品种资源为试材,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成熟果实的有机酸组分和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98个品种果实的总酸含量差别很大,其范围是1.28 ~ 23.47 mg · g-1 FW;5个栽培种中,西洋梨的总酸含量最高,其次是秋子梨、白梨和砂梨,最低的为新疆梨。梨果实中主要组分苹果酸和柠檬酸含量变化范围分别是0.73 ~ 23.16 mg · g-1 FW和0.02 ~ 15.29 mg · g-1 FW,分别占总酸的55.91%和37.08%;大部分西洋梨品种,柠檬酸含量高于苹果酸含量,是以柠檬酸优势型为主的梨栽培种。基于有机酸含量的聚类分析结果揭示白梨与秋子梨、砂梨存在较近的关系,以及西洋梨与秋子梨高酸的共同特征,同时也表明西洋梨与其他栽培种亲缘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17.
马继琼  杨奕  尹桂芳  孙道旺  许明辉  王玲 《园艺学报》2017,44(Z2):2703-2704
 ‘云魔芋迷乐2号’为珠芽魔芋(Amorphophallus muelleri),生育期155 d左右,单株球茎增长倍数平均8.35倍,平均产量56 250 kg · hm-2,球茎葡萄糖甘露聚糖含量38.0% ~ 43.0%,粘度2 500 ~ 4 000 mPa · s,适宜400 ~ 1 300 m海拔的湿热区域种植。  相似文献   

18.
王梦晗  王凯晨  马丽  唐坚  乔勇进  张敏 《园艺学报》2015,42(10):2068-2074
以0.1、0.5、1.0、3.0 g · L-1的酵母多糖处理‘佳西娜’樱桃番茄,浸泡20 min后用聚乙烯(PE)保鲜袋包装(不封口),置于(2 ± 1)℃、湿度85% ~ 95%的环境中贮藏,研究酵母多糖处理对番茄冷害以及生理生化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酵母多糖处理能显著抑制樱桃番茄冷害的发生,延缓各品质指标的下降,同时可提高整个抗氧化酶系统的活性。在贮藏过程中,0.5 g · L-1质量浓度的酵母多糖处理的樱桃番茄受冷害程度最低、品质良好。  相似文献   

19.
山东省苹果园磷素投入调查及磷环境负荷风险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山东省苹果园土壤基础地力调查、农户肥料投入量调查和统计数据为基础,采用磷盈余法从区域角度分析了山东省胶东、鲁中南和鲁西南苹果产区果园生产体系中土壤磷素输入输出特点、磷养分盈余和土壤磷环境负荷风险。结果表明,山东省苹果园磷肥平均投入量(P_2O_5,下同)为676.17kg·hm~(-2),其中无机化肥投入的磷为477.36 kg·hm~(-2),占总投入的比例高达70.60%。不同产区间磷素投入存在显著差异,磷投入量以胶东苹果产区最高,为776.52 kg·hm~(-2),其中无机化肥带入的磷占总投入的69.14%,为3个产区最低;鲁西南苹果产区磷投入量最低,为348.90 kg·hm~(-2),但无机化肥带入的磷占总投入的比例最高(82.95%)。山东省97.82%的苹果园磷素处于盈余状态,平均盈余量为407.45 kg·hm~(-2),其中胶东苹果产区最高(615.62 kg·hm~(-2))、鲁中南苹果产区次之(342.81 kg·hm~(-2)),鲁西南苹果产区最低(263.92 kg·hm~(-2))。胶东、鲁中南和鲁西南苹果产区苹果园土壤Olsen-P含量高于风险阈值(50mg·kg~(-1))的样本比例分别为67.34%、40.51%和19.13%。整体来看,山东苹果园土壤Olsen-P含量超过风险阈值的样本比例高达56.69%,高于临界值的样本土壤Olsen-P平均含量为108.34 mg·kg~(-1),是土壤磷淋失环境风险临界值的2.17倍。  相似文献   

20.
建立了以紫红线茄下胚轴为外植体的高效转基因体系。利用该方法,以获得茄子SmARF8基因RNA干涉转基因植株为目的,构建了以NPTⅡ基因为筛选标记的融合表达载体pCAMBIAI 35S-2300-SmARF8-INT,并通过农杆菌介导,侵染茄子下胚轴外植体。含有2 mg · L-1吲哚乙酸,0.5 mg · L-1玉米素,25 mg · L-1卡那霉素和500 mg · L-1头孢氨苄的MS选择培养基可直接诱导外植体产生转基因分化苗,再生率达到80%。转基因苗继续生长并在不含激素的MS培养基上产生健壮根系,最终获得转基因株系。RT-PCR和qRT-PCR分析验证了T0代转基因株系中内源基因SmARF8被干涉后不表达或表达量降低,Southern blot分析显示选择的T0代转基因株系中存在1个T-DNA插入拷贝。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建立的转基因体系SmARF8基因在茄子中被成功敲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