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寒地梨种质资源表型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寒地梨种质资源表型性状的Simpson和Shannon多样性指数、标准差、变异系数和聚类分析等研究表明幼叶颜色、叶面状态、果实形状、抗寒性、抗梨黑星病、单果质量、可溶性固形物等性状多样性指数较高,变异度大,可为梨育种提供良好变异的群体;尤其是保存了多份极抗寒资源,抗寒性中等资源较少,无抗寒性弱和极弱的资源;果实形状多样性较高,而且性状间分布也较为均匀,可溶性固形物变异系数较大;大果型、抗梨黑星病类型资源分布较少,尚需收集、增加果个大、高抗病资源。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番茄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以32份番茄种质资源为试材,对其下胚轴颜色、株高、叶片类型、始花期、单花序花数、果形、成熟果色和裂果性等22项主要形态性状进行观测,并以此为依据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性状在不同种质之间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多样性。其中,果形、茎叶茸毛、单花序花数、单花序果数和果实横切面形状的变异系数较高,均超过了40%,也有一些性状的变异系数较低,如花序类型、叶片类型和叶片形状等,下胚轴颜色无变异。聚类分析结果表明,32份番茄种质分为6个类群,类群Ⅰ包括24份材料,其商品果为大果或中果;类群Ⅱ包括2份材料,其商品果为小果,成熟果色为橙黄;类群Ⅲ包括1份材料,其商品果为小果,果形为长梨形;类群Ⅳ包括3份材料,其花序为双歧花序,商品果为小果;类群Ⅴ包括1份材料,其商品果为大果,果形及果实横切面形状均为不规则形状;类群Ⅵ包括1份材料,其植株较高,叶片类型为普通叶型,叶片形状为羽状复叶,商品果为小果。由此可见,32份番茄种质资源存在较大的遗传差异和丰富的多样性,为番茄新品种选育提供了丰富的种质资源基础。  相似文献   

3.
基于表型性状的蝴蝶兰种质资源分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运用聚类分析,对蝴蝶兰213份种质资源的26个表型性状进行分类研究。R型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蝴蝶兰叶部的4个性状:叶形、叶片姿态、叶片花青甙、叶片纹理,以及花部的11个性状:花梗颜色、花序类型、花朵正面宽(花径)、花瓣厚度、总花朵数、花香、花色、侧萼片形状、花瓣形状、唇瓣须和类型在分类中起重要作用。Q型聚类分析得出,在结合线L1=4.667处将213份蝴蝶兰品种资源分为2大类型,即杂交种和原生种,这2大类依据各品种的相似性状细分为20小类,基本弄清蝴蝶兰种质资源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4.
为从花器官表型性状角度研究韭菜种质资源多样性,选取56份韭菜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韭菜花器官各质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15~1.02,其中花蕾三棱颜色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大,其次是花药颜色,最小的为花序形状。韭菜花器官各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为9.60%~31.56%,遗传多样性指数为1.50~2.02,其中单薹蒴果数的变异系数和遗传多样性指数均最大,瓣长/萼长的变异系数最小,薹高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小。萼长/萼宽的变异系数(14.61%)和多样性指数(1.91)均大于瓣长/瓣宽的变异系数(12.04%)和多样性指数(1.82),表明在韭菜种质资源中花萼的形状比花瓣的形状具有更高的丰富度和变异幅度;且在与花被相关的数量性状中,萼长/萼宽的变异系数和多样性指数均为最高,可见其是进行韭菜种质资源鉴定的一个重要指标。利用花器官10个质量性状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将参试的56份韭菜种质资源分为4类。  相似文献   

5.
云南、贵州部分野生枇杷种质资源花序性状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保存于国家果树种质福州枇杷圃备份圃的来源于云南、贵州的30份野生枇杷种质花序性状进行观察,结果表明:(1)各种质的花序长度、花序宽度、花序支轴数、花序花朵数、花冠直径的次数分布存在差异,两两间均表现为极显著正相关,变异系数22.7%~85.1%;(2)花序形状、花序支轴姿态、花序支轴紧密度和花瓣颜色等4个描述性状也表现丰富的多样性;(3)112号野生枇杷花瓣表现特异,其花瓣数平均为6.3瓣(其他种质均为5瓣)。  相似文献   

6.
以98份野生软枣猕猴桃种质资源为试材,采用变异系数、多样性指数、相关性、主成分和聚类分析方法,研究了果实表型性状的多样性,探索了黑龙江省野生软枣猕猴桃种质资源果实表型性状的变异特点和多样性,以期为野生软枣猕猴桃优良种质筛选和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结果 表明:8个果实质量性状变异类型多,其中果实形状、果喙形状、果肉颜色、果心颜色和果心横切面形状等变异范围较大.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H')变化范围为0.646~1.689,其中果实形状、果肉颜色、果喙形状的多样性指数较高.7个数量性状中,变异系数范围为13.82%~36.34%,以单果质量的变异系数最大,果实横径和果实侧径的变异系数较小;H'指数为1.353~1.467.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果实数量性状间大多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以单果质量与果实三径相关系数较大.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3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82.322%,反映了果实大小及质量指标.结合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果实性状可作为野生选优的重要指标.聚类分析可将98份资源分为7类,第1、2类果实大小及质量均较大,可作为遗传改良的优良资源;第3类和第4类的果实综合性状表现中等,可作为野生驯化的资源;第5类果大,可用于培育大果品种;第6类果实长椭圆形,可用于培育长果品种;第7类果实具有红皮、红心特征,可作为特异资源用于新品种培育和杂交亲本.综上分析,黑龙江省野生猕猴桃果实表型性状变异类型丰富、变异幅度大且程度高,遗传多样性丰富,育种选择潜力大.  相似文献   

7.
对96 份魔芋种质进行形态学标记,以评价魔芋种质的遗传多样性水平。结果表明:供试魔
芋种质的形态学性状均存在显著的遗传变异,种质间各性状平均变异系数为48.1%,其中芽形状的变异系
数最大,为130.6%;裂片颜色的变异系数最小,为25.6%。对魔芋表型性状进行聚类分析,以Pearson 相
关系数15 作为聚类阈值,将96 份魔芋品种分为11 类。  相似文献   

8.
东北寒地96份李种质资源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存学  杨晓华  刘海荣 《园艺学报》2020,47(10):1917-1929
为了深入了解李(Prunus L.)种质资源表型性状的变异特点和多样性,按照《李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对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牡丹江分院李资源圃内保存的96份寒地李种质资源20个描述型表型性状进行观测和描述,对16个数量型表型性状进行相关性、聚类、主成分等分析。结果表明,20个描述型性状,共观测到66个变异类型,其中叶片形状、果皮颜色、果核形状等变异范围较大。Shannon-Wiener信息指数(H)和Simpson遗传多样性指数(D)变化范围分别为0.3768 ~ 1.3993和0.2188 ~ 0.7196,其中果皮颜色(H:1.2093,D:0.6814)、叶片形状(H:1.1227,D:0.5484)等性状多样性指数较高。16个数量型性状中,单果质量变异系数最大,为61.32%;果形指数变异系数最小,为8.72%。聚类分析将96份寒地李种质资源在欧式距离22处将各种质资源分为3大类群,其中第Ⅰ类可用于选育离核、抗性强的品种;第Ⅱ类可用于选育抗性强、丰产品种;第Ⅲ类可用于选育果大、可食率高、离核品种。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5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78.191%,主要有果实纵径、果实横径、1年生枝粗等性状,主要反映了果实大小和枝条性状因子,果实性状对于东北寒地李种质资源表型性状变异的贡献率最大,一年生枝条次之。结合相关性分析结果,16个数量型性状可简化为果实纵径、果实横径、叶片宽、果核横径、果形指数、叶片长、1年生枝粗7个主要指标,提高了寒地李种质资源评价和选育鉴定工作的效率。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深入了解云南梨地方品种果实表型性状的变异特点和多样性。【方法】以云南有代表性的61个梨地方品种为试验材料,对果实16个描述型性状和7个数量型性状进行变异类型和多样性分析,利用电子鼻技术检测果实香气并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云南梨地方品种果实的16个描述型性状变异类型丰富,其中果实形状和果实成熟期的变异类型最多。各描述型性状的多样性指数(H’)在0.45~1.88之间。19个梨地方品种果实在成熟时果皮分别着鲜红、淡红、粉红、暗红等不同盖色。7个数量型性状变异系数在11.25%~61.79%之间,单果质量的变异系数最高;多样性指数(H’)为1.676~2.080,果实纵径、果柄长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果实横径、果形指数的多样性指数均大于2.0。电子鼻技术可以区分供试地方品种,WIW(硫化氢类)、W5S(氮氧化物)、W2W(芳香成分和有机硫化物)等3个传感器在模式识别中起主要作用。【结论】云南梨地方品种果实描述型性状变异类型丰富,数量型性状多样性指数较高。筛选出会泽火瓢梨等7个果皮着鲜红色的品种可作为红色梨选育的优异资源。电子鼻技术可以区分61个云南梨地方品种,可用作地方品种鉴定的辅...  相似文献   

10.
采用巢式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对山西脱皮榆(Ulmus lamellosa)6 个天然居群 150 个个体的叶片 14 个表型性状进行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脱皮榆 14 个表型性状在居群内和居群间均呈显著或极显著差异,说明不同居群表型性状存在着丰富的变异;(2)脱皮榆叶脉、最宽处锯齿、叶片、叶柄 4 个形态指标的变异系数(CV)分别为 15.425%、23.731%、25.446%和 45.168%,叶脉性状较其他性状稳定性高,叶柄性状稳定性较低;(3)居群间表型分化系数 VST均值为 28.104%,远远小于居群内变异(71.896%),居群内变异是其主要的变异来源;(4)脱皮榆居群表型变异呈纬度梯度规律性,随着纬度的增加,叶片逐渐变小,叶柄宽和叶厚也呈现递减的趋势;(5)利用居群间欧式距离进行聚类分析,将 6 个脱皮榆居群分为 3 大类。  相似文献   

11.
菊花和除虫菊毛状体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扫描电镜和荧光显微镜观测了菊花(Chrysanthemum morifolium)和除虫菊(Pyrethrum cinerariifolium)叶片与花序表面毛状体的类型、分布与密度及其在荧光下的颜色差异。结果表明:菊花和除虫菊表面同时存在形态各异的头状腺毛和T–形非腺毛两类毛状体。头状腺毛主要分布在菊花的叶片两面、管状花花冠外表面和舌状花花冠远轴面,子房表面几乎不存在或很少;而除虫菊除舌状花花冠近轴面外,叶片与花序的其它部位均有分布,且以子房部位密度最高。T–形非腺毛在两者叶片、苞片和花梗表面均有分布,管状花和舌状花表面则没有。紫外光下菊花和除虫菊叶片的头状腺毛均呈蓝色,但在除虫菊管状花顶部和舌状花远轴面还观测到一些浅绿色的头状腺毛,管状花子房表面的头状腺毛因发育阶段的不同而呈现由红到蓝的变化。所有T–形非腺毛在紫外光下均呈蓝色,蓝色荧光下呈黄色。讨论了这些差异与抗虫性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从杭白菊(Chrysanthemum morifolium‘Hangbaiju’)中克隆了4个细胞壁松弛和伸展相关的木葡聚糖内转糖苷酶/水解酶基因,分别命名为CmXTH1、CmXTH2、CmXTH3和CmXTH4,序列分析表明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N端都含有23~30个氨基酸组成的信号肽区域和保守的催化活性位点DE(I/L)DEFLG以及紧邻的N(R/A)T组成的N端糖基化位点,CmXTH1/2/3的C端均含有4个保守的半胱氨酸残基,CmXTH1/2/3/4蛋白的相似度为66.2%。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CmXTH1/2/3属于XTH家族Ⅰ组,CmXTH4属于Ⅱ组。实时荧光定量结果表明:(1)菊花CmXTH1/2/3/4在根、茎、叶和花蕾中均有表达。CmXTH1在根中表达量较高,CmXTH2/3在茎中表达量较高,CmXTH4在花蕾中表达量最高。(2)CmXTH1/2/3/4在花序不同部位表达量有差异,CmXTH1/4在舌状花中表达量最高,CmXTH2/3在筒状花中表达量较高。(3)CmXTH1/2/3/4在舌状花不同发育阶段表达量差异显著,CmXTH1/2在盛花期表达量最高,CmXTH3在衰老期表达量最高,CmXTH4在初开期表达量最高。病毒诱导基因沉默结果表明,CmXTH1/2/3/4沉默系的花序直径和舌状花长度与对照相比均有所减小,其中CmXTH4沉默系减小最大,分别减小了25.67%和10.42%,舌状花花瓣表皮细胞与对照相比明显变小,影响了舌状花花瓣的伸长;CmXTH2沉默系的筒状花雄蕊长度和CmXTH4沉默系的花萼直径分别与对照相比显著减小。这表明菊花CmXTH1/2/3/4基因参与了花序的开放,促进了舌状花花瓣的伸长,对于菊花的花序增大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托桂型菊花花器性状杂种优势与混合遗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托桂型菊花品种‘QX-053’为母本,非托桂型菊花品种‘南农惊艳’为父本配制组合,调查F1代10个花器性状在2012和2013年的表型,运用单个分离世代的主基因 + 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进行花器性状遗传分析。结果表明:10个花器性状均存在一定的杂种优势,除花径、舌状花数、舌状花长和管状花宽外,心花直径、舌状花宽、管状花数、管状花长、最深齿裂长和花柱长等6个性状的中亲优势值均达极显著水平。10个花器性状中,花径、心花直径、舌状花长、舌状花宽、管状花数、管状花长和花柱长均符合A-0模型,即无主基因控制,可能受环境影响比较大的多基因控制;而舌状花数、管状花宽、最深齿裂长符合B-1模型,即表现为加性-显性-上位性的两对主基因控制,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93.85%、42.86%和52.00%。  相似文献   

14.
小菊新品种‘枫林黄星’是以‘Branice Sunny’为母本,‘183’株系为父本经人工杂交选育而成,舌状花亮黄色,头状花序直径3.7 cm,冠幅63.8 cm,单株着花1 007朵。‘枫林红晕’是以‘388’株系为母本,从德国引进的多个品种为父本混合授粉选育而成,舌状花中上部粉色,下部白色,头状花序直径3.6 cm,冠幅60.2 cm,单株着花847朵。两个新品种冠幅大,株形紧凑丰满,呈半圆形,群体效果良好,适于北京地区秋季绿化。  相似文献   

15.
对54个大花蜂窝型切花菊株系,以株高、节间长、茎粗、茎充实度、叶长、叶宽、叶柄角度、花径、花高/花径、舌状花数和管状花数共11个观赏性状作为评价因子,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综合评价体系,并开展株系的筛选.研究确定了各性状的权重值,其中花高/花径影响最大,权重为0.241,其次是舌状花数和管状花数,权重为0.155和0.11...  相似文献   

16.
以菊花‘南农雪峰’ב蒙白’的F1代为材料,利用电导率结合Logistic方程计算盛花期舌状花的低温半致死温度(LT50),分析其耐寒性的遗传变异,在此基础上开展QTL定位研究。结果表明,该F1群体舌状花的LT50在﹣8.92 ~ 1.31 ℃之间,变异系数为43.60%,近似正态分布,为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且存在一定程度的偏母性遗传和超亲分离现象。主基因 + 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表明,该F1群体舌状花耐寒性无主基因控制。复合区间作图法共检测到6个QTL与菊花舌状花的耐寒性显著相关,分布在‘南农雪峰’遗传图的X2、X4连锁群和‘蒙白’遗传图的M2、M11、M33连锁群上,LOD值介于2.61 ~ 3.29之间,加性效应为﹣1.67 ~ 1.78 ℃,单个QTL可以解释耐寒性变异的贡献率为6.01% ~ 9.94%,均为微效QTL。  相似文献   

17.
小菊花器若干性状在F1代的表现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以‘水晶白’、‘晚霞’等30个小菊品种为亲本,配制成28个杂交组合,对杂交后代的花器性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红色遗传能力大于黄色,且表现出较强的偏母性遗传特点,而原始色黄色和白色没有明显的偏母性遗传,以白色系品种作母本后代会出现许多亲本不具有的花色;杂交后代的舌状花数目、筒状花数目和花序直径与双亲比较,F,代表现出明显的遗传优势,杂种总平均舌状花数目、筒状花数目和花序直径分别相当于亲中值的122.6% 、128.7%、124.7% ,随着母本舌状花数目和筒状花数目的增大,杂种平均舌状花数目、筒状花数目和花序直径的增加幅度变缓,甚至出现衰弱的趋势,但花序直径除外。在花型上,平盘型的遗传能力比单窄瓣型的强。  相似文献   

18.
Summary

The opening of gladiolus florets was accompanied by a substantial increase in fresh and dry weight and carbohydrate content of the perianth. The principal soluble carbohydrate was fructose, with substantially lower concentrations of glucose and sucrose. Although stored carbohydrate, apparently starch, disappeared during floret opening, its contribution to the total carbohydrate content of the open flower was minor. Removal of basal florets from the freshcut spike substantially reduced the dry weight of the opening upper young buds. During development of the inflorescence it appears that there is a transfer of carbohydrate from the senescing lower florets to those developing acropetally.  相似文献   

19.
张蒙蒙  戴思兰  王青  方志军  季玉山  王朔 《园艺学报》2018,45(12):2459-2460
小菊新品种‘东篱红云’和‘东篱月光’均以自育株系‘388’为母本,以从德国Brandkamp公司引进的多个品种为父本进行人工杂交,经连续选择育成。‘东篱红云’舌状花粉色,观赏期9月下旬到10月下旬。‘东篱月光’舌状花展开前嫩黄色,展开后变为白色,观赏期9月中旬到10月下旬。开花期均早,株形圆整,分枝性强,适于盆栽或地栽,可以满足北京地区国庆节用花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