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基于2015年-2019年全国农户农药购买和使用情况的抽样调查,对长江流域5省16个县(市、区)冬小麦用药情况8个指标的监测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 表明,以农药毒性指数评价小麦农药减量增效好于其他指标,该指标可为定量、合理评估小麦科学安全使用农药提供依据,并可作为政府决策、技术部门指导小麦生产用药和减量使用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国外引种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影响种苗引种风险的基础上,使用专家评估法,研究筛选了国外引种风险评价指标,分析并确定了各指标权重、评判标准及评判等级.针对各指标问的内在逻辑关系,利用适当的数学关系,确定了国外引种风险评价数学模型,从而构建形成了国外引种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为我国从国外引种的检疫风险分析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农业干旱灾害发生机理复杂,评价指标众多,为确定合理的干旱风险评价指标,以陕西省为研究对象,提出基于主成分分析和层次分析法(AHP)相结合的农业干旱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运用主成分分析,结合陕西省干旱成因及特点,基于风险四要素(危险性、暴露性、脆弱性和抗旱能力)筛选并构建了农业干旱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采用AHP评估了陕西省农业干旱风险。结果表明,在考虑地区抗旱能力情况下,陕西省农业干旱风险从北向南,从东向西均呈现出递减趋势,北部榆林地区和东部渭南、商洛地区,农业干旱风险较高。通过主成分分析和AHP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可以合理选取评价指标,缩减指标个数;准确评估干旱风险,指出风险要素来源,为抗旱部门有效识别致灾因子,提出相应的抗旱减灾方法。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农药应用后的风险评价问题,提出农药投入量毒性系数的概念,反映了农药投入量与急性毒性间的关系。作为风险评估的一个指标,将该系数在吡虫啉-阿维菌素和毒死蜱-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复配制剂研制中得到应用。该系数衡量了农药使用与生物风险的关系,为研制复配制剂和农药使用后生物风险评价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京津冀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建立一套客观、适用、可操作的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对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是非常必要的。本文按照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从区域资源系统、环境系统、经济系统、人口系统和社会系统方面,建立评价指标体系。使用层次分析法对评价指标体系的指标权重进行确定,应用灰色系统评价方法对区域环境质量进行评价,通过具体实例证实模型是科学和实用的。  相似文献   

6.
浙江省加强农药登记后续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药登记后续管理是农药管理的重点和难点。近年来,浙江从法规政策、体系队伍、人员配置、业务工作等层面,积极探索加强农药登记后续管理服务工作,初步建立了集农药续展登记、风险监测评估、登记再评价为一体的后续管理体系,在加快高毒农药取代、老产品清理、续展登记把关、农药使用风险监测、登记再评价等方面取得了较好进展。本文总结了浙江省加强农药登记后续管理的主要做法,分析查找了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旨在强化农药使用的风险管理,助推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小麦化肥农药减施集成技术综合效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化肥农药的过量使用导致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对我国作物生产包括小麦生产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较大影响。因此,近年来科研人员在小麦的化肥农药减施集成技术方法上做了大量的研究和示范工作,为了比较全面地评价这些集成技术的综合效益,本研究通过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包括经济、生态和社会3个方面共11项指标的小麦化肥农药减施集成技术综合效益评价体系,并使用该指标体系对长江流域、西南、北方等麦区部分化肥农药减施集成技术进行综合效益评价,为这些集成技术在当地生产上的大面积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加拿大保留2,4-滴在草坪上的登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拿大虫害防治管理署(PMRA)已经推荐,如果标签上注明健康和环境风险.苯氧基类除草剂2,4-滴可以继续在草坪和草地上使用。作为“标明城市农药使用风险”计划的一部分,PMRA于2001年着手对2,4-滴的优化环境使用优先进行评价。2,4-滴作为除草剂在农业上的使用仍在评价之中。在加拿大,所有在1995年以前登记的农药都应在2005—2006年之前完成重新评估.  相似文献   

9.
基于评价目标及指标体系设计的系统性、客观性、可比性、代表性等原则,借鉴相关城乡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把城乡一体化发展绩效评估体系分为三个层次: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指数;5个领域分指数;21个指标因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判断矩阵,进行权重量化,并通过综合合成,对西安城乡一体化发展绩效进行科学评估,得出了西安市城乡一体化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的结论,为科学制定西安市城乡协调发展政策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0.
评估了蔬菜常用25种农药鸟类环境风险,结果表明,敌敌畏、虫螨腈、敌百虫、毒死蜱、四聚乙醛和福美双共6种农药按照登记用量和登记方法使用对鸟类的急性风险不可接受;虫螨腈对鸟类的短期饲喂风险不可接受,上述农药在使用时应避开鸟类活动区域。  相似文献   

11.
基于专家调查数据,使用层次分析法,对机械施药危害性进行事前的风险评估,建立了相应的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并计算出了可接受的权重值,填补了我国机械施药危害性风险评估的空白。研究表明,农药和施药废弃物是机械施药产生危害的主要危险源,而农户操作的随机性更增加了危害发生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2.
氟氯氰菊酯和高效氯氟氰菊酯是两种常见的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因对水生生物具有高毒性,其环境风险有待进一步评估。本研究以斑马鱼胚胎为模型,将其连续暴露于两种农药下96 h,期间分别测定了受精后24 h胚胎自主运动、受精后48 h仔鱼心率和孵化率、受精后96 h仔鱼畸形率和死亡率等指标,以评价两种农药对斑马鱼的胚胎发育毒性,并采用基准剂量(BMD)法分析比较了两种药剂的胚胎发育毒性敏感指标,探究了BMD法在评价农药环境风险中的应用前景。BMD法计算结果显示,评价氟氯氰菊酯毒性时最敏感的指标为受精后48 h仔鱼心率,评价高效氯氟氰菊酯毒性时最敏感的指标为受精后48 h孵化率,且氟氯氰菊酯最敏感指标的毒性阈值(基准剂量置信区间下限,BMDL10)更低。此外,针对两种农药的绝大多数胚胎发育毒性指标计算所得的BMDL10值均低于对应的最小可见损害作用水平(LOAEL) 。结果提示,BMD法不仅可用于比较相同种类不同农药的毒性差异,还能充分准确地挖掘实验数据,可为农药的环境风险评估提供新的思路和策略。  相似文献   

13.
美国农药生态风险评价技术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美国已建立较为完善的生态风险评价技术,包括农药对地表水水生生物、对陆生生物以及地下水的风险评价。综述了美国的农药水生生态风险评价及陆生生态风险评价技术,旨在为我国农药生态风险评价技术的完善和农药风险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基于正态云模型和熵权的河西走廊城市化生态风险综合评价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有效的评估河西走廊城市化生态风险的程度,针对城市化进程中生态风险评估中存在的模糊性和随机性问题,建立了基于正态云模型和熵权的综合评判模型。综合考虑资源风险、生态风险及环境风险3个方面构建河西走廊城市化进程中的生态风险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确定各个指标权重,借助于正态云模型定量描述单指标条件下待评价城市的生态风险等级。采用云模型理论实现评语与评估指标值之间的不确定映射,保留了评估过程中的随机性。最后,以河西走廊5个具有代表性的城市生态风险为例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比传统的模糊综合法能得到更加合理的评估结果。  相似文献   

15.
南方五省辣椒农药残留膳食暴露风险评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促进辣椒产业的良性发展和维护消费者生命健康安全,本研究分别使用确定性、概率性和累积暴露评估方法评估了2016年我国南方5省辣椒中农药残留的膳食暴露风险。确定性方法的结果表明6种农药对8组人群的急慢性暴露量仅占安全阈值的0.0%~12.0%;考虑到累积暴露风险的问题,本文还评估了吡虫啉和啶虫脒的累积暴露风险并与两种农药单一暴露风险(概率性暴露评估)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两种农药的急慢性累积暴露量仅占安全阈值的0.90%~33.32%,但要高于各自的单一暴露量;同时三种方法的结果皆表明辣椒中6种农药残留对儿童的暴露风险要高于其他人群。综上,2016年我国南方5省辣椒中6种农药残留对8类人群的急慢性膳食暴露风险皆可接受。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论述了农药在现代农业中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作用;分析了农药生产和使用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农药应用风险对粮食安全的负效应;提出了加大农药监控力度,控制和削减化学农药,加快生物农药发展步伐,提高科学使用农药的实施意见。  相似文献   

17.
采用《农药登记 环境风险评估指南 第3部分:鸟类》中的暴露分析模型及美国环保署的SIP模型和STIR模型,分别从经食、饮水和吸入3种途径对残杀威、虫螨腈、敌敌畏、敌百虫、马拉硫磷、杀螟硫磷、茚虫威和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8种农药对鸟类的暴露风险进行了评估。农药的登记作物信息及其用药数据来源于 “中国农药信息网”,鸟类的毒理学数据源于美国环保署、欧洲食品安全局、有机小分子生物活性数据库以及农药特性数据库。评估结果表明:经食途径暴露后,残杀威对鸟类的初级急性风险为不可接受,对鸟类的初级长期风险为可接受,敌敌畏、虫螨腈、敌百虫和杀螟硫磷对鸟类的初级急性、短期和长期风险均不可接受,马拉硫磷对鸟类的初级短期和长期风险均不可接受,茚虫威和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对鸟类的初级急性、短期和长期风险均可接受;通过饮水途径暴露后,虫螨腈和茚虫威对鸟类的急性和慢性风险无需关注,其余6种农药对鸟类的急性和慢性风险需引起关注;通过吸入途径暴露后,只有敌敌畏的挥发吸入风险需引起关注,其余7种农药对鸟类的雾滴吸入和挥发吸入风险均无需关注。综上所述,8种林业常用农药中,仅茚虫威通过经食、饮水和吸入3种途径暴露后对鸟类的风险可接受或无需关注,因此,除茚虫威外,其余7种农药在林业上使用时对鸟类的风险均需加以关注。评估结果可为今后这8种农药在经济林中安全施用提供参考,同时也对我国鸟类风险评估方法的完善提出了建议。但本研究开展的仅为初级风险评估,评估结果较为保守,后续还可通过开展相关调查及毒理学研究,进一步优化评估参数,获得更为精确的评估结果。  相似文献   

18.
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   总被引:52,自引:4,他引:52  
国家环境保护局委托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负责制定的《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经1987~1989年全国农药登记评审委员会讨论通过,已于1989年正式颁布。本准则从3个方面科学地论述了农药对环境安全性影响的因素、环境安全性评价指标与评价试验程序以及农药对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通过它可以为评价农药对环境生物的毒性,及其在环境中的残留性、移动性和富集性,预测农药对环境的潜在危害,为新农药的开发与农药的安全使用,为预防化学农药对环境的污染提供科学依据。凡新农药的开发研究及申请农药品种的登记,均须按照准则进行各项试验。为方便读者和试行这一准则,本刊拟从本期开始分三次全文刊登该准则。  相似文献   

19.
农药在农业病虫草害的防控中起着重要作用, 但农药应用后其母体和转化产物在农产品和水体、土壤、空气等环境中的残留存在一定的生物活性或毒性风险。传统的农药活性和毒性的评估手段不仅耗时、耗力、耗成本, 且违背实验动物“3R”原则, 也难以快速准确预测种类繁多且不断增加的农药化学品对人体和生态健康的风险。计算毒理学为农药化合物的毒性预测、活性筛查及风险评估提供了新的研究手段。本文主要介绍计算毒理学的发展及其在农药毒性预测、活性筛查及风险评估中的应用现状, 以期为新时代背景下农药对人类健康及环境安全的风险评估提供新思路。该领域的研究对指导农药的安全生产、科学使用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对生态系统的保护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风险一般指遭受损失、损伤或毁坏的可能性。生态风险是生态系统及其组分所承受的风险。生态风险评价是对产生不利的生态效应的可能性进行评价的过程。农药生态风险评价是采用生态风险评价技术评价农药给整个生态环境带来的风险。本文就农药生态风险评价的基本概念、过程和模型、内容和方法以及农药生态风险的评价研究现状进行了述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