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以番木瓜(Carica papaya L.)花为材料,利用番木瓜基因组序列设计番木瓜CpFT1和启动子扩增引物,通过PCR获得了该基因长度为525 bp的基因组DNA序列和1 500 bp的上游调控序列。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CpFT1编码174个氨基酸。经序列对比及进化分析发现,番木瓜FT基因与山毛榉FT基因同源性最高。亚细胞定位显示CpFT1蛋白定位于细胞核。进一步分析CpFT1的启动子序列,脱落酸、赤霉素、水杨酸等激素调控相关的元件位于CpFT1上游1 500 bp的序列上。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了CpFT1在不同性别花器官、花不同发育阶段以及不同激素处理下花中的表达差异,结果表明CpFT1的表达可能受到脱落酸、水杨酸等激素的调控。  相似文献   

2.
 甜瓜(Cucumis melo L.)是植物性别分化研究的重要模式植物,近年来虽然其性别分化的机制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其性别分化的调控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本文综述了近几年在甜瓜性别遗传规律、性别决定基因、内源激素、分子标记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3.
《中国蔬菜》2010,1(5):18-20
<正>植物生长物质对黄瓜植株性别分化的影响钟海秀等(东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30)—《中国蔬菜》2010(6)综述了植物生长物质如乙烯、赤霉素、生长素、多胺和油菜素内酯等对黄瓜性别分化的影响,介绍了黄瓜性别分化的分子机制研究概况,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以中国南瓜(Cucurbita moschata)为试验材料,利用同源克隆和南瓜转录组unigene序列获得2个IMP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将两个基因命名为CmIMP1CmIMP2,GenBank登录号为KP735607和KP735608。CmIMP1基因cDNA全长1 053 bp,包含1个810 bp的ORF,共编码269个氨基酸;CmIMP2基因cDNA全长945 bp,包含1个807 bp的ORF,共编码268个氨基酸。序列分析发现两个基因均含有磷酸酶家族锂敏感的3个特殊结构域,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这2个南瓜CmIMP与其他植物IMP有较高同源性(63.8% ~ 94.0%),并与葫芦科作物最接近。采用荧光定量PCR研究CmIMP在各组织及逆境条件下的表达模式显示,其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在叶中表达最高,须和幼果次之;盐胁迫和干旱胁迫可强烈诱导CmIMP表达,ABA对CmIMP的诱导较微弱,推测CmIMP在南瓜响应非生物胁迫的分子调控机制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植物生长物质对黄瓜植株性别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植物生长物质如乙烯、赤霉素、生长素、多胺和油菜素内酯等对黄瓜性别分化的影响,同时介绍了黄瓜性别分化的分子机理研究概况,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植物经过长期的发育进化,形成了一套复杂而精细的基因调控网络,以确保植株能在最佳
时间开花。开花时间是由一系列特定的基因在特定的时空环境下表达及相互作用所决定的。植物开花调
控的分子机理是最近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综述了开花整合子SUPPRESSOR OF OVEREXPRESSION OF
CONSTANS1(SOC1)的功能,以及与其他相关调控信号之间的作用关系:SOC1 作为一个MADS 转录因子,
它能够整合来自四条开花调控途径(光周期途径,自主途径,春化途径,赤霉素途径)的开花信号,促进
开花。它的上游基因CO、FT、SPL 以及赤霉素信号可以上调SOC1 的表达,但SVP、FLC 却下调SOC1
的表达;SOC1 和AGL24 之间能形成正反馈回路,同时SOC1 和AGL24 蛋白还可以相互作用激活下游基
因LFY 的表达,调节下游花器官特征基因,实现花期调控。  相似文献   

7.
以抗青枯病茄子自交系‘E-31’为材料,利用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virus induced gene silencing,VIGS)技术沉默抗病材料中调控抗病相关的信号基因,研究其在茄子抗青枯病反应中的作用。qRT-PCR结果表明,与对照植株相比,VIGS诱导基因沉默植株,目的基因的表达量均下降。MAPK级联途径相关基因MKK2MAPK6,SA途径中的信号基因PAD4NPR1SGT1TGAGluA,以及WRRY转录因子基因WRKY70沉默,接种青枯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后植株出现不同程度的枯萎,而对照植株无变化。MAPK级联途径相关基因MAPK3MAPK4,SA途径中的信号基因NDR1,ET途径中的信号基因EIN2EIL1,JA途径信号基因JAR1沉默后,植株均未出现萎蔫症状。研究结果表明,MKK2MAPK6PAD4NPR1SGT1TGAGluAWRKY70等基因在茄子调控抗青枯病反应中起正调控作用,而MAPK3MAPK4NDR1EIL1EIN2JAR1等基因可能未参与或起负调作用,推断茄子‘E-31’调控青枯病信号途径可能主要依赖于SA途径。  相似文献   

8.
为进一步明确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 Lindl.)中不同脱水素基因家族成员(EjDHN)的功能和响应机制,以白沙枇杷品种‘宁海白’为试材,分析了7个EjDHN基因在不同器官、果实发育期及ABA和干旱胁迫条件下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EjDHN5在各器官中表达量都比较高,EjDHN4主要在花中表达,EjDHN2EjDHN3、EjDHN6EjDHN7主要在茎中表达。在果实发育过程中,除EjDHN3外,其他家族成员均与种子发育有关;而EjDHN2EjDHN5在果肉中表达量较高且与果肉发育有关。7个EjDHN基因在枇杷叶片中的季节性表达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在冬季表达量最高,而EjDHN1EjDHN2EjDHN4EjDHN5在初夏也有较高的表达量。在干旱胁迫后,叶片中7个EjDHN基因的表达均出现显著增强趋势,其中EjDHN6增幅最大。各基因对ABA处理也有不同响应,以EjDHN6最为敏感。  相似文献   

9.
李翔  桑勤勤  束胜  孙锦  郭世荣 《园艺学报》2016,43(10):2012-2020
以弱光敏感型番茄品种‘基尔斯’为试验材料,研究叶面喷施24–表油菜素内酯(EBR)对弱光胁迫下番茄幼苗生长、光合碳同化关键酶活性及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弱光胁迫下幼苗质量、茎粗和壮苗指数分别下降了70.5%、13.0%和77.7%,而株高增加了45.3%,说明外源EBR显著缓解了弱光胁迫对幼苗生长的抑制。弱光胁迫使番茄叶片净光合速率(Pn)降低42.8%,而喷施EBR后Pn提高到对照的72.0%。弱光胁迫导致番茄光合碳同化相关的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加氧酶(Rubisco)、果糖–1,6–二磷酸醛缩酶(Ald)、果糖–1,6–二磷酸酯酶(FBPase)和Rubisco活化酶(RCA)活性分别降低41.6%、31.3%、31.4%和19.6%,EBR处理后显著提高了这些酶的活性。同时弱光胁迫显著降低碳同化关键酶基因RbcLRbcSRCAAldFBPaseSBPaseGAPDHTKPRK的表达量,而EBR显著提高这些基因的表达水平,其中SBPaseGAPDH的mRNA转录接近对照水平,TKPRK的mRNA转录水平比对照提高了29%和37%。这些结果表明外源EBR通过调控弱光胁迫下番茄幼苗碳同化相关酶活性及其基因表达,提高叶片净光合速率,缓解弱光胁迫对植株的伤害,从而增强番茄幼苗的弱光耐性。  相似文献   

10.
围绕花色苷合成路径相关基因的表达调控,综述了脱落酸、茉莉酸、乙烯、生长素、细胞分裂素、油菜素内酯、赤霉素、独脚金内酯对果树中花色苷积累的调控作用及其内在分子机制,以期为明确植物激素信号转导关键通路,合理应用植物激素类物质调控果实发育提供理论支撑,同时也为不同果树花色苷代谢通路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杨梅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梅(Morella rubra Sieb.et Zucc.)是我国南方重要的特色水果,其果实色泽鲜艳,营养价值高,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喜爱。本文综述了杨梅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杨梅遗传多样性、杨梅基因组学和杨梅雌、雄性别控制遗传模式,展望了杨梅分子生物学今后的研究方向,旨在为杨梅育种及开发利用提供更多的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2.
培育高耐湿涝的葫芦品种是一项应对湿害和涝害的重要措施。根据有关文献综述了葫芦科作物在耐湿涝遗传改良方面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葫芦耐湿涝野生资源及其进化,基于生理的包括根的形态、保护酶活性、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等主要指标与相关分子标记的葫芦耐湿涝鉴定,加快葫芦耐湿涝的选育进程,以及利用基因工程转入包括活性氧清除、胁迫蛋白等在内的外源基因,提高葫芦的耐湿涝性。并对目前葫芦耐湿涝遗传改良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应对策略进行了探讨与展望。  相似文献   

13.
Muskmelon is a warm season old-world cucurbit species which belongs to family Cucurbitaceae. It has served as a wonder crop since ancient times, as the leaves and seeds of it are used to treat hematoma, and the stems to reduce hypertension. For decades, it has played key roles in the field of plant molecular biology and plant physiology, serving as an excellent model plant for investigating the phenomenon of sex determination and ripening processes. Elite varieties of melons carrying the wide potential to serve as more demanding to end user and against tolerance to drought condition and inferior lands, or diseases have been developed. Plant-breeding methods (conventional or molecular breeding) and transgenic technology are the only tools left, with which we can deploy to regenerate the elite varieties in melon fruits to meet the global demand for next decades. The development of plant biotechnological tools for melons offers the prospect to develop new varieties, more rapidly, avoiding natural genetic barriers. The use of these methods has extended to increase the genetic diversity by somatic hybridisation or gene transfer and to optimise conventional breeding programmes. In this review, we have focused on the status of crop improvement in muskmelon since a period of time for different traits like quality improvement, sex expression as well as resistances against biotic and abiotic stresses.  相似文献   

14.
甜瓜雄全同株与纯雌株基因遗传分析及初步定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甜瓜纯雌系WI998与雄全同株品系TopMark配制杂交组合,通过对P1、P2、F1、F2、BC1P1、BC1P26个世代群体的遗传分析,对决定甜瓜性别表达基因进行研究;同时以F2分离群体为试材,采用SSR分子标记构建甜瓜遗传图谱,定位控制甜瓜性别表达基因。研究结果表明,控制甜瓜性别表达的基因有3个,分别为:雄全同株基因a、雌全同株基因g和纯雌系基因gy。初步构建了一个包括31个SSR标记和2个形态学标记的甜瓜遗传图谱,找到了两个与性别表达基因相关的SSR分子标记,其中MU55491与a基因的遗传距离为13.5cM,MU147232与gy基因的遗传距离为11.6cM。  相似文献   

15.
西瓜适当的矮化种植有助于提高产量,同时更加节省劳动力,适应于轻简化机械化栽培。为了促进短蔓西瓜遗传育种研究,从短蔓西瓜突变体的发现和分类、短蔓基因定位与克隆、短蔓西瓜育种等方面对西瓜遗传育种的历史和现状进行梳理和阐述,提出了短蔓突变体种类较少、分子机理研究较欠缺和短蔓品种的选育力度不够等问题,指出短蔓分子机理的研究是未来研究重点和选育高抗、广适短蔓品种是未来育种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园艺植物性别决定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性染色体、性别基因、MADS-box转录因子等是植物雌雄个体或器官发育过程中关键的遗传因素。性染色体和性别决定基因是雌雄异株植物性别决定的遗传基础,而性别分化基因在花器官分生组织中选择性表达,调控不同性别花的产生。花发育的ABCDE模型中涉及的基因绝大部分属于MADS-box家族基因。综述了植物性染色体进化机制、园艺植物性染色体类型、性别连锁基因群定位、基因鉴定以及MADS-box家族基因对花器官发育的调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提出园艺植物性别决定机制研究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植株在生长初期就通过低温春化,引起花芽分化及抽薹开花,以致植株不能形成叶球的现象称为先期抽薹,这给蔬菜生产造成了很大损失。选育耐先期抽薹品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有效途径,掌握抽薹性状的遗传机理有助于耐先期抽薹品种的选育。本文对国内外有关芸薹属蔬菜抽薹性状的遗传规律、分子标记及抽薹分子机理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并结合目前的研究现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草莓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近20年来国内外在草莓抗病虫、耐盐碱、抗冻、品质特性、耐贮运性、抗除草剂基因工程的研究概况与进展,对当前草莓基因工程育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指出了多基因转化和利用转录因子、小RNA等调控基因进行转化这2个发展方向并提出了把草莓作为果树基因组学研究的模式植物之一的观点。决定草莓品质(风味、香气和颜色)的物质多是萜类和黄酮类次生代谢物质,这说明今后我国开展草莓次生代谢基因工程对其品质改良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番茄的不育类型包括部位不育(长花柱,亦称L型不育)、功能不育、雄蕊退化和花粉败育等4种类型。其中,部位不育型的形态表现是花器正常,只是花柱长度高出药筒,雄蕊发育正常。本文对番茄长花柱型雄性不育性状的温度敏感性、生理生化、遗传特性及分子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