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品种厚皮甜瓜果实成熟过程中挥发性物质成分分析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采用固相微萃取(SPME)与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的方法,对品质差异较大的山农黄金1号、Sweet delight(美国)和Takami(日本)厚皮甜瓜果实成熟过程中挥发性物质进行分析鉴定。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厚皮甜瓜果实成熟过程中挥发性物质组成和相对含量不同。山农黄金1号、Sweet delight和Takami果实成熟过程中共分离出156种挥发性物质,主要为酯类、醛类和醇类等化合物。山农黄金1号甜瓜果实未成熟时挥发性物质以醛类物质为主;随着果实的发育,近成熟时醇类、醛类物质含量急剧降低,酯类物质含量迅速升高;果实成熟时挥发性物质以酯类物质为主。Sweet delight果实未成熟时挥发性物质以醛类、醇类物质为主;随着果实的发育,醇类物质含量逐渐降低,醛类、酯类物质含量逐渐升高;果实成熟时挥发性物质以醛类物质为主。Takami果实未成熟时挥发性物质以醇类、醛类物质为主;果实成熟时挥发性物质以酯类、醛类物质为主。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避雨栽培对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以期对葡萄避雨栽培技术的改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6 a生葡萄‘金手指’为试材,调查果粒纵横径及质量、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可滴定酸含量、果实着色状况以及香气物质组分等果实品质指标。【结果】避雨栽培条件下,‘金手指’葡萄果粒质量迅速生长期延后1周左右,可滴定酸含量明显下降;果实色泽参数CIRG值为1.23,显著低于对照1.25;检测出醛类为香气物质的主要成分,且较对照增加了1种物质,即3-己烯醛;在醛类物质中,2-己烯醛相对含量最高,较对照增加了17.52%;但在整个观察期内,果粒纵横径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未发现显著差异。【结论】避雨栽培对葡萄着色状况和香气物质组分等指标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意大利’葡萄露地栽培-低温贮藏及设施延迟栽培-挂树贮藏2种模式下果实质地性状变化规律,综合对比分析果肉、果皮、果柄性状相关指标在贮藏期间的变化。结果表明:随贮藏期延长,挂树贮藏的葡萄除果肉硬度、咀嚼性、果皮强度、果皮斜率脆性有规律下降外,其他指标呈波动变化,而低温贮藏葡萄各果肉质地指标总体呈下降趋势,果皮质地指标呈波动性变化;将2种模式对比来看,挂树贮藏葡萄果实果肉性状较佳,果肉硬度、内聚性、咀嚼度、回复性较高,黏着性较低,品质性状降低较缓慢;2种贮藏模式主成分分析区别较明显,贮藏模式比贮藏时间更能影响果实质地性状的表现。综合来看,挂树贮藏条件下‘意大利’葡萄保鲜时间长,果实质地性状表现好,脆性较强,果实商品性较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不同贮藏方式对‘京白梨’果实香气成分的影响,旨在为‘京白梨’品质评价和香气育种的亲本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北京市门头沟4个‘京白梨’产区的果实在自然冷凉贮藏和冷库贮藏自然后熟的果实香气成分变化。【结果】‘京白梨’果实自然冷凉贮藏后熟至最佳风味期时,可检测到29种香气成分,包括醛类、酯类、醇类、烷类、萜类以及其他类物质。果实冷藏130 d出库后自然后熟至最佳风味期时,共检测到26种香气成分,以醛类占主要成分,其次是酯类和醇类。不同贮藏方式下在‘京白梨’果实中可检测到11种相对含量1%的香气成分,包括己醛、(E)-2-己烯醛、丁酸甲酯、己酸甲酯、乙酸己酯、乙酸丁酯、己酸乙酯、1-己醇、1-辛醇和α-法尼烯,其中己醛和(E)-2-己烯醛对香气的贡献值最大。果实香气成分的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两种贮藏条件下果实的己醛、(E)-2-己烯醛、己酸甲酯、乙酸甲酯、丁酸甲酯、乙酸己酯、乙酸丁酯和1-辛醇均对香气的贡献值大。与自然冷凉贮藏相比,冷藏后果实的香气成分种类减少,己醛相对含量降低,(E)-2-己烯醛、1-己醇和α-法尼烯相对含量均显著升高。【结论】‘京白梨’果实的香气成分以醛类物质为主,低温贮藏改变了果实的主要香气成分含量。果实的己醛和(E)-2-己烯醛等主要香气成分可以作为‘京白梨’品质评价和选育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以南方软溶质水蜜桃品种“玉露”为试材,比较不同成熟度的果实单果重、果形、色差、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以及硬度、出汁率、腐烂率和贮藏性等指标.结果表明,七成熟(对照)采收的果实色泽和品质都与成熟(八、九成熟)果实有显著差异,即使在室温下贮藏后,仍不能达到成熟果实品质,但室温下贮藏3天后腐烂率为30.4%,6天后腐烂率为41.9%,仍具有部分商品性.而成熟(八、九成熟)果实采收时果实品质差异较小,室温贮藏后,经过后熟,色泽与留树完熟的果实无显著差异,其中八成熟果实在室温贮藏3天后,腐烂率达到40.5%,6天后为50%,而九成熟果实在室温贮藏3天后腐烂率即达到了68.2%,6天后不具商品性.  相似文献   

6.
以‘夏黑’葡萄为试材,采用3 mg·L-1亚硒酸钠溶液对其进行浸泡和喷施处理,研究了采后2种方式硒处理对葡萄常温贮藏品质和保鲜效果的影响,结合主成分分析筛选最有效的硒处理方式并综合评价其贮藏期限,以期为外源硒在葡萄果实采后常温保鲜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与CK相比,采后硒处理有效延缓了贮藏期间‘夏黑’葡萄果实好果率和硬度的下降,维持了较高的维生素C、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含量,抑制了失重率和丙二醛含量的升高,提高了过氧化物酶活性;从主成分分析的综合得分来看,各处理对‘夏黑’葡萄常温贮藏的保鲜效果表现为硒浸泡>硒喷施>CK,且采后硒浸泡处理一定程度延长了2 d的常温贮藏时间。  相似文献   

7.
在常温贮藏条件下,测定布劳德黑穗醋栗果实维生素C、总糖、可滴定酸、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蛋白含量及果实硬度、呼吸速率、失重率,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果实贮藏过程中这8个指标的综合变化情况,确定了代表果实品质指标95.094%综合信息的2个重要主成分,列出了2个重要主成分的函数式,构建了综合评价模型。结果表明,在常温条件下,布劳德黑穗醋栗果实可贮藏5天,果实品质较好,贮藏至第6天果实综合指标迅速下降,与实际情况相近。该分析法较科学准确地评价了黑穗醋栗果实常温贮藏效果。  相似文献   

8.
以10年生‘玫瑰香’葡萄为试材,对其进行不同程度的水分胁迫处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测定果实香气组分,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香叶基二磷酸合成酶基因(VvGPPS)、芳樟醇/橙花醇合成酶基因(VvRiLinNer)、萜类合成酶基因(VvTPS)和类胡萝卜素裂解双加氧酶基因(VvCCD1)在果实中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重度胁迫可显著降低‘玫瑰香’果实百粒质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轻度胁迫与对照差异不显著;水分胁迫对采收期果实可滴定酸含量和总酚含量影响较小。本研究中对照、轻度胁迫和重度胁迫分别检测出41、43和33种挥发性化合物,其中醛类化合物是最主要的挥发性物质,萜烯类次之,酚类和酯类物质含量较低。轻度胁迫可显著提高‘玫瑰香’葡萄果实挥发性化合物总量,分别较对照和重度胁迫高34.74%和36.92%,其中酯类、醛类和酚类物质含量均为最高,而醇类物质含量最低。重度胁迫酸类和醇类物质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两个处理。具有玫瑰花香味的萜烯类物质的含量随着水分胁迫程度的加剧而增加。水分胁迫上调了果实中VvTPS的表达量,但不利于VvRiLinNer和VvCCD1基因的表达。轻度胁迫果实中VvGPPS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但重度胁迫降低了该基因在果实中的表达量。综上,适度水分胁迫可显著提高‘玫瑰香’葡萄挥发性化合物的含量,有利于葡萄果实品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9.
油红梨(Pyrus ussuriensis)果实后熟过程中香气成分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油红梨果实后熟不同时期挥发性组分。后熟0d、5d及10d时分别检测出11、26和33种挥发性成分,主要为酯类、醛类、醇类及萜类物质。各种挥发性物质在不同的后熟时期种类及绝对含量均为升高的趋势,尤其是酯类组分的增加;35种挥发性组分中共检测出7种特征香气组分,分别为己醛、E-...  相似文献   

10.
主成分分析法对‘新余蜜橘’果实常温贮藏效果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江西省名特优柑橘品种‘新余蜜橘’为材料,测定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维生素C、总酚、类黄酮、丙二醛(MDA)含量及果实腐烂率、失重率、果皮亮度L*值、色度角h?值、呼吸强度、相对电导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新余蜜橘’常温贮藏过程中这12个生理指标的变化进行统计分析,从而明确‘新余蜜橘’常温贮藏特性。结果表明,提取的前2个主成分可以反映‘新余蜜橘’果实品质指标的97.013%信息,构建的综合评价模型得出‘新余蜜橘’在常温贮藏条件下可贮藏30 d,可保持良好的果实营养品质和耐贮性,随后果实综合评价指标迅速下降,与实际情况相近。主成分分析法能科学准确地评价‘新余蜜橘’果实常温贮藏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结果枝不同管理方式对阳光玫瑰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为阳光玫瑰葡萄结果枝管理提供一定的技术参考。【方法】以阳光玫瑰葡萄为试验材料,夏季结果枝管理设计果穗以上留7~8片功能叶,副梢分别留0、1、2片叶,结果枝反复摘心;果穗上副梢分别留0、1、2片叶,结果枝顶端不摘心共6个处理,对果实成熟期单果质量、纵横径、果形指数、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可滴定酸、固酸比以及香气组分、含量进行分析。【结果】各处理组的果实醛类物质含量和酮类物质含量无显著差异,且无论结果枝摘心与否,副梢留2片叶的管理方式均对果实品质提升不显著。J1组处理(结果枝反复摘心,副梢留1片叶摘心)和J0组处理(结果枝反复摘心,副梢不留叶)能够提高果实的单果质量、横径、可溶性糖含量。J0组处理的香气物质种类和总含量最高,醇类、萜烯类含量也高于其他处理,对果实香气成分提高最显著。【结论】果穗以上留7~8叶,结果枝反复摘心,副梢不留叶处理有利于改善果实香气,保持葡萄良好品质。  相似文献   

12.
以“早黑宝”葡萄为试材,在0℃条件下贮藏,研究比较了8种保鲜剂对“早黑宝”葡萄果实品质指标、呼吸强度、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含量、可滴定酸含量、丙二醛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5CT2+2CT5组合保鲜效果明显优于其它保鲜剂,可做为“早黑宝”葡萄的最适保鲜剂.该组合下,建议贮藏时间为60 d以内.  相似文献   

13.
不同架式栽培的玫瑰香葡萄成熟期挥发性物质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7年生棚架和篱架栽培模式下的玫瑰香葡萄为试材,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机分析了挥发性物质成分相对含量在成熟期的变化。结果表明, 随着采收期推迟, 两种栽培模式下葡萄的酯类物质相对含量均明显增加, 酮醛类化合物相对含量减少, 萜类物质总的相对含量也有下降趋势; 不同形态萜类物质相对含量比例因采收时间不同而有差异, 前期结合态比例明显高于游离态, 后期两者比例相当。篱架葡萄成熟后期酯类物质相对含量高于棚架, 而酮醛类物质和萜类物质相对含量低于棚架。桉叶油素主要以结合态存在, β - 月桂烯则主要以游离态存在, 两种物质在棚架葡萄上的相对含量明显高于篱架。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5–氨基乙酰丙酸(ALA)对番茄果实风味品质的影响,以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原味1号’品种为试材,向绿熟期果实表面涂抹浓度分别为0(对照)、100、200 mg·L~(-1)的ALA溶液,研究其对果实成熟过程中糖、酸组分及挥发性物质成分和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00 mg·L~(-1)外源ALA能够促进番茄果实成熟,使果实成熟期提前4 d,并显著增加了果实中果糖、葡萄糖和可溶性总糖含量,降低酒石酸、柠檬酸、草酸、奎宁酸、莽草酸和总有机酸含量,从而显著提高果实糖酸比。在番茄果实中共检测出96种挥发性物质,包括35种醇类、25种醛类、12种烃类、9种酮类、6种酯类、5种酚类和4种其他类物质;0(对照)、100、200 mg·L~(-1) ALA处理中挥发性物质总含量分别为:1 065.72、1 478.60和2 374.50μg·kg~(-1)。其中,200 mg·L~(-1) ALA处理可提高果实中醇类、醛类、烃类、酮类、酯类、酚类和其他类挥发性物质的总含量,100 mg·L~(-1) ALA处理可提高果实中醇类、酮类、烃类和其他类挥发性物质的种类。共检测出10种番茄果实特征挥发性物质,其中200 mg·L~(-1) ALA处理中特征挥发性物质含量最高,为1 074.78μg·kg~(-1)。综上,在番茄果实成熟过程中施用适宜浓度的外源ALA(200 mg·L~(-1))不仅能够增强果实的风味品质,还能提前番茄的成熟期。  相似文献   

15.
以大团蜜露水蜜桃为试材,测定了果实采后货架期间的呼吸速率、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维生素C含量、果肉色差L*值、丙二醛含量,以及果实内SOD、POD、CAT、PG、CX等相关酶的变化,结果表明,货架期间,九成熟果实呼吸强度高,果实内含物质消耗的多,货架品质差;七成熟果实能保持较高的硬度,但呼吸速率较八成熟果实高,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含量低,风味不足;八成熟果实采收后可以推迟果实呼吸高峰的出现和降低呼吸高峰值,能保持较高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维生素C含量,维持较高的SOD、POD、CAT等保护酶活性,丙二醛含量较低,生理活性强,有较长的果实货架生理周期,因此,八成熟可作为大团蜜露水蜜桃的货架、保鲜的适宜采收期。  相似文献   

16.
正葡萄品质评估的两大方面包括果实的外观和食用的风味。外观品质主要包括穗形和果粒的大小、形状、色泽等;风味品质主要受糖酸和次生代谢产物含量及其构成的影响。香气物质属于次生代谢产物,无论是鲜食葡萄还是酿酒葡萄,香气都是其重要的特征。葡萄的芳香物质是果实成熟过程中形成、积累的各种挥发性成分的组合,它们以一定比例混合,构成不同品种特有的香味。为此特设计和开展如下试验,以期筛选主要芳香类物质,研究该类物质在杂交群体里的遗传倾向,  相似文献   

17.
以江西新余市渝水区珊娜果业有限公司示范基地2011年10月26日和11月2日2个时期采收的新余蜜桔为材料,在(6±1)℃、相对湿度85%~95%条件下贮藏90天,每6天取样测定了果实的腐烂率、失重率、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维生素C、总糖、果皮色差指数、呼吸强度和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丙二醛含量等品质及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新余蜜桔属于非呼吸跃变型果实,在冷藏期间,11月2日采收的果实呼吸强度高,果实内含物质消耗多,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和总糖含量低,可滴定酸降解速度较快,果实风味不足;与11月2日采收果实相比,10月26日采收时可以抑制果实腐烂及水分损失,降低果实呼吸强度,果皮褐变指数较小,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和维生素C含量较高,保持了较高的商品价值,同时,丙二醛含量较低,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的活性较高.适当提早采收的新余蜜桔具有较好的贮藏品质,适于长期低温贮藏.  相似文献   

18.
不同采收成熟度对椪柑采后贮藏性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不同采收成熟度对椪柑采后贮藏性及品质的影响,本文对于2014年以7成熟与9成熟采收的果实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两种成熟度的椪柑,腐烂率、失重率、出汁率差异不显著;相比7成熟而言,9成熟采收的果实蔗糖含量显著升高,柠檬酸含量显著降低,但贮藏后期乙醇含量显著升高。因此,椪柑采收成熟度高有利于提高果实品质,适合春节前销售;适度早采的椪柑具有较好的贮藏品质,更容易长期低温贮藏,后期不易产生异味。  相似文献   

19.
不同采收期对中华寿桃贮藏生理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华寿桃果实为试材,在(1±0.5)℃、相对湿度(90±5)%条件下对4个不同成熟度果实贮藏7周,通过对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乙烯生成速率、呼吸速率、细胞膜透性、褐变度等生理指标研究和果实感官品质评价,以确定适于低温冷藏的中华寿桃最佳采收期.结果表明:不同采收期对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可滴定酸的保持,呼吸速率、乙烯释放及果实褐变度等方面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差异,10月25日采收的果实贮藏效果明显优于其它处理.贮藏后期果实品质感官评价结果表明,低温冷藏条件下不同采收期对中华寿桃果实品质的影响依次是10月25日>10月20日>10月30日>10月15日.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黑提葡萄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临界低温高湿贮藏条件对黑提葡萄的贮藏保鲜效果,贮藏期间定期对葡萄的品质和生理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临界低温高湿的贮藏条件可以有效地降低果实的呼吸强度,保持较好的果实硬度,有效地减缓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可滴定酸含量的下降速率,并进一步延缓了MDA含量的升高。综合评价,临界低温高湿贮藏条件有利于延长黑提葡萄的贮藏保鲜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