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沙田柚多倍体遗传差异的SSR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21对柑橘SSR引物对7份有沙田柚血缘的不同倍性材料进行了基因组的遗传差异分析。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出3个等位基因,每对引物可检测到的等位基因数目为2~5个不等,多态性带纹为62.5%。NTSYS软件进行相似系数计算,7份材料的相似性系数为0.763~0.892。UPGMA法聚类分析,在相似性系数为0.83处可划分为3类,即3株天然四倍体为第Ⅰ类;2株人工同源四倍体与1株天然三倍体为第Ⅱ类;二倍体母株为第Ⅲ类。天然三倍体与二倍体的遗传相似性较四倍体与二倍体的遗传相似性更高。4对引物(CAT01,TAA33,AG14 and TC26)可以区分天然四倍体与人工同源四倍体。与亲本二倍体母本相比,所试三倍体和四倍体均发生了DNA水平变异,表现为带纹缺失同时又增加了新的带纹。这些多倍体试材可为培育无核三倍体柑橘提供丰富变异的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2.
45S rDNA在不同倍性沙田柚染色体上的荧光原位杂交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进行45S rDNA在不同倍性沙田柚中期染色体上的定位研究。结果表明: 不同材料的NOR位点表现出明显的多态性和杂合性, 即二倍体具4个45S rDNA位点, 四倍体单株t1和t2 则分别具有10个和8个位点。位点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包括短臂末端、着丝粒区域、着丝粒至短臂区域、着丝粒至长臂区域、长臂末端共5种不同类型。不同材料中包含的位置类型不完全相同。不同位置类型的位点数也不相同, 以着丝粒及着丝粒至短臂区域的类型位点数最多, 其次是短臂末端。同源四倍体和相应的二倍体相比, 出现了DNA水平的变异。对用于荧光原位杂交的柑橘染色体制片方法和rDNA在染色体上的分布位置、同源四倍体和相应二倍体的遗传差异分析、重复序列的染色体原位杂交用于染色体识别和物种演化研究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采用正交设计方法,对影响柑橘SCoT-PCR反应的Mg2+ 、dNTPs、引物、Taq DNA聚合酶及模板DNA用量等因素进行优化,建立了适于柑橘的SCoT标记分析体系。20 μL反应体系中含有:Mg2+ 1.5 mmol · L-1,dNTPs 0.35 mmol · L-1,引物0.625 μmol · L-1,TaqDNA聚合酶0.25 U,模板DNA 10 ng。最适退火温度为49 ℃。利用该体系对Wan2橘橙 × Li2甜橙的杂交后代及沙田柚四倍体进行分析,扩增条带清晰,扩增产物在150 ~ 2 100 bp之间。7个引物在Wan2橘橙、Li2甜橙及其18株杂交后代中共扩增出74条带,多态性条带48条,多态性比率为64.9%,在相似系数0.85处,18株杂交后代可聚为5类,表明其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11个引物在4株沙田柚四倍体及其二倍体亲本中共扩增出84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46条,多态性比率为54.8%,聚类分析显示5株沙田柚遗传相似系数在0.785 ~ 0.880,在相似性系数0.825处可分为3类,3株同源四倍体分别聚在不同的位置,四倍体材料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遗传变异。研究结果表明建立的柑橘SCoT体系结果稳定,重复性好,可为柑橘遗传育种提供新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大白菜与花椰菜及其异源三倍体、异源四倍体进行种间远缘杂交,观察杂交当代结荚、结籽特异性;对二倍体、多倍体蕾期和花期杂交,以及二倍体与二倍体、二倍体与多倍体的正反交,观察分析杂交后不同组合的结荚、结籽特性。结果表明:蕾期自交与花期自交的结实性差异不大,其中三倍体自交几乎得不到种子;以染色体数目多的材料为母本,杂交亲和力明显高于以染色体数量少的材料为母本的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5.
番木瓜四倍体与二倍体的核型分析及45S r DNA-FISH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番木瓜四倍体与二倍体植株为材料, 利用45S rDNA为探针, 结合核型分析与荧光原位杂交(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简称FISH) 技术, 分析比较了二者之间的核型特征。结果表明: 二倍体与四倍体番木瓜在核型特征上没有明显差异, 染色体绝对长度在2.35~4.76μm之间, 属于中小染色体,均由中部着丝粒染色体(m) 和近中部着丝粒染色体( sm) 组成, 属“2A”类型, 二倍体核型公式为2n=2x=18=16m (2SAT) +2 sm, 四倍体为2n=4x =36=32m (4SAT) + 4 sm; 在二倍体体细胞中期染色体及间期核中, 均发现两个杂交信号位点, 在四倍体中则发现4个杂交信号位点。二者的杂交信号均位于第6对带有随体的同源染色体的次缢痕区域。由此认为该四倍体是由二倍体直接加倍形成的同源四倍体。  相似文献   

6.
‘红江橙’天然多倍体的45S rDNA荧光原位杂交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实生筛选获得的红江橙三倍体和四倍体植株及其二倍体对照为试验材料,利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分析了不同倍性红江橙体细胞染色体上45S rDNA的分布。结果表明,红江橙二倍体体细胞中期染色体中存在3个45S rDNA杂交位点,分别位于第1对染色体的核仁组成区和第8号染色体的整个随体上;三倍体体细胞中期染色体中存在4个杂交位点,其中有三个与二倍体基本相同,另外的一个位于第3号染色体的核仁组成区;四倍体体细胞中期染色体中存在6个杂交位点,分布的位置及区域和信号的强弱均与二倍体基本相同。供试材料体细胞间期核与中期染色体中的杂交信号数及强弱程度基本相似。通过分析,提出红江橙三倍体的形成与2n雌配子的形成有关,伴随有外源基因组的重组;四倍体可能产生于珠心系细胞的直接加倍,并且伴随有染色体的断裂和易位。  相似文献   

7.
培养三倍体柑桔植株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柑桔异源四倍体体细胞杂种[哈姆林甜橙(CitrussinensisOsbeckcv.Hamlinsweetorange)+粗柠檬(C.jambhiriLush cv.Rough lemon)]为父本与单胚的二倍体柑桔类型[宜昌橙(C.ichangensisSwingle)与华农本地早(C.reticulataBlancocv.Huanongbendizao)的杂交后代]杂交,通过幼胚早期离体培养,获得了113株再生植株,其中89%为三倍体,并初步筛选出了适宜的幼胚离体培养时间为授粉后80d。  相似文献   

8.
培养三倍体柑桔植株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伊华林  邓秀新 《果树科学》1998,15(3):212-216
以柑桔异源四倍体体细胞杂种(哈姆林甜橙(CitrussinensisOsbeckcv.Hamlinsweetorange)+粗柠檬(C.jambhiriLushcv.Roughlemon)为父本与单胚的二倍体柑桔类型(宜昌橙(C.ichangensisSwingle)与华农本地早(C.reticulataBlancocv.Huanongbendiazo)的杂交后代)杂交。通过幼胚早期离体培养,获得  相似文献   

9.
柑桔同源及异源四倍体花粉育性研究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对8个柑桔同源四倍体及通过原生质体融合得到的2个异源四倍体的花粉育性和花粉粒大小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同源四倍体柑桔花粉育性平均为36%,约为二倍体(62%)的60%。‘伏今夏’甜橙由于是异质结合的染色体易位突变体,其同源四倍体花粉育性比二倍体(23%)高出50%。权(Poncirustrifoliata)与甜橙(Citrussinensis)属间以及来檬(C.aurantifolia)与甜橙种间四倍体体细胞杂种花粉育性介于其双亲之间,花粉育性分别为各自高值亲本的99%和75%。同源及异源四倍体花粉粒体积平均为二倍体的2倍或双亲之和。本结果说明,柑桔体细胞杂种可作为杂交亲本进一步被利用。  相似文献   

10.
柑橘染色体倍性操作技术研究与应用取得了较大进展:1.三倍体、四倍体报道较多,已有三倍体、四倍体新品种发布;2.部分四倍体作为砧木在控制树形、抗病、抗逆等方面有较好的表现;3.单倍体、双单倍体用于柑橘基因组研究获得重大进展。但柑橘倍性操作仍面临一些难点:1.童期长和珠心胚干扰影响多倍体新品种培育进度;2.单倍体和双单倍体获得依然较难;3.部分优质材料的育性低,以其多倍体为亲本的杂交育种受到限制。针对童期较长的问题,有必要应用缩短童期技术,或利用短童期资源对童期长的材料进行改良。针对珠心胚干扰的影响,应开发更多的单胚性四倍体材料,还可结合胚抢救、分子标记鉴定等方法提高多胚性四倍体为亲本创制三倍体的效率。关于将来柑橘倍性操作与育种研究的建议:1.提高2n配子的产生频率,以开发更多的多倍体类型,尤其是单胚性品种多倍体创制;2.发挥多倍体作为砧木的优势,促进砧木育种发展;3.继续诱导和利用柑橘单倍体、双单倍体,以利于柑橘基因组、功能基因研究和育种;4.以异源多倍体创制技术为基础,结合染色体操作技术培育仅带少量近缘物种基因组成分且具有目标性状的新种质。  相似文献   

11.
大白菜和结球甘蓝基因组原位杂交及核型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研究A、C基因组间的亲缘关系和识别不同染色体,分别以大白菜(AA)和结球甘蓝(BB)的基因组总DNA为探针,与大白菜和结球甘蓝的中期染色体杂交。结果表明,两种基因组总DNA在大白菜20条染色体和结球甘蓝18条染色体上都有杂交信号,但信号图型有明显差异。大白菜基因组总DNA在大白菜和结球甘蓝染色体上的杂交信号几乎都只集中于近着丝粒区和核仁组织区,但在大白菜染色体上的分布区域略大;结球甘蓝基因组总DNA在其染色体上的杂交信号分散布满其全长,但在着丝粒区和核仁组织区显示增强的信号带,而在大白菜中期染色体上则主要集中于着丝粒和近着丝粒区,且强度弱于大白菜基因组总DNA为探针的杂交信号。基于大白菜基因组DNA的GISH信号对大白菜和结球甘蓝的核型进行了分析。该研究结果为鉴别其种间杂种及其染色体的组成和同源关系提供了分子细胞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三倍体植物由于减数分离紊乱,难以形成可育的雌雄配子,属于天然的不育类型,配置以2x×4x多个杂交组合,旨在创制柑橘三倍体种质,丰富柑橘无核材料。【方法】以单胚性二倍体品种东试早柚为母本与四倍体柑橘材料ZP(纸皮,四倍体甜橙)、PT(四倍体葡萄柚)、NH(四倍体,诺瓦橘柚+HB柚体细胞杂种)为父本进行倍性杂交,授粉后85 d和100 d采摘幼果并对未成熟种子实施幼胚离体挽救培养,获得再生植株后用流式细胞仪和InDel标记对其倍性及遗传来源进行鉴定。【结果】从3个倍性杂交组合的168株再生植株中,通过倍性检测获得三倍体幼苗128株且均为双亲杂交后代,其中东试早柚×ZP共计60株、东试早柚×PT共计60株、东试早柚×NH共计8株。【结论】通过倍性杂交高效创制三倍体柑橘新种质,为柑橘早熟无核育种及相关基础研究提供了珍贵的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13.
正世界各国十分重视柑橘育种,三倍体无籽育种一直都是各育种专家比较重视的柑橘育种方向之一。利用二倍体与四倍体进行有性杂交仍是目前柑橘获得三倍体育种材料的重要途径,但柑橘二倍体作母本与四倍体材料人工授粉受精后产生的三倍体杂种胚在杂交果实生长发育途中极易败育,与此同时杂种胚的获取亦容易受二倍体母本胚性干扰。利用幼胚试管培养技术~([1~3])可有效克服柑橘二倍体作母本与四倍体杂种胚败育问题,及有助于直接分离单、多胚不同  相似文献   

14.
异源三倍体百合为母本的杂交后代GISH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百合异源三倍体是渐渗育种的常用亲本。为了评价异源三倍体‘Royal Lace’的育种价值,采用基因组原位杂交技术分析了‘Royal Lace’及其与亚洲百合‘Pollyanna’的6个杂种后代的基因组组成。研究结果显示:‘Royal Lace’含有24条亚洲百合染色体和12条麝香百合染色体,为异源三倍体,包括1条亚洲百合重组染色体和1条麝香百合重组染色体。6个杂种后代均为非整倍体,染色体数27 ~ 32,不同杂种后代的重组染色体及重组位点存在差异,杂种后代基因组组成的不同是后代表型变异的遗传基础,因此,‘Royal Lace’是百合渐渗育种及非整倍性育种的良好亲本。  相似文献   

15.
 用两对SSR 引物TAA1 和TAA3 对以二倍体沙田柚为母本,体细胞杂种NS(Nova 橘柚 + Succari 甜橙)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和胚挽救获得的79 株三倍体后代群体的带型和分离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TAA1 引物和TAA3 引物在后代群体中分别扩增出5 种带型和4 种带型,子代带型分别符合4︰1︰1︰5︰1 和2︰2︰1︰1 的分离比例,与根据孟德尔遗传规律推导的双二倍体的分离比例相吻合,初步表明柑橘异源四倍体体细胞杂种减数分裂行为类似于双二倍体。  相似文献   

16.
【目的】宜昌橙是柑橘属抗逆性较强的一类重要野生种质资源,且具有特殊的体细胞中期染色体联会现象,染色体研究对其起源与进化、重要基因的发掘与应用以及染色体结构与组成等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宜昌橙体细胞中期染色体CMA荧光显带分析可为丰富其染色体特征、遗传差异与亲缘关系以及体细胞染色体联会现象发生机制探讨等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方法】选取8个不同类型的宜昌橙为试验材料,采集幼嫩茎尖制备体细胞中期染色体标本,利用CMA荧光显带技术对其进行荧光带型分析。【结果】8个类型宜昌橙均显示出了不同的CMA(+)带型,根据带型特征并结合前人研究将其分为4个不同类型:C型:两臂的端部具有CMA(+)荧光带;D型:长臂或短臂的端部具有CMA(+)荧光带;E型:没有荧光带或较弱;Bst型:宜昌橙随体染色体荧光带型,呈现为一个端部、近着丝粒区域及整个随体具有CMA(+)荧光带。【结论】各供试宜昌橙CMA带型呈现明显的多态性与差异性,且部分同源染色体表现出CMA(+)条带杂合性;CMA显带分析可初步对宜昌橙不同种质进行遗传分类;宜昌橙遗传差异与CMA荧光显带技术在宜昌橙与柑橘属植物染色体特征分析以及系统分类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甜瓜属人工异源四倍体早期基因组变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AFLP技术对甜瓜属人工异源四倍体(Cucumis ×hytivus Chen and Kirkbride, 2n = 38) 不同自交世代及二倍体亲本DNA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多倍体基因组在形成早期发生了广泛的变化, 变化位点所占比例高达22.2%。基因组序列变化始于F1 代, 最高变化率出现在S2 代。基因组变化主要表现为部分亲本片段丢失、新片段产生以及后代对亲本某些位点的跳跃式继承。还观察到部分双亲差异性条带呈现出偏父性遗传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以甜瓜属人工异源四倍体(Cucumis ×hytivus Chen and Kirkbride, 2n = 38) 与华南和华北两种生态型栽培黄瓜(C. sativus L. , 2n = 14) 进行杂交, 比较各个杂交组合的坐果率及结籽率情况, 并通过形态学和分子标记的方法研究这些后代群体的遗传变异。结果表明, 各种杂交组合的坐果率达到83% ~100% , 其中以异源四倍体×栽培黄瓜获得含有胚的果实比例较高, 为60% ~67% , 平均每个果实中约有10~20个胚, 通过胚胎拯救, 成活率接近100% , 染色体计数为26条, 为异源三倍体。在以栽培黄瓜×异源四倍体的杂交中, 获得3个果实, 其中1个果实含有大约180个胚, 胚胎拯救成活率接近80% , 染色体数为26条, 为异源三倍体; 另外2个果实分别含有60粒和15粒种子, 植株染色体数为14条, 与栽培黄瓜相同。异源三倍体与栽培黄瓜间杂交产生的含有胚或种子的果实极少。选择其中1个异源四倍体×栽培黄瓜后代含14条染色体的群体(HH1群体) 深入研究, 有4株表现野生种C. hystrix的多分枝习性, 6株的果刺颜色表现野生种C. hystrix的黑色性状, 且其果皮成熟颜色均为橘红色, 不同于两个原始亲本。通过SSR和RAPD两种标记对HH1 群体的遗传研究, 19 个SSR 标记共产生63 个等位基因, 其中24个(约38.1% ) 表现出变异, 有7个等位基因可能来自于野生种C. hystrix。在400余条随机引物中, 有24条引物产生变异位点, 在统计的186个位点中, 有56个(31.7% ) 位点出现遗传分离, 其中8个位点可能来自于野生种C. hystrix, 这表明通过远缘杂交及渐渗杂交过程可将野生种的基因导入栽培黄瓜中。  相似文献   

19.
白菜与甘蓝的种间杂交及其杂种后代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梁红  冯午 《园艺学报》1990,17(3):203-210
利用杂交授粉后子房离体培养的方法克服了白菜与甘蓝的种间不亲和性,并获得二倍体和四倍体的杂种后代。对杂种后代进行形态观察、核型研究、同工酶分析和回交试验。杂种后代的形态性状介于两亲本之间,较偏向父本。二倍体杂种有明显的生长优势,根尖细胞染色体数为19。四倍体杂种生长发育较迟缓,根尖细胞染色体数为38。杂种后代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表现为“偏母本的互补型”,并在二倍体杂种中出现新的酶带。杂种后代高度不育,用白菜花粉回交二倍体杂种有低度的育性,用甘蓝花粉回交则不育。回交试验与同工酶分析的结果给我们以启示,应是由于杂种细胞质基因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梁森林  党江波  梁国鲁  郭启高 《园艺学报》2018,45(10):1895-1899
通过流式细胞术和染色体制片确定枇杷天然实生筛选株系‘B431’为四倍体。采用改良涂片法观察了其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离体萌发法和人工杂交分析其育性,染色体计数法检测了其后代的染色体数。结果表明:天然四倍体枇杷‘B431’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存在异常行为;染色体配对以二价体为主,也可见少量单价体和部分多价体;减数分裂进程中出现板外染色体、早熟染色体、落后染色体、染色体桥、微核和极少的三极体等异常现象;四分体时期有二分体、三分体、多分体和微核等异常现象。四倍体枇杷‘B431’育性低于二倍体,但其花粉活力达到66.29%±2.22%,杂交结实率与二倍体差异不显著,仍有较高的育性,其与二倍体的杂交后代三倍体率达到66.67%,可以作为三倍体创制的核心亲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