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植物医生》2011,(3):25-25
"十一五"期间,江西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方针,走"公共植保、绿色植保"新路,5年来,全省专业化防治组织数量和服务面积每年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通过建立水稻、果树、蔬菜、茶叶等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全省绿色植保技术年应用面积达100万hm2以上,年均挽回粮食损失近42亿kg,每年挽回经济损失100多亿元。面对农业自然灾害频发,该省紧紧围绕保障粮食、农业  相似文献   

2.
《植物医生》2009,22(6):6-6
陕西省植保部门紧紧围绕《陕西省实施七大工程促进农民增收规划纲要》,2009年围绕粮食安全绿色防控取得了非常突出的成绩。粗略统计,仅挽回粮食损失就达10多亿kg。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已连续多年控制了重大病虫的暴发为害,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作出了重要贡献。为科学评估植物保护工作对农业生产的贡献,基于全国植物保护统计资料数据,对"十三五"期间我国粮食作物植保贡献率进行了测算。2016—2020年,全国农作物病虫草鼠害防治面积4.997亿~5.393亿hm~2次,年均挽回粮食损失8 728.08万t,占全国粮食总产的13.17%,据此判断植物保护工作对"十三五"期间我国粮食作物生产的平均贡献率为13.17%。其中,水稻、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病虫草害防治的植保贡献率分别为16.42%、15.53%和8.56%。结合田间病虫为害损失研究结果,分析认为当前植保贡献率存在被低估的问题。建议各地开展科学的试验和调查,以明确不同地区、不同发生程度病虫害造成的损失以及挽回损失和植保贡献情况。同时,要全面掌握当地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控情况,建立科学的植保贡献率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4.
据统计,“十五”期间,山西省各级植保部门通过开展重大农业有害生物防控、植保新技术示范推广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监测等工作,共计挽回粮食损失100亿kg以上,相当于全省1年的粮食总产量,为保护农业生产安全,稳步提高本省粮食产量和品质发挥了巨大作用。农业进入新时期,植物保护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如何确保粮食安全生产,实现有害生物的可持续治理,有效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加快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成为当前植保工作的重点。1进一步确立植物保护工作的地位1)植物保护工作是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的需…  相似文献   

5.
从IPM到EPM:水稻有害生物治理的中国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水稻是我国60%以上人口的主食,每年种植面积约0.286亿hm~2,占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26%,总产量达1 800多亿kg,占粮食总产量的43%,对我国粮食的增产作用及贡献极大,在我国粮食生产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水稻生产的丰欠盈亏直接关系到我国的粮食安全。同时,我国农作物重大害虫中,水稻害虫占半数之多且多具迁飞性,其突发性给监测预警和防控治理带来了很大的难度,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6.
徐翔  蒋凡  刘世荣 《植物医生》2007,20(4):31-32
鼠害是农业生产和农民身体健康的大敌。近年来,由于自然情况和社会环境的改变,四川省害鼠种群数量不断增加,危害加重。全省每年因鼠害损失粮食达25亿kg,其中田  相似文献   

7.
朴永范 《植物保护》1987,13(2):52-52
玉米是辽宁、吉林2省的主要作物,种植面积分别占粮食播种面积的32%和57%以上。由于玉米螟的危害每年减产10%—15%。1981年吉林省因玉米螟危害损失玉米7亿公斤。多年来此2省植保站把防治玉米螟列为植保工作的重点,成绩显著。为减轻劳动强度,减少环境污染保障人畜安全,  相似文献   

8.
据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FAO)估计,世界粮食收获前遭受病虫草害等损失平均约为30—35%。其中因杂草引起的损失为10%左右。据估计我国因病害和虫害造成的粮食损失约占总产10%。而草害造成的粮食损失约等于病害和虫害造成的损失之和,即也约为10%。每年因杂草危害损失粮食达数百亿斤。1983年11月在英国布来顿(Brighton)召开的第十届国际植保会议上关于“植物保护要保障农作物安全、增产,要为人类作贡献”的号召具有现实和长远意义。杂草防除是植保工作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有害生物为害是威胁农业生产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据统计,我国农作物病虫害发生面积已由2000年的50亿亩次增加到2009年的70亿亩次,每年通过防治病虫害挽回的粮食损失约占总产量的15%~20%,尽管如此,每年仍然还有300~500亿斤粮食损失。这说明提高对病虫害的防治水平,人与病虫夺粮还有很大潜力。  相似文献   

10.
洛阳市常年种植各种农作物60万hmz左右。每年因农作物病虫为害造成产量损失在10万t以上.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鉴于农村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日益突出的问题.为进一步探索植保专业化、社会化服务模式,加速洛阳市植保机械的更新换代.促进植保社会化、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的深入开展.建立植保机械化服务长效机制,使其在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我们组织开展了植保社会化、专业化服务调研工作。  相似文献   

11.
至2011年我国粮食生产连续八年增产,这一成绩来之不易,植保工作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据初步统计,2011年全国主要农作物水稻、小麦、玉米、马铃薯等重大病虫害的累计发生面积达2.29亿hm2、累计防治面积超过2.86亿hm2次.其中水稻重大病虫害累计发生0.95亿hm2次以上,防治约1.52亿hm2次.小麦重大病虫害累计发生约0.58亿hm2次,防治0.69亿hm2次.玉米重大病虫害累计发生0.7亿hm2次以上,防治约0.61亿hm2次.植保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农业部"两个千方百计、两个努力确保"的总体部署,克服不利因素,采取各项措施确保粮食丰收并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大力推广了小麦"一喷三防"、水稻"两迁"害虫防控等关键技术,继续推进农药安全使用,为粮食生产的及时控害、减少损失和保障丰收做出了重大贡献.以下对我国201 1年农药市场的概况做一介绍,并对2012年进行展望,预测新一年农药需求情况.  相似文献   

12.
湖南省稻田杂草种类及防除对策倪宝凤(湖南省植保植检站410127)湖南省是水稻生产大省,稻田杂草发生危害严重,每年草害损失粮食约20多亿公斤。为了解决稻田草害问题,近年来我省大力开展了稻田杂草种类调查,为稻田化学除草,提供了科学依据,现综述如下:1稻...  相似文献   

13.
《湖北植保》2007,(1):F0003-F0003
襄樊市地处南北过渡带,是全国十大夏粮主产区和20个地市级大型商品粮基地之一,同时也是农作物病虫的重发区。常年农作物病虫发生面积达2800万亩次以上,特别是小麦条锈病在全国大区流行中,是病菌越夏存疑区、冬春扩繁区和春季流行为害区。是小麦条锈病向北方全国小麦主产区传播的桥梁和通道。 襄樊市委市政府把植保工作作为农村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上升为政府行为,建立植保工作行政、技术和后勤保障“三条责任线”,县乡干部包保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坚持大员上阵抓防控,科学指导抓防控,宣传造势抓防控严肃纪律抓防控。农作物病虫防治面积每年达到5000万亩次,年挽回粮食损失8亿斤,占全市粮食总产的12.5%,年挽回经济损失10亿元。 以病虫防治为重点的植保工作为保障全市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4.
《湖北植保》2008,(3):9-9
2006年稻飞虱大爆发使湖北省水稻损失惨重,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关注。2007年湖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湖北省植保总站积极做好技术推广、防治药剂推荐等多项工作。在稻飞虱爆发虫情更甚于2006年的情况下,2007年,在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下,稻飞虱防控工作取得了全面胜利,成效十分显著。据初步计算,全省共挽回稻谷损失50亿kg,挽回直接经济损失80亿元。全省农业植保部门为确保粮食生产安全作出了重大贡献,我省的稻飞虱防控工作分别得到了农业部和省委省政府的高度肯定。  相似文献   

15.
野燕麦(Arena fatua L.)是世界性的难治害草之一,也是我国北方农田中的主要恶性杂草。据统计,全国已有23个省(区)6000多万亩农田遭受其害,每年损失粮食约20亿斤。近几年来,野燕麦的发生范围又有所扩展,有继续由西向东,从北向南蔓延的趋势。1960年以前陕西省农田中极少见到野燕麦,从1965年以后野燕麦逐渐扩展蔓延,至今全省已有20多个县、市,约980万亩农田发生,每年损失粮食在1亿斤左右。  相似文献   

16.
刘玉珍 《植物检疫》2021,(1):I0006-I0006
"民为邦本,食为政首".从古至今,保障粮食安全都是改善民生的必经之路.我国也一直把粮食生产置于"重中之重"的地位,长期坚持并践行"以人为本"、"科技兴粮"的基本方针,取得了良好成效——我国粮食总产量连年增产.  相似文献   

17.
近10年农作物主要病虫害发生危害情况的统计和分析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2006-2015年,我国农作物病虫草鼠害总体处于严重发生状态,各类病虫害年发生面积在4.603 5亿~5.075 3亿hm2次,年均挽回粮食损失9 684.68万t,占全国粮食总产的17.35%;年均实际损失粮食1 965.49万t,占全国粮食总产的3.53%。五大粮食作物中每年通过防治挽回损失的比例,水稻、小麦、玉米、大豆和马铃薯分别占55.18%、21.29%、18.97%、1.88%和2.68%,实际造成损失的比例分别占33.67%、23.31%、35.13%、2.11%和5.79%。影响全国粮食生产最为重要的10种(类)病虫害依次为稻飞虱、水稻纹枯病、稻纵卷叶螟、玉米螟、小麦蚜虫、二化螟、稻瘟病、小麦纹枯病、小麦赤霉病、小麦白粉病;某一个病虫暴发危害时最高可实际造成200万t以上的粮食损失,总损失可达2 200万t,占某类粮食总产的12%左右,对国家粮食安全影响巨大。最具暴发和流行危害特点的种类主要有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瘟病、小麦条锈病、小麦赤霉病和黏虫等6种。本文运用大量翔实的历史数据统计分析了近10年来水稻、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病虫害的危害损失和暴发危害情况。  相似文献   

18.
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植物保护工作者始终奋战在"虫口夺粮"保丰收的一线,通过建队伍、明思路、强保障,建立了贯通五级、覆盖全国的植保体系,确立了"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健全了上下衔接、多管齐下的制度保障。一代代植保人立足实践、探索创新,扎实推进改治并举、源头治理、联合监测、抗性治理、阻截防控等工作,破除千年蝗灾、力克小麦条锈病、阻截草地贪夜蛾、严控马铃薯甲虫疫情蔓延,实现了对重大农作物病虫害的持续有效控制,为稳定粮食生产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植保工作者始终胸怀国家粮食安全,加快构建植物保护体系新格局,推进接续科研、融合产业、传导新型经营主体的技术集成创新,打造管理中枢化、应用一体化的植保大数据平台,铸强保障粮食安全之盾。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农药使用成就回顾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虽然早在 1 0 0 0a以前就已有应用硫磺、铜绿、砒霜以及多种植物性农药防治病虫害的经验 ,但作为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一项科学技术 ,农药的生产和使用技术的发展还只是新中国成立以来 ,近半个世纪内的事。据统计 ,90年代全国平均每年发生农业病虫害面积 2 .5亿hm2 次 ,防治面积为 2 .7亿hm2 次 ,其中使用农药进行防治占 90 %以上 ,经防治每年挽回粮食损失约 4 0 0 0万t,棉花 1 70万t;平均每年药剂除草 0 .4 2亿hm2 ,挽回粮食损失 90 0万t以上 ;平均每年药剂灭鼠约 0 .2亿hm2 ,挽回粮食损失 3 70万t。另外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  相似文献   

20.
由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主办的第二十届全国植保信息交流暨农药械交易会(简称“双交会”)将于2004年11月在湖北武汉举行。本届会议的主题是“植物保护与粮食安全”。本次会议为积极宣传植物保护工作在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与确保粮食安全中的重要作用,有效开展植保技术的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