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野外地质剖面观测和室内岩石薄片分析为基础,采用岩石学、沉积学、生物学及储层地质学的理论与方法,对桂中坳陷泥盆系碳酸盐岩的成岩作用过程和类型进行了研究,并讨论了不同的成岩作用对储层物性的影响。研究表明:桂中坳陷泥盆系是一套以海相碳酸盐岩为主的连续地层,其主要岩性为生物灰岩、泥晶-粉晶灰岩、含泥或泥灰岩、礁灰岩、白云质灰岩和白云岩;共识别出7种主要的成岩作用类型,包括泥晶化作用、压实-压溶作用、裂缝化作用、重结晶作用、胶结作用、白云石化作用、溶蚀作用。成岩作用对储层物性的影响主要有2个方面,一方面可以在储层中形成次生孔隙、裂隙以及溶孔、溶洞,增加储层的有效孔隙度和孔隙的连通性,改善岩石的渗透性;另一方面会以充填、衬垫和次生加大的方式缩小储层中的原始孔隙,导致渗透性变差。  相似文献   

2.
页岩气水平井压裂分段分簇设计的簇间距大小对页岩储层改造效果有重要的影响,针对涪陵焦石坝部分区块页岩储层埋深大、三向应力高、构造变形强等特点,通过气藏数值模拟和压裂设计模拟,提出了"细分段密分簇+大孔径射孔"设计思路,对页岩气水平井进行细分段(34~47m)、密分簇(15~21m)。试验结果表明,"细分段密分簇"压裂设计能够有效增加压裂裂缝面积、压后平均缝宽以及缝网复杂度。综合考虑页岩气水平井地质以及工程特征,配合高黏胶液和中黏减阻水,形成了适用于焦石坝页岩储层"细分段密分簇"压裂优化设计方法,对指导页岩气水平井压裂优化设计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3.
水平井是有效降低页岩气开发成本、最大化改造页岩储层的钻井技术。水平井压裂形成的缝网体系主要受储层天然裂缝与人工裂缝的夹角、岩石力学性质、水平井主应力方位、水平应力压差等因素的控制。选择最小水平主应力方向钻探水平井,能在压裂时形成较为复杂的网状裂缝,提高产量。本文以彭水页岩气区块为例,通过不同地应力方位测定和计算了最大主地应力方位,并以此为依据确定水平井钻探方位。钻探及压裂实践证明,采取该方法实施的水平井在页岩储层体积改造中有较好效果,在国内率先获得了3.8万方产量.拉开了中国页岩气水平井开发的序幕。  相似文献   

4.
涪陵页岩气田通过前期对地层的认识及实践形成了"混合压裂、组合加砂"工艺,取得了较好的改造效果。从建立压裂井筒模型出发,结合射孔理论及水力学计算,并通过与低排量常规压裂、水力喷射压裂的岩石破裂机理比较研究,对页岩气储层起裂瞬间的岩石破裂机理进行分析,探讨了页岩气储层"复杂缝/网缝+主缝"的压裂理念以及页岩气储层压裂改造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5.
煤系可改造性对于煤系泥页岩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以黔西北地区煤系龙潭组海陆过渡相泥页岩储层为例,基于试验测试与理论研究,揭示了煤系泥页岩沉积、矿物组成、有机地球化学、储集物性、含气性及地应力等特征,总结了储层可改造性。研究结果表明,龙潭组煤系泥页岩储层具有"四高一低"特点,即高黏土矿物含量、高成熟度、较高有机质丰度、高含气量、脆性总体较低;随着深度增加,脆性指数呈现增加趋势,储层的可改造性增强;研究区主应力方向为近NNE~SSW向,具有高地应力梯度,且主应力和应力差随着埋深增加而增大;区域构造背景控制下呈现显著水平主应力主导:在埋深小于650m时,地应力表现为逆断层应力模式(σ_(h,max)σ_(h,min)σ_V)或走滑断层应力模式(σ_(h,max)σ_Vσ_(h,min)),在埋深大于650m时,表现为逆断层型应力模式(σ_(h,max)σ_(h,min)σ_V);地应力组合特征决定了煤系浅部储层改造裂缝以水平或者垂直裂缝为主,且在浅部低主应力差作用下,易形成复杂缝或沿天然裂缝扩展;在煤系深部压裂裂缝以水平缝为主,且具有高主应力差,压裂裂缝趋于沿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扩展。  相似文献   

6.
从页岩气形成的物质基础和储集特征等方面对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的页岩气资源潜力进行了分析。该地区石炭-二叠系海陆过渡相地层中发育的暗色泥页岩层系分布广泛,厚度大,有机质丰度高,以腐殖型为主,成熟度多集中在1.3%~2.5%,处于大量生气阶段,为页岩气资源提供了有利的成藏条件。  相似文献   

7.
2015年以来,中国页岩气勘探开发取得重大进展,建成涪陵和威远2个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年产能超过70×108 m3。但在勘探开发过程中逐渐暴露出区块之间气井产能、压裂液返排率差异性大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根据岩心观察描述、分析化验资料以及测井解释成果,从储层沉积环境、厚度、矿物组成以及储集空间类型、物性、含气性等特征入手对比储层特征差异性。研究表明,涪陵和威远地区龙马溪组页岩储层各项指标与国外典型产气页岩储层相似,具有页岩气商业建产的储层基础。但与涪陵地区相比,威远地区存在储层厚度略薄,碳酸盐矿物组成含量高,相对富黏土矿物,有机碳含量、有机质孔占比、层理缝发育程度、孔隙度、水平渗透率、实测含气量等低的特征。探讨上述页岩储层特征差异性有利于解释两个地区页岩气藏勘探开发中所遇到的诸多问题,提出不同的压裂开采对策。  相似文献   

8.
准噶尔盆地乌伦古坳陷石炭系烃源岩在外围露头区具备一定生烃条件,但在坳陷区的发育规模及地化特征不明确,制约了对该地区的中深层勘探。在分析乌伦古坳陷的地质概况及勘探现状的基础上,从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有机质成熟度和生物标志物特征对乌伦古坳陷石炭系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石炭系滴水泉组烃源岩发育大套灰色炭质泥岩,钻遇厚度大,处于高过成熟演化阶段,有机显微组分中贫氢次生组分的大量出现表明其有机质类型为Ⅰ-Ⅱ1型,属于好的烃源岩;生物标记化合物特征表明其沉积时为相对成化、还原的环境;石炭系与上覆三叠系之间存在明显成熟度“断层”,其在三叠系沉积之前达到了现今的高成熟度;后期保存条件是石炭系生成的油气能否成藏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四川盆地川西坳陷上三叠统须四段煤系泥岩的岩石热解、碳同位素、岩石有机显微组分等资料进行分析,揭示其地球化学特征和对川西坳陷上三叠统须四段天然气藏的意义。分析结果表明:在研究区的北段、中段和南段,上三叠统须家河组须四段煤系泥岩有机碳含量范围分布在0.26%~58.89%,煤系泥岩的TOC含量由北向南逐渐升高,平均值分别为0.74%、2.94%、3.13%;分析样品中镜质组和惰质组含量很高,壳质组与腐泥组的含量低,有机质类型指数指示其有机质类型均为Ⅲ型(腐殖型);几乎所有样品都达到成熟,其中处于成熟阶段的样品占总数的51.69%,高、过成熟的样品占总数的47.75%。综合分析认为,川西坳陷中段须四段的煤系泥岩是好的气源岩,具有好的生气能力。  相似文献   

10.
结合国内近几年钻探成果,利用泥页岩的厚度、有机质丰度、镜质体反射率等指标作为评价标准,选取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吐哈盆地和珠江口盆地进行分析,阐述各典型区块的勘探开发现状并指出主要勘探方向,为我国典型页岩气区块勘探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水平井压裂技术已成为页岩气开发的一种有效手段,应用该技术能够增加储层的改造体积,从而形成错综复杂的裂缝网络,最终提高采收率。页岩气水平井压裂技术主要包括多级压裂、同级压裂和丛式井工厂技术。详细分析了多级压裂、同步压裂和丛式井工厂技术的作业流程和特点,以期为页岩气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鄂尔多斯盆地发育分布广、厚度大、有机质含量高的页岩,由于目前相关的试验性页岩气开采较少,对其潜力缺少定量或相对定量方面的评估。北美地区Barnett页岩是页岩气开采历史最长,产量最高的页岩,建立了可靠的页岩气评价标准。从沉积背景、页岩气形成条件、储集特点等方面,对美国FortWorth盆地Barnett页岩和鄂尔多斯延长组张家滩页岩进行了对比性研究,2套页岩具有相似的沉积背景、厚度、有机质类型及热演化程度。通过对比,预测了延长组长7油层组张家滩页岩的有利探测区。  相似文献   

13.
涪陵焦石坝页岩气气田已经实现商业开发,主要采用长水平段分级压裂模式进行。结合涪陵焦石坝页岩气田页岩气水平井产气剖面测井资料,在分析产气剖面测井资料解释方法的基础上,对涪陵焦石坝页岩气水平井产气剖面测井资料的实际应用效果开展系统研究,总结出产气剖面测井资料在页岩气田开发中的应用,为页岩气水平井轨迹钻遇小层设计、页岩气藏储层评价、压裂工艺参数优化及动态分析提供可靠依据,有效指导页岩气田的合理开发。  相似文献   

14.
研究区内龙马溪组页岩有机质类型以Ⅰ型和Ⅱ型干酪根为主,富有机质页岩厚度一般大于30m,总有机碳质量分数普遍大于2%,有机质总体仍处于过成熟阶段,岩石脆性矿物含量相对高、黏土矿物含量相对低,具低孔、渗特性,为页岩气成藏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自中生代以来,研究区经历了5期构造运动,为强隆升、强剥蚀、强变形的强改造区;野外采集了海拔、地层出露特征、地层剥蚀情况、褶皱形态、节理及断裂特征、泉水及热液矿床的分布等资料,以海拔、剥蚀、倾角、变形、破裂5个指数定性半定量评价页岩气保存条件。结果表明:研究区西北部海拔较低,剥蚀量相对小,地层倾角相对较缓,变形强度、破裂强度相对小,页岩气保存条件好;东南部海拔虽低,但剥蚀量相对大,多为高角度地层,变形强度、破裂强度相对大,页岩气保存条件差。  相似文献   

15.
用微地震、产剖测试、示踪剂监测等方法,研究页岩气多级压裂水平井缝网形成特征,评价压裂改造效果,由于受施工条件、经济和环境等因素影响,难以取得明显成效。以涪陵页岩气开发试验井为例,应用反褶积方法,结合不稳定生产动态分析,研究多级压裂水平井线性流、拟稳态流(或边界控制流)响应特征,评价压裂改造体积(SRV),可以取得良好效果,为钻完井、压裂试气工艺优化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6.
涪陵页岩气田焦石坝区块西部裂缝发育区液体滤失严重,压裂改造难度大。为提高施工改造效果,研发出了一套针对页岩裂缝发育区的压裂泵注工艺。该工艺通过改变施工排量、调整液体性能等措施手段,增强了工艺对于页岩裂缝发育地层的适应性,具有液体滤失低、加砂强度高、工艺流程简单可控的特点。在涪陵页岩气田焦石坝区块裂缝发育区的压裂施工中进行了应用,优化后的工艺相比于优化前同等规模的工艺,形成的人工裂缝更为复杂,有效改造体积更大,产量更高,取得了更好的压裂改造效果,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通过野外实地剖面测量,将西乌珠穆沁旗地区上二叠统北大山组(P3 b)划分为4种沉积相带,从下到上依次发育前缘陡坡、盆地陡坡过渡带、裂陷盆地、前缘陡坡、礁滩,具有良好的生储盖组合关系。在上述研究基础上,结合有机地球化学以及岩石学等方法,对 P3 b 烃源岩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有机质成熟度和泥页岩矿物组成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西乌珠穆沁旗地区 P3 b 烃源岩属于较好烃源岩,泥、页岩硅质含量高,排烃能力强,利于油气的富集和成藏,可作为好的油气勘探选区。  相似文献   

18.
由于页岩气藏层理发育,页岩气藏水平井与常规油藏水平井相比,井眼不稳定问题及不易压裂问题更为突出,需要提出兼顾两者的水平井眼方位优选方法。采用理论研究和数值模拟的方法,详细分析了走滑断层地应力状态下页岩层理倾角和走向对水平井方位优化的影响。研究表明,层理倾角对水平井井眼方位优化影响很大。层理倾角较小时,页岩水平井易于压裂的方位与井眼稳定的方位是一致的,选择水平最大地应力方向或靠近水平最大地应力方向为优选方位。层理倾角较大时,页岩水平井易于压裂的方位与井眼稳定的方位几乎是相反的,需要选择维持井眼稳定要求的钻井液密度不高,且相对易于压裂的方位。层理走向对水平井井眼方位优化几乎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9.
长岭地区坳陷层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的叠加改造,区内共发育4种断裂平面组合样式,中央坳陷区的乾安、黑帝庙等地区主要发育羽状直线型断裂组合;西部阶地可发育走滑断裂系形成的羽状对称型断裂组合;西部斜坡区和东部腰英台地区主要发育"入"字型、"S"字型等断裂组合。坳陷层总体发育有利的低幅度断块构造圈闭,断块圈闭又分为西部斜坡圈闭带和东部斜坡圈闭带2种类型,其圈闭演化特征是"形式相似、特征不同"。  相似文献   

20.
储层岩石的电性响应特征及电性参数是常规油气储层评价的重要依据,其电阻率一般与流体的饱和度、矿化度密切相关,页岩气属于非常规油气,其储层特性与常规油气的相差较大,故电性响应特征和影响因素有待研究。多矿化度条件下页岩的复电阻率试验结果说明,页岩的复电阻率幅值和相位随矿化度的变化而改变,低矿化度条件下变化明显,高矿化度趋缓,在100g/L和200g/L时,2块页岩的电阻率幅值接近,相位基本重合。反演结果表明,电阻率随着矿化度的增大而减小,极化率整体上逐渐减小,最后趋于稳定,即矿化度越高,极化率基本保持不变。目前,电阻率和极化率参数已应用于页岩气勘探,不同矿化度条件下页岩的复电阻率特性有利于指导页岩气储层评价,但影响电阻率和极化率的因素较多,如页岩孔隙结构、矿物成分等,其影响程度和规律仍需进一步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