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蜜蜂麻痹病,又称瘫痪病。该病主要危害成年蜜蜂,严重的也要危害蜂王和幼蜂,导致蜂群衰败。早春及夏季蜂群较弱时更须引起注意。患麻痹病的蜜蜂,有的腹部膨大,也有的头尾变黑,也有的两种症状均有。病蜂一般均要颤抖、抽搐、失去飞翔力,只能缓慢爬行,常被健壮成蜂拖赶出箱外而致死。预防麻痹病的方法,主要是要注意蜂群  相似文献   

2.
<正>蜜蜂麻痹病,又称黑蜂病,瘫痪病,是一种成蜂传染疾病。麻痹病主要通过病蜂互相接触,取食被污染的饲料传播,应及时采取措施防止疾病发生。1.发现病蜂及时处理:平时管理蜂群要注意观察,一旦发现黑蜂立即采取措施。2.杜绝使用被污染的饲料喂蜂:饲喂蜂群的饲料要优质,不让污染饲料进入蜂群,这一点要严格把关。如果发现蜜源植物被污染应立即转场,避免不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蜜蜂麻痹病又名瘫痪病、黑蜂病、大肚病等,是一种成年蜂病毒病,传播甚广,危害严重。据报道,有70%爬行蜂出现的蜂群都是感染了麻痹病。几乎所有蜂种对麻痹病皆有易感性。各龄期、性别的成年蜂都受感染。此病有季节性,多发生在5~9月间,5~6月达到高峰。病情严重时成千只蜂从蜂箱爬出或被工蜂驱逐出外,造成蜂群损失很大。  相似文献   

4.
蜜蜂爬蜂病是近几年对蜂群危害比较严重的病害之一。该病的病因比较复杂,制约因素也很多,常常与其它蜂病并发,发病症状都呈现出“爬蜂”的特点,如病蜂大肚,四肢麻痹,无力飞行,只能在地上爬行,最后死亡等,故而得名。1.病因:爬蜂病是多种病因综合作用的结果,如孢子虫病、麻痹病以及马氏管变形虫、螺原体、蜂螨危害等。2.症状:由于病因复杂,发病症状也呈多样性,如蜂体颤抖,四肢麻痹,腹部膨大、变黑,病蜂欲飞无力或不能飞翔,在箱前、场地上乱飞乱爬,蜂群拖子、弃养。雨后晴天病峰突然增多,蜂中肠膨大,呈白或黑色,后肠…  相似文献   

5.
蜂群伤热引起的爬蜂病爬蜂病是目前我国较流行的一种蜂群疾病,发生此病的原因很多,疾病的类型也就多。有病毒感染型,主要是急、慢性麻痹病毒感染所致;孢子虫感染型爬蜂,它是由原生动物微孢子虫所感染引起;生物碱中毒型爬蜂,最典型的就是枣花病,它是由于枣花蜜中含...  相似文献   

6.
蜜蜂慢性麻痹病又叫“黑蜂病”或“瘫痪病”,是长期危害成年蜂的主要传染病之一。在我国,每年的春末夏初或秋末冬初是发病的高峰期。近两年来,我省西部地区大面积暴发蜜蜂麻痹病,严重地影响蜂群的群势发展,同时也影响了单群蜂产品产量。  相似文献   

7.
根据英国学者贝利的报导,在患成年蜂病的蜂群中,表面健康的蜜蜂体内有时存在着急性麻痹病毒,我们从本室患慢性麻痹病的蜂群中抓取50只表面健康的蜜蜂进行纯化,发现了急性麻痹病毒,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1991年,我地蜂群暴发白垩病,很多蜂场垮场,养蜂人改行。我的蜂群也不例外地染病,尽管用了很多方法,但始终没有治好。在我的所有蜂群中,惟有一群蜂没有感染白垩病。这群蜂采胶能力极强,蜂箱的所有裂缝均被蜂胶糊严,几天检查一次蜂群,覆布就很难扯下。当时我猜想这群蜂具有抗白垩病能力,并设想用它作种蜂群,培育抗病蜂群。第二年春天,没有染病的这群蜂强壮后,我用其雄蜂作种用雄蜂,又用这群蜂的蜂王产的卵培育蜂王,还用这群蜂作哺育群。我把其他蜂群中的雄蜂处死,病重蜂群的蜂王也处死,并安上了王台。到蜂王产卵后,我把病群的蜂王全部换成新王…  相似文献   

9.
蜜蜂麻痹病是危害养蜂生产的一种成年蜂病毒病。目前在我国发现的有两种:一种是慢性麻痹病;另一种是急性麻痹病。患慢性麻痹病的蜜蜂身体颤抖,有的腹部膨大,有的头尾变黑,绒毛脱落,蜂体瘦小,病蜂失去飞翔能力,寿命缩短,蜂群群势明显下降,严重影响繁殖和蜂产品的产量;患急性麻痹病的蜜蜂,病状不大明显,但死亡量大,而且来势凶猛,给养蜂生产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转地蜂场成年蜂患麻痹病较严重。现将我场对蜜蜂麻痹病的预防措施及防治方法介绍给大家。一、预防措施1、要尽可能了解相邻蜂场,有那些不正常的蜜蜂死在箱外,病蜂的症状如何?最好是自己亲自观察,一旦发现,要立即对自己的蜂群进行预防。2、如果自己蜂场蜜蜂...  相似文献   

11.
麻痹病是蜜蜂成年蜂因感染麻痹病病毒引起的,这种病又叫瘫痪病、黑蜂病。在防治蜜蜂麻痹病方面我们采用以下综合防治措施,收到了良好效果。首先,改善蜂群生活环境,防止蜂群受潮;更换箱内包装、旧脾;刮除箱壁、箱底污物,并用少量石灰消毒;加强保温,改善通气;饲喂优质无污染蜜粉饲料。其次,将升华硫磺粉撒在框梁上、巢门口和箱底,每群10克左右。患病蜂因难以忍受这种异味刺激而纷纷爬出箱外,升华硫磺粉对蜜蜂麻痹病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效果。第三,采用药物糖浆治疗。按2∶1的糖水比熬制糖浆,每100框蜂饲喂1公斤,药量每…  相似文献   

12.
<正>川东北秦巴、绥汀地区春秋两季,若蜂群管理不当,多有发生蜜蜂麻痹病,这种病分慢性、急性2种。蜜蜂麻痹病又叫瘫痪病、黑蜂病。是由病毒引起的危害成年蜂的传染病,其中慢性麻痹病危害最大。急性麻痹病经口侵染引起蜂群发病几率不高,侵染主要是由于大蜂螨媒介作用引起。所以防控上以治螨为主,春季做好保温,病害常会自愈。患慢性麻痹病的蜜蜂通常有2种症状:一种为大肚型,即病蜂头部、腹部暗淡,腹部膨大,蜜囊充满液体,身体和翅膀发抖,不能飞翔,在地面缓慢爬行或集中在巢脾框梁上,反  相似文献   

13.
祝长江 《中国蜂业》2010,61(9):28-29
<正>孢子虫病是蜜蜂成年蜂消化道传染病,一年四季均有发生,春季和冬季是多发季节。冬季蜂群越冬,孢子虫病和伤寒型痢疾并发,或孢子虫病与麻痹病同时发生(一箱蜂有麻痹病和孢子虫病),或孢子虫和蜂螨同时存在。孢子虫病分为极慢性、慢性和急性。  相似文献   

14.
82年我养的十余群意蜂患了慢性麻痹病,症状是:病蜂瘦小,头尾发黑,绒毛脱落,身体颤抖,不能飞翔,被工蜂围咬驱逐。巢内病蜂多数在框樑上及巢脾的边角上。有的病蜂腹部膨大,行动迟缓。两三天内蜂箱附近死蜂遍地(是成年蜂),春秋季节较重。经饲喂各种抗菌素等药物均无效。我查阅了有关资料,了解到意蜂麻痹病是因病毒引起的。于是我基于试一试的想法,在83年乘蜂群将要出室的时机,对越冬蜂箱的巢脾、蜜粉脾及各种蜂具进行了全面的消毒,做法如下:更换越冬箱(旧法是用火焰燎烧过的),更换全部越冬蜜粉脾(蜜脾是用白糖一份兑  相似文献   

15.
(一)囊状幼虫病 又名囊雏病,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幼虫传染病。春末夏初多发,主要传染源为被污染的饲料。病虫一般于5~6日龄大量死亡,发病蜂群子脾中常出现不规则的空房。 防治:选育抗病蜂种,加强饲养管理。密集蜂群,加强保护、保温。断子清巢,减少传染源。备足饲料提高蜂群抗病力。 药物治疗:将市售碘酊加水配成1%~3%的溶液再加少量白糖,配成稀糖液喷脾。使用浓度要由低到高,最好在傍晚使用。按每框蜂病毒灵1片、多种维生素1片,调入糖浆内喂蜂。 (二)麻痹病 又叫黑蜂病或瘫痪病,病原体为慢性麻痹病毒和急性麻痹病毒。一般春秋季在成…  相似文献   

16.
《中国蜂业》2017,(5):38-39
<正>近几年我国春季和秋季会有大量蜜蜂爬出巢门而死亡,死亡的成年蜜蜂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由慢性麻痹病引起的。蜜蜂慢性麻痹病又叫黑蜂病、瘫痪病,养蜂者要学会鉴别该病发作时成年蜂从爬出巢门到死亡的的症状,从而有效预防和控制该病。蜜蜂慢性麻痹病的防治对于蜂群春繁阶段快速度过越冬蜂更替期,迅速进入采集蜂积累阶段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对慢性麻痹病的发病原因、症状描述以及防治措施做简要介绍。一、病原蜜蜂慢性麻痹病是由慢性麻痹病病毒(Chronic bee  相似文献   

17.
据笔者近几年的观察,“白头蛹”与工蜂的体质关系极大,它出现的时期大都在蜂群患病或病前后期。特别是患有中囊病和麻痹病的蜂群更易出现。去年中囊病席卷了我地区,一些旧法饲养中蜂群全部飞逃,逃后留下的巢脾皆被小巢虫毁坏。据调查,发病前,许多蜂场都出现了严重的“白头蛹”。我的十多群蜂经药物治疗控制了病情后,也出现了大量的“白头蛹”。但在病情治愈后,工蜂积极清理巢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我地不少蜂场在越冬后期和春繁期间发生一种成年蜂疾病,其症状为腹部膨大,爬行缓慢,蜂体颤抖,失去飞翔能力;有时肢体麻痹、腹泻,患病严重的蜂群,如在气候条件差时,在箱底及巢门口死蜂成堆,甚至堵塞巢门,有时在巢脾及巢门口有大量的粪便,气味难闻,根据以上症状分析判断为蜜蜂副伤寒病,也叫"下痢病".  相似文献   

19.
蜜蜂慢性麻痹病是一种成年蜂传染病,据国外报道,确定这种病是由病毒引起的,并命名为蜜蜂慢性麻痹病(CBPV)(Bailey.1963)。目前,这种病在世界各地广泛的传播。在我国,近年来该病有的地方也发生和蔓延,尤其春、秋两季发病更为严重,养蜂员称为“大肚病”或“黑蜂病”,患病蜂群轻者群势下降,重者全群死亡,对养蜂  相似文献   

20.
2004年我的蜂群第一次染上白垩病,当时我用了各种药物没能把病情控制住,最后没办法只能忍痛烧毁。2006年我的蜂群又发现白垩病,经过几次治疗,放在一边没管它,等喂越冬饲料时竟然病情好转。2007年春,蜂群出窖后,患白垩病的蜂群没有病症,第一批幼蜂出完,其中一箱蜂加到第六张脾时,蜂群不长也不降,20天后在边二脾上见到患白垩病幼虫。为什么蜂群大多在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