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3 毫秒
1.
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Hg~(2+)和Pb~(2+)胁迫对脆江蓠(Gracilaria chouae)生长及光合生理的影响。实验设置Hg~(2+)质量浓度为0.01 mg/L、0.025 mg/L、0.05 mg/L、0.1 mg/L、0.25 mg/L和0.5 mg/L,Pb~(2+)质量浓度为0.05 mg/L、0.1 mg/L、0.5 mg/L、1 mg/L、2 mg/L和4 mg/L,以未添加重金属的实验组为对照,持续培养7 d,分别测定不同处理藻体的生长速率、光合放氧速率、光合色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和光合碳代谢途径中关键酶活等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在Hg~(2+)胁迫下,藻体特定生长率(SGR)显著下降(P0.05),质量浓度达到0.5 mg/L时藻体出现负增长;光合放氧速率降低35.48%~77.59%;叶绿素a、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下降(P0.05),Hg~(2+)质量浓度高于0.1 mg/L时藻体藻蓝蛋白和藻红蛋白含量显著降低(P0.05);最大光合效率(F_v/F_m)和实际光合效率(Y(Ⅱ))随着Hg~(2+)浓度增加先降低后升高,0.05 mg/L时出现第二个峰值,丙酮酸磷酸双激酶(PPDK)也出现相似趋势。藻体对Pb~(2+)的敏感程度低于Hg~(2+),Pb~(2+)质量浓度为0.5 mg/L时,光合产氧速率显著下降(P0.05),质量浓度到达1 mg/L时,藻体SGR和叶绿素a、类胡萝卜素出现显著下降(P0.05),而叶绿素荧光参数和藻蓝蛋白含量则无显著性差异;Pb~(2+)质量浓度达到4 mg/L时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RuBiSCO)出现显著下降(P0.05),PPDK酶活性则显著上升(P0.05)。实验结果证实:重金属Hg~(2+)和Pb~(2+)胁迫对脆江蓠的生长和光合作用都有不利影响,藻体对Hg~(2+)胁迫的敏感度要高于Pb~(2+),Hg~(2+)质量浓度为0.01 mg/L时,藻体出现胁迫,并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加剧,Pb~(2+)质量浓度超过1 mg/L时,藻体胁迫明显。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氨氮胁迫与恢复对克氏原螯虾抗氧化和免疫酶活性及组织结构的影响,将体质量(6.33±0.73)g的克氏原螯虾暴露于0、20、40、60、80 mg/L 5个氨氮质量浓度下,比较胁迫48 h时及恢复48 h后,各组肝胰腺、鳃和血清的抗氧化和免疫酶活性以及各组肝胰腺和肌肉组织结构的变化。试验结果显示:氨氮对克氏原螯虾幼虾24、48、72、96 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359.37、238.09、196.34、162.00 mg/L,安全质量浓度为16.20 mg/L。胁迫48 h后,除20 mg/L试验组外,其余试验组肝胰腺的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较对照组显著增强,80 mg/L组鳃的总抗氧化能力显著降低、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增强,80 mg/L组血清的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增强;恢复48 h后,60 mg/L组肝胰腺和鳃的丙二醛含量较对照组显著上升,80 mg/L组鳃的过氧化氢酶活性较对照组显著增强,60 mg/L组血清的总抗氧化能力较对照组显著上升,其他试验组酶活性均恢复至对照组水平。氨氮胁迫48 h,随着氨氮质量浓度的升高,肝胰腺管腔逐渐变形、转运泡增大,鳃的呼吸上皮细胞开始脱落、...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棒叶蕨藻变种(Caulerpa sertularoides f.Longipes)对重金属离子胁迫的生理响应,通过恒温光照培养方法探讨棒叶蕨藻变种在重金属铜离子(Cu~(2+))、铅离子(Pb~(2+))、镉离子(Cd~(2+))的胁迫下对其日特定生长率(SGR)、可溶性蛋白含量、叶绿素a(Chl-a)、谷胱甘肽转移酶(GS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3种重金属离子的胁迫会影响藻体的正常生长,SGR均出现负增长,可溶性蛋白和Chl-a含量随处理浓度的增大而呈下降趋势,其中Cu~(2+)的影响尤为明显;重金属对藻体生长的抑制能力大小为Cu~(2+)Pb~(2+)Cd~(2+);3种重金属离子对SOD和GST影响均表现为先升后降趋势,除了Cd~(2+)对SOD影响峰值出现在5.00 mg/L之外,其他处理组的峰值均出现在质量浓度为2.50mg/L时。研究结果可为棒叶蕨藻变种的重金属胁迫机理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0.40%硫酸软骨素(CS)和酸解氧化魔芋葡甘露聚糖(AOKGM)对齐口裂腹鱼生长、抗氧化及镉胁迫之后抗氧化性能和组织中(肝脏、肾脏和鳃)镉积累量的影响,实验选取450尾初始体质量为(98.00±8.54) g的齐口裂腹鱼分为3组(对照组、AOKGM组和CS组),进行为期8周的养殖实验,然后每个实验组选取120尾齐口裂腹鱼暴露在镉环境中,进行15 d的镉胁迫实验(镉浓度分别为0、0.10、0.25和1.00 mg/L),分别对2种多糖在齐口裂腹鱼生长及抗氧化性能方面进行相关研究,以及分析镉胁迫后2种多糖的抗氧化性能和组织中镉的积累量。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2种多糖显著提高了齐口裂腹鱼的特定生长率、脾体指数和头肾指数;粗脂肪、灰分和粗蛋白质相对于对照组也有显著影响。CS和AOKGM均显著提高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总蛋白(TP)和一氧化氮(NO)含量,降低葡萄糖(GLU)含量;CS能显著提高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胆固醇(TC)含量,降低丙二醛(MDA)含量。结果显示,与镉浓度0 mg/L相比,MDA含量在镉浓度为1.00 mg/L时最高,SOD活性在镉浓度为1.00 mg/L时最低,GSH-Px活性在镉浓度为0.25和1.00 mg/L时显著降低,NO含量在镉浓度为0.25和1.00 mg/L时显著升高。镉胁迫实验中,与对照组相比,2种多糖组的SOD活性显著提高,MDA含量降低;NO含量在镉浓度0.10~1.00 mg/L胁迫时显著降低;CS显著提高镉浓度0.10、0.25 mg/L胁迫下的GSH-Px活性,AOKGM组GSH-Px活性在镉浓度为0.25、1.00 mg/L时显著高于对照组。与无镉组对比,齐口裂腹鱼肝脏、肾脏和鳃镉的积累量在各镉浓度下显著增加;而CS和AOKGM均能够降低机体组织镉含量。研究表明,在饲料中添加0.40%的2种多糖均能提高齐口裂腹鱼生长、抗氧化性能,降低镉胁迫下鱼体肝脏、肾脏和鳃中镉的积累量,缓解镉对齐口裂腹鱼造成的氧化损伤,为齐口裂腹鱼饲料的开发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重金属铬在水环境中的致毒机理和生态风险,本实验开展不同浓度Cr6+(0、0.1、0.75、1.5、2.25和3 mg/L)对受试生物普通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的急性毒性实验,分析藻密度、叶绿素a(Chl-a)含量、多糖含量、蛋白(TP)含量、活性氧自由基(ROS)含量、丙二醛(MDA)含量、细胞膜通透性、总抗氧化(T-AOC)能力、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谷胱甘肽(GSH)含量、植物螯合肽(PCs)含量和吸附效率等指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96 h内Cr6+各浓度组均会抑制藻细胞的生长,其中3 mg/L处理组抑制率最高,为57.32%,96 h-IC50为2.067 mg/L。叶绿素a(Chl-a)含量和藻细胞生物量的变化呈现一致性,3 mg/L处理组最低,仅为对照组的26.60%。藻细胞胞内多糖和TP含量随着胁迫浓度的升高而降低。胁迫浓度的增加诱导了ROS含量的升高,3 mg/L浓度组ROS水平为对照组的6倍,MDA含量呈现相同趋势。此时藻细胞受到氧化损伤,细胞膜通透性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6.
氮负荷较高的富营养湖泊中,着生藻大量增加,而牧食者数量却逐渐减少,进而导致沉水植物衰退或消亡;为了探究氮浓度过高对螺类生长的影响,本文基于受控实验,探讨了不同水体氮浓度(1 mg/L,4 mg/L,7 mg/L)培养下的着生藻碳氮计量特征对铜锈环棱螺(Bellamya aeruginosa)生长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4 mg/L处理组的着生藻和螺体内的碳和氮含量均高于1 mg/L和7 mg/L处理组,而碳氮比则低于这2个处理组;1 mg/L处理组的着生藻和螺体内的碳和氮含量最低,其碳氮比最高。着生藻氮含量与螺体内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877,P0.001)。水体氮浓度为1 mg/L处理组的螺生长率和体长均高于4 mg/L和7 mg/L处理组,4 mg/L处理组的螺生长率和体长最低。研究结果显示,着生藻氮元素含量在一定范围内会随着水体氮浓度的增加而升高,着生藻氮含量与螺体内的氮含量变化一致,作为螺食物的着生藻氮含量增加时,螺体内氮含量也相应随之增加。环棱螺食物质量的下降与着生藻中化学元素含量的改变有关,这可能是螺生长受到抑制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将体质量(6.77±0.51) g凡纳滨对虾饲养在200 L玻璃纤维桶中,每桶50尾,设置2个温度(恒温30℃和1 h内由30℃急升至33℃),每个温度设置以氯化铵溶液调节的4个氨氮质量浓度(0、5、15、25 mg/L),共8个试验组,每组3个平行。胁迫72 h时测定鳃中Na~+/K~+-ATP酶与Ca~(2+)-ATP酶活性以及肌肉和鳃中游离氨基酸含量,分析高温与氨氮复合胁迫对凡纳滨对虾渗透压生理调节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1)同一温度下,30℃时,25 mg/L氨氮组的Na~+/K~+-ATP酶活性和5 mg/L氨氮组的Ca~(2+)-ATP酶活性均显著升高,而33℃时,3个氨氮胁迫组Na~+/K~+-ATP酶和Ca~(2+)-ATP酶活性均显著升高(P0.05);(2)同一氨氮质量浓度下,30℃和33℃试验组的Na~+/K~+-ATP酶和Ca~(2+)-ATP酶活性均差异显著,且25 mg/L氨氮质量浓度下33℃试验组酶活性显著低于30℃试验组(P0.05);(3)氨氮质量浓度为15 mg/L和25 mg/L时,33℃试验组鳃和肌肉游离氨基酸总含量均显著高于30℃组(P0.05);(4)30℃和33℃试验组与氨氮胁迫下,肌肉中丙氨酸含量均随氨氮质量浓度升高而显著增加,且33℃试验组显著高于30℃组(P0.05)。试验结果表明,高温与氨氮复合胁迫对凡纳滨对虾Na~+/K~+-ATP酶和Ca~(2+)-ATP酶活性以及游离氨基酸含量影响显著,会造成凡纳滨对虾渗透压生理调节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波吉卵囊藻对重金属铬的耐受性,向波吉卵囊藻(Oocystis borgei)培养液中加入不同质量浓度的重铬酸钾,铬(Ⅵ)浓度依次为:0、2.5、5.0、7.5、10.0、12.5、15.0 mg/L。每天定时测定波吉卵囊藻藻细胞密度、叶绿素a含量以及藻蛋白含量。结果表明波吉卵囊藻在铬浓度≤5.0 mg/L时,随着培养时间的增长,藻细胞密度、叶绿素a含量和蛋白含量均增加,且高于空白对照组指标;波吉卵囊藻在铬离子浓度5.0~7.5 mg/L时,随着培养时间的增长,藻细胞密度增多,叶绿素a含量增加;铬离子浓度≤7.5 mg/L时,蛋白含量随着铬离子浓度的增加;也相应增加;波吉卵囊藻在铬离子浓度10.0 mg/L时,随着培养时间的增长,藻细胞密度不变,叶绿素a含量与蛋白含量增加显著小于空白组。实验得出低浓度铬(Ⅵ)(≤5.0 mg/L)能够促进波吉卵囊藻生长,提高藻胆蛋白和叶绿素a含量,当铬(Ⅵ)浓度超过7.5 mg/L时,藻胆蛋白含量降低,波吉卵囊藻生长受到抑制,并且随着铬离子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增大;总体而言,铬离子对波吉卵囊藻生长表现为双重作用,波吉卵囊藻对铬有一定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亚硝态氮胁迫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非特异性免疫性能的影响,将草鱼(0.15±0.05 g)分别暴露在0 mg/L、0.2 mg/L、0.4 mg/L、0.8 mg/L、1.0 mg/L、2.0 mg/L、4.0 mg/L和8.0 mg/L的亚硝态氮溶液中,分别在暴露后0 d、1 d、4 d、7 d测定草鱼体内补体C3和C4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谷胱甘肽(GSH)含量以及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γ-GCS)活性。结果表明,亚硝态氮胁迫对草鱼非特异性免疫性能产生了消极影响,其胁迫效应随着暴露浓度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特性。当暴露浓度低于1.0 mg/L时,补体C3和C4含量维持正常水平或显著升高;但暴露浓度超过1.0 mg/L,补体C3和C4含量水平会显著下降。SOD活性随着暴露时间而显著升高,但高浓度暴露使SOD活性在暴露7 d时显著下降。γ-GCS活性一般都随着暴露时间延长而显著升高,虽然暴露后期其活性下降,但还是显著高于对照组。而GSH含量在暴露4 d时显著升高,低浓度组(<1.0 mg/L)在7 d时恢复至对照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盐胁迫条件下盐藻的生长及特异表达蛋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同NaC1浓度培养盐藻.通过分光光度法记录其生长状态.试验结果表明,在NaC1浓度为1.0~2.0 mol/L时.盐藻生长状态良好;NaCl浓度为3.0~4.0 mol/L时盐藻生长缓慢;盐藻经不同NaCI浓度培养0.5、5、23 h后抽提蛋白,所获得的粗提蛋白经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观察不同NaCI浓度培养液中生长的盐藻可溶性蛋白质SDS-PAGE图谱.发现在低NaC1浓度(1.0~2.0 mol/L)下培养时23、51 kD蛋白略有变化但变化不大;在高NaC1浓度(3.0~4.0 mol/L)下胁迫5、23 h时23 kD蛋白显著增加;高NaC1胁迫23 h时51 KD蛋白含量下降明显.验结果证明51、23 kD蛋白可能与盐藻耐盐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1.
以雨生红球藻(Haematococcus pluvialis)为对象,研究高光照、缺氮条件下,外源添加不同浓度的二丁基羟基甲苯(Butylated hydroxytoluene, BHT)对雨生红球藻生长、虾青素积累、油脂合成、脂肪酸组成、碳水化合物、蛋白含量以及虾青素和脂肪酸合成相关酶基因的影响。结果显示,添加不同浓度的BHT后,2 mg/L BHT添加组虾青素积累量为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实验组和对照组(P<0.05),达到31.66 mg/g,是对照组的1.87倍。油脂含量达45.56%,高于同期对照组(39.06%),脂肪酸组成变化不显著。在此条件下,虾青素合成关键酶基因dxs和bkt表达水平分别是对照组的5.19倍和2.04倍;脂肪酸合成关键酶基因kas和acp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分别是对照组的4.56倍和3.02倍。与对照组相比,2 mg/L BHT添加组的碳水化合物和蛋白含量均呈下降趋势。研究表明,在胁迫条件下,外源添加适量浓度的BHT能有效促进雨生红球藻中虾青素的积累,同时提高了藻细胞内的油脂含量。  相似文献   

12.
通过试验研究,筛选出能够耐受高浓度氨氮的沉水植物,构建有效的生态系统并改善湖泊水质,对黑臭水体治理具有现实意义。探讨了苦草(Vallisneria natans)、穗花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和小茨藻(Najas minor)5种沉水植物对氨氮的耐受性,每种沉水植物均设置氨氮浓度为0、4、8、12、16 mg/L共计5个梯度,研究其生长情况和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在4~16 mg/L氨氮持续胁迫至第14天时,苦草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的生成受到抑制作用逐渐加大,4、8、12、16 mg/L氨氮试验组中的叶绿素含量与对照组相比,第14天比第7天分别减少44%、57%、16%和39%,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减少62%、24%、29%和49%,而MDA含量在第14天分别显著降低为第7天的35%、7%、65%和41%,表明苦草未受到不可逆伤害。在4 mg/L氨氮持续胁迫下,第14天时,穗花狐尾藻和黑藻的MDA含量分别显著增加为第7天的207%和178%,小茨藻植株死亡,而金鱼藻的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均未有显著变化,且MDA含量显著减少为第7天的80%,表明只有金鱼藻未受到氨氮的不可逆毒害。在8~16 mg/L氨氮持续胁迫下,穗花狐尾藻、黑藻、小茨藻和金鱼藻的植株则全部死亡。研究表明,氨氮浓度≤4 mg/L时,苦草和金鱼藻能够生长;氨氮浓度≤16 mg/L时,苦草能维持较长时间的生存。从耐氨氮和黑臭水体治理过程水质特征考虑,苦草可作为黑臭水体治理中水生态系统构建的先锋沉水植物。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镉(Cd)胁迫对泥蚶(Tegillarca granosa)体内重金属 Cd 含量积累、相关酶活力变化及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 本研究将泥蚶暴露于 Cd 质量浓度为 0 mg/L、0.05 mg/L、0.1 mg/L、0.5 mg/L 的海水中, 对其软体部 Cd 含量,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三磷酸腺苷酶(ATP)的酶活力, 丙二醛(MDA)含量以及 ATP 结合盒转运子 A 家族(ABCA3)、 金属硫蛋白(MT)、ATP 合酶(AT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基因表达等指标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显示, Cd 胁迫后泥蚶软体部 Cd 含量明显增加, 呈现明显的时间–剂量效应;Cd 胁迫后 0.05 mg/L 和 0.1 mg/L 质量浓度组中鳃和外套膜 Cd 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5), 0.5 mg/L 组内脏团 Cd 含量最高。Cd 胁迫后泥蚶内脏团中 SOD 酶和 ATP 酶活力及 MDA 含量前期呈上升趋势, 后期呈现下降趋势, 且均高于对照组。Cd 胁迫后 ABCA3、SOD、MT 基因表达上调, ATP 合酶基因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显著变化。胁迫后泥蚶软体部 Cd 大量增加, 诱导机体产生氧化应激反应, 泥蚶通过调整自身酶活力和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 减少 Cd 胁迫产生的氧自由基对自身的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花生四烯酸对雨生红球藻细胞生长和虾青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质量浓度的花生四烯酸(62.5 mg/L)能促进雨生红球藻细胞的生长,而低质量浓度(0.1~12.5 mg/L)和高质量浓度(312.5~1562.5 mg/L)的花生四烯酸均能抑制雨生红球藻细胞的生长;花生四烯酸能促进雨生红球藻虾青素的积累,随着花生四烯酸质量浓度的增加,雨生红球藻虾青素含量也逐渐增加,当花生四烯酸质量浓度为312.5 mg/L时,虾青素的含量最高,达3.67 mg/L,比对照组提高48.8%。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在重金属镉胁迫条件下,大弹涂鱼(Boleophthalmuspectinirostris)肝脏黄嘌呤氧化酶活性的变化。重金属镉胁迫12h时0·5mg/LCd2 组XOD酶活性和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P<0·05);胁迫24h时,大弹涂鱼0·05mg/LCd2 组肝脏的XOD酶活性和对照组比较极显著升高(P<0·01),而0·5mg/LCd2 组酶活性结果却降低;恢复3d时0·5mg/LCd2 又极显著升高(P<0·01)。在镉胁迫解除5d时,3个浓度组的酶活性均极显著降低(P<0·01),其中0·05mg/LCd2 组和0·5mg/LCd2 组的酶活性和对照组酶活性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5mg/LCd2 组的酶活性极显著低于对照组的酶活性(P<0·01)。实验结果表明,大弹涂鱼肝脏黄嘌呤氧化酶活性对水体中镉污染敏感,有可能用做海洋环境污染的生物标记。  相似文献   

16.
为提示农药污染对水环境破坏,揭示海洋微藻类作为环境毒理学评价指标的潜在应用,研究了塔胞藻、海水小球藻的生长及叶绿素a合成对除草剂草甘膦的致毒胁迫生理应答。试验结果表明,培养前3 d ,在试验质量浓度范围内,草甘膦对塔胞藻生长均无抑制作用,塔胞藻对10μL的草甘膦呈致毒兴奋效应,最高值出现在第3d,比对照组高39%;自第4d开始,草甘膦对塔胞藻呈明显抑制作用,并呈明显的剂量关系,抑制作用在80μL 试验组、培养至7 d时达最高,试验组生物量为对照组的47%;草甘膦对海水小球藻的致毒胁迫作用明显强于对塔胞藻,培养第2 d开始就表现出明显致毒胁迫效应,随草甘膦的质量浓度增加及培养时间的延长,抑制作用增强,增强趋势非常明显,培养至第7 d ,10、20、40、60、80μL试验组生物量分别为对照组的27.4%、24.6%、23.7%、21.9%和13%。草甘膦对塔胞藻、海水小球藻叶绿素a含量均表现抑制效应,最小值出现在80μL试验组,叶绿素a的含量仅为对照组的24.3%和7.54%,对海水小球藻的致毒胁迫效应远大于塔胞藻。表明海水小球藻可作为检测水域环境草甘膦污染的毒理学指标。  相似文献   

17.
15℃下将体质量(85.51±16.18)g的日本蟳暴露于对照及低质量浓度(2.0、4.0mg/L)、中质量浓度(6.0mg/L)和高质量浓度(8.0、10.0mg/L)的亚硝态氮中,于胁迫的第1、3、5、10、15d取血,测定其免疫的相关指标,以研究亚硝态氮质量浓度对日本蟳免疫功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亚硝态氮胁迫下,所测指标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在胁迫第1d,各试验组的血细胞密度、血蓝蛋白含量及溶菌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活力均大于对照组,而高质量浓度组的酚氧化酶活力低于对照组。随着亚硝态氮胁迫时间的延长,低质量浓度组血细胞密度和溶菌酶活力上升较快,而高质量浓度组酚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力上升较快。低质量浓度组的血细胞密度和过氧化氢酶活力升高幅度较大,高质量浓度组的血蓝蛋白含量及酚氧化酶、溶菌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升高幅度较大。胁迫第10d,各试验组溶菌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力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胁迫第15d,低质量浓度组血细胞密度、2.0mg/L组的血蓝蛋白含量、低质量浓度组和中质量浓度组的酚氧化酶活力略大于对照组,其他各指标所测结果均低于对照组。各试验组溶菌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胁迫后活力与亚硝态氮胁迫质量浓度呈负相关,10.0mg/L组的3种酶活力分别比对照组降低95.41%、36.84%和77.78%。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镉对大弹涂鱼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曝露于质量浓度为0.05、0.5 mg/L镉中3 d时,大弹涂鱼肝脏SOD活性被显著诱导,当曝露于质量浓度为5.0 mg/L镉中1 d时即被显著诱导;随着曝露时间的延长,各含量组肝脏SOD的活性均不同程度下降,但中低质量浓度条件下仍表现为诱导,而高质量浓度组SOD活性10 d后即明显下降,呈现中毒抑制现象。  相似文献   

19.
硫化物是水产养殖过程中常见的水体污染物之一。为探讨水体硫化物胁迫对虾类血细胞的毒性影响,以不同浓度(0.5 mg/L,2.0 mg/L)的硫化物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进行胁迫,于胁迫后6、12、24和48 h取血淋巴,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血细胞的总数(THC)、活性氧(ROS)含量、一氧化氮(NO)含量以及凋亡率。结果显示,经0.5 mg/L硫化物胁迫48 h后,对虾THC显著下降至11.78×10~6个/mL,为对照组的72.7%(P0.05),ROS含量为对照组的225.2%(P0.05),血细胞凋亡率显著上升至7.42%(P0.05);经2.0 mg/L硫化物胁迫6 h开始,对虾THC呈现显著的下降(P0.05),血细胞ROS含量和凋亡率显著提高(P0.05);表明硫化物胁迫刺激对虾血细胞产生大量ROS,诱导血细胞凋亡,从而导致THC下降,这一过程可能是硫化物导致虾类细胞免疫下降的重要机制;随着硫化物浓度的升高,其细胞毒性作用明显提高。血细胞NO含量在2.0 mg/L硫化物胁迫12和48 h时显著升高(P0.05),推测NO可能在硫化物胁迫防御调控中起着信号因子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不同氮源对骨条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滕亚娟 《水利渔业》2006,26(4):55-56,109
适合骨条藻生长的尿素质量浓度为20 mg/L,在100 mg/L时效果极差;氯化铵的适合质量浓度也是20 mg/L,60 mg/L时骨条藻会死亡很多;硝酸钠组骨条藻普遍长势都好,但利用率不太高,在50 mg/L长势最好,但效果不理想,也不经济。培养骨条藻以氯化铵效果最好,适宜质量浓度约为20 m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