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波  丰先林 《西南园艺》2013,(12):43-46
建设美丽中国,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点和难点也在农村.在美丽乡村建设中,贵州省毕节市立足于全市农村基础设施脆弱、农村人居环境脏乱差较为突出的实际,以实施农村连户路和院坝硬化为突破口和切入点,全面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基本上探索出一条欠发达地区美丽乡村建设之路,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2013年11月10日,毕节市共启动连户路建设30527.6 km,完工27513.6 km;共启动院坝硬化建设农户750812户,竣工699324户,硬化农户院坝1684万m2.全市“两个硬化”平均动工率为87.2%,竣工率为65.4%.在准确把握毕节市美丽乡村建设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上,对开展下一步美丽乡村建设提出了“统一思想认识,提高干部推进能力和农民参与意识;强化规划引领,制定美丽乡村发展规划体系;强化产业支撑,增强美丽乡村特色经济实力;充实文化内涵,挖掘美丽乡村内生潜力;注重建管并举,健全美丽乡村长效管理机制”等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2.
钟炜婷  庞玥  徐瑾 《现代园艺》2023,(3):102-106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地域文化消逝、“千村一面”等问题受到重视。湛江市位于粤西临海地区,农村基数庞大,村落蕴含多元的地域文化,为了加速乡村振兴进程,湛江启动全域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并取得新成效。本研究基于地域文化的视角,以营造乡村公共空间场景为抓手,整合村庄资源和空间建设现状,提出打造村落标志、构建生态、修复文化和植入文创等场景的营造策略,以期为乡村公共空间场景营造提供新思路,激发乡村内源活力,为乡村公共空间景观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指出,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整合各种资源,强化各种举措,稳步有序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突出问题治理。红泥湾镇彦章村以和谐家园和智能空间为出发点,通过生态环境整治,打造和谐的农村生活环境和高效智能的农村生产模式,为后续农村的发展和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基于"美丽乡村"背景,了解乡村环境整治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提出乡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必要性与意义,探索其整治规划的要点,并提出新思路与新方法。通过考察探究重庆大足区棠香街道与龙水镇两个不同村落,结合当地的地域文化差异,探究村庄如何进行差异性规划指导。  相似文献   

5.
张鹏  向艳丽 《现代园艺》2023,(6):94-96+99
近年来,农村地区的发展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乡村振兴、美丽乡村等一系列规划都得到了有序实施,为农村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在农村地区发展过程中,传统农业并不是唯一的选择,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已成为很多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生态农业、观光农业的发展质量与农村空间景观设计水平息息相关,合理的空间景观设计往往能吸引更多的客流量,助推区域发展,这就对农村空间景观设计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基于此,阐述了乡村闲置空间的构成与特征,并以小都百屯为例,分析了乡村闲置空间景观设计策略,希望能为美丽乡村背景下的乡村闲置空间景观设计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6.
刘景春 《花卉》2020,(6):58-60
环境整治型模式是中国美丽乡村建设十大模式之一,也是美丽乡村建设中重要的基础和前提。本文以庄内村为实例,从溪流环境治理、基础设施建设、道路绿化提升、建筑风格进行改造等几个方面,对美丽乡村建设方法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7.
尹翀  张健 《现代园艺》2023,(8):67-69
建设美丽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绿化景观设计是建设美丽乡村的关键环节,能改善农村脏、乱、差的环境问题,提升乡村地区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基于此,结合广西柳州农村地区绿化景观,从美丽乡村绿化景观的设计原则、设计内容和建设路径等农村地区绿化景观的设计要点进行探讨,为乡村绿化景观设计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8.
陈科 《中国果树》2022,(8):后插4-后插4
环境艺术设计是综合分析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文环境后对人类生存环境进行的系统优化,是在科学和艺术的基础上对环境进行美化和修缮的整饰行为,是致力于兼顾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以创造出实用性与审美性并存的美学创造.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乡村建设运动蓬勃兴起,在"美丽乡村"的昭示下,乡村居住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村容村貌全面整治,乡村画卷初步绘就.但相较于城市而言,乡村居住环境质量仍有较大的差距,环境艺术设计创新在乡村振兴中仍有较大的应用空间.推进环境艺术设计创新深度应用于乡村振兴,不仅是城乡协同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龙岩市乡村的环境污染情况愈发严重,市政府提出多种政策,以调节地区生态平衡,改善环境问题,促进地区自然环境健康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绿化是我国政府提出的,改善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主要手段之一,市政府将生态环境绿化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从而提升农村地区的环境建设水平,强化生态绿化工程建设效果,提升农村地区的整体发展水平。本文简要分析了生态环境绿化在美丽乡村中的问题与生态绿化建设基本原则,进一步探究了如何有效解决美丽乡村生态绿化现存问题。  相似文献   

10.
<正>美丽乡村建设是我国农村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旨在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提高农村的整体美观度和宜居性。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园林绿化设计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求综合考虑生态、文化、社区需求等因素,对园林绿化项目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提升乡村形象,为居民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基于此,本文首先对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意义进行介绍,然后对美丽乡村建设对园林绿化的要求进行分析,并对美丽乡村建设环境下的园林绿化设计要点进行详细探究,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在美丽乡村建设的背景下,新农村规划建设和乡村庭院景观设计成为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改善农民生活环境的重要举措。但美丽乡村的建设并非只是刷白墙、种植花草形式化的表面工作,而是要从农村实际出发,营造生态、宜居的美丽家园。在美丽乡村建设的背景下,以苏州地区的农村庭院景观设计为例,从江南地区农村居住环境的优化设计角度出发,总结农村庭院景观设计的原则,探索苏州新农村庭院景观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美丽乡村的建设,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乡村公共空间的景观建设也成为不可或缺的因素。在党的十九大上,首次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生态宜居"离不开乡村居民公共活动空间的构建,离不开美好环境的打造。对近年来乡村建设的景观方面进行了仔细研究,研究其公共空间的形态、尺度、功能,对比国内外公共空间景观的发展现状,发现目前存在于乡村公共空间环境中环境破坏,照搬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手法,硬质景观泛滥,广场比例失调,功能单一,协调性差,建设耗资巨大等各项问题,提出对未来乡村公共空间景观营造的具体研究办法,解决目前乡村公共空间景观营造中的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马途 《中国果树》2023,(1):165-166
<正>美丽庭院示范创建是美丽中国建设的最小单元,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农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方法和途径。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各地积极建设美丽乡村、美丽庭院,充分融入生态底色与地域特色,极大地丰富了阳光庭院建设的乡土景观元素内涵,设计营造了极具乡土特色的生活、休闲空间,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4.
针对各地历史文化名村的逐渐遗失,结合美丽乡村建设,以海南"文山村"为例,针对乡村水源污染、生态环境恶化、历史建筑景观风貌破坏、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问题进行了因素分析,试图通过环境教育,提出美丽乡村环境改善和地域特色保护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吕静  张皓 《现代园艺》2023,(19):119-121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支持下,各地相继开展对乡村人居环境的整治工作,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乡村振兴新思路、新方法,乡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迈入新征程,乡村景观风貌持续改善。然而,目前乡村人居环境“微景观”建设仍存在一些问题,如众多宅前屋后附属空间和碎片空间尚未跟上全面提升的步伐等。以昆山市乡村微景观实践情况为例,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查找存在的不足,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结合成功的实践经验启示,从规划设计方式和长效管控模式两方面入手,尝试性探索乡村微景观的营造策略和发展途径,为实现以村民参与为基础的乡村人居环境“内外兼修”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张雪坤 《中国食用菌》2020,(2):I0027-I0028
在党的十八大会议中,“美丽中国”的理念被提出,建设“美丽中国”成为了社会发展的总目标,也为城市和乡村的建设发展指明了方向。城市拥有坚实的经济力量,掌握着最新的科技技术,人民意识也普遍开放创新,完善的基础设施为日新月异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而与城市相比,乡村的道路交通还不够完善,人民知识文化水平程度不高,经济技术发展还较为落后,“美丽乡村”的建设之路困难重重,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也面临着极大的挑战。要相应国家的号召,更好更快地实现“美丽乡村”的建设目标,建设者应当充分理解“美丽乡村”的理念内涵,“美丽乡村”建设有别于以往的农村发展路径,它不只是单一的侧重经济的发展,“美丽乡村”更加强调结合乡村地貌特点以及文化特色,对乡村的景观环境进行规划设计,由此提升乡村整体形象,实现乡村经济、文化、环境三位一体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杨倩  崔斯璕 《花卉》2021,(2):51-52
“美丽乡村”的提出推动了乡村的发展,其中建设美丽乡村比较关键的部分就是对环境的建设。乡村比城市在环境方面有显著的优势,但是在乡村环境的建设也存在一些显著问题,比如生态环境的污染较为严重、环境建设的用地比较缺乏以及在建设中没有体现出特色等,这时就需要利用攀援植物在垂直绿化中的作用,以解决美丽乡村的环境建设中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空前未有的高度,为规避和解决美丽乡村建设中价值偏离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结合新疆特克斯县琼库什台村规划整治研究,以乡村景观的本土特色为依据,通过分析概括村落"产、村、景"发展现状,以此提出和探讨基于"产、村、景"发展的规划实践策略,旨在使美丽乡村越过"美丽"的表象,重返乡村生产生活之中,并得以健康、平衡发展,也为其他类似地区的乡村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乡村振兴战略地提出为新时期美丽乡村的建设指明了方向。作为人类主要的聚集形式和文明结晶,美丽乡村的发展同时肩负着传承地域文化的历史使命。以武陵山区乡村为研究对象,从空间角度探讨文化依托型乡村的规划路径。首先对文化依托型美丽乡村的研究动态进行梳理,分析了武陵山区乡村现有发展特征;其次从物质和文化两个维度提出文化依托型美丽乡村的空间规划路径;再次以花垣县边城镇骑马坡村为例,实证研究武陵山区文化依托型美丽乡村的空间规划构建路径。  相似文献   

20.
陈霞 《花卉》2020,(6):113-114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快速提升,人们在满足基本生活的基础上对于环境也提出了更高的要。现阶段农村人口在我国人口中还是占有较大比例,建设美丽乡村、提升乡村人民幸福感已经成为了我国重要发展目标之一。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园林绿化建设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已经成为了美丽乡村景观的一部分。本文主要分析园林绿化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重要性等内容,希望能够对相关人士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