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明确啶虫脒在6种蔬菜上的残留及其在生产中的合理使用,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了啶虫脒在6种蔬菜上的残留量,分析比较了啶虫脒在6种蔬菜上的降解动态。结果表明,啶虫脒在6种蔬菜上的残留降解动态均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但在相同施药剂量下啶虫脒在黄瓜上的残留沉积量高于西红柿,并且降解缓慢,其半衰期在黄瓜上为7~15 d,西红柿上为5~7d。啶虫脒在药后7、15d分别在黄瓜和西红柿上的残留量均可降到规定的最大残留限量以下。因此,建议5%啶虫脒1000倍溶液施用,在黄瓜的安全间隔期不少于7d,西红柿上不少于7d。  相似文献   

2.
采用浸渍法和喷雾法分别测定了吡蚜酮、啶虫脒、噻虫嗪对发生在南京食用菌生产大棚中的1种迟眼蕈蚊(Bradysia sp.)进行室内毒力和田间防治效果试验,并对喷药后第7天的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子实体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农药残留量。结果显示:吡蚜酮、啶虫脒、噻虫嗪对眼蕈蚊都有杀虫活性,其中噻虫嗪效果最好,LD50为58.27mg/L,稀释1000倍施用,7d后黄板上成虫数显著低于其它处理;噻虫嗪处理第7天,糙皮侧耳子实体中残留量低于20μg/kg。因此,食用菌栽培中,噻虫嗪用于防治南京眼蕈蚊,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满润  周永锋  周艳琳  马刚 《蔬菜》2018,(1):48-52
为了研究北方设施与露地条件下啶虫脒、甲氰菊酯、三唑酮、乙酰甲胺磷、丙溴磷在番茄上的消解动态差异和安全性,采用气相色谱技术,在北方露地和冬春温室条件下分别测定了它们在番茄上的残留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量。结果表明:在温室条件下啶虫脒、甲氰菊酯、三唑酮、乙酰甲胺磷、丙溴磷在番茄上的原始沉积量为1.78、1.34、0.30、1.25和4.38 mg/kg,分别比露地条件下高36.9%、83.6%、66.7%、6.8%和162.3%;施药后1 d番茄上的残留量为2.67、1.62、0.42、2.05和5.18 mg/kg,分别较原始沉积量高50%、20.9%、40%、64%和18.3%。北方冬春设施番茄结果期按照推荐剂量使用三唑酮、乙酰甲胺磷、丙溴磷是安全的,使用啶虫脒、甲氰菊酯是不安全的。  相似文献   

4.
甲苯氟磺胺和苯氟磺胺均为杀菌剂,中等毒性,分解产物可转化为有毒物质,现行国标规定的检测方法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但操作复杂、仪器普及率不高、适用范围有限。本试验建立了一种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三种果蔬(黄瓜、番茄、葡萄)中甲苯氟磺胺和苯氟磺胺残留量的方法。样品采用QuEChERS方法进行前处理,以乙腈-0.1%甲酸水溶液-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分析。结果显示,QuEChERS前处理的吸附剂组合为750 mgMgSO4+50 mgC18+250 mgPSA+50 mgGCB,对样品进行净化处理后,上清液澄清,略带色泽,化合物平均回收率在79%以上;甲苯氟磺胺和苯氟磺胺在各自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9),加标回收率为79.73%~97.39%,精密度RSD为1.68%~4.21%(n=6),检出限分别为12.5μg/kg和15.1μg/kg,定量限分别为41.9μg/kg和50.2μg/kg。该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结果准确可靠,能很好地满足上述三种果蔬中甲苯氟磺胺和苯氟磺胺残留量的分析检测。  相似文献   

5.
用定量酶联免疫法对土壤中莠去津的残留进行初筛,然后对阳性样品用气相色谱-质谱法进行确证,并对两种方法的回收率、精密度及检测限进行评价。向土壤样品中分别添加0.3、1.0、3.0μg/kg浓度水平的莠去津标准品时,ELISA的平均回收率为92.20%~97.14%,变异系数为1.69%~4.11%,检测限为0.04μg/kg;GC-MS的平均回收率为85.46%~87.68%,变异系数为2.93%~4.05%,检测限为0.03μg/kg。对酶联免疫试剂盒筛选的3个阳性样品用GC-MS进行确证,测定结果基本一致,结果满意。研究表明酶联免疫法重复性好、准确度较高,是一种土壤中莠去津残留的快速筛选方法。  相似文献   

6.
为了建立一种由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检测小白菜中氟啶胺的分析方法,并对小白菜中的残留量进行膳食风险评估。样品经乙腈提取,NaCl盐析、无水MgSO4、N-丙基乙二胺(PSA)和石墨化碳黑(GCB)净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结果表明,小白菜中氟啶胺的标准曲线为y=2 000 000 x+15 687,R2=0.992 8,平均回收率为105%~108%,相对标准偏差为1%~7%,在0.005~0.500 mg·kg-1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正确度和精密度均符合农作物中农药残留试验准则要求。氟啶胺的普通人群每日摄入量国家估算值为0.12 mg,占允许摄入量的19.5%,不会对一般人群构成不可接受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正>啶虫脒是日本曹达株式会社开发的一种具有创新结构的杀虫剂,可有效防治蔬菜上半翅目和鳞翅目害虫,如蚜虫、粉虱、小菜蛾等。其杀虫机理与传统杀虫剂不同,啶虫脒作用于昆虫神经结合部后膜,通过与乙酰胆受体结合使昆虫异常兴奋,致其全身痉挛、麻痹而死。目前已有很多研究人员对啶虫脒在金银花、黄瓜、棉花、甘蓝中的残留量进行了研究,我们通过在青菜上开展啶虫脒的残留试验,探讨啶虫脒在青菜上的安全间隔期,为啶虫脒安全合理使用提  相似文献   

8.
啶虫脒及吡虫啉对瓜蚜室内生物测定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瓜蚜(棉蚜)的寄主广泛,常常对瓜类、棉花、烟草等蔬菜和经济作物造成严重危害.在温室的瓜类上瓜蚜可常年繁殖危害,以成虫和若虫取食瓜类嫩叶及生长点,使叶片及生长点卷缩,老叶受害后变黄.化学防治瓜蚜是综合治理的主要措施之一,对瓜蚜种群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用药液浸渍法测定了啶虫脒和吡虫啉对瓜蚜的毒性,结果表明:在10~80mg/kg浓度下吡虫啉的防效54.20%~89.04%,高于啶虫脒35.45%~87.34%;用药24 h后吡虫啉对瓜蚜致死中浓度LC50为9.674mg/L、啶虫脒LC50为14.0685mg/L,吡虫啉对瓜蚜的毒性是啶虫脒的1.45倍.  相似文献   

9.
利用气相色谱检测黄瓜果实中霜霉威的残留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建立一种快速、准确测定黄瓜果实中霜霉威农药残留量的分析方法。采用将黄瓜果实经组织破碎,利用丙酮匀质提取,过脱水剂、硅化层析柱层析,旋转蒸发仪旋蒸近干,甲醇定容,用Rtx-1毛细色谱柱、FID检测器对其残留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标样回收率为85%~94%,检出限为0.01mg/kg。此方法可快速、准确的测定出瓜类中的霜霉威残留量。  相似文献   

10.
根据不同处理方法选用不同药剂防治绿叶菜上的黄条跳甲。试验结果表明,播种前用10%辛硫磷颗粒剂5 kg/667 m~2进行土壤处理,对黄条跳甲的防效较好;土壤药剂处理28%杀虫·啶虫脒可湿性粉剂50 g/667 m~2对黄条跳甲的防治效果达到82.22%,防效较好,且持效期长;药剂喷雾处理40%啶虫脒水分散粒剂6 g/667 m~2对黄条跳甲的防效达84.37%。  相似文献   

11.
15%哒螨灵·啶虫脒微乳剂防治萝卜黄曲条跳甲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出防治黄曲条跳甲的高效药剂,以哒螨灵微乳剂、啶虫脒乳油为对照,比较了不同用量哒螨灵·啶虫脒微乳剂对黄曲条跳甲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15%哒螨灵·啶虫脒3个处理(90.0、67.5、45.0 g/hm2)对黄曲条跳甲均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药后3 d的防效最好,防治效果分别为97.17%、93.70%和90.63%,且具有较好的速效性,持效期为10 d左右。因此,15%哒螨灵·啶虫脒是防治黄曲条跳甲较为理想的药剂,建议与其他农药进行轮用。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有机硅产品杰效利对吡虫啉、啶虫脒、烯啶虫胺等药剂防治蔬菜烟粉虱的田间增效作用和药剂减量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添加250 g/hm2杰效利可使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750 g/hm2、20%啶虫脒可溶性液剂750 g/hm2和10%烯啶虫胺水剂750 g/hm2处理药后1、3、7 d对花菜烟粉虱的防效比未加杰效利处理分别提高22.18~32.19、12.08~24.98,13.07~17.86个百分点.研究还发现,在保证对烟粉虱防治效果的情况下,使用有机硅杰效利可有效减少药剂用量33.3%~50%.由此可见,有机硅杰效利对药剂防治蔬菜烟粉虱有较好的增效作用,同时还可有效减少药剂的使用量.  相似文献   

13.
连续2年采用不同药剂对柑橘潜叶蛾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下列药剂对潜叶蛾的杀虫效果和保梢效果均较好:10%噻虫胺悬浮剂5 000倍、10%虫螨腈悬浮剂1 500倍、1.8%阿维菌素乳油2 000倍、20%啶虫脒可湿性粉剂12 000倍、5%阿维菌素乳油5 555倍;其次有10%噻虫胺悬浮剂6 000倍、10%虫螨腈悬浮剂2 000倍、20%啶虫脒可湿性粉剂14 000倍和16 000倍、5%阿维菌素乳油7 400倍和11 111倍。  相似文献   

14.
6种农药在温室和露地辣椒上消解动态及安全使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气相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在北方露地和冬春温室条件下分别测定了丙溴磷、甲氰菊酯、吡虫啉、乙酰甲胺磷、啶虫脒、三唑酮在辣椒上的残留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量。结果表明,温室条件下丙溴磷、甲氰菊酯、吡虫啉、乙酰甲胺磷、啶虫脒、三唑酮在辣椒上的原始沉积量分别为3.13、1.11、1.23、1.29、1.67、0.38mg·kg-1,分别比露地条件下高74.9%、3.7%、17.1%、27.7%、39.2%、111.1%;施药后1d温室辣椒上的残留量分别为3.78、1.27、1.88、1.36、2.85、0.58mg·kg-1,分别较原始沉积量高20.8%、14.4%、52.8%、5.4%、70.7%、52.6%。丙溴磷、甲氰菊酯、吡虫啉、乙酰甲胺磷、啶虫脒、三唑酮在北方冬春设施辣椒上的原始沉积量明显高于露地条件下的相应值,施药后1d的残留量比原始沉积量明显增加。北方冬春设施辣椒按照推荐剂量使用啶虫脒、三唑酮是安全的,使用甲氰菊酯是不安全的;丙溴磷、乙酰甲胺磷、吡虫啉应严格按照推荐剂量使用。  相似文献   

15.
采用气相色谱检测法,对长沙、杭州、广州三地自然条件下柑桔施用7.5%高氯·啶虫脒微乳剂333~500倍液1~2次后啶虫脒及高效氯氰菊酯在果实中的消解动态和残留情况进行研究,并据此对啶虫脒和高效氯氰菊酯残留的长期膳食摄入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啶虫脒及高效氯氰菊酯在柑桔中的消解规律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药后21d啶虫脒和高效氯氰菊酯的降解率均在90%以上,半衰期分别为4.93~9.83d和4.02~5.31d。不同施药剂量和施药次数,末次施药后21d及以后啶虫脒及高效氯氰菊酯残留量均未超过规定的最大残留限量;无论是老年人还是儿童,其长期膳食摄入风险均在可接受范围之内。在柑桔生产上,遵循良好的农业操作规范使用7.5%高氯·啶虫脒微乳剂对我国居民的膳食安全不构成威胁。  相似文献   

16.
香蕉生产中普遍使用啶氧菌酯,这可能对消费者健康造成潜在风险。为了评估膳食风险,我们拟研究香蕉中啶氧菌酯残留行为,在海南和云南两地分别开展香蕉中啶氧菌酯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试验,于施药后不同时间采样检测样品中啶氧菌酯残留,并计算膳食风险商。结果表明,在添加浓度0.02~1.0 mg/kg范围内,香蕉中啶氧菌酯的平均回收率为101.4%~109.2%,相对标准偏差为2.1%~4.0%,最小检出量为0.01 ng,最低检出浓度为0.02 mg/kg。香蕉中啶氧菌酯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降解半衰期为8.7~13.8 d,最终残留量的最大值为0.045 mg/kg,施药60 d后香蕉中啶氧菌酯降解率大于99.62%。我国普通成人啶氧菌酯的估算每日摄入量估计为0.35 mg,风险商(RQ)为0.06,远远小于1。说明在该试验条件下,香蕉中啶氧菌酯的残留水平不会对普通成人造成膳食风险。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吡虫啉、啶虫脒、多菌灵、除虫脲、灭幼脲、辛硫磷和阿维菌素7种参数的检测效率,我们在参照农业部《2010年蔬菜、水果和食用菌农药残留检测细则》给定的吡虫啉、啶虫脒、多菌灵、除虫脲、灭幼脲、辛硫磷和阿维菌素7种检测方法及相关标准的基础上,结合单位实际情况摸索出了一种高效、准确、灵敏且操作重现性好的分析方法。该方法在浓度0.05~2.0mg/L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添加回收率和相对标准偏差均符合标准的要求,且分离效果好,准确度高,是比较理想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8.
杨丽梅  宫亚军  胡彬 《蔬菜》2019,(4):47-53
为筛选出防治二斑叶螨的有效药剂,以黄瓜为试验材料,采用苗期接虫及叶面喷雾的方法进行15种常用杀螨剂对二斑叶螨防治效果的研究。结果表明:药后1 d, 43%联苯肼酯悬浮剂3 000倍液、73%克螨特乳油2000倍液、25%三唑锡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的防治效果均达94%,显著优于其他药剂;药后3 d,25%单甲脒水剂1 000倍液的防治效果大幅提高,达95.62%,与43%联苯肼酯悬浮剂3 000倍液、73%克螨特乳油2 000倍液、25%三唑锡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差异均不显著;药后7 d,200 g/L双甲脒乳油1 000倍液、50%苯丁锡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15%哒螨灵乳油2 000倍液、240 g/L螺螨酯悬浮剂2 000倍液防效也随之升高,均达92%,而50 g/L氟虫脲可分散性液剂1 000倍液、1.8%阿维菌素乳油1 000倍液、20%丁氟螨酯悬浮剂1 500倍液、45%毒死蜱乳油1 000倍液、5%噻螨酮乳油1 500倍液、240 g/L螺虫乙酯悬浮剂3 000倍液防治效果则表现较差;药后14 d,73%克螨特乳油2 000倍液、25%三唑锡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25%单甲脒水剂1 000倍液、50%苯丁锡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240 g/L螺螨酯悬浮剂2 000倍液、43%联苯肼酯悬浮剂3 000倍液均保持很好效果,都在96%以上,建议在田间交替使用43%联苯肼酯悬浮剂3000倍液、73%克螨特乳油2000倍液和25%三唑锡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来防治二斑叶螨。由于99%绿颖矿物油200倍液(防治效果为83.24%~91.18%)无毒无残留,对环境、产品安全,可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19.
螺虫乙酯悬浮剂对苹果绵蚜防治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0a生苹果树为试材,研究240g/L螺虫乙酯悬浮剂、500g/L啶虫脒水分散粒剂对苹果绵蚜防治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螺虫乙酯防治绵蚜效果较好,持效期较长,可达35d,建议生产中选用240g/L螺虫乙酯悬浮剂3 000倍液防治苹果绵蚜。  相似文献   

20.
张曼丽  杨海中 《蔬菜》2018,(2):55-57
为了找到28%杀虫环·啶虫脒可湿性粉剂防治黄曲条跳甲的最佳用药剂量,在海南省琼中开展了28%杀虫环·啶虫脒可湿性粉剂防治黄曲条跳甲幼虫和成虫的试验,在菜心上分别施用28%杀虫环·啶虫脒可湿性粉剂20、30、40 g,50%杀虫环可溶性粉剂50 g,20%啶虫脒可溶性液剂15 mL和45%马拉硫磷乳油110 mL后,田间调查结果表明:28%杀虫环·啶虫脒可湿性粉剂对菜心上黄曲条跳甲成虫有较好的防效,每667 m~2施药量为40 g时,药后2 d成虫防效为86.75%,7 d防治效果仍保持在89.33%,优于其他处理药剂;同时,对于幼虫也有一定防效,但防治效果一般。20%啶虫脒可溶性液剂在防治成虫方面也表现出较好的防治效果,每667 m~2施用15 mL时,药后2 d和药后7 d的防治效果分别达83.31%、85.93%,可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