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自然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而城市中的滨水 景观是城市自然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一环。它不仅为城市景观带来多样性,也给城市增添了生机与活 力。本文通过对南昌九龙湖滨水景观的现状进行分析,阐释一座现代新城的滨水景观规划设计中所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提出相应的景观优化建议,为城市滨水景观设计提供借鉴思路。  相似文献   

2.
从城市滨水区开发与建设、滨水植物群落的类型与影响、滨水植物群落景观评价体3个方面简述了国外城市滨水植物群落景观研究的历史与进展;从城市滨水区的价值导向、滨水植物的种类划分、滨水植物群落的构成与特点、滨水植物群落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滨水植物群落景观设计与评价5个方面简述了国内城市滨水植物群落景观研究的历史与进展。总结了我国滨水植物群落景观在近10年间的发展特点,指出了我国生态城市建设大框架下,滨水植物群落景观研究的不足,旨在为城市滨水植物群落景观研究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关于包头市旅游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文雪 《现代农业》2006,(12):112-113
包头是我国北方和内蒙古自治区的重要工业城市,素有“草原钢城”“世界稀土之都”的美誉。2005年包头市作为我国唯一一个西部城市获得中国首批“文明城市”称号,这标志着包头已成为中国发展最具潜力、最具有吸引力的城市之一。但与其他行业快速发展的状况相比,包头地区旅游业的  相似文献   

4.
南楠  郁琢  卢笛野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23):132-135
作为城市生态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滨水地区开发越来越成为我国城市建设中的一个热点。徐州市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与生态旅游城市,正在积极进行城市滨水地区生态建设。通过对徐州市主城区滨水地区功能定位、开发模式、经济预测及景观构架的分析,引入"复合"理念,探讨城市滨水地区的开发策略,营造既符合自然生态功能又推进现代城市发展的城市滨水协调区。  相似文献   

5.
滨水是指与河流、湖泊、江海毗邻的土地或建筑物,它既是陆的边沿,也是水的边缘。作为一种特殊的城市用地,城市滨水区是城市中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空间领域。滨水景观在进行规划设计时,应当密切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将这一地区作为整体全面考虑,因地制宜,以人为本,从生活的内容、社会背景、历史变迁、自然环境等众多因素中发掘其独特性,形成独具一格的滨水景观。  相似文献   

6.
俞佳 《现代农业研究》2020,(10):135-136
城市滨水景观是构成城市风貌的重要元素,是承载城市居民生活的重要场所,如何保障滨水 生态的完整性和其水系廊道的自然风貌,并且将比较完整的滨水生态系统当作城市发展的绿色基础, 是目前景观设计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景观设计过程中需要尽量改善景观设计的传统思维模式,纠 正一些传统和表象的设计观念。使城市的生态滨水景观设计能够更加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基于 此,本文主要讨论了生态思维下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解读水文化和水景观的内涵及相互关系,分析我国水文化、水景观发展历程,针对目前城市水利发展现状,并结合湘潭市的实例,探讨了如何在现代城市水利建设中打造具有当地特色的水文化和水景观。  相似文献   

8.
城市滨水绿地景观规划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姚文飞  邱延昌  刘英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4):14849-14851
阐述了城市滨水绿地的概念,总结了城市滨水绿地应秉持以人为本、生态优先,自然与人文统一、突出地方特色,统筹兼顾、整体协调的设计原则,并从生态植物群落的设计、交通网的设计、驳岸处理3个方面分析了城市滨水绿地的设计内容与方法,在生态植物群落设计方面分析了绿化品种的选择与滨水绿地的绿化问题;将交通网细分为水上交通、滨水步道、车辆道路系统并分别加以分析;在滨水绿地驳岸处理方面则对自然原型驳岸、自然型驳岸、人工自然型驳岸3种类型分别加以阐述。在此基础上,针对现代城市滨水绿地中存在的功能多样化与设计简单化处理的矛盾、地域性特色的缺乏、亲水性的弱化等相关问题,相应地提出了解决对策,以期使城市滨水绿地能够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从而在整体上提升城市滨水绿地的景观质量。  相似文献   

9.
水本身就与人类生存及发展紧密杂糅,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水源充足的地方基本发展为经济发达的城市,因其可调节局部小气候且改善人居环境,对体现城市文化起到重要作用。而城市滨水系统也是城市景观中具有多样性的景观设计,合理规划可成为凝集城市文化内涵的理想景观空间地带,对城市景观空间结构的可持续发展有着深刻含义。虽然当前我国城市滨水区景观设计在体系、理论面向并不成熟,在建设中存在或多或少的生态破坏及设计方式陈旧等问题,尤其缺失文化传承性。于此笔者将以城市地域文化传承,在滨水景观建设中所体现演化过程展开论述,研究目的在于探求地域性滨水景观设计的完整体系,期望为今后城市滨水景观设计更好的传承地域文化。  相似文献   

10.
沈阳市城区雨水利用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沈阳市属严重缺水城市,水资源的短缺严重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区雨水利用将是解决沈阳市缺水的重要途径之一。针对沈阳市城区雨水利用中存在的城区雨水利用技术后,水价偏低,地表水拦蓄能力低等问题,提出了沈阳市城区雨水利用的对策及措施。  相似文献   

11.
水资源系统及其概念模型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资源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自然资源,也是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资源和支撑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经济资源。水资源系统是由社会经济系统、生态环境系统和水资源本身系统组成,它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综合发展和发展规模有重要的影响。基于生态学理论和系统理论,从水资源系统的内涵、特征、构成及其等级体系等方面入手,分析水资源系统及其子系统的特征与内涵,构建了水资源系统的等级体系和概念模型,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谷峰  何俊仕  林秋  李崇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1):2471-2473
分析了鞍山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指出鞍山市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水的利用率低等问题。从保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及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角度提出了鞍山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模式;改善水生态环境;实施水资源统一管理等。  相似文献   

13.
刘增进  王宁  张瑞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5):17384-17385,17410
烟田水利设施工程是烟叶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是促进烟农持续增收的重要举措。水资源平衡分析是进行烟田水利设施的前提和基础,根据项目区的基本概况进行水资源平衡分析,可为建设烟田水利设施提供依据。该文以郏县2009年度白庙乡现代烟草农业示范乡建设项目为例,对水资源平衡分析的方法作了详细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刘增进  彭悦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5):12208-12209
在分析郑州市水资源的基本状况与水价的发展改革趋势和居民承受能力的基础上,探讨了郑州市实行阶梯式水价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山西水资源现状与发展节水农业的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是有限不可替代的生命之源 ,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自然物质基础 ,水资源紧缺制约着山西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从山西水资源现状出发 ,分析原因 ,提出经济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张利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5):15523-15525
针对江苏省旅游以水体资源为开发重心的特点,分析了江苏省水体旅游资源的优势特征,概述了江苏省的地理特征和充沛的水资源优势,强调其水资源数量大,大部分城市都有河流通过;水资源分布广泛,与水体资源有关的国家5A、4A级景区(点)遍布省内所有市域;水体资源类型多样,主要分为河段、天然湖泊与池沼、泉、瀑布、河口与海面;水体旅游资源品位高、作用大,总体质量高;综合构景作用明显,水体不仅能够独立构成主景,还能通过多种构景因素给游人以多方面的美感。在综合评价了江苏省水体资源优势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江苏省水体旅游开发的现实价值,即为科学旅游规划提供依据、向游客提供类型丰富的旅游产品、塑造个性鲜明的旅游品牌形象、创造新的增长极、加大水资源保护力度。  相似文献   

17.
单洋天  单海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1):5810-5812
以岩溶地区流域水资源为对象,分析了主要岩溶含水岩组,岩溶流域水资源的数量、质量等我国西南岩溶地区流域水资源概况以及与岩溶地区流域水资源有关的生态环境,岩溶地区水资源产业,岩溶分布与社会发展,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辽宁省水利发展总体思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狄旭东  韩旭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9):1988-1989
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是国家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水利要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防洪安全、水资源供给和水生态环境保护三大保障。通过阐述辽宁省水利发展成就,分析辽宁省面临的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严重等主要问题,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重点围绕防洪减灾、水资源开发利用与配置、水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等方面,提出辽宁省“十一五”期间水利发展总体思路。  相似文献   

19.
从区域水资源与经济协调发展理念出发,构建区域水资源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集对分析(SPA)理论建立了区域水资源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评价模型。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该评价模型具有思路清晰、简单实用和分析结果可靠的优点,可用于深入研究水资源和工业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秦琦  田一梅  喻青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5):1465-1466
分析了传统给水排水工程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目前我国城市水资源环境的影响,指出为了实现水资源环境的良性循环,应采取统一的、综合的和优化的给水排水规划.通过合理选择各类水资源及供水模式、优化配置给水排水工程设施,能够达到满足用水、减少污染、提高效益、降低费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