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联盟管道的技术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常景龙  张世斌 《油气储运》2000,19(12):13-17
塔里木已探明的天然气有70%为凝析气,管道输送天然气也必须考虑凝析油的输送,以提高管道的经济效益。美国和加拿大正在合建的联盟管道是世界上第一条输送含凝析油天然气的大口径长输管道,对我国即将建设的西气东输工程有较大参考价值。综述了联盟管道的概况,介绍了其在天然气组分、输气压力、压缩机站功率配置、管材、防腐、压缩机、施工、投产和运行等方面的技术特点。  相似文献   

2.
我国油气管道技术和发展趋势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丁建林 《油气储运》2003,22(9):22-25
从含蜡原油加剂改性输送技术、大落差地段输油管道的运行控制技术、管道自动化控制技术、管道内检测技术、储气库调峰技术、定向钻穿越技术、管道机械化施工作业技术等方面总结了我国油气管道技术的发展状况,介绍了西气东输管道工程采用的新技术以及特殊原油的改性输送技术和在役管道寿命评价等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关于浆体的管道输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浆体的管道输送,因流体力学问题较复杂而不同于气态物质或液态物质的输送,即浆体的流动性,沉积性,磨损性和敷管坡度受限性等特点与常规的油气管道输送工艺明显不同。为此对浆体管道输送的特点和若干技术问题作了详细介绍,包括浆体管道输送技术的主要研究领域及浆体输送的应用研究,同时介绍了我国已建和规划设计中的几条输煤与铁精矿浆输送管道,并展望了我国21世纪的矿浆与煤浆管道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通过实例介绍了囊式封堵器在大口径燃气输送管道封堵作业中的施工步骤,在分析胶囊式封堵器特点的基础上,就燃气输送管道在封堵作业中的安全性,可靠性方面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了一种新的封堵工艺--囊夹水封法。  相似文献   

5.
李昕 《油气储运》2013,32(4):343-348
碳捕集与封存作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手段成为全球研究热点,管道运输是该技术得以实施的关键环节。当CO2处于超临界或密相状态时,其具有液体的密度、气体的粘性和压缩性,对于管道运输是最有效率的。由于管输CO2的特殊性质,CO2输送管道与碳氢化合物输送管道存在不同;由于海洋环境的复杂性,CO2海上输送管道与陆地输送管道存在不同。系统总结了实现CO2管道输送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着重介绍了CO2输送管道流动保障和延性断裂扩展领域的研究进展,指出CCS作为大规模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选项,开展与之相关的基础研究十分迫切。(图3,参44)  相似文献   

6.
管道工程建设对焊接质量、焊接效率和焊接技术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合理选择焊接方法至关重要。系统梳理了目前长输油气管道建设常用的焊接方法,包括焊条电弧焊(SMAW)、钨极氩弧焊(GTAW)、半自动焊、自动焊,总结了其性能特点、优势不足和适用条件,参考国内重要管道工程的实际应用案例,考虑管材等级、直径、壁厚、输送介质、施工环境等因素,提出了长输油气管道焊接方法选择的一般性原则,为长输油气管道的建设施工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图1,表2,参26)  相似文献   

7.
联盟管道(Alliance Pipeline)阴极保护系统设计内容主要包括两个部分,即干线管道阴极保护和加压站阴保护。前者的设计依据是沿线土壤的电阻率及输电线路与管道交叉等参数,后者主要是加压站内深井阳极地床、整流器以及测试站等参数。介绍了这些参数的选取过程、确定方法和阴极保护系统的设计要点。对我国西气东输管道阴极保护系统有关设计参数与联盟管道阴极保护系统实际使用的参数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西气东输管道阴极保护选取的设计参数是合理的,认为联盟管道阴极保护系统的设计经验对指导我国长输管道的设计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文绍牧  沈萍  杨宇 《油气储运》2005,24(4):57-60,i005
系统分析了达县-卧龙河湿气管道爆裂的原因和干气管道内硫化铁粉尘产生的原因及其危害.指出提高施工质量是保证输气管道安全运行的关键,采用干气输送技术是提高管道输送效率、延长管道使用寿命的有效手段.针对减少管内粉尘、加强干气输送管道技术管理等问题,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9.
二氧化碳输送管道工程设计的关键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建武 《油气储运》2014,(4):369-373
CO2管道输送是碳捕集、利用和封存(CCUS)技术的重要环节,具有真正意义的长距离、大输量CO2管道在国内尚属空白。结合二氧化碳物性特点和国外二氧化碳输送管道建设经验,对国内二氧化碳输送管道工程设计在气源气体组分要求、输送相态的选择和控制、路由选择、阀室设计原则、地区等级划分、涂层选用、设备材料的密封性能、管材性能以及其他安全措施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分别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措施,指出编制适合中国国情的CO2输送管道的设计、建造、运营规范十分迫切。研究内容对于推动我国二氧化碳输送管道工程和CCUS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图1,表1,参7)  相似文献   

10.
以淮安-灌东盐场卤水输送管道为例,介绍了输卤管道在施工、运营期间的主要环境污染及其相应的控制方法.提出了管道建设与运行期间保护生态环境的方式.从管道安全运行角度出发,认为应在防腐、抗震和穿跨段保护等方面加强运行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1.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是“一带一路”倡议下中俄两国深化合作的成功典范,作为跨境输气管道的代表性项目,前期工作特征与经验具有重要的参考借鉴价值。阐述了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项目的背景与意义,梳理了其商业谈判、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项目申请报告编制及核准等前期工作,介绍了针对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复杂技术经济工况的专题研究过程,总结了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前期工作的创新成果。研究表明: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这类大型跨境能源管道项目,其前期工作涉及外交、商业、技术、经济等多层次问题,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研究资源及更充裕的时间,以保障项目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2.
对国内外油气管道行业不同历史时期建设的几条著名大型油气管道的经验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阿拉斯加原油管道、联盟管道(Alliance-Pipeline)和我国的西气东输管道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开展的大量科技研究工作在油气管道行业发展中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认为科学技术已经成为推动当今时代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相似文献   

13.
水工保护结构是油气长输管道的关键附属工程,针对目前油气管道初步设计阶段水工保护工程量的计算难以满足工程概算精度的实际问题,以中缅管道为例,提出了管道初步设计阶段水工保护工程量的优化计算方法。通过分析已建油气管道初步设计阶段与竣工阶段的水工保护工程量偏差因素,梳理了中缅管道水工保护工程量的9种计算要素,针对不同材料和结构形式的水工保护建立了新的工程量计算公式。采用Global Mapper和ArcGIS等GIS软件提取中缅管道沿线的坡度和长度系数,确定了优化计算公式中的部分参数。中缅管道工程竣工后,对比了初步设计阶段水工保护工程量与竣工工程量,结果表明:初步设计阶段水工保护工程量的计算准确率相对较高,证明该计算方法可行,能够为精确计算初步设计阶段水工保护工程量提供新思路。(图5,表5,参20)  相似文献   

14.
梁平  胡梅  唐柯 《油气储运》2005,24(9):6-10
针对四川输气南干线两佛复线投产后输量增加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分析了重庆总厂至纳溪段的管网组成和用户用气的特点.根据分析结果和运行方式的比较,对各管段不同工况下的运行方式进行了比选,确定了最优运行方式.最优运行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天然气储运设施的能力,提高管输效率并能有效地缓解管网运行中的矛盾,对即将建设的北二环管网的运行也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埋地油气管道并行敷设技术发展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几个大型管道工程项目相继采用并行敷设技术施工。介绍了中亚天然气管道、西部原油成品油管道、大连新港-大连石化原油管道的工程概况。一些学者基于现有标准和规范,分别从工程、经济、安全、设计等角度探讨了油气管道并行敷设管间距的确定原则;一些学者则借助数值模拟计算方法,分析了成品油管道对与其同沟敷设的加热输送原油管道的热力影响规律;另有工程技术人员针对并行敷设技术在具体实施和运用过程中存在的施工、防腐、维修等难题,对施工工艺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而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对管间距的影响,输气管道与输油管道、输气管道的同沟敷设,以及同沟敷设管道工艺系统和站场设置的优化,将成为油气管道同沟敷设技术领域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6.
梁翕章 《油气储运》1995,14(3):3-10,34
为普及管道工程知识,编写了《世界著名管工程》一书,介绍了阿拉斯加原油管道、科洛尼尔成品油管道、阿意输气管道和乌连戈依-中央输气管道,这四项大型油气管道工程在世界上堪称典范。逐一介绍了每条管道工程从立项前筹划到投产运行的全过程,剖析了各环节的内容、问题及解决处理过程和方法,以便从中吸取有益的经验和教训。深入细致的前期准备工作,是提高管道工程预见性、克服盲目性的前提,也是有效而正确地进行科研、设计、施  相似文献   

17.
宫敬  徐波  张微波 《油气储运》2020,(2):130-139
随着数字化、智能化等技术的发展,油气管道运行管理模式将发生根本性转变,形成以智能管道、智慧管网为核心的发展理念。从管道运行工艺角度对中国智能管道建设的基础及实现条件进行了分析:①从智能管道的定义、国内外智能管道的发展现状以及油气管道智能运行的物联网基础与技术准备3个方面论述了智能管道建设的基础及所需实现的功能,指出智能管道在油气生产过程中的应用性是智能管道建设的核心问题;②探讨了天然气管网数据、建模及计算复杂性的根源,明确了智能管道、智慧管网的建设思路;③以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为例,阐述了中俄东线智能运行的目标、基础以及工艺运行智能化组成的设想,其中工艺运行智能化组成包括管道工艺仿真系统建设、基于管道数据的数字孪生体构建以及综合运行调度和可靠性评价。最后,针对智能管道技术发展与应用面临的形势与挑战,给出几点认识及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