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长输原油管道在输油生产过程中,会因输油站的误操作而造成管道水击现象,使管道发生局部超压、液柱分离和泵机组汽蚀。介绍了输油管道产生水击的原因;分析了日照-仪征原油管道压力自动调节系统、压力超限保护系统和水击控制系统的构成;对仪征误关进站阀的事故工况进行了模拟,分析说明了该管道的水击保护过程。结果表明:日照-仪征原油管道水击保护系统的应用具有可行性,可有效防止严重水击工况对管道和设备造成危害。(图3,表4,参7)  相似文献   

2.
安一延输油管道水击保护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安一延管道密闭输汪后产生的水击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模拟计算了该管道四种瞬变过程的水击压力,并绘制了压力变化曲线图。通过各工况的计算结果分析,指出安一延管道密闭输油,必须在沿河湾 站设出站调节阀,进站设低压泄压和低压回流保护系统,杨山 设泄压阀,各站设低压报警设备,通过就地控制和人为调节可以实现管道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3.
宋音  李维生 《油气储运》1994,13(1):43-45
移动式输油管线自动化系统,主要采用油泵车自控和挂车泵自控的方式。油泵车以流量控制为主,出口压力调节为辅;挂车泵以进站压力控制为主,出站压力调节为辅,通过采集运行参量的当前值与输入的工作值、限值的对比、判断实现控制。双位定值带状调节由确定的流量或压力工作值加上1个正、负△值形成1个以工作值为中心的带,当参量在双位定值范围内,不作任何调节,一旦超出双位定值范围,应调节发动机转速,直到参量回到工作值为止  相似文献   

4.
对安—延管道密闭输油后产生的水击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模拟计算了该管道四种瞬变过程的水击压力,并绘制了压力变化曲线图。通过对各工况的计算结果分析,指出安—延管道密闭输油,必须在沿河湾站设出站调节阀,进站设低压泄压和低压回流保护系统,杨山进站设泄压阀,各站设低压报警设备,通过就地控制和人为调节可以实现管道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5.
输油管道的大落差段有特殊的水力状态,设置压力调节站是这种水力状态而采用的技术,介绍了一种自行研制的集成自力式压力调节站,该站由导阀控制,具有压力自动调节,超流自动截断并禁开,温升胀油自动泄压,压力自动开启等多种功能,并且体积小,重量轻,适于在口径较小的管道上应用,着重了其构造,功能,工作原理和实地测试情况。  相似文献   

6.
在提出结蜡处理方法的基础上,探讨了管壁结蜡及主要约束条件值变化对输油管道优化运行的影响,同时,又提出了结蜡危险区的概念,分析了管道承压能力与出站节流损失的关系。结果表明,由于结蜡、管道承压、进站压力、末站进站油温及泵特性等约束条件值不同,优化方案也不同。合理确定相关约束条件值对优化结果的实用性、安全性及经济性具有重要意义。在结蜡及管道低承压情况下,末站油温的确定尤应慎重,否则有可能形成末段瓶颈,影响管道的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7.
输油管道的大落差段有特殊的水力状态,设置压力调节站是适应这种水力状态而广泛采用的技术。介绍了一种自行研制的集成自力式压力调节站。该站由导阀控制,具有压力自动调节、超流自动截断并禁开、温升胀油自动泄压、压力自动开启等多种功能,并且体积小,重量轻,适于在口径较小的管道上应用。着重介绍了其构造、功能、工作原理和实地测试情况。  相似文献   

8.
当油品管道采用密闭输送工艺时,在管路中间的各个泵站,应当跟踪上站来油量的变化,才能维持正常输送。反映上站来油量变化的标志,就是进站压力。当上站来油量增加时,若本站仍保持原有排量,则来油充满管道,进站压力就会升高;反之,上站来油量减少时,本站仍为原来排量,则管道抽空,进站压力就会下降。故各个中间泵站对不同输量,应保持相对稳定的进站压力。控制稳定了进站压力,也就即时跟踪了上站输量的变化,达到正常平稳输油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自动气象站是一种先进的地面遥测设备,其具有较高精度,可大大减轻业务人员的工作量,并可提高工作效率等优点,已经成为气象部门观测天气不可缺少的设备。自动站系统全天24小时运行,不间断的采集、处理、存储与传输数据,那么为确保自动站系统正常运行,对自动站的维护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温室地源热泵空调系统,该系统以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为控制系统核心,并用计算机对运行状况进行观测、调节地源热泵温室空调控制系统。该控制系统利用室内外大气温度数据来确定系统所处的工况,实现对热泵机组、循环水泵等的运行控制,同时系统根据水源侧循环水的温度、压力调节水流流量,根据负荷侧空调使用情况调节运行状态,以此实现整个系统的节能和高效运行。  相似文献   

11.
以库鄯输油管道首站主泵控制系统为例,对输油主泵的控制原理、设计方案及实际应用程序进行了分析,指出对于单输入、多输出的主泵控制系统采用模糊控制优于传统的PID控制。经库尔勒首站输油主泵实际应用证明,模糊控制系统具有较好的稳定性,比较适宜在复杂的非线性、时变性、不确定性的控制系统中应用。  相似文献   

12.
冯海东  徐烈  师祥洪  闫敬东 《油气储运》2004,23(4):22-24,47
微温差法是现场测量输油泵效率的方法,但是采用其测得的结果误差较大.根据误差理论,分析了出口压力表、密度计、温差仪的准确度和进出口温度计的安装误差对测试结果的影响因素,指出在输油泵的效率测试中,油品密度的测量误差对测试结果的影响不能忽略.为了保证输油泵效率的测量结果数据准确可靠,必须减少进出口温度计的安装误差,以及减少出口压力表、密度计和温差仪的仪表误差和保证温度计套管的插入深度.  相似文献   

13.
输油泵机组及其进出口连接管道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振动问题是影响输油管道安全稳定运行的主要威胁之一.分析了管道系统激振力的来源和振动成因,并给出了诊断方法.针对某长输管道输油泵进出口管道出现的振动现象,运用振动测试手段对输油泵及其进出口管道分别进行了振动检测和分析.当输油泵进出口管道振动速度有效值最大达到9.28 mm/s...  相似文献   

14.
肖杰  郑云萍  华红玲  夏丹  刘晓红 《油气储运》2013,(12):1344-1346
为准确掌握输油管道事故工况变化对安全运行的影响,基于SPS管道仿真模拟软件,对输油管道典型事故发生时的瞬态工况进行模拟分析,得出了输油管道瞬时压力和流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管道沿线泵站停运时,流量减小,进站压力升高,出站压力降低;泵站启动时,流量增加,进站压力降低,出站压力升高;阀门突然关闭时,阀门通过流量迅速降低为0,上、下游流量下降,上游压力上升,下游压力降低;管道发生泄漏时,泄漏点压力迅速降低,上游流量增加,下游流量减小,上、下游压力均降低。分析结果对制定输油管道事故应急预案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图6,参10)  相似文献   

15.
西北地区掺氢式沼气/柴油双燃料发动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西北高原地区空气稀薄、进气压力相对较低、发动机功率下降和现有双燃料发动机成本高的现状,在分析了几种天然气柴油双燃料发动机改装方案后,对ZS1115小型柴油机供气系统、供油系统等进行研究,设计出1套由混合器、增压中冷装置和调速装置组成的控制系统,实现了双燃料发动机的正常运转;并提出了1种氢气进气道并联沼气进气道、氢气节气门与沼气进气节气门串联的附加系统,提高了混合气的燃烧速度.结果表明:该双燃料发动机功率维持在原柴油机水平,燃油消耗率明显提高,成本低,在西北地区具有一定的适应性,为该地区双燃料发动机的进一步开发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多级离心式森林消防泵的使用性能,延长其工作寿命,针对离心泵内可能产生的汽蚀现象,设计了森 林消防泵的汽蚀实验。实验在自行搭建的开式汽蚀实验测试系统上进行,测试系统主要由交流电力测功机、测控 系统和水泵实验台组成。交流电力测功机提供系统动力,带动森林消防泵工作,并将实验数据传输到测控系统实 时读取。通过采集包括额定工况在内的3 个不同工况点下泵的流量、转速、进口压力值、首级叶轮压力值、大气压 力值、实验水温等各项数据,计算得到各个工况点下泵的汽蚀余量与首级叶轮扬程值。以首级叶轮扬程值下降到 无汽蚀现象扬程值的3%时的汽蚀余量作为临界汽蚀余量的判别标准,绘制3 个工况点下的临界汽蚀余量判别曲 线,进而绘制出森林消防泵的汽蚀特性曲线,并根据吸水管线的水力损失计算泵的许用安装高度。本实验为多级 离心式森林消防泵汽蚀性能的研究和改进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孤东管网优化运行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清  张国忠 《油气储运》1996,15(4):25-27
孤永东和孤罗东两条管道承担着孤岛、孤东和桩西的原油输送任务,按现行工况运行,各站节流较多,能源浪费较大。根据管道现有设备条件分析了运行现状,给出了孤永东管道和孤罗东管道的运行参数。在不改变现有设备条件和确保原油外输任务的前提下,制定了优化运行方案,即把两条管道作为一个输油系统,选择以两条管道的最低进站油温为最低允许输油温度,孤岛首站总的输油量合理匹配给两条管道,这样实现了孤永东管道全年压力越站,减  相似文献   

18.
张维志  于清澄  张迪 《油气储运》2012,31(1):65-67,86
根据能量平衡原理,以各站的升压值作为决策变量,以全线的总动力费用为目标函数,建立了等温输油管道优化运行的数学模型;采用动态规划方法,利用管道进出站压头的约束条件,确定了各站的供给能量,进而获得全线各站升压值的最佳组合,制定运行优化方案。以大庆-锦西原油管道为例,对运行方案最优工况的确定方法和过程进行说明,并获得了经济合理的运行参数,可为制定管道运行优化方案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9.
针对低压滴灌系统对压力的稳定要求严格,而现有的压力调节产品不能满足其要求的现状,提出了一种双流道结构形式的低压系统压力调节器,并通过单因素试验对影响该调节器调压性能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入口端设定压力为0.05~0.35 M Pa,设计出口端压力为0.1 M Pa时,弹簧直径和装置的结构形式是影响压力调节的主要因素;当弹簧直径为1.5 mm,长度为80 mm,栅栏孔隙宽度为10 mm时,此时入口端实测压力为0.049~0.320 M Pa,出口端压力为0.045~0.144 M Pa,流量为3.4~6.6 m3/h。  相似文献   

20.
吴所焕 《油气储运》1998,17(3):8-11
为了降低原油输送的能耗,对阿塞线实行热力越站进行了理论分析,以实际参数为依据,着重从热力和水力两方面进行了计算论证,为热力越站提供了充实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