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杨义  孙慧  王梅 《油气储运》2011,30(10):725-728,713
低碳经济和节能减排的社会需求推动了城市燃气行业的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国家政策,亦为城市燃气行业的快速发展创造了条件。我国城市燃气由天然气、液化石油气、人工煤气等3类气源构成。2004年"西气东输"管道投入商业运营,使得天然气用气人口首次超过人工煤气用气人口,2009年已接近液化石油气用气人口;2009年天然气消费量占领了56.4%的燃气市场,首次超过液化石油气,成为燃气领域的主导气源。目前,城市燃气行业的市场开发和企业运营面临挑战,同时,保障安全稳定供气已成为各燃气公司生产运营的重中之重。天然气成为城市燃气的主要气源已是大势所趋,液化石油气将作为天然气的有益补充而稳步发展,人工煤气最终将退出燃气市场。城市燃气行业尚需建立健全相关法规、加大整合力度、提高安全生产意识、重视应急调峰等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2.
鲁文霞  段责华 《油气储运》2000,19(12):25-27
城市配气管网作为输气管道的下游配套工程,是天然气顺利进入沿线城市的重要环节。在利用原有的煤气管网的基础上,根据城市燃气管网系统的特点,在进行天然气置换前需要对原有的煤气管网进行分析与改造。以兰州煤气管网为例,通过对输配系统设计、施工以及防腐的分析,对煤气管网在土壤电阻率和腐蚀性、管道外防腐层以及管内璧等方面进行检测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一、PE管的特性 PE管一般指聚乙烯管材和管件,以聚乙烯树脂为主要原料,经挤压或注塑成型。目前,国际上将PE管接长期静液压的不同强度分为PE32、PE40、PE63、PE80和PE100五个等级。其中PE80和PE100等级的中、高密度PE管主要用于城市燃气  相似文献   

4.
城市燃气发展阶段应该在坚持全过程透视、全要素梳理和全方位考察的原则下进行合理划分,而不应简单地以主要气源为依据进行阶段划分。从煤气在中国开始出现到新中国成立前,人工煤气为唯一城市气源,城市煤气与殖民主义密切相关且定向发展;新中国成立后至全国城市煤气工作会议前(1984),国家煤气政策缺位,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渐入城市煤气,气源结构发生积极变化;全国城市煤气工作会议后至2002年为行业政策形成阶段,发展城市煤气政策逐步形成,多气源齐头并进发展迅速,以人工煤气为主的供气格局发生重大改变;多元投资主体竞争,集团化发展与形成,确立天然气的主导地位是现阶段城市燃气发展的主要特征。内在需求、政策引导和资源保障是城市燃气发展中的关键性因素。  相似文献   

5.
枝状管网与环状管网的技术经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申晋峰 《油气储运》2001,20(11):30-32
介绍了城市配气枝状和环状管网的特点,通过对枝状管网和环状管网的技术评价和经济评价,指出枝状管网相对于环状管网较为经济,提出了枝状管风与环状管网相结合的城市配气方案,即在城市配气中将主要干管或高中原管道设计为环状管网,次要管道及楼房街区内设计为枝状管网,这种方案既能保障配气管网的水力可靠性,安全平稳供气,又能节约管材投资,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孙永喜 《油气储运》2001,20(4):47-49
介绍了国内外ERW钢管的生产应用情况,对比分析了无缝钢管(SML),螺旋焊管(ASW)和高频直缝焊管(ERW)三种管材的性能指标,探讨了高直缝焊管(ERW)在高温和低温状态下的运行性能,指出ERW管具有性能先进,质量可靠,价格经济等优点,是输油气管道的首选用管。  相似文献   

7.
城市天然气管道不停输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燃气化建设速度的加快带动了天然气配套管网建设工作的展开,城市地下天然气管网的安装和不停输改造工作也越来越频繁.考虑到城市人口稠密、各类企事业单位分布相对集中的特点,正确应用施工技术并切实抓好安全工作则是这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介绍了城市天然气管网不停输改造施工技术,叙述了一次成功的天然气管网不停输改造施工实例.  相似文献   

8.
针对黄石天然气置换人工煤气实施工程,根据现有管网实际情况,提出适合改造方案,使其达到最佳安全性、经济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9.
我国城市燃气的发展模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1世纪,我国天然气工业将进入一个以西气车输为标志、天然气气源多元化、城市燃气向天然气转变的大发展阶段。我国具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不断增加的探明储量加上进口天然气,使输气干线和下游分配管网的建设成为可能。探讨了我国城市天然气的发展模式,指出下游的用气市场是天然气工业发展的根本,我国城市燃气的发展应遵循市场规律。  相似文献   

10.
城市天然气管网运行的可靠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汪涛  张鹏  刘刚 《油气储运》2003,22(3):15-18
结合城市天然气管网的特点,对其运行的可靠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城市管网可靠性评价的内容,给出了管网的分段原则,针对城市天然气管网运行的可靠性,将整个管网的管理分为初期、中期和末期三个阶段,并利用概率论的方法重点讨论了初期和中期管网的可靠性,给出了初期管网失效的故障树,提出了城市天然气管网可靠性运行的保证措施。  相似文献   

11.
基于贝叶斯网络的城市燃气管道安全失效概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永梅  邢志祥  沈明  邵辉  汪旭升 《油气储运》2012,31(4):270-273,327
贝叶斯网络对不确定性问题具有强大的处理能力和自我学习更新能力,而贝叶斯网络软件的应用提高了基于贝叶斯网络风险预测的有效性。建立了基于贝叶斯网络的城市燃气管道失效概率分析模型,运用HUGIN和MSBNX软件工具,结合某市天然气管道案例,计算多态故障顶事件安全失效概率和各失效因素的结构重要度。运用BN的推理能力,对造成管道安全失效的自然破坏因素和腐蚀因素分别进行单因素和双因素修正。修正后的贝叶斯网络模型更加符合实际,对提高城市燃气管道安全失效定量分析的系统性、预见性和准确性具有更好的现实意义,也充分显示了贝叶斯网络在处理复杂系统风险分析中独特的优越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12.
不同温度下两种管材应力应变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耀荣  庄传晶 《油气储运》2000,19(12):45-48
通过对国产X60螺旋埋弧焊管(SSAW)和进口X52直缝电阻焊管(ERW)的温度拉伸试验,研究了两种钢管母材和焊缝的应力应变特性。试验结果表明,两种焊管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随温度的降低而提高,断后伸长率、最大均匀变形断面收缩率、断后断面收缩率以及屈强比随温度降低而降低;两种焊管母材应力应变曲线特征为连续屈服,而焊缝为非连续屈服,存在明显物理屈服现象;X60SSAW焊管母材与焊缝强度基本相当,X52  相似文献   

13.
高含硫天然气集输管网的技术经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红丽  杨强  宋飞  李建和 《油气储运》2003,22(11):32-35
针对高酸性气田集输过程中存在的腐蚀、水合物堵塞等问题,从集气站站场选址、集气管网的设置形式、干湿气的输送工艺、紧急截断阀室的设置及清管等方面,分析了集输系统的工艺要点及防止水合物形成的措施,提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集输工艺方案与防腐技术,可为气田的开发与安全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城市输气管网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庆勋  李广群 《油气储运》1998,17(11):25-28
以珠江三角洲城市输气管网设计为例,对城市输气管网的设计问题进行了归纳,城市输气管网具有分输点多,支线多,分输量大的特点,分析了修建输气管道支线对工程投资的影响,指出在需增压输送时,压缩机站的位置选择直接影响着工程投资和经济效益,对于分期建设的工程,干线距离在300km左右的输气管道,在工程投资方面,适当增国管径优于增设压缩机站。  相似文献   

15.
陈思锭  李重剑  陈黎鹏 《油气储运》2012,31(5):335-339,408
基于天然气管网可靠度的概念,将图论中的最大流可靠度和基于阈级的单元重要度引入树枝状输气管网系统可靠性的分析,得到了求解输气管网系统可靠性指标——可靠度的数学模型,并将之用于对输气管网系统进行可靠性评估。结合苏里格气田苏10井区集输管网实例,阐述了该方法的具体应用步骤。分析了影响管网系统可靠度的主要因素,指出:管网系统可靠度计算正确与否严重依赖于组成系统各单元可靠度数据的准确性;管网的拓扑结构和管段单元重要度对管网系统可靠度的影响较大,愈是靠近汇点的管段,其单元重要度愈高;基于阈级的单元重要度对管网系统可靠度的反映并不完美,尚须引入其他可靠性指标;在选择气田集输管网方案时,必须综合考虑工艺可行、经济节约和方案可靠等多方面因素。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天然气管网供气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多气源同时接入跨区域大型管网的混输格局逐步形成.由于不同气源的气质以及供应形式存在差异,而且下游用户对热值波动的敏感度不同,对下游用户的计价原则也不同,因此提出合理的混输管网供气方案,实现城市管网公司及下游终端用户的利益均衡是急需解决的技术难题.基于中山大学BP液化天然气中心研发的燃气混输管网动态仿真平台,对某市高压混输管网进行仿真模拟,主要针对管网分开输送方案和多气源相互调配方案两种混输供气方案进行对比分析模拟,通过模拟两种方案中下游终端用户的热值动态响应情况,分析热值/华白指数波动对下游终端用户的影响,以及不同热值气源与各类下游用户的对应匹配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