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研究圆果种黄麻品种不同形态特征与体细胞染色体核型、带型的关系。实验表明,供试圆果种黄麻不同品种的体细胞染色体2n=14,具有一对随体染色体。染色体核型均为中部着丝点。主要带型是着丝点带(即 c 带)、全带(即 w带)。有腋芽品种的随体位于第四对染色体上,无腋芽品种的随体位于第二对染色体上。随体的大小,以红茎、红叶柄品种的随体大,绿茎、绿叶柄品种的随体小,其中以红茎、红叶柄、无腋芽品种的随体最大(1.090μ×0.926μ),绿茎、绿叶柄、有腋芽品种的随体最小(0.722μ×0.660μ)。结构异染色质百分含量,以有腋芽品种的含量平均值高,无腋芽品种的含量平均值低,其中以绿茎、绿叶柄、有腋芽类型品种最高,平均为71.14%,红茎、红叶柄、无腋芽类型品种最低,平均为51.78%。初步认为圆果种黄麻品种间染色体的核型和 Giemsa 带型与其外部形态特征有着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2.
黄麻是韧皮纤维作物,属椴树科(Tiliaccae)黄麻属(CorchQrus),包括有40个种.在世界各地生产上具有栽培价值的是圆果种(C.capsularisL.)和长果种(C.Q—litorius L.)。果型是黄麻种间分类的特征,而腋芽是类型间分类的重要标准。长果种品种一般都有腋芽,圆果种品种则有腋芽型和无腋芽型。据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对存有的黄麻长果种和圆果种品种资源统计,  相似文献   

3.
黄麻是韧皮纤维作物,属椴树科(Tili-aceae)黄麻属(Corchorus),包括有40个种.在世界各地生产上具有栽培价值的是圆果种(C.capsularis L.)和长果种(C.o-litorius L.).果型是黄麻种间分类的特征,而腋芽是类型间分类的重要标准。长果种品种一般都有腋芽,圆果种品种则有腋芽  相似文献   

4.
研究表明,黄麻圆果种的纤维品质优于长果种;相同熟型的长果种、圆果种不同品种相应部位的纤维结构以及化学成分如纤维素含量,均以圆果种品种表现优良,木质素的含量则相反,长果种、圆果种品种植株不同部位的纤维品质,以中部最好,基部次之,上部较次;黄麻品种纤维品质的优劣与品种本身固有的经济性状、熟型不相关;同一品种的纤维品质与收获期、种植密度有关:其强力随收获期的延迟而增强,随种植密度的增加植株中、上部位有降低的趋势;纤维支数则随收获期的推迟而下降,随密度的增加而增高。  相似文献   

5.
长江流域是我国长、圆果种黄麻重要产区之一,近年来由于耕作制度的改革,栽培技术和土壤肥力的提高,圆果种黄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但在当地能留种的圆果种黄麻品种因产量较低,一般单产干皮仅600斤左右,不能满足生产需要。  相似文献   

6.
用来源于世界不同地区的红麻品种进行细胞学研究表明:染色体数为2n=36;有二对随体,其中一对的大小,随品种类型不同又可分为普通型随体、较大型随体和特大型随体。普通型随体与特大型随体以及另一对随体在杂交F3代中同时显现,呈杂合状态。特大型随体品种与较大型随体和普通型随体品种比较,在种子颜色和千粒重上有显著差异。不同类型品种的染色体均显示着丝点带,有些品种在一对染色体短臂上呈中间带,中间带的有无与品种的花药颜色有一定的关联。  相似文献   

7.
长江流域是我国长、圆果种黄麻重要产区之一,近年来由于耕作制度的改革,栽培技术和土壤肥力的提高,圆果种黄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但在当地能留种的圆果种黄麻品种因产量较低,一般单产干皮仅600斤左右,不能满足生产需要。  相似文献   

8.
海南山栏稻体细胞染色体数与普通栽培水稻相同,即2n=24,并同属2B核型。山栏稻染色体组中有9对中部着丝点染色体(水稻对照品种为5-6对),1-2对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水稻为4-5对),1-2对亚端部着丝点染色体。这表明山栏稻核型比水稻更为对称。山栏稻染色体组的异染色质含量平均为46.1%,低于水稻对照(平均为50.1%)。异染色质在染色体上的分布形式与水稻对照基本相同,多数是位于着丝点两侧(或两  相似文献   

9.
采用常规压片法,对海南野生兰卷萼兜兰[Paphiopedilumappletonianum(Gower)Rolfe]进行了染色体数目和核型研究。结果表明,卷萼兜兰的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n=36袁染色体相对长度系数(IRL)=6L+4M2+18M1+8S,核型公式为2n=32m+4sm,染色体类型主要由中着丝点染色体和亚中着丝点染色体组成,未见随体结构。卷萼兜兰的核型属1B型,核不对称系数为57.01%,从染色体水平证明卷萼兜兰在系统演化上属于较原始的进化种类。  相似文献   

10.
甘蔗核型及其染色体数目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郑成木 《热带作物学报》1993,14(1):47-51,T001,2
5个甘蔗栽培品种的核型均为2B 类型,染色体数目为2n=106~114,绝对长度为1.52~6.31μm;主要是中部着丝点染色体和少量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未见端部或亚端部着丝点染色体。同一品种不同个体以及不同细胞之间,染色体数目发生变化,变幅为4~9个染色体。推测甘蔗栽培品种退化与体细胞染色体数量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用来源于世界不同地区的红麻品种进行细胞学研究表明:染色体数为2n=36;有二对随体,其中一对的大小,随品种类型不同又可分为普通型随体、较大型随体和特大型随体。普通型随体与特大型随体以及另一对随体在杂交F_3代中同时显现,呈杂合状态。特大型随体品种与较大型随体和普通型随体品种比较,在种子颜色和千粒重上有显著差异。不同类型品种的染色体均显示着丝点带,有些品种在一对染色体短臂上呈中间带,中间带的有无与品种的花药颜色有一定的关联  相似文献   

12.
对长果种黄麻品种JRO-632、JRO-7835、JR-878、JRO-5408、IR—1、苏丹青茎和园果种黄麻品种JRC-212、JRC-5854、JRC-7447、JRC-412、JRC-206、EC-41338的叶比重(叶比重:叶干重/单位叶面积)气孔数和叶片中光合组织分布的差异进行研究,由于品种及麻株大小不同,黄麻叶比重差异显著,一般说来,长果种黄麻比圆果种黄麻的叶比重大些,麻株生长前期的叶比重大些,  相似文献   

13.
海南山栏稻体细胞染色体数与普通栽培水稻相同,即2n=24,并同属2B核型。山栏稻染色体组中有9对中部着丝点染色体(水稻对照品种为5-6对),1-2对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水稻为4-5对).1-2对亚端部着丝点染色体。这表明山栏稻核型比水稻更为对称。山栏稻染色体组的异染色质含量平均为46.1%,低于水稻对照(平均为50.1%)。异染色质在染色体上的分布形式与水稻对照基本相同,多数是位于着丝点两侧(或再加一个短臂),只有少数(1-2对)染色体表现异染色质化。  相似文献   

14.
山西晋北三种类型大豆的核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贵全  杜维俊 《大豆科学》1999,18(4):294-299
本文对山西省北部三种不同生态类型大豆(小黑豆、大黑豆、黄豆)进行了核型分析。结果表明:三种大豆体细胞染色体数均为2n=40,主要由中间和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组成。三种大豆只有一对粒位于最长染色体上的随体,而且随体染色体形态相近,三种大豆的核型公式分别为:小黑豆2n=2x=40=28m+12sm(2SAT);大黑豆2n=2x=40=6M+18m+12sm+4st(2SAT);黄豆2n=2x=40=2M  相似文献   

15.
绿盲蝽(Lygus Lucorum Meyer—Dur)属于半翅目、盲蝽科,海宁麻农称打洞虫。据调查,此虫于1956年前曾经危害长果种黄麻,近年来,随着红麻种植面积扩大,绿盲蝽为害逐年加重。据1979年在海宁县长安公社新民大队976.6亩红麻的调查,株害率达100%、皱叶率为35.7%,受害严重的麻株,茎粗,皮厚下降,质量降低,每亩约减产熟麻80市斤。因此,绿盲蝽已成为当前红、黄麻生产上的主要害虫。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黄麻种子抗膀胱癌的效果,选取圆果种黄麻"179"、长果种黄麻"中黄麻4号"和"福黄麻2号"三种黄麻种质,利用MTT法分析了种子乙醇提取物对膀胱癌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果种和圆果种黄麻种子提取物对人膀胱癌T24细胞增殖的抑制率均极显著高于目前临床一线药物丝裂霉素,且长果种显著优于圆果种,但2个长果种品种间差异不显著。因此,有望从黄麻种子中开发出高效抗膀胱癌成分,这将有助于膀胱癌治疗及黄麻种质资源的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应用数量统计的方法,分析野生大豆16份,半野生大豆5份和栽培大豆2份的核型。结果表明、野生大豆、半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染色体数目为2n=40,核型为2n=24m+14sm+2st(SAT)。虽然三者的核型相似,但单倍染色体组长是有差别的,经X~2测定表明,这种差异是由于种间差异引起。因此,大豆核型的研究,对探讨大豆的进化具有重要意义。 在野生大豆中观察到一具有四随体类型,从进化观点看,具四随体类型较具二随体类型物种原始,同时为确定大豆是二倍体还是多倍体植物、提供有价值的材料。 野生大豆、半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的Giemsa—C带分析表明,三种大豆的带型极其相似,基本带型为:第一组12条染色体有一条着丝点带;第二组12条染色体有一条中间带;第三组12条染色体有一条端带;第四组4条染色体有二条带。  相似文献   

18.
黄麻纤维产自黄麻属的两个种,即圆果种黄麻和长果种黄麻。鉴于黄麻纤维获自其茎皮,故纤维产量与株高走相关。在两个种中,株高的发育随始蕾而中止;故早开花是一种不受欢迎的特性,作为一种短日照植物(Kundu等,1957),其在短光周期下开花极早,故该作物在冬季将不形成纤维。甚至在正常生长季节(3~4月播种,8~9月收割)中,改变播种期亦将导致早开花(Joseph等,1978)。故期望有较长花前生  相似文献   

19.
A.khatun  Mr.davey 《中国麻业》2001,23(3):44-47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Pluronic F68、吐温20、曲通X-100对圆果种黄麻带叶柄子的叶离体培养幼芽再生效果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选用这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目的在于明确其各自独特理化特性与黄麻子叶培养器官形态建成之间可能的关系。添加0.001-0.5(w/v)Pluronic F68可增加子叶平均出苗百分率和每子叶出苗数,附加0.5%(W/V)达到最大效果。而添加0.001%吐温20可达到最佳效果,附加0.5%则抑制幼苗形成。离体子叶附加0.001%(V/V)曲通X-100同样增加其子叶出苗百分率和每子叶出苗数。但是,这些幼苗未能发育至成熟。另外,附加曲通0.01%-0.5%(V/V)未能诱导子叶再生。这些结果表明表明活性剂的亲水-疏水(HLB)间的平衡决定外植体细胞的渗透特性,从而影响其形态建成。  相似文献   

20.
黄试毛虫(Spilosomaobliqua)是孟加拉黄麻生产的主要害虫。该种昆虫亦对其它蔬菜、油料作物和纤维作物造成危害。有时该种昆虫甚至将全部麻叶和茎尖都吃光,在孟加拉造成每公顷185~650公斤的损失。Zaman曾报道过该虫对黄麻造成的严重损失。因此,我们采取在黄麻木同生长阶段人工去叶的方法,研究其对圆果种黄麻产量的影响。试验於1991/1992在Mgnansingh进行,裂区设计,3次重复。品种:Atombat38,播种期分别为1990年4月4日及1991年4月7日。在黄麻不同生育期采取7种去叶方式。即T1:播种,30天后去一次叶,T2:播种60天后去一次叶,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