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我省无霜期短的条件下,为了加速亚麻选育种进程,缩短育种年限,在较短的时间内培育出适合当前生产需要的优良亚麻新品种,1985年我们进行了冬季亚麻温室栽培,以探讨温室人工光照和温度对亚麻生长发育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在筛选的所有培养基中,Bs培养基在亚麻花药培养中是最佳培养基[;]。我们曾研究了B。培养基中的大量元素、蔗糖浓度和附加物在亚麻花药培养中的作用,也曾经在Bs培养基上培养未成熟花粒粒,结果没有形成愈伤组织。证明了B。培养基和亚麻花药药壁因子的联合效应对亚麻花粉核的启动起着主导作用。为了进一步了解微量元素在联合效应中的作用,我们开展了本研究。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材料与方法供试材料是6404-567X*。ltasa的F;代,取材于温室。试验一:把B。培养基中的微量元素逐一去掉,配制成系列缺素培养基。各培养基均以不缺素…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亚麻野生种和栽培种的正交、反交试验,采取重复授粉、研磨花粉重复授粉,滴注植物生长调节剂GA3、NAA、2,4-D等与授粉后子房等方法获得种间杂交种,然后把杂交种的幼苗进行组织培养、温室培育获得F1植株,在F1植株花蕾期细胞减数分裂期进行观察,并对亲本及F1代的花粉粒观察鉴定,认为所获得的杂交种属于种间杂交种,从而证明亚麻种间杂交技术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4.
栽培亚麻(Linum usitatissimum L.)属亚麻科(Linaceac)亚麻属(Linum),简称亚麻。亚麻分纤用、油用和油纤兼用型三类。亚麻是最古老的栽培作物之一,亚麻纤维是人类最早开发利用的天然纤维。早在公元前4000-5000年,埃及人就开始种植亚麻,并以亚麻织物品质优良而驰名于世。早在新石器时期,亚麻就经埃及传入地中海沿岸地区,中世纪以后又传到法国、英国、比利时、荷兰、俄罗斯和罗马尼亚等国。  相似文献   

5.
根据亚麻生产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需要,选育早熟、丰产、抗逆性强、出麻率高、纤维品质好的亚麻新品种,是当前生产上急需解决的问题。为满足各亚麻原料厂对亚麻良种的需求,在各县亚麻原料厂及良种场进行亚麻新品系区域试验,进一步鉴定近年来我省亚麻新品系的丰产性、抗逆性及纤维品质,促进亚麻种植业、原料加工业和纺织工业的发展,以便为生产上推广良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亚麻属于亚麻科、亚麻属、栽培亚麻种,是亚温带喜冷凉长日照、直根系作物。按其经济特征,可把有栽培价值的亚麻划分为纤用亚麻、油用亚麻和油纤兼用亚麻三大类型。纤用亚麻从原茎到种子都可以加工利用,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实施冬季农业开发,发展秋播亚麻产业,  相似文献   

7.
卫德林 《中国麻作》1984,(1):43-47,42
Schilling,Tammes和Plonka等学者在本世纪三十年代到五十年代期间,为了鉴别亚麻的不同类型(野生亚麻、油用亚麻、两用亚麻,纤维用亚麻等)和品种,曾就亚麻的形态性状进行过各有侧重的和不同程度的研究,但未形成系统的鉴别标准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在南方亚麻引种栽培成功的基础上,如何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形成亚麻产业体系,已成为南方亚麻研究开发和我国亚麻行业所面临的紧迫问题。1998年2月,我们去云南省“西畴县展鸿亚麻有限公司”进行了专题调查,了解该县亚麻生产与原料加工等方面的基本情况,现报告如...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省一直以栽培纤维型亚麻为主,进入21世纪后,国内外亚麻纤维市场需求发生较大变化,致使我省纤维亚麻种植面积逐步减少。为发挥我省亚麻产业资源优势,我省亚麻主产区用油用亚麻替代部分纤维亚麻种植,相继建设以亚麻籽为原料的加工企业,开发出亚麻油、阿尔法亚麻酸、亚麻胶、亚麻冲剂等多个新产品,销往日本、韩国等东南亚国家。本文主要阐述黑龙江省油用亚麻栽培需要的生态环境,土壤、品种、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技术要点。同时提出油用亚麻和纤维型亚麻不同的技术要求及对策。  相似文献   

10.
亚麻是我省主要经济作物之一,种植面积一度达到220多万亩,到80年代末,由于农业种植结构的变化和市场因素,亚麻失去了其“经济”地位,亚麻原料厂家苦苦支撑。1993年由于国际市场形势好转,出口量增加,1994年欧洲又遭水灾,国际亚麻需求市场转向我国及远东。在这种形势下,我国亚麻原料加工业达到了顶峰,个体亚麻厂纷纷上马,仅兰西县个体亚麻原料厂就达60余家,个体棉纺厂也如雨后春笋,一些具备条件的县份如孙吴县等,也建起了中型亚麻原料厂。可好景不长,1995年欧洲亚麻丰收,而国内还在盲目生产,终于出现生产过剩局面。同时由于…  相似文献   

11.
亚麻分纤用亚麻和油用亚麻区,本次调查以纤用亚麻为主,同时兼顾调查了油用亚麻的基本情况。我国纤用亚麻主要产区位于东北地区的黑龙江省、西部地区的新疆、宁夏和内蒙一带。1995年,南方开始从北方引种试种亚麻获得成功。在南方地区的云南、湖南、浙江等省开始试种。目前已开始规模化种植。  相似文献   

12.
亚麻品种在云南省不同生态条件下的生长发育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2003—2004年度10个亚麻品种在云南省9个试验点的生育状况,同时以弥渡县、巍山县和武定县为代表地区分析不同亚麻品种在云南省不同生态条件下的生长特征。云南冬播亚麻生育期比北方延长l倍左右,不同生育阶段均比北方亚麻延长。不同试点的亚麻生育期差异较大,生长日数最短的140天,最长的187天。不同试点的亚麻茎生长速度有较大差别,但都出现两个生长高峰,一个在立春前,一个在立春后,这一点也与北方亚麻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3.
顾伯明 《中国麻业》2006,28(5):243-246
本文指出了现行亚麻化学加工技术存在化工原料用量多,成本大等弊端。并揭示了亚麻化学加工中大量使用NaOH等无机物质(即无机碱),使金属钠离子较多的充实到具有特殊纤维结构的亚麻纤维空腔与空隙中,致使亚麻纺织品手感硬挺有余而柔韧不足的奥秘。提出了应在亚麻化学加工中以有机碱(即有机化工原料)为主体,以达到亚麻脱胶工艺中加工出直接针织的针织用纱系列及服用性能优良的服装用布系列等产品。为此,笔者认为应从亚麻纤维的特殊结构着手,在亚麻化学加工中应用“亚麻专用助剂”,为亚麻行业实现清洁生产技术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4.
我国纤维亚麻行业发展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了我国亚麻生产和科研现状,分析了亚麻生产的差距。受中欧、中美亚麻纺织贸易摩擦的影响,我国亚麻种植面积近年有所减少。同时介绍了亚麻科研取得的进步,亚麻育种手段的创新的结果。常规育种与生物技术的结合成为了我国亚麻育种的主要手段,亚麻品种产质量的提高缩短了同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  相似文献   

15.
倪禄 《中国麻作》1981,(3):47-48
亚麻是生育期短,需水较多的作物,在无灌溉的条件下,掌握适期播种是提高亚麻产质量的有效措施。1965年前我省亚麻产区多在4月上、中旬种完小麦就种亚麻,由于播种过早,在快速生长期易遭“掐脖旱”,麻茎长不起来,原茎产量低,平均亩产徘徊在200斤左右。为了探讨我省亚麻适宜播种期,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亚麻枯萎痛是亚麻主要病害之一,给亚麻生产带来较大的损失。研究亚麻枯萎病发生规律,为病害防治奠定基础。【方法】从亚麻不同播种密度、不同肥料、土壤湿度及重迎茬等备件,分析亚麻枯萎病发生规律。【结果]过剩的氯素将增加亚麻枯萎病感染率,而氮、磷、钾合理搭配施用有利于减轻亚麻枯萎病的发生;播种密度越大、土壤湿度越大、重茬年限越久亚麻枯萎病发生越严重。【结论】播种密度越大,枯萎病发生越严重;过剩的氮素将增加亚麻枯萎病感染率,而氟、磷、钾合理搭配施用,有利于减轻亚麻枯萎病的发生;土壤湿度越大亚麻枯萎病发生越严重:亚麻重迎茬可使枯萎病加重,重茬年限越久发病就越严重。  相似文献   

17.
新疆亚麻主要病害发生概况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新疆伊犁、塔城、昌吉等亚麻主要种植县(市)亚麻病害发生与危害调查认为,近年来危害新疆亚麻的主要病害有亚麻立枯病、亚麻白粉病和亚麻枯萎病。通过试验研究,提出了新疆亚麻主要病害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8.
赤霉素对亚麻纤维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亚麻纤维的快速生长期,向叶片喷施不同浓度的赤霉素溶液,随着亚麻植株的生长,观察其纤维发育情况,通过对获得数据进行分析,证明赤霉素对亚麻纤维的生长及产量具有较大影响,可使亚麻纤维产量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9.
李振伟  关向军 《中国麻业》2005,27(3):121-123
亚麻冬季南繁的目的是对亚麻杂交后代进行加代和高陪繁育优良品种,提高亚麻种子的繁殖倍数和母子质量。在栽培措施上,特别是选地、播种和收获时期方面不同于南方冬李亚麻生产。作者总结多年的冬季南繁经验,提出了一套亚麻冬季南繁选地、整地、播种、田间管理、收获等方面的技术措施,为亚麻冬季南繁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亚麻叶面积常数(0.752)的来源及其应用方法。根据亚麻在生育过程中叶形变化不大的特点,先用重量法求出其叶面积,然后再导出常数(即系数),用求得的常数(0.752)与亚麻叶长、宽相乘即可求出亚麻叶面积。应用此方法求亚麻叶面积迅速而又较准确,为研究提高亚麻光能利用率提供了方便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