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刺参增殖主要有二种方式。一种是选择适宜海区投放人工培养的刺参苗种;另一种是从其它水域向刺参增殖区移殖亲参。 下面,主要就选择适宜海区投入人工培育刺参苗种这一增殖技术浅述如下。 一、增殖区域的选择 1.天然种苗栖息密集的区域是最适宜场所。 2.海底倾斜度较小,潮差较大,底质泥沙混合但无淤泥,藻类丰富,岩礁及乱石较多的小海湾。  相似文献   

2.
世界海参养殖以刺参(温带种)和糙刺参(热带种)为主,中国、日本、韩国等国主要养殖刺参.我国60年代刺参育苗成功,70年代利用天然海域投放参苗人工增殖,80年代大水体高密度刺参人工育苗.  相似文献   

3.
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 Selenka)增殖是指在选定海区内,通过改善海区条件、投放种参和种苗等技术措施,增加或改善资源补充量,增加刺参资源,提高产量的活动。由于刺参营养价值高、移动性差、食物链短、适应性强等特点,是一种优良的增殖品种。  相似文献   

4.
袁合侠 《水产养殖》2010,31(8):32-33
<正>刺参通常称作海参,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海参品种,盛产于北方辽宁、河北及山东沿海,具有极高的营养与药用价值,是近年来我国北方重要的养殖品种。刺参在自然海区中生长缓慢,成活率低,生长周期长,由幼参规格养成至商品参规格需3~4年。2008—2009年,我们在海头镇利用大菱鲆工厂化养  相似文献   

5.
<正>池塘养殖刺参已成为刺参养殖的主要模式,为沿海养殖户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池塘养殖刺参投资大、成本高,养殖周期长,投放400头/kg规格的苗种,需要一年半的时间,才能陆续捕捞上市。在长达1~2年的养殖过程中,需始终抓好以下三个关键环节,才会避免遭受较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6.
山东省龙口市水产技术站与乡城镇渔业公司协作,于1998年通过省科委立课题,进行围堰刺参养殖技术开发试验,经过3年的科学养殖,精心管理,完成了各项经济技术指标,课题试验获得成功,现将围堰刺参养殖技术及管理措施介绍如下:一、海区条件根据剌参生活习性,我们把实验海区选择在龙口市桑岛以东近海。此海区水深为3~4米,常年水温变化在3~28℃,海区底质以泥沙为主,伴有星罗棋布的礁石。海区还自然生有石花菜和鼠尾藻等藻类,饵料丰富,是刺参栖息生存的良好场所。二、围堰海区实验养殖海区以投石围堰组礁方式营造320亩…  相似文献   

7.
<正>池塘养殖刺参已成为刺参养殖的主要模式,为沿海养殖户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池塘养殖刺参投资大、成本高,养殖周期长,投放400头/kg规格的苗种,需要一年半的时间,才能陆续捕捞。在长达1~2年的养殖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一旦对这些问题处理不  相似文献   

8.
刺参属棘皮动物,产于辽宁、山东、河北等地方沿海,是我国海参中最主要的经济种类。近几年来,北方地区刺参养殖发展较为迅速,已成为北方沿海地区养殖热点。刺参生存的水温15~30℃,最适宜生长水温12~18℃。温岭市沿海10月至翌年的5月海区水温条件适宜海参的生长。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地处黄河三角洲腹地的垦利县大力发展刺参养殖,全县刺参养殖突破2 067 hm~2。根据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地理特点,我们在刺参池塘养殖的科研试验中,对池塘建造、附着基的选择与投放、苗种的选择和投放、养成期间的水环境控制、养殖池饵料培养及投喂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初步掌握了黄河三角洲地区刺参池塘养殖的主要技术,现将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 (Selenka)]又称仿刺参、海参,产于辽宁、山东、河北等北方沿海,不仅营养价值高,而且具有广泛的药用价值。除刺参外,我国的海参主要经济种类有20多种,主要产于我国南部海区,且大多肉刺少,人们的认可程度低,价格较低。我国是世界上主要的海参进口国,据统计,我国每年大约消费海参1.5万吨左右(以干品计),其中一半以上靠进口。需求的增加、采捕强度增大,造成我国刺参资源量和产量的急剧下降。刺参的价格近几年不断上涨,价格的上涨直接促进了刺参养殖、贸易和加工产业的发展。2005年大连市刺参增养殖面积达到4万公顷…  相似文献   

11.
刺参在我国渤海湾、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沿海均有分布。刺参养殖经济效益高,市场发展空间巨大,是北方海水养殖的支柱产业。刺参养殖模式主要有:池塘养殖,工厂化养殖,潮间带养殖,海上筏式养殖和海区增殖等。2005~2008年,在日照市水产研究所的专家指导下,日照市东港区秦楼街道厉志伟、任勇等养殖户进行了潮下带刺参养殖试验,在木断改善养殖环境,改进养殖措施的前提下,投放量和产出效益也不断增加。现将其试养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北方沿海刺参池塘养殖已成为渔业生产的支柱产业之一.刺参对底质环境的要求严格.研究表明,在硬泥沙或硬沙泥底质的池塘中养殖刺参的效果较好.底质组成中含粗砂及礁石多的区域,刺参分布密度大,生长快;而含细沙及泥量多的海域,刺参分布密度稀、生长慢.笔者在辽宁葫芦岛海滨附近养殖场进行了试验,结果发现沙底池塘刺参养殖效果较好,现将养参技术简述如下: 一、池塘条件 试验海区池塘为潮上带砂质底质.水源为近海直接纳潮.经过检测,海水的各项指标符合渔业生产用水标准.  相似文献   

13.
刺参(Apostiehopus japonieus Selenka)是我国北方一种最主要的食用海参,为“参中之冠”,是近年来我国北方重要的养殖品种。刺参在自然海区中生长缓慢,成活率低,生长周期长,由幼参养成至商品参规格需3~4年,且其中很大一部分时问是消耗在夏眠和冬季低水温期。  相似文献   

14.
<正>刺参池塘养殖因经济效益显著,潜力巨大,被人们称为"海洋捞金"工程,已成为沿海地区的养殖热点。因此如何扩大刺参养殖规模、减少生产成本、提高刺参品质是摆在广大刺参养殖企业面前的重大课题。营口三联海珍品养殖有限公司于2008年5月利用池底铺设双面夹膜编织布及投放无结编织网附着基的方法改造营口地区养虾池塘并进行刺参生态苗种培育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5.
付卓 《中国水产》2009,(8):34-36
目前,刺参养殖已成为我国北方海水养殖的重要经济产业,其发展势头迅猛。2006年~2008年,锦州市刺参养殖面积已增至4万余亩,约占全市海水养殖面积的三分之一。而伴随养殖规模的日益扩大,造成了局部外海海区及养参池水的有机污染加重,病害现象日渐显露。如何避免刺参养殖重走养虾业大起大落的弯路,充分重视水环境的保护问题,切实解决好刺参养殖的自身污染,在当前已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正>刺参又名仿刺参,属棘皮动物门。近年来,我国刺参的养殖发展迅速,养殖面积不断增大,养殖模式多种多样,养殖产量和产值也逐年增多。为了探索适合北方地区新的刺参养殖模式,2014年我站进行了海区深水网箱养殖刺参试验,获得了成功,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将本次试验情况小结如下,以供参考。一、材料与方法1.养殖海区的选择本次试验选择在葫芦岛市觉华岛附近海区,该海  相似文献   

17.
李正良 《福建水产》2011,33(5):77-80
福建是刺参南方养殖的主要地区,池塘养殖是主要养殖方式之一。本文在借鉴北方刺参养殖技术的基础上,结合多年的南方养殖实践,从附着基设置、放苗前准备、苗种选择与投放、养殖管理、收获与销售等方面对南方刺参池塘养殖技术做一总结介绍,为南方刺参养殖业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地处黄河三角洲腹地的垦利县大力发展刺参养殖,全县刺参养殖突破2067hm^2。据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地理特点,我们在垦利县几年的刺参池塘科研试验中,对刺参池塘的建造、附着基的选择与投放、苗种的选择和投放、养成期间的水环境控制、养殖池饵料培养及饵料投喂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初步掌握了黄河三角洲地区刺参池塘养殖的主要技术,现将主要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濒临河口型海湾的山东莱阳市,大力发展刺参养殖,经过几年的刺参池塘养殖试验,对刺参池塘的建造、附着基的选择与投放、苗种的选择和投放、养成期间的水环境控制、养殖池饵料培养及饵料投喂等方面进行了探索,有效克服了汛期海水盐度下降、池塘水温偏高等不利条件,初步掌握了河口型海湾刺参池塘养殖的主要技术。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刺参养殖业的发展,刺参的增养殖方法也逐渐多样化,由底播增殖、潮间带围堰养殖、池塘养殖、海上筏式养殖、海底沉笼养殖到人工控温集约化养殖,发展很快。刺参增养殖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为我国渔业结构的调整提供了新的途径。但就目前这些养殖模式来看,它们都只利用了底层的空间,而中上层水体未能充分利用,致使刺参的产量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