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城口县1998~1999年马铃薯晚疫病发生特点及其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 前 言城口县是马铃薯的适宜种植区 ,常年种植面积在 16 67万hm2 左右 ,是当地农村的主要粮食作物和牲畜的主要饲料 ,素有“城口半年粮”之称。但由于马铃薯晚疫病的严重发生 ,对马铃薯的生产影响极大。 1997年全县发生面积共计 1 2万hm2 ,其中 3334hm2 基本绝收 ,损失产量折合原粮3万t。    2 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特点1 1 发生面积和发生区域明显减少1998年和 1999年全县发生面积分别为 0 2 0万hm2 和 0 33万hm2 ,分别占马铃薯种植面积的 12 %和 2 0 %。其发生区域只局限在罗江、庙坝、龙田、河渔等少数乡 (镇 )的部…  相似文献   

2.
1 推广背景美姑县地处四川西南部 ,马铃薯播种面积0 4 7万hm2 ,总产量 70 0万kg ,占美姑县粮食产量30 %。是贫困山区彝族农民主要的口粮 ,马铃薯产量丰歉直接关系到彝族农民生活稳定和生产发展 ,1979年美姑县发生马铃薯癌肿病 ,发病面积达 4 2 0hm2 ,6 67hm2 马铃薯绝收 ,致使居住在高寒山区的 15户农民因马铃薯减产 ,生活无着落 ,被迫外迁求生。经省、州专家驻点对马铃薯癌肿病的防治进行试验研究结果 ,筛选出了高产抗病品种及综合配套栽培技术。并在美姑县依果觉乡建立了 13 3hm2 常规良种繁育基地 ,年产优质种薯 50万kg ,…  相似文献   

3.
实施结构调整,发展马铃薯产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国  张绍荣 《中国马铃薯》2001,15(4):244-245
1 前 言毕节地区位于贵州省西北部 ,处于云贵高原台面与侧面的结合部 ,素有高寒山区之称。全区耕地面积 4 3 3万hm2 ,其中 70 %以上耕地分布在海拔 14 0 0m以上 ,旱地占 86 % ,以旱地农业为主体。区内年均温 12 8℃ ,降雨量 10 0 0mm左右 ,气候凉爽 ,雨量充沛 ,十分有利于马铃薯栽培。地区内马铃薯是一种主要粮食作物之一 ,播种面积和产量仅次于玉米占第二位 ,是山区人民的主副食品和发展畜牧业的主要饲料来源。因而马铃薯在我区农业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全区马铃薯播种面积 1999年为 14 3万hm2 ,占全省播种面积的三分之一…  相似文献   

4.
定西地区马铃薯晚疫病药剂防治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 前 言定西地区位于甘肃中部 ,地处黄土高原西部 ,介于北纬 34°0 7′~ 36°0 2′ ,东经 10 3°2 7′~ 10 5°38′之间 ,属南温带半湿润至中温带半干旱区 ,极有利于马铃薯的生产 ,是该省马铃薯的主产区 ,常年种植面积 10万hm2 。近几年 ,为了解决广大农民群众的温饱问题 ,加快农民脱贫致富的步伐 ,在全区实施了“马铃薯工程” ,年种植面积已扩大到近 15万hm2 ,约占全省的 4 0 %。但是 ,由于近几年马铃薯晚疫病在本区流行危害严重 ,全区每年因晚疫病的危害 ,造成马铃薯减产损失约两亿kg。为了尽快解决这一问题 ,1998年我们进行了…  相似文献   

5.
姜英德 《中国马铃薯》2001,15(6):380-382
1 昭通市马铃薯生产的基本情况云南省昭通市位于云、贵、川三省结合部 ,地处北纬 2 6°34′到 2 8°4 0′ ,全市辖 10县 1区 ,173个乡镇 ,12 2 0个行政村 ,1999年末总人口 4 79万人。国土面积 2 2 4 32km2 ,区内 97%的面积是山区 ,总耕地面积 4 1万hm2 ,海拔 2 76m~ 4 0 4 0m ,平坝一般山区和高寒山区土地面积占 82 %。由于地处低纬度高海拔 ,加之境内受气候多变的高原季风影响 ,立体气候特点十分突出 ,昼夜温差大 ,是马铃薯的适宜种植区。全市除绥江、水富两县外 ,其余9个县 (区 )每个县 (区 )的播种面积均达 70 0 0hm2 以上 ,镇…  相似文献   

6.
王绍林 《中国马铃薯》2001,15(2):121-122
马铃薯是云南省高寒冷凉山区的主要作物 ,是当地人民的主要口粮、牲畜饲料及重要经济来源 ,同时又是城乡人民喜爱的蔬菜及工业原料。发展马铃薯生产对于解决山区人民温饱 ,加快脱贫致富步伐 ,发展农村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 云南马铃薯生产现状我国马铃薯生产面积 ,常年在 2 6 7万hm2 左右。近年云南、贵州马铃薯生产面积增长较快 ,使全国的种植面积已达 30 0万hm2 。云南已由 90年代初的 2 3万hm2 ,发展到现在的 2 7万多hm2 ,且面积仍在逐年增加 ,产量 86 0kg/ 6 6 7m2 左右。丽江地区马铃薯常年种植面积 1 3万hm2 左右 …  相似文献   

7.
1 厦门特区农业的现状及存在主要问题厦门特区地处东南沿海 ,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水热资源丰富 ,冬暖夏凉 ,素有“天然温室”之美称 ,十分适宜发展热带和亚热带为特色产品的农业生产。全市土地面积 15 65km2 ,耕地面积2 73万hm2 。1999年 ,种植业方面 ,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 39万hm2 ,产量 19 4万t;花生 0 93万hm2 ,产量 2 73万t;蔬菜面积 1 65万hm2 ,总产量 4 3 69万t,产值 4 4亿元 ,占种植业总产值的 2 5 7% ;水果面积 1 5 9万hm2 (主果龙眼 1 2 3万hm2 ) ,总产量 6 2 4万t;花卉 0 0 4万hm2 ,产值 0 4 6…  相似文献   

8.
1 前 言 龙山县地处湘鄂川三省交界之地。境内山峰林立,气候冬暖夏凉,适宜于马铃薯生长,全县共有土地面积2.65万hm~2,其中稻田1.62hm~2,旱田1.03hm~2,另有非耕地2.76余万hm~2。马铃薯是该县一项传统旱粮作物,年播种面积7330hm~2左右,总产量1900万kg左右(折主粮),占全县春粮面积总产的50%左右,其面积和产量均居全省首位,同时,是我省天然的马铃薯种薯生产供应基地。为了发展马铃薯生产,提高其栽培技术水平,该县于1973年建立了马铃薯研究所,配备了专门技术班子,从事马铃薯…  相似文献   

9.
1 前 言我区马铃薯栽培面积 ,由建国初期的 2 6 6 70hm2 发展到 1997年的 5 6 6 70hm2 ,1999年达到6 3333hm2 。鲜薯产量从 5 2 5 0kg/hm2 提高到10 12 5kg/hm2 ,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区粮食作物的10 % ,中高山区要占到 30 %左右 ,历来是山区人民的主要粮食。但目前的产量水平还很低 ,与其它作物相比差距甚远 ,其原因是马铃薯的退化一直是困绕其产量进一步提高的一个老大难问题。2 退化问题退化是生活力的降低。所有病毒的普遍发生 ,植株的次生现象与仔块茎的产生及产量的逐年下降 ,烂薯率高 ,不耐贮藏等统统可理解为马铃薯的…  相似文献   

10.
1 前 言平凉地区位于甘肃省东部 ,属西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 ,马铃薯近年播种面积 3 3万hm2 ,仅次于小麦、玉米面积居第三位 ,在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本区所辖的庄浪县地处六盘山西麓 ,海拔 140 0~ 2 857 5m ,年均气温 7 9℃ ,≥ 10℃的活动积温 2 640℃ ,无霜期 142d ,年均降水量 547 8mm ,多集中在 8~ 10月份 ,土壤以黄绵土、黑麻土为主 ,特别适宜马铃薯生长。马铃薯是该县主要粮食作物之一 ,年播种面积 1 0万hm2 ,占全区马铃薯面积 1/3,该县针对近年来马铃薯生产中存在的栽培管理粗放 ,推广品种单一且品质退化…  相似文献   

11.
1999年 3月农业部在南昌召开全国早稻优质化座谈会 ,提出到 2 0 0 3年 ,全国优质早稻面积达到 533万hm2 ,其中全国食用优质早稻达 4 0 0万hm2 ,基本实现早稻生产优质化 ,经营产业化目标。福建省早稻种植面积每年平均达 53 33万hm2 ,总产平均达 2 70万t。目前食味较好的中质稻仅占 12 5% ,米质达部颁二级优质米标准以上优质稻则更少 ,仅占 3% ,据统计 ,福建省粮食库存中有 2 0 0万t左右的早稻低质谷难以销售[1] 。随着农产品供求格局的变化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百姓对市场迫切需求优质稻米 ,而另一方面 ,优质稻种植面积又是如此少…  相似文献   

12.
1 浙南山区发展马铃薯生产的优势近几年 ,浙南山区马铃薯栽培面积在 1 4 3万hm2 以上 ,主要分布在景宁、庆元、龙泉、缙云、文成、泰顺等县 (市 ) ,占全省播种总面积 4 0 %左右。总产鲜薯 1 80亿kg左右 ,单产一般为 1 2 7万kg/hm2 ,仅为世界发达国家的 1/4。上述县(市  相似文献   

13.
安溪县现有茶园总面积 1 5万hm2 ,2 0 0 0年茶叶总产量 1 4 4万t,分别占全国乌龙茶、福建乌龙茶总产量的 1 4和 1 3,产值 3 3亿元 ,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 1 5 ;创税利 4 0 0 0万元 ,占全县财政收入的 18%左右 ,年外销量约 60 0 0t,创汇 2 0 0 0多万美元。据不完全统计 ,茶业行业带动农户达 8万户以上 ,从事与茶相关行业的人员达 60万人以上。茶叶是安溪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1 安溪县茶叶生产现状1 1 茶树品种结构现状全县茶园 10 0 %为无性系乌龙茶品种 ,其中铁观音茶园约占 4 0 % ,产量约占 35 % ,黄旦、本山、毛蟹茶园约占 4 0 % …  相似文献   

14.
茶饮料对我国茶叶产业化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1 我国茶叶生产的现状我国现有茶园 113 0万hm2 ,其中采摘茶园90 9万hm2 。年产茶叶 66 5- 67 5万t。其中 ,绿茶产量占 72 2 - 73 5% ,乌龙茶占 9 1- 9 3% ;红茶的产量和比例正在不断下降 ,如 1998年为5682 7t,占 8 5% ,1999年为 4 8899t ,占 7 2 %。茶叶出口量每年约 2 3万吨 ;1999年全国茶叶总产值约为 95亿元人民币。我国茶叶生产与世界主要产茶国相比 ,仍有较大差距。首先 ,单产较低 ,全国 1999年平均单产为 74 3 2kg/hm2 ,约为世界平均单产的 69%、日本的 4 3%、肯尼亚的 35%、印度的 4 5%、印度尼西亚的 59%、斯里兰卡…  相似文献   

15.
生物钾肥在马铃薯生产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前 言松阳县地处浙西南山区 ,瓯江流域上游。土地面积 14 0 2 6 95km2 ,占浙江省土地面积的 1 38%。据全县 1982年分析结果统计 ,土壤速效钾含量中等 ,平均为 12 4mg/kg ,有 70 %的土壤速效钾含量在 5 0~ 15 0mg/kg之间 ,而缺钾自然土壤仅占5 5 %。但随着产量水平的提高 ,缺钾面积越来越大 ,钾成为土壤肥力的限制因子。为此 ,我们于1994年开始在马铃薯生产上进行生物钾肥效果试验 ,1998年扩大示范 2 0 0hm2 ,2 0 0 0年推广 4 0 0hm2 。结果表明 ,生物钾肥不仅可以替代氯化钾 ,而且比氯化钾成本低 ,投入产出比高 ,增产…  相似文献   

16.
稻田免耕、稻草全程覆盖种植马铃薯新技术试验示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前 言景宁县地处浙西南山区。境内地形地貌复杂垂直地域性气侯明显 ,年降雨量丰富 ,光照充足 ,四季分明 ,昼夜温差大 ,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十分适宜种植马铃薯。全县现有耕地 0 7万hm2 ,其中水田 0 6 1万hm2 。常年种植春粮作物 0 3万hm2 左右 ,其中马铃薯种植面  相似文献   

17.
闽东马铃薯品种引种对比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 前 言近年来 ,闽东马铃薯生产发展较快 ,种植面积已从 1990年的 1730 0hm2 ,扩大到 1999年的2 330 0hm2 ,单产也从 1990年的 9 6 8t/hm2 提高到 1999年的 12 90t/hm2 ,是闽东种植业结构调整的主要方向。周宁县地处福建省东北部 ,是闽东马铃薯主产区之一。马铃薯当家品种德友 1号已在闽东种植多年种性退化严重 ,抗性明显衰退 ,产量逐年降低。为了促进品种更新换代 ,满足市场需求 ,我们从北方引进冀张薯 5号等 8个品种进行引种试验 ,筛选适宜闽东生态条件种植的高产、抗病、优质的优良品种 ,并摸索其生育特性 ,为马铃薯生产提…  相似文献   

18.
20 0 1年全县计划植棉 2万 hm2 ,实际移栽2 .1 7万 hm2 ,其中湘杂棉系列 2 .1 3万 hm2 ,杂种一代占 1 8% ,抗虫棉 2 66hm2。植棉面积过万亩的有团洲、幸福、注滋口、插旗、新河、北景港、操军、梅田湖、塔市驿、宋家嘴、护城和南山 1 2个乡镇。全县植棉村场 3 50个 ,其中千亩以上的占 3 9.5%。棉田间作面积 0 .48万 hm2 ,其中棉瓜间作 0 .1 5万 hm2 ,棉椒间作 0 .1 4万 hm2 ,棉豆间作 0 .1 2万 hm2。另有湘杂棉 2号制种面积6.6hm2 ,F2 代繁殖面积 1 3 3 hm2。1 棉铃虫发生情况县植保站定点观察区调查 ,二代棉铃虫 6月 1 2日始见蛾 ,比上年…  相似文献   

19.
二九一农场现有水田 1 8万hm2 ,占粮豆作物面积的 5 4%,产量占粮豆总产的6 5 %,水稻生产已成为农场的支柱产业。为适应市场需求 ,获取更高的产量效益 ,近年来我们在盐碱地上对优质米生产技术进行了摸索与研究。1 盐碱地对生产优质米的不良影响1 1 二九一农场水田基本状况二九一农场目前有水稻面积 1 8万hm2 ,分布在四个分场和原种场 ,其中北部沿江一分场水稻面积 0 47hm2 ,土壤中性偏酸 ,pH值 6 5左右 ;南部二、三、四分场、原种场水稻种植面积 1 3万hm2 ,占全场水稻面积的 74%。土壤偏碱 ,pH值 7 5~ 9。1 2 盐碱土…  相似文献   

20.
<正> 一、马铃薯在我县粮食生产中的地位马铃薯是川边山区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在我县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解放后,我县马铃薯生产发展很快.1949年全县播种面积为8.62万亩,总产386万公斤,1985年发展到28.3万亩,总产达到4054.5万公斤,36年面积增长了2.9倍,产量增长了9.5倍,人均占有量增长了5.4倍. 1985年,马铃薯播种面积占全县粮食作物面积的22.4%,占小春粮食作物面积的58.9%,产量占全县粮食作物产量的21.7%,占小春粮食作物产量的61.7%,农业人均83.5公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