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采用雾培栽培方式,研究营养液中添加0(CK)、2、4、8、16 mmol/L 5种不同浓度的HCO3–处理对黄瓜长势、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较低浓度2、4 mmol/L HCO3–处理,能够提高黄瓜株高、茎粗和植株干重,促进光合作用、果实可溶性糖含量、硝酸盐含量和产量。2 mmol/L HCO3–处理黄瓜株高、茎粗、植株干重最高,4 mmol/L HCO3–处理黄瓜产量、光合作用最高,产量高于CK达16.44%;8、16 mmol/L 较高浓度HCO3–处理使黄瓜作物株高、茎粗、植株干重、可溶性糖含量下降,可溶性蛋白含量、VC和硝酸盐含量升高。说明向营养液中添加较低浓度的HCO3–处理有利于黄瓜作物的生长,较高浓度会造成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
以草甘膦作为杀雄剂制棉花杂交种,在保证纯度的前提下,寻求适宜的草甘膦施用量.试验设25 mmol/L、20 mmol/L、15 mmol/L、10 mmol/L和0 mmol/L5种草甘膦浓度进行2~5次施药处理,对各处理所制棉花杂交种进行纯度鉴定和制种产量对比,结果表明,经草甘膦20 mmol/L处理3~4次,或25...  相似文献   

3.
为了揭示多花黑麦草(Lolium multilorum)对岩溶地区钙盐、干旱环境的适应机制,本研究采用不同浓度(0,5%,10%,15%,20%)聚乙二醇(PEG-6000)的干旱胁迫和不同浓度(0,5 mmol/L,10 mmol/L,25 mmol/L,50 mmol/L,100 mmol/L)CaCl2的钙盐胁迫,探讨干旱、钙盐及盐旱交互胁迫对多花黑麦草种子萌发及胚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单一胁迫及交互胁迫浓度的增加,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呈先增后减的趋势,活力指数则不断下降。PEG浓度为10%时对多花黑麦草发芽率和发芽指数有促进作用;CaCl2浓度为5 mmol/L时对多花黑麦草的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有促进作用;5%PEG+10 mmol/L CaCl2交互胁迫下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均较对照有所提高(p<0.05)。干旱胁迫下的胚芽长随胁迫浓度的增加呈先增后减的趋势,交互胁迫下胚根长及胚芽长均随胁迫浓度的增加而降低,15%PEG+100 mmol/L CaCl2、20%PEG+(5~100 mmol/L)CaCl2交互胁迫下种子不能萌发。本研究发现,岩溶区域低浓度的单一盐、旱胁迫和交互胁迫均对多花黑麦草种子的萌发有促进作用,干旱程度是影响该区域种子萌发和胚生长的限制性因子。本研究对多花黑麦草在岩溶地区的推广、种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转杉木14-3-3基因拟南芥根系对干旱胁迫的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干旱胁迫对转杉木14-3-3基因拟南芥根系生长的影响,本研究以两个转杉木14-3-3基因拟南芥(OE-0和OE-4)及野生型拟南芥(Col-WT)为研究对象,利用不同甘露醇浓度(100 mmol/L,200 mmol/L,300 mmol/L和400 mmol/L)模拟干旱胁迫,并以不加甘露醇(0 mmol/L)处理为对照,检测分析不同干旱程度下三组拟南芥幼苗根长、根直径、根表面积以及根体积。结果显示,随着干旱胁迫浓度增加,Col-WT、OE-0和OE-4幼苗根长、根直径、根表面积及根体积均逐渐降低,胁迫浓度400 mmol/L时各指标均达最低值。OE-0和OE-4比Col-WT表现出更强的干旱胁迫耐受性,干旱胁迫下OE-0和OE-4幼苗根长、根直径、根表面积及根体积均高于Col-WT幼苗,并在胁迫浓度200 mmol/L时差异达最大,根长、根直径、根表面积及根体积分别比Col-WT幼苗高出119.98%、15.38%、150.94%、150.00%,185.10%、15.38%、224.52%、200.00%。OE-4比OE-0表现出更强的干旱胁迫耐受性,干旱胁迫下OE-4幼苗根长、根直径、根表面积及根体积均高于OE-0,胁迫浓度300 mmol/L时差异达最大,根长、根直径、根表面积及根体积分别比OE-0幼苗高出42.27%、7.69%、56.92%和43.47%。本研究为干旱胁迫下杉木14-3-3基因分子调控机理研究及耐旱型杉木良种繁育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不同品种马铃薯试管薯诱导体系的优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利用5种培养基和3种培养方法对马铃薯的大西洋、陇薯3号和甘农2号品种进行了试管薯的诱导。结果表明:8%的蔗糖浓度是大西洋和陇薯3号试管薯诱导的最佳糖浓度;5mg/L 6-BA的添加可有效提高结薯率和增加块茎直径;在含8%蔗糖的培养基上,琼脂的添加与否对试管薯的诱导率没有影响;在不含蔗糖的MS培养基中,300μmol/L 山梨醇+20mmol/L NH4NO3+20mmol/L KNO3的添加对试管薯的形成和发育不利;3种培养方法中,液体培养法的试管薯诱导效率最好。  相似文献   

6.
不同施氮水平下苎麻生长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湖南农业大学苎麻研究所选育的"多倍体一号"为材料,采用膨胀珍珠岩盆栽试验与大田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系统研究了不同氮素水平对苎麻地上部和地下部生长的影响及作用机理。主要的研究结果如下:氮浓度在10~20mmol/L范围时,随着浓度的增高苎麻地下部和地上部的质量随之增加。施氮能极显著提高苎麻原麻产量,且在各个氮水平之间差异极显著。施氮能极显著提高苎麻根冠比,氮浓度为15mmol/L时根冠比达到最大值。施氮能极显著提高苎麻根系活力,氮浓度为15mmol/L时达到最大值。随着氮浓度的增高,POD活性先增高后降低,氮浓度为15mmol/L时达到最大值,且各处理中破杆麻POD活性比二麻高。  相似文献   

7.
镁对烤烟生长发育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液培试验研究了不同的镁浓度(0~16 mmol/L)对烤烟干物质积累及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供镁(2~4 mmol/L)能促进烤烟株高、最大叶面积、茎围、根干质量、茎干质量、叶干质量的显著增加,低镁(0~1 mmoL/L)和过量供镁(8~16 mmol/L)又使上述参数显著降低,但镁对烤烟叶片数没有...  相似文献   

8.
氮对水培生菜营养液元素动态变化及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氮素是生菜最重要的营养元素之一,影响生菜的产量和品质,通过动态监测水培生菜生长及营养液矿质元素变化过程,为水培生菜合理有效的营养液管理提供理论依据。采用深水培方法,在5个氮素浓度9,8,6,4,3 mmol/L条件下对生菜产量、品质及营养液元素动态变化过程进行了试验观测,分析了氮对水培生菜生长、矿质元素利用效率及动态吸收量的影响。不同氮素处理生菜的干物质积累量随时间差异越来越显著,在氮素水平为6 mmol/L时生菜可获得最大产量;硝酸盐含量随氮水平的增高先增高后稍有降低,氮素浓度为8 mmol/L时最高;Vc和可溶性蛋白不断增高,在氮素浓度为9 mmol/L时含量最高;可溶性糖先增高后减小,氮素浓度为6 mmol/L时含量最高;不同氮素浓度显著地影响了生菜对氮的吸收,高浓度氮素水平有利于生菜对氮、磷的吸收,较低氮素水平则有利于生菜对钾、钙、镁的吸收。生菜对氮、磷的吸收主要集中在定植后的20~30 d,平均吸收量分别占到全生育期的64.81%和61.88%,对钾的吸收在定植后30~40 d较多,平均吸收量占到全生育期的44.46%,生菜对钙、镁的吸收在定植后都较均匀。生菜对磷、钾、钙、镁的利用效率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少的趋势,对氮的利用效率线性减小。当氮素水平为8 mmol/L时,生菜全生育期对矿质元素的吸收量最大,为582.31 mg/株,此时生菜获得较好的产量和品质,较高的磷、钾、钙、镁利用效率,但是氮的利用效率较低。  相似文献   

9.
有机酸与硝酸铵浸种对草坪植物种子萌发及初期生长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有机酸与硝酸铵协同浸种,研究其对黑麦草和高羊茅种子萌发及初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苹果酸浸种黑麦草和高羊茅的最适浓度分别为15mmol/L和5mmol/L,而柠檬酸浸种的最适浓度则为10mmol/L和5mmol/L;最适浓度浸种条件下草坪植物的发芽率、种子活力与对照相比显著增加;同时根系生长与地上部分生长生物量积累也有很大增加.  相似文献   

10.
探讨外源NO和N-乙酰半胱氨酸对冷藏期间肥城桃果实线粒体抗氧化系统的影响。分别用15μmol/L NO溶液,80 mmol/L 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L-cysteine,NAC,活性氧清除剂)和15μmol/L NO的混合溶液,5μmol/L的c-PTIO(NO清除剂)溶液对肥城桃果实进行浸果处理,测定果实冷藏期间线粒体呼吸、线粒体膜电势、线粒体中丙二醛和活性氧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15μmol/L NO处理显著降低了桃果实线粒体ROS的含量;80 mmol/L NAC-15μmol/L NO处理桃果实线粒体ROS含量在第2周后显著低于对照和其他处理;而5μmol/L c-PTIO处理桃果实线粒体ROS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在抗氧化酶(POD、SOD、CAT)活性测定中,15μmol/L NO处理提高了桃果实线粒体中抗氧化酶的活性,高于对照和5μmol/L c-PTIO处理;80 mmol/L NAC-15μmol/L NO处理能够提高SOD的活性,但对于POD和CAT的活性有抑制作用;而5μmol/L c-PTIO处理抑制桃果实线粒体中抗氧化酶的活性。15μmol/L NO处理降低了桃果实线粒体中MDA含量,除第2周均低于对照和其他处理外;80 mmol/L NAC-15μmol/L NO处理桃果实线粒体MDA含量在第1周后显著高于对照和其他处理;而5μmol/L c-PTIO处理桃果实在第2,3周时线粒体中MDA含量高于对照和15μmol/L NO处理。15μmol/L NO处理能够提高线粒体膜电势,在第3周时到达最大值,是对照的1.2倍;80 mmol/L NAC-15μmol/L NO处理桃线粒体膜电势最高,高于对照和其他处理;而5μmol/L c-PTIO处理降低了线粒体膜电势,显著低于对照和其他处理。15μmol/L NO处理抑制了桃线粒体呼吸;80 mmol/L NAC-15μmol/L NO处理使线粒体呼吸高峰提前1周;而5μmol/L c-PTIO处理提高了线粒体呼吸高峰,耗氧量大于对照和其他处理。外源NO和NAC处理能够提高桃果实线粒体抗氧化系统的抗氧化能力,延缓桃果实线粒体功能的下降。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外源NO对UV-B胁迫下小麦幼苗生长、活性氧组分以及光合特性的影响,以ML7113小麦为受试材料,以硝普钠(Sodium nitroprusside,SNP)作为外源NO的供体,预先用0.1 mmol/L的SNP浸种24 h,设置4个处理组:对照组(CK)、紫外线UV-B胁迫处理组(B)、UV-B胁迫和SNP复合处理组(B+SNP)、SNP单独处理组。待幼苗生长7天后取其叶片进行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Pro)、丙二醛(MDA)、超氧阴离子(O2-)、过氧化氢(H2O2)、气孔密度、光合色素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等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NO供体SNP能显著增加经UV-B胁迫后小麦幼苗的株高,并使其小麦幼苗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分别提高19.69%、15.25%、41.36%,同时使其小麦叶正面气孔密度增大10.34%。SNP单独处理使得光合色素(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较CK分别提高12.43%和5.99%,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和Fv/F0较CK显著提高0.5%和5.16%。此外,SNP能使小麦幼苗丙二醛(MDA)、过氧化氢(H2O2)的含量较CK显著降低27.30%和74.92%,超氧阴离子(O2-)的产生速率较CK显著降低24.47%。通过体内相关生理指标物质含量的变化来响应UV-B胁迫对小麦幼苗造成的伤害,而适宜浓度的外源NO(0.1 mmol/L)可以缓解UV-B胁迫下对小麦幼苗的伤害作用,从而增强小麦幼苗对UV-B胁迫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2.
不同浓度营养液对烤烟漂浮育苗烟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试验采用漂浮育苗方式对K326包衣种子进行了不同浓度营养液对烤烟烟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试验设8个处理(以氮含量计算)0,50,75,100,125,150,175,200mg/L。结果表明,播种后30d和35d,随着营养液浓度的增加,烟苗的株高、叶数、一级侧根、二级侧根、根体积和干物质重依次增加;播种后45d和50d,在100—150mg/L范围内烟苗的各生物学性状表现较好。播种后46d,随营养液浓度的增加,NR活性逐渐下降,除此以外,在0~125mg/L范围内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NR活性在整个苗期随营养液浓度的增加逐渐上升,超过125mg/L又呈下降趋势;INV活性在整个苗期都呈先降后增趋势,在150mg/L时活性最弱。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乙二胺四乙酸(EDTA)对缓解黄瓜幼苗铬胁迫的生理调控机制,以亨优小菜园为供试材料,采用土培方式,用120mg/L铬离子溶液模拟铬胁迫,研究不同浓度EDTA(W1:1mmol/L、W2:2mmol/L和W3:4mmol/L)对铬胁迫下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W2和W3处理促进幼苗株高和地上部干物质量的增加;同时W2处理增加叶片光系统的光化学猝灭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经过3种处理的幼苗叶片和根系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显著增强,而叶片丙二醛(MDA)含量在W2和W3处理下显著下降,根系MDA含量在W3处理下显著降低;3种处理下幼苗叶片中可溶性蛋白含量有所下降,而脯氨酸含量一直增加。综上可知,1~2mmol/L EDTA在铬胁迫下可提高黄瓜幼苗叶片的光合作用,增强POD活性和渗透调节能力,减缓幼苗膜脂过氧化程度,促进幼苗地上部形态发育,从而有效缓解铬胁迫对幼苗的危害。  相似文献   

14.
陈托兄 《中国农学通报》2011,27(12):153-158
用采自英国苏克塞斯的海滨碱蓬为材料,将铺有滤纸的培养皿中发芽7天的海滨碱蓬幼苗,移栽到育苗盘中溶液培养,用调整过的Hoagland营养液培养海滨碱蓬21天,用150 mmol/L NaCl处理海滨碱蓬0 h、6 h、12 h、24 h、36 h及48 h,测定海滨碱蓬在不同处理时间下根、茎、叶的鲜重、干重及Na+含量。分析Na+吸收速率在48 h内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不同处理之间海滨碱蓬Na+吸收速率差异不显著。因此,海滨碱蓬在48 h内的Na+吸收速率基本保持不变,在与Na+吸收途径有关的试验中处理时间设为48 h不仅可以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又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良好研究目的。  相似文献   

15.
苗期不同营养液处理对草莓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谭学文 《华北农学报》1996,11(4):123-125
在DFT栽培条件下,研究了草莓苗期不同营养液处理对定植后草莓产量形成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苗斯断肥处理能增加草莓前期产量和总产量,苗期营养液浓度1.0mS/cm较0.5mS/cm有利于草莓产量形成。试验结果还表明,不同草莓品种对苗期营养液具有相同的适应性,草莓品种春香宜作为水培草莓品种。  相似文献   

16.
干旱是影响西北地区玉米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之一,5-氨基乙酰丙酸(5-ALA)是一种潜在的生理活性物质,具有增强植物抗逆性的作用。为了探明干旱胁迫下5-ALA对玉米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缓解效应,同时筛选出缓解的最佳浓度,以玉米品种“郑单958”为材料,以蒸馏水为对照,研究20% PEG 6000模拟干旱胁迫下不同浓度5-ALA(0、5、10、15、20、25、30mg/L)对玉米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干旱胁迫下玉米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生长受到明显抑制,幼苗的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减少,抗氧化酶活性降低,丙二醛(MDA)含量增加,质膜透性增大。与0mg/L 5-ALA处理相比,一定浓度(25mg/L)的5-ALA能明显缓解干旱胁迫对玉米幼苗造成的伤害,玉米幼苗的主根长、芽长、根鲜重、芽鲜重、根干重和芽干重显著增加,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显著提高了76.92%和65.52%,脯氨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上升了136.82%、81.36%和121.26%,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分别增加了200.58%、182.10%和536.56%。MDA含量和细胞质膜透性则分别下降64.54%和68.21%。5-ALA的缓解作用具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其中以浓度25mg/L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7.
氮的吸收和合理分配对果树生长发育和产量及品质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适宜供氮可实现植物的最适生长,充分挖掘植物的生长潜力。以平邑甜茶幼苗为试材,利用~(15)N同位素示踪技术,在砂培盆栽条件下研究不同硝态氮供应水平(0.00、4.00、8.00、12.00、16.00、20.00、24.00 mmol/LNO_3~-,分别用N_0、N_1、N_2、N_3、N_4、N_5、N_6表示)对植株生长及植株氮素吸收、利用和分配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供氮水平的提高,平邑甜茶幼苗的生物量、叶绿素(SPAD)、叶面积、根系长度、根表总面积、根尖数、根系活力、植株全氮均是先升高后降低,分别在N_3处理达到最高水平;Ndff值、~(15)N吸收量、氮肥利用率随着供氮水平提高均是一直降低。在低氮(N_1~N_2)条件下,~(15)N主要分布在叶片,N_1、N_2处理分别51.39%、45.90%,其次是根、茎。高氮(N4~N6)条件下,~(15)N开始向根部转移,N_4、N_5、N_6处理分别占43.80%、45.40%、51.46%。综合考虑在保证氮肥利用率较高的同时,Hoagland营养液硝态氮浓度在12.00 mmol/L水平时,显著促进了平邑甜茶幼苗的生长、根系的发生和氮素的吸收,各器官氮素分配比较均匀,平邑甜茶幼苗生长最适。  相似文献   

18.
不同浓度钾素对甜菜幼苗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试验采用1/2Hoagland营养液水培,研究不同浓度K+对甜菜幼苗生长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甜菜幼苗叶片、叶柄、根系和整株的干物质量均随钾素浓度提高而增加,在K+浓度为3.00 mmol/L时最高;随K+浓度提高,甜菜幼苗根系、叶柄、叶片钾含量,幼苗全氮、磷、钾积累量,叶片、叶柄含水量,叶片相对含水量以及叶片面积随之逐步升高,3.00与6.00 mmol/L K+处理无明显差异;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含量,SOD、GPX活性,根系、叶柄和叶片全N含量随之逐步下降,3.00与6.00 mmol/L K+处理无明显差异;叶片CAT活性,根系、叶柄和叶片P含量保持不变或变化无规律。在本研究条件下,3.00 mmol/L K+是甜菜幼苗生长最佳营养浓度。  相似文献   

19.
萝卜幼苗在盐胁迫下的生理响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旨在研究不同强度的盐胁迫对萝卜幼苗的影响及其生理响应机制,为萝卜的抗盐机制研究和耐盐品种的选育做一些前期研究。在人工基质培养条件下,通过往营养液中加入Na Cl,配置成不同浓度盐溶液(0、50、100、150、200 mmol/L),以此模拟盐胁迫逆境。在幼苗生长方面,随盐分的升高,叶片鲜重、地上部鲜重等7个指标出现明显下降,在盐浓度超过100 mmol/L以后,这些指标都与对照有显著性差异;而地下部鲜重、地下部干重2个指标随盐分增加出现了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幼苗期的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随盐分升高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最后再降低的规律。相对叶绿素含量呈现下降趋势,丙二醛(MDA)呈现升高趋势,可溶性蛋白含量呈现升高趋势,但在200 mmol/L浓度下,迅速下降。盐胁迫抑制萝卜幼苗的生长,并且逆境强度越强,抑制越明显。抗氧化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在盐胁迫下起到了维持细胞膜稳定的作用;相对叶绿素、丙二醛的含量能较好地反映出幼苗受盐害的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