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1 毫秒
1.
为揭示岭南林场天然混交林的空间结构规律,合理选择种群结构研究方法提供借鉴,本研究在岭南林场混交林内设立面积为1 hm2的标准地,对标准地内的林木进行每木调查,选取角尺度、混交度和大小比数3个参数对岭南林场混交林空间结构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甜槠是优势种,青冈栎和苦槠为亚优势种,与其他8种乔木共同构成了混交林林生态群落;林分平均角尺度值0.55,林木水平格局为聚集分布;林分平均混交度为0.51,主要以中度混为主;群落中主要树种的平均大小比数排序为鹿角杜鹃绵槠=喜树青冈栎杉木毛栗甜槠木荷苦槠枫香马尾松,其大小比数的均值约为0.49,而林分内各树种的平均直径大小比数处于0.24~0.66之间,在生产实践上可依据以上结果分树种来确定采伐木,逐步调整岭南林场林分结构使其达到最优水平。  相似文献   

2.
林分空间结构会显著影响其林下幼树更新。为明确其影响林下幼树更新的关键因子,以湖南省青羊湖国有林场青冈栎林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测量幼树株数密度、树高、地径和冠幅,计算混交度、大小比数、开敞度指数以及聚集指数代表林分空间结构,评价林下幼树更新情况,并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探究两者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青羊湖国有林场13块青冈栎林样地林下更新幼树有6种,分属于4科5属,分别是青冈栎、苦槠、多脉青冈、南酸枣、黄檀、马尾松,青冈栎在更新幼树中占明显优势,是优势树种,幼树重要值为63.09%。青冈栎林各林分空间结构指数与林下更新指数均大于0.5,关联度较高,综合所有林分空间结构指数对林下更新指数关联度的均值来看,对林下更新的影响由大到小为大小比数>开敞度>聚集指数>混交度,大小比数对青冈栎林下更新影响最为显著。在促进青冈栎天然次生林林下更新时,应以调整林木大小分化程度为主,综合考虑林木空间分布格局的调整方案。  相似文献   

3.
林分空间结构会显著影响其林下植被多样性,为明确其影响灌木物种多样性的关键因子,以八大公山栎类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计算混交度、大小比数、开敞度指数以及聚集指数代表林分空间结构,计算Margalef指数、Pielou指数和Auclair Goff指数评价灌木物种多样性,并利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方法探究两者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八大公山栎类天然次生林的林下灌木物种多样性变化与开敞度和林木聚集指数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相互影响关系。开敞度与Pielou指数、聚集指数与Auclair Goff指数表现出明显的相互影响关系;随着开敞度的增大,Pielou指数增大,即林下灌木物种均匀度不断增加;随着八大公山栎类聚集指数增加,Auclair Goff指数增加,即林下灌木的物种多样性程度不断增长。因此,以调整树种结构为主,综合研究调整林木空间的格局和分布,尤其在林木开敞度、聚集度方面能够起到提高八大公山栎类天然次生林下灌木物种多样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大兴安岭兴安落叶松群落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揭示大兴安岭兴安落叶松群落结构的内部特征问题,以内蒙古大兴安岭牙克石林管局下属6个林区的兴安落叶松群落为研究对象,对兴安落叶松群落结构和种群空间分布格局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兴安落叶松群落群落结构简单,兴安落叶松单优种,伴生有较少白桦、山杨和樟子松;林分密度差异较大,最大达到了2040株/hm2,最小为340株/hm2。群落林分直径主要分布6~32 cm范围之内,绝大多数林木直径均处于小径级范围内,说明各林场林分均处于旺盛的生长发育时期。兴安落叶松群落种群分布格局呈随机分布、呈均匀分布和集群分布,而聚集分布型居多。  相似文献   

5.
针对光皮桦天然次生林分抚育经营管理技术薄弱、林分生产力低的问题,开展光皮桦天然次生林不同强度的抚育间伐试验,旨在掌握抚育间伐对其生长的影响。在光皮桦天然次生林内,设置0%(CK)、10%、20%和30% 4个间伐强度,分析不同间伐强度对林分的胸径、树高、单株材积、蓄积等林分生长及直径分布特征、空间优势度等林分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间伐强度≤30%时,光皮桦林分平均胸径、树高、单株材积与蓄积的生长量随间伐强度增加而增加。其中30%强度间伐对林分生长最显著,分别高于CK林分133.0%、67.6%、67.3%、89.5%。(2)间伐有利于林木向大径级发展,随间伐强度的增加,林分胸径在4~10 cm的林木所占比例低于CK林分2.46、8.19、13.69个百分点;间伐显著改善林分空间优势度,其中,30%间伐强度最高为0.366。在光皮桦次生林经营管理过程中,基于改善林分结构,促进林分生长,对平均年龄为13年、林木密度为2500~2900株/hm2的光皮桦次生林林分建议采用30%间伐强度。  相似文献   

6.
吉林蛟河针阔混交林物种组成与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针阔混交林的树种组成和演替规律,在吉林省蛟河林业实验区管理局大坡林场设立了面积为21.84 hm2(420 m×520 m)的长期监测样地,对样地树种组成进行群落学统计,并用角尺度分析优势树种的空间分布格局。样地共有活个体数32268株,不包括分枝的活个体数30310株,隶属于18科28属47种,北温带分布属占主体,属长白山植物区系。径级结构分析表明,胡桃楸、水曲柳、大果榆、春榆、色木槭、裂叶榆、白牛槭、红松等8个物种在样地内占有绝对优势,属于该群落的优势种。水曲柳、胡桃楸呈现近似正态分布,其余优势树种呈现倒"J"形或者"L"型分布,表明样地内树种更新良好。样地所有林木个体呈现聚集分布格局,不同树种以及不同树种在不同发育阶段的格局分布有所不同,红松与胡桃楸所有个体为随机分布,其余优势树种为聚集分布;除了DBH10 cm的胡桃楸、色木槭以及DBH≤10 cm的红松为随机分布外,其余树种在各径阶均为聚集分布。从树种组成和分布格局可知,蛟河针阔混交林树种丰富、群落处于演替早期阶段,具有较高保护价值。  相似文献   

7.
火地塘林区地处秦岭南坡中段,是中国暖温带向亚热带气候的过渡带。林区森林主要为天然次生林, 树木种类丰富并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异性。准确估算森林碳储量在研究全国乃至全球碳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笔者基于生物量的回归方程, 估算该林区主要森林类型碳储量和碳密度的大小,并运用GIS软件Citystar(4.0)进行数据的空间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树种随海拔高度呈垂直地带性分布。华山松和红桦的分布范围广,且碳储量大小明显高于其它三种类型的;锐齿栎、油松主要分布于中低海拔地带;华北落叶松的平均碳密度值最大;锐齿栎和红桦的平均碳密度接近但低于华北落叶松的;油松和华山松的平均碳密度接近且较低。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亚热带天然次生林不同更新方式对土壤有机碳特征影响,将江西大岗山天然次生林分别采伐更新为马褂木林、马尾松林、杉木林和马褂木-桤木混交林,在比较分析不同更新方式对土壤有机碳含量特征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利用相关和逐步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土壤性质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次生林相比,几种更新林分在不同程度上降低了土壤有机碳含量,改变了土壤有机碳的层间分布特征。在0~40 cm的剖面内,土壤有机碳含量的降幅分别为:马褂木林>马尾松林>杉木林>马褂木-桤木混交林;与其他更新对象相比,马褂木林作为更新树种会导致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大幅降低,不利于土壤碳储量的增加。但与桤木混交后,却可以明显减少有机碳含量降幅,显示出良好的混交效果;分别建立的0~20 cm和20~40 cm土层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土壤性质的回归方程显示出较高的回归精度,比较标准化回归系数法处理显示,土壤全氮量、有效铁含量和碱解氮含量是导致不同层次土壤有机碳变异的主导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9.
元阳梯田核心区周边森林群落植物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元阳梯田核心区周边植被群落物种、结构特征及多样性,揭示元阳梯田核心区周边森林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特征,为元阳梯田核心区周边森林群落进行合理保护和利用提供依据,笔者通过样方法对元阳梯田核心区周边森林群落进行野外调查,利用物种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Pielon均匀度指数、生态优势度等多样性指数,对森林群落植物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草本层植物种类91种,灌木层67种、乔木层42种。草本层多样性最大,其Shannon-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分别为0.82、0.98、均匀度指数为0.18;灌木层多样性最小,Shannon-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分别为0.32、0.87、均匀度指数为0.08;(2)14个群落中,鸭公树-木荷群落多样性最大,其Shannon-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分别为1.38、0.92,均匀度指数为0.36;云南松群落多样性最小,Shannon-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分别为0.42、0.37,均匀度指数为0.16。不同群落类型间的多样性大小次序为:阔叶林群落>人工林群落>草地群落>针叶林群落;(3)多样性指数随海拔梯度变化,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其最大值出现在1850 m,体现了“中度膨胀“的垂直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10.
姬巧艳 《种子科技》2017,(6):107-108
自然气候异常导致林木生长衰弱;多年没有进行大面积防治,被害林面积逐渐扩散;由于冬季气温持续偏高,虫口密度迅速增大;春尺蠖蛹的越冬基数存活率高;树种单一,多为老熟林,抗病能力差,并且同一树种、同一林分同时有多种害虫为害;森林病虫害控制难且发生面积大,其中以春尺蠖为害的比例最大,扩散蔓延速度快,使许多林地处于半死亡状态。介绍了春尺蠖的发生原因及发展规律,并对该虫害发生情况进行了预测预报调查。  相似文献   

11.
为了优化东洞庭湖区域森林景观格局,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和科学管理森林,在3S技术平台的支持下,利用东洞庭湖区域2006年与2009年2期Landsat TM遥感影像数据为数据源,进行森林信息提取并获得土地利用类型图,将2期经过栅格化处理的遥感图片导入Fragstas 3.3软件计算景观指数。选取有代表性的14个森林景观指数,通过2期指数对比,分别从景观结构、形状特征、异质性与多样性3个方面对该区域进行森林景观格局分析。结果表明:混交林和针叶林是该区域的主要优势景观类型,其斑块面积大,连通性较好,但形状和分布比较复杂;阔叶林次之;竹林和草地面积最小并呈散点分布,斑块形状和分布复杂程度最低。景观中各个斑块类型分布不均衡,不定性的信息量较大,异质性较低。东洞庭湖区域森林景观总体呈现扩展、破碎化和复杂化趋势,应采取切实措施改善该区域的森林景观格局。  相似文献   

12.
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是湿地保护的基础,对提高湿地生态环境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湖南省东洞庭湖湿地为研究区,利用Mamdani FIS (模糊推理系统)模型,构建了包含水体PH值,水体悬浮物浓度、土壤pH值、土壤含水量、植被类型数量、入侵物种数量、湿地面积变化率、人口密度、产业结构等9个影响因子的指标体系,进行了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结果证明,东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得分为1.37分,健康状态介于亚健康和不健康之间。利用Mamdani FIS 模型的非线性分析能力和基于专家意见的推理规则,评估湿地健康指数时不需要先验知识支撑,简化了模型使用时对数据的要求。通过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提出了保护利用的建议,以期为长江中下游湖泊湿地生态环境保护政策的合理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云斑白条天牛对黄河三角洲地区的重要园林绿化树种白蜡树造成严重危害,研究不同林分类型的空间分布,对云斑白条天牛抽样调查和防治具有参考价值。通过调查片林、庭院绿化林、公路行道林、城区行道林和庭院行道林5种不同林分类型白蜡树林地云斑白条天牛的排粪孔、羽化孔和蛀孔的数量,统计分析其空间分布特点。计算聚集度指标、Iwao回归方程和Taylor幂指数方程结果表明,云斑白条天牛危害片林、庭院绿化林、公路行道林、城区行道林和庭院行道林5种林地时的排粪孔、羽化孔和蛀孔均表现为聚集分布,但不同林分类型的聚集度指标参数、Iwao回归方程的αβ值、Taylor幂指数方程lgab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4.
为探明关键气象灾害对环洞庭湖区作物及种植模式的危害情况,为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基于1994—2013年岳阳站、常德站、益阳站的农业气象资料和《湖南农村统计年鉴》环洞庭湖区各作物的产量,对该地区农业气象灾害的灾情指数、作物产量进行分析,并对灾情指数和作物产量及种植模式产量进行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环洞庭湖区气象灾害主要是高温、干旱、低温和洪涝。环洞庭湖区各地区出现灾年的时间是不完全相同的,还是存在地区差异性。灰色关联分析表明:高温对常德和益阳地区的作物产量影响最大,而轻度干旱对岳阳地区的作物产量影响最大。对双季稻+冬闲、一季稻+油菜、油菜+棉花和油菜+玉米4种种植模式来说,高温和轻度干旱对其影响最大,其次还有倒春寒、轻度洪涝、中度干旱、轻度寒露风和4月低温等灾害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5.
大兴安岭兴安落叶松群落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内蒙古大兴安岭牙克石林管局下属6个林区的兴安落叶松群落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群落物种多样性的量化分析,探讨大兴安岭兴安落叶松群落物种多样性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兴安落叶松群落种群物种多样性总数分布范围为0~28种,垂直结构上变化规律明显,草本层物种数最多,其次是灌木层,最小的是乔木层。群落丰富度最大的为阿里河西陵梯林场,主要是灌木层,草本层物种较多。最小的为克一河库亚林场的兴安落叶松群落,该群落草本层物种较小。  相似文献   

16.
TOptimization of regional landscape pattern is significant for improving function and value of ecosystem,and restraining the expansion of urban layout.Taking Chengdu City for example,this paper applied RS and GIS techniques,landscape indexes and ecological service function evaluation to further analyze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of landscape pattern and spatial differences of regional ecological functions,and on this basis,identified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ecological source lands.Based on the long-term objective of building Chengdu into a modem garden city,this paper applied the accumulative cost distance model and introduced garden city theory to construct regional ecological corridors and ecological nodes,and explored the approaches of optimizing landscape pattern of modem garden city.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 great deal of arable land has been transferred to construction land in the urbanization;intensity of regional ecological functions showed obvious spatial differences;ecological source lands were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Longmen Mountain,the Qionglai Mountain,the Changqiu Mountain and the Longquan Mountain;according to actual conditions of the study area,the road ecological corridors,river corridors and agricultural corridors in the layout of "four rings and six radial corridors" were constructed;ecological nodes dominated by intersection,wetland and forest park were formed.This research method and results are significant references for building Chengdu into a modem garden city  相似文献   

17.
基于灌木层植物多样性的森林景观斑块耦合网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西洞庭湖区的森林景观格局及其对灌木层植物多样性的影响,笔者根据西洞庭湖区森林分布,将景观分成12类,通过合并地理位置相邻的同类小班构成景观斑块,利用Shannon-Wiener指数推导出斑块间灌木层边缘效应大小作为边权,建立斑块耦合网络模型,并构建基于灌木层的景观斑块耦合网络。结果表明:景观斑块耦合网络中节点的度呈幂率分布,具有无标度网络和小世界网络特征;节点的度与介数之间满足正相关高阶曲线关系,表明度越大的节点在网络连通中的重要程度越大;林龄大的景观网络,其密度与聚集系数相对较大,网络稳定性越强;从常德林场景观网络中得知,尽管基于灌木层的斑块网络中,单个节点的点强度有正有负,但整个网络的点强度总体呈正值,这种景观格局分布有利于灌木层植物多样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