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城镇化对农民增收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增加农民收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从农民收入构成和变化趋势以及农民家庭经营收入的增长因素等方面进行研究,认为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源泉是农民工资性收入的增加。因此,城镇化建设对农民收入增加具有重要作用,应从推力和拉力两方面来加快城镇化建设,为增加农民收入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2.
湖南省农村居民收入地区差距演变及其结构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收入是当前国内研究“三农”问题的热点之一。以湖南省为例,利用Gini系数方法,测度了1993-2008年湖南农村居民收入的地区差距变化,并通过对收入变化对区域差距变化的贡献进行分解,从收入因子的结构效应和集中效应来解释收入变化对区域差距变化的原因:工资性收入是影响农村收入差距格局的最重要因素,表现为1997-2002年间工资性收入的结构变化较快致使收入差距拉大,2002年后区域差距变大则主要是工资性收入的集中性不断增大所致;家庭经营收入在农村居民总收入中的比重下降,但仍是农村居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其对收入区域差距影响较小;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对收入差距格局的贡献虽然不大,但对扩大收入差异的贡献在不断增加,是未来影响农村区域差距变化的重要因素。最后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鉴于农民人均收入的高低和农村恩格尔系数的大小能够直接反映农村贫困状况,以农民人均收入和农村恩格尔系数表征农村贫困状况,通过选择南疆三地州作为研究区,以农民人均收入和农村恩格尔系数为参考序列与农民收入结构进行灰色关联分析,从而得出农民收入结构与贫困之间的内在关联程度。结果表明:家庭经营性收入与贫困关联程度最大,其次为工资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对贫困状况的影响程度相对较小。因此,进一步从优化种植结构、加大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等方面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以期为南疆三地州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浙江农村居民收入结构及其对医疗保健支出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对浙江农村居民收入结构及其对医疗保健支出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消费具有惯性,并受收入、以往消费习惯双重影响。家庭经营纯收入对人均纯收入具有较高的贡献率,主要用于饮食、衣着、居住等基础消费,与医疗保健支出呈一定程度的负相关;工资性收入对人均纯收入贡献最大,且对医疗保健支出具有很高的贡献率,即医疗保健支出主要随工资性收入提高而提高。由此可知,应加快产业结构升级、优化农村居民收入结构,切实提高工资性收入,进而提高农村居民医疗保健支出、提升农村医疗保健水平。  相似文献   

5.
中国中部地区农民收入结构及收入增长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增加农民收入,历来是政府关注的重点。近十几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农民的收入不断增加;但是,在农民增加的收入中,其结构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本文以山西省为例,并以山西省1995-2007年数据为样本,对这13年以来山西省农民纯收入增长及其构成变动情况进行了认真分析,提出了促进中部地区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增加农民收入,历来是政府关注的重点。近十几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农民的收入不断增加;但是,在农民增加的收入中,其结构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作者以山西省为例,并以山西省1995—2007年数据为样本,对这13年以来山西省农民纯收入增长及其构成变动情况进行了认真分析,提出了促进中部地区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北京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状况,对北京及全国城乡统筹发展提供依据。应用时间序列数据,对1990-2009年北京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演变进行分析,并运用基尼系数法,对北京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行了组间结构分析和分项结构分析。结果表明:1990-2009年间,北京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农村居民内部收入差距较显著,工资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8.
我国农民收入影响因素分析——以新疆为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农民增收问题是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分析农民收入影响因素以找寻切实有效的农民增收途径十分必要。本文以新疆为例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进行了研究;分析得出:新疆农民收入中家庭经营收入占较高比重,且其收入结构相对单一,主要依靠第一产业,同时,劳动力受教育水平、农业机械化程度、农业生产要素投入等对家庭经营收入有较高影响程度,应当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大力发展二、三产业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以提高劳动力素质并加大农业生产要素投入、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走现代化农业发展道路;只有针对这些具体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并加以有效落实才能切实提高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民收入和消费的阶段性变化,客观反映了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特征。增加农民收入是提高农民消费水平的根本途径。本文以福建省为例,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农民收入与消费阶段性变化的分析,探讨农村改革、市场建设、消费环境、货币收入等因素对农民收入和消费的影响,为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消费水平的对策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中国农民收入和消费的阶段性变化,客观反映了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特征.增加农民收入是提高农民消费水平的根本途径.现以福建省为例,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农民收入与消费阶段性变化的分析,探讨农村改革、市场建设、消费环境、货币收入等因素对农民收入和消费的影响,为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消费水平的对策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李亚宁  张红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11):181-185
为了深入解读村落的社会分化,通过访谈调查和案例分析。从村落的经济结构、职业结构以及收入来源等方面对发生在M村的社会分化过程展开调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村落的社会分化是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得以实现的,并且这些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国家的土地政策、土地的"倒逼"机制、农民自身自主性的发挥以及外部市场的引力这4种因素。村落不仅是一种静态的社会形态,也是一种动态的社会过程;并且村落的社会分化过程,也是其社会分工程度不断加深、有机性不断增强的过程。农民的理想图景应该是成为理性小农以及农民市民化,同时设想了3种村落的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12.
中国农业政策与城乡收入差距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与城镇相比,仍然存在明显的差距,而且差距还在不断拉大。城乡差距的形成有历史和政策的原因。通过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现状,从农业政策方面分析差距拉大的原因并提出缩小差距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影响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因素的数量分析——以陕西省为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孙江静  王青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24):488-491
本文以陕西省为例,利用计量模型,从影响农民收入的六个因素:乡村人均第一产业总产值、非农产业人口所占的比重、人均农业年财政支出额、农产品价格、每一乡村人口人均占有耕地、高等教育程度来分析各自对陕西农民收入的影响力度,并提出了促进陕西农民增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农户绩效的实证分析—以南京市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蒯旭光 《中国农学通报》2008,24(10):579-582
农业龙头企业作为产业化经营的载体和产业化链条中最关键的一环,一头联结市场,一头联结分散的农户,两者的连接机制决定了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户之间的利益分配,进而影响到农业产业化的进程和农民增收,分析将从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户连接机制的角度入手,以南京市为例,着重考察其对农户的影响,特别是在促进农户增收方面的效果,为政府有关部门制定促进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增收的政策,提供理论和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15.
尚进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14):205-209
为了研究农村劳动力的非农就业问题对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民充分就业,推动二元经济结构转型有着重要意义。基于2011年8月陕西省武功县83个农户的调查数据,建立Probit为代表的选择模型,研究教育程度、性别、年龄、受培训状况、婚姻状态、村干部作用以及人均土地面积对非农就业决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婚姻状况,受培训状况和家庭人均土地面积因素不显著,而性别、年龄、接受教育年限和村干部作用因素显著,基于分析结果提出应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力度;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发展高效、低耗、环保的乡镇企业,培育农村劳动力就业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16.
闽台农业发展比较及促进福建农民创业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建华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20):448-451
摘要:本文通过对闽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基础、阶段差异、资源配置效率、政策支持取向和创业模式等进行了研究比较,并在对福建农民创业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改善福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创业环境、提高农民创业能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占纪文 《中国农学通报》2011,27(30):307-312
为了解福建省城镇化发展、农业现代化与农民收入增长之间的关系,利用福建省1978-2009年的经济数据,在建立VAR模型的基础上,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分析,对其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城镇化发展是农业现代化的格兰杰原因,对农业现代化在短期有正向影响,长期影响迅速变大,而城镇化发展不是农民收入增长的格兰杰的原因,但城镇化发展对农民收入增长在短期有正向影响,长期影响更大;农业现代化是农民收入增长的格兰杰原因,而不是城镇化发展的格兰杰原因,但农业现代化对城镇化发展作用逐期增大;农民收入增长既不是城镇化发展的格兰杰原因,也不是农业现代化的格兰杰原因,农民收入增长对农业现代化的作用相对较小,但逐期增大,农民收入增长对城镇化发展作用也逐期增大。  相似文献   

18.
以解决农村生态环境问题为目的,为了探明居民经济收入和家庭能源消费结构的关系,基于北京市门头沟区农民家庭收入和能源消费的调查数据,利用回归等统计方法,系统的分析了农民家庭收入与日常能源消费的关系。研究发现,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总能源消费量呈线性增加,家庭收入每增加1000元则能源总消费量增加80.42千克标准煤(kgce)。煤炭、液化气及电能等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费量随着家庭人均收入的增加显著增加,而传统生物质等可再生能源的消费量则随着家庭人均收入的增加而降低。家庭人均收入水平的高低同时影响清洁能源与非清洁能源所占的比例。随着家庭人均收入的增加,煤炭、传统生物质等非清洁型能源的消费在家庭能源消费结构中所占的比重下降;而液化气、电能等清洁型能源的消费比重则上升。这说明家庭人均收入可能会直接影响到人们对健康卫生的关注,因此如何将能源清洁化是急需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9.
为了论证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的必要性,以河南省和广东省为例,从粮食主产区和非主产区在粮食生产及经济发展水平差距的视角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粮食主产区对中国粮食安全做出重要贡献,却在农民人均纯收入及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上与非主产区存在巨大的差距,长此以往,势必影响主产区地方政府推动粮食生产及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威胁国家粮食安全。因此,对粮食主产区进行利益补偿,在合理的成本下,使农民获得与从事其他生产大致相当的平均收益,使主产区能够获得与其对粮食安全贡献相一致的补偿,对保障国家长期粮食安全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杨凌农民增收问题的思考与建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杨凌是我国惟一的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解决杨凌农民的增收问题,对陕西乃至西北地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将会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在分析杨凌农民收入现状、制约因素和有利条件的同时,提出了促进杨凌农民收入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