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植物马槟榔及其甜蛋白马宾灵(MabinlinⅡ)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槟榔(Capparis masaikai Lévl.)是中国特有的在果实中富含甜蛋白的野生植物资源,其种子中所含的甜蛋白马宾灵(MabinlinⅡ)的甜度是同等重量蔗糖的400倍。马宾灵在目前已发现的7种植物甜蛋白中具有最佳的热稳定性和耐酸性,将其作为一种新型甜味剂在食品领域有着极为广阔的市场前景。本研究概述了植物马槟榔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其甜蛋白马宾灵(MabinlinⅡ)的活性结构,总结了甜蛋白马宾灵在基因工程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进一步研究马槟榔的栽培及马宾灵的体外表达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了将马宾灵(MabinlinⅡ)直接应用于功能性食品中,通过对MabinlinⅡ基因进行有目的的剪切重组,将重组MabinlinⅡ基因插入到食品级表达载体中,经电击转化和乳糖筛选获得重组的食品级乳酸乳球菌,构建了重组植物甜蛋白马宾灵(MBL-ABH)的食品级乳酸乳球菌诱导表达系统。结果表明,该食品级诱导表达系统经乳酸链球菌素(Nisin)诱导后所表达的目的蛋白的含量较低,Western-blot检测表明MBL-ABH成功的在食品级乳酸乳球菌中表达。本研究扩展了植物甜蛋白马宾灵在食品方面的应用,有望开发出能够避免添加食糖类物质的功能性食品。  相似文献   

3.
为制备高效价的阪崎肠杆菌单克隆抗体,分别以福尔马林灭活的阪崎肠杆菌(Cronobacter sakazakii)菌体和菌体破碎细胞为免疫原免疫雌性清洁级大白兔,制备抗C.sakazakii多克隆抗体,获得的抗体效价分别为256000和64000,选取菌体免疫原制备抗体。采用辛酸-硫酸铵法纯化抗体,抗体纯度用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鉴定。斑点杂交法检测抗体特异性,所获抗体与S.aureus, L.monocytogenes, S.typhimurium, S.flexneri, E.coli无交叉反应,与沙门氏菌有轻微交叉反应,采用杂菌抗原反向吸附法去除了该交叉反应。选取菌体免疫原免疫动物,杂菌抗原反向吸附法纯化制备获得了对C.sakazakii特异性高的多克隆抗体,为阪崎肠杆菌免疫学检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利用重组CP作抗原制备出马铃薯A病毒的多克隆抗体,并将其用于DAS-ELISA检测。以p ET22b(+)为起始载体,构建了PVA-CP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p ET22b-ACP,重组菌BL21(p ET22b-ACP)经IPTG诱导表达出了分子量为30 k Da的特异性重组CP。利用高纯度重组CP为抗原免疫家兔,制备出了效价为1∶512 k的抗血清。以PVA重组CP为抗原,用间接ELISA与直接ELISA分别测定重组CP纯化抗体(Ig G)及其碱性磷酸酶标记物(Ig G-AP)的活性,用DAS-ELISA测定2种抗体的活性,目测及OD值测定结果表明3种ELISA测定反应都呈阳性。以PVA病毒阳性标准物为抗原,在上述3种ELISA测定中也呈阳性反应,重组CP多克隆抗体及其酶标抗体与PVA有较强的反应信号。利用重组CP制备的多克隆抗体及其酶标抗体达到了马铃薯A病毒DAS-ELISA检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目的】制备马铃薯Y病毒脉坏死株系(PVY^N)多克隆抗体,建立间接ELISA法用于检测PVY^N病毒。【方法】依据PVY^N的CP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利用RT-PCR方法获得CP基因并连接构建到原核表达载体,进行原核表达,以纯化的重组蛋白作为抗原免疫新西兰大白兔,获得PVY^N的抗血清并纯化。【结果】测序结果与其他已知序列比较,PVYNCP基因的核苷酸同源性95%,推断氨基酸的同源性达98%。以纯化蛋白为抗原进行免疫,成功获得了PVY^N外壳蛋白抗血清,纯化后的IgG采用间接ELISA法检测抗原,抗体效价达1:500,使用该抗体稀释度检测感染植株,结果呈阳性。【研究结论】通过分子生物学途径获得了PVY^N的多克隆抗体,建立的间接ELISA方法可以用于PVY^N的病毒检测。  相似文献   

6.
为了进一步研究FecB基因,利用PCR-RFLP技术筛选出FecB基因,PCR扩增FecB基因编码区序列1509bp,利用限制性内切酶BamHⅠ和EcoRⅠ定向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ET30a(+),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30a(+)-FecB,诱导表达纯化重组蛋白,免疫小鼠制备多克隆抗体,WesternBlot检测重组蛋白的免疫活性,ELISA检测抗体效价。结果表明,成功的构建了绵羊FecB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目的蛋白,经过4次免疫后,获得多克隆抗体,ELISA方法检测小鼠抗体免疫效价达到1∶32000,纯化的蛋白具有免疫活性。为研究绵羊FecB基因蛋白的功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分子植物育种》2021,19(10):3306-3313
槟榔坏死环斑病毒(areca palm necrotic ringspot virus, ANRSV)是新发现的一种槟榔黄化病致病病毒。本研究利用马铃薯X病毒(potato virus X, PVX)表达载体pgR107,在烟草中表达ANRSV的外壳蛋白(coat protein, CP),旨在分离纯化该蛋白并开展对病毒蛋白的功能研究和利用该蛋白制备多克隆抗体。为方便纯化,将8肽Strep蛋白标签序列融合到ANRSV-CP编码基因的3'端,利用In-Fusion无缝克隆策略将其克隆到PVX载体,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VX-ANRSV-CP-Strep。采用电转化法将质粒PVX-ANRSV-CP-Strep转入根瘤农杆菌GV3101中,通过农杆菌介导注射侵染接种本氏烟,14 d后对收集的16 g表达ANRSV-CP-Strep蛋白、PVX侵染的本生烟草样品进行了蛋白提取,采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检测ANRSV-CP-Strep蛋白的表达情况。测序结果显示植物病毒表达载体PVX-ANRSV-CP-Strep构建成功。经Strep-Tactin~?XT High Capacity亲和层析柱纯化,SDS-PAGE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ANRSV-CP-Strep重组蛋白可通过PVX载体在烟草中有效表达,其表达量为22μg/g (鲜叶质量)。本研究为后续利用该蛋白制备多克隆抗体并建立ELISA方法进行病毒检测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丝氨酸乙酰转移酶(serine acetyltransferase,SAT)是甲硫氨酸和半胱氨酸合成途径的关键酶,利用该基因提高作物中甲硫氨酸水平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为了研究拟南芥SAT1(Arabidopsis thaliana SAT1)基因的蛋白表达情况及相关功能,构建了带有His标签的AtSAT1基因原核表达载体p ET-30b(+)-SAT1-His(6)。将其导入大肠杆菌BL21(DE3)pLysS中并用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经固定化金属离子亲和层析(IMAC)纯化获得了抗原蛋白SAT1-His(6)。该抗原蛋白经免疫兔子,成功制备了具有较高特异性和灵敏性的SAT1蛋白多克隆抗体。Western blotting表明,该抗体可用来检测转AtSAT1基因的转基因玉米株系中SAT1蛋白的积累量,为后期对该基因开展进一步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了制备家蚕CSP9的多克隆抗体,研究该蛋白在家蚕中的表达特征和功能。利用PCR扩增家蚕csp9基因,构建其原核表达载体,诱导CSP9蛋白表达并纯化。纯化后的CSP9蛋白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多克隆抗体,Western杂交检测CSP9在家蚕中的表达特征。最终成功构建csp9/pET-28a原核表达载体,并纯化获得与预测分子量一致的CSP9蛋白;成功制备了CSP9多克隆抗体;Western杂交结果表明,CSP9在家蚕不同时期和不同组织中都有特异表达。本研究成功表达纯化并制备了家蚕CSP9多克隆抗体,分析了CSP9在家蚕中的表达特征,为后续该蛋白在家蚕中的功能和调控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水稻草状矮缩病毒P2基因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进行水稻草状矮缩病毒(Rice grassy stunt virus, RGSV)诊断方法和蛋白功能研究。通过RT-PCR方法从感染RGSV的水稻中克隆该病毒的P2基因,并将此基因片段重组到原核表达载体pDEST17上。将重组载体转化E. coli Rosetta,经IPTG诱导后获得分子量约为29 kDa含HIS标签的融合蛋白。以诱导的融合蛋白为抗原,免疫新西兰大耳白兔获得多克隆抗体,经酶联免疫检测发现其效价达到l:8192。并用制备的抗体建立了特异、灵敏的检测RGSV的IC-RT-PCR和Dot-blot ELISA方法,为该病毒的检测、诊断提供了保障,同时也为P2蛋白的结构和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研究濒危植物马槟榔的种子繁殖和压条繁殖方法,为其异地保护、繁殖和有效利用建立基础。探索种子预处理方法、存放时间、播种方法以及不同激素、温度、基质等对发芽率的影响,并研究普通压条和高空压条繁育技术。马槟榔种子为中度顽拗性种子,去除果皮后:晒干种子发芽率低;30℃烘干24 h种子发芽率为0;阴凉处晾干表面种子发芽率最高,离开母体种子约72天后种子失去活力。其最佳播种方法为:每年的11-12月,用新鲜种子播种,播种基质为红壤土:椰糠=1:1;对种子进行开裂处理和激素处理有助于种子快速萌发并提高发芽率,而以10 mg/L GA3的效果最佳,提前至少5天萌发。高于65℃低于100℃的热水处理4 h能提高种子的萌发率。高空压条是马槟榔较好的压条繁殖方法。该研究成功探索出了马槟榔较好的常规繁殖方法,可广泛应用于该植物的异地保护和小规模扩繁。  相似文献   

12.
抗体是蛋白质功能研究的重要试剂。玉米蛋白的功能研究因缺乏相应的抗体而难以开展。玉米淀粉合酶Ⅱb与淀粉合酶Ⅱa均属于淀粉合酶,其主要负责支链淀粉的延伸。但对淀粉合酶Ⅱb的报道较少,本研究以原核表达的淀粉合酶Ⅱb的C端(455~704 aa) GST融合蛋白为抗原,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分离血清制备SSⅡb多克隆抗体。Western blot试验发现, SSⅡb多克隆抗体不但能识别SSⅡb-C (455~704 aa)抗原,而且能识别玉米不同发育阶段胚乳中SSⅡb蛋白。利用该多克隆抗体的Western blot试验表明,玉米SSⅡb蛋白的表达在授粉后10 d到30 d的胚乳中表达模式是先增后降,授粉后15 d表达量最高,而半定量RT-PCR的结果表明授粉后20 d SSⅡb的转录水平最高。这些结果表明成功制备了特异的玉米SSⅡb的多克隆抗体,并能在Western blot中特异识别玉米内源SSⅡb蛋白,为进一步深入研究SSⅡb蛋白功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马槟榔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保护和开发中国野生马槟榔种质资源,利用RAPD技术对取自中国5个省的23份野生马槟榔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从100条RAPD随机引物中筛选出9条合适的引物,多态性条带比率(PPB)为91.35%,平均Shannon信息指数(I)为0.4205,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H)为0.2728,每位点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4508。UPGMA聚类分析显示23份种质间的遗传相似系数(GS)范围为0.3846~0.9519,当相似系数为0.66时可分为3个类群。  相似文献   

14.
稻瘟病菌一假定α-甘露糖苷酶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摘要:【研究目的】为检测α-甘露糖苷酶的表达及其可能的功能,制备了稻瘟病菌一假定α-甘露糖苷酶多克隆抗体,并探索其可能应用。【方法】将与-His标签融合的过量表达一假定α-甘露糖苷酶蛋白的稻瘟病菌转化子,在液体完全培养基中培养,收集其上清液,经Ni2+-NTA亲和柱纯化后,得到可溶的融合蛋白α-甘露糖苷酶-His。【结果】纯化后的融合蛋白免疫新西兰兔,得到抗α-甘露糖苷酶蛋白的多克隆抗体,ELISA检测结果表明抗体效价达1:51200,特异性高。利用该多克隆抗体以ELISA方法检测并Western验证分析稻瘟病菌30个田间菌株培养液α-甘露糖苷酶的表达量。【结论】不同菌株α-甘露糖苷酶表达量有明显差异。进一步分析表明,菌株70-15接种水稻后,不同时期α-甘露糖苷酶的表达量差异明显。菌株间致病型等生物学和生理学差异可能与α-甘露糖苷酶表达的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15.
为制备大肠杆菌内毒素多克隆抗体,应用大肠杆菌内毒素作为抗原免疫5周龄家兔,辛酸-硫酸铵法和葡聚糖凝胶层析法分离提纯抗血清,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SDS-PAGE)电泳方法鉴定多抗纯度,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抗体蛋白含量,ELISA法检测抗血清效价与交叉反应;大肠杆菌内毒素抗体含量和效价分别为6.95mg/ml和1:12800;成功制备出抗大肠杆菌内毒素多克隆抗体,为大肠杆菌内毒素病诊断试剂盒的研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为探索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掌叶木的快速繁殖技术,采用离体培养法,以掌叶木种子为外植体,在含有不同生长调节剂的培养基上诱导萌芽及丛芽。结果表明:在适量的生长调节剂作用下,掌叶木种子现采现培养发芽率可达96.7%,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发芽率逐渐降低,半年后全部失去发芽力。BA有利于苗的增粗生长,NAA有利于苗的高生长。采用MS+BA1.0 mg/L+NAA0.2 mg/L培养基可诱导产生生长状态良好,增殖倍数为3.43的丛芽,但随着继代次数的增加,易产生玻璃化现象。将MS培养基换为B5培养基,BA-NAA组合换为KT-IBA组合,可以有效逆转玻璃化苗。正交试验结果表明:KT的含量对丛芽增殖倍数和玻璃化逆转起决定作用,其次是培养基,采用0.75B5+KT1.0 mg/L+IBA0.05 mg/L+蔗糖40000 mg/L培养基配方可以获得玻璃化逆转率和增殖率较高的丛芽。  相似文献   

17.
赫氏埃希菌抗体的体外特异性抑菌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赫氏埃希菌抗体在体外对赫氏埃希菌的抑制作用,制备了兔抗赫氏埃希菌多克隆抗体,并用Protein G树脂抗体纯化柱进行纯化,纯化后的抗体与赫氏埃希菌混合,在不同的时间点对混合物进行扫描电镜分析和培养基生长分析。同时,用赫氏埃希菌伤口感染20只Balb/c小白鼠做赫氏埃希菌多克隆抗体的治疗效果分析。结果表明,赫氏埃希菌抗体在加入后的20 min开始裂解细菌,并在80 min后全部将赫氏埃希菌裂解。混合物的细菌生长分析表明没有有活性的赫氏埃希菌存在。小鼠感染实验表明被赫氏埃希菌感染的小鼠在应用该抗体治疗后,恢复时间明显比未用抗体治疗的对照组快。因此,所制备的赫氏埃希菌多克隆抗体将能作为一种免疫治疗的方法应用于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