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研究了凡纳滨对虾高位池生态系统的能量转化效率与养殖容量,结果表明:实验虾池浮游植物数量变化范围为3.45×107~1.71×108 cell?L-1。虾池水柱毛初级生产量变化在1.28~11.38 g?m-2?d-1之间。虾池生态系统中毛初级生产量为11573.30 MJ、投饵能为32663.62 MJ、施肥能量为229.71 MJ、放养虾苗折合能量为1.43 MJ,总投入能量为44468.04 MJ;虾池对虾收获能为5269.12 MJ;凡纳滨对虾高位池能量转化效率为11.85%。以氮负荷量估算虾池养殖容量为157万尾?hm-2。  相似文献   

2.
布尔山羊公羊身体质量与精液品质和生殖激素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洁 《中国农学通报》2011,27(3):333-336
[目的]为了对布尔山羊公羊进行更科学的养殖和更合理的选择与利用,[方法]对24只不同身体质量的2~3岁布尔山羊公羊精液品质和血清生殖激素水平进行了测定。[结果]结果表明:BMI<60kg/m2公羊采精量较低,为0.79±0.03 mL。BMI>80kg/m2公羊虽然采精量较多(1.02±0.07 mL),但精液密度和活力较差。BMI=60~80kg/m2公羊的采精量居中,为0.95±0.12,但精液密度为28.32±4.08亿/mL,明显高于BMI<60kg/m2组(31.93b±2.06亿/mL)和BMI>80kg/m2组(25.96a±3.23亿/mL)(P<0.05),而且精子活率高,畸形精子较少。体质量较差的公羊血清睾酮、雌二醇和促卵泡素水平也较低,这三项指标与采精量呈正相关。[结论] 生产中保持公羊良好的体质量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3.
为建立云南省旱地小麦的氮磷钾养分丰缺指标,推荐小麦种植合理的施肥量,根据近10年来在云南省开展的旱地小麦肥料试验,分析土壤有效氮磷钾养分含量与小麦相对产量之间的相关性,以缺素区与当地最佳施肥区小麦相对产量>90%,75%~90%,60%~75%和<60%为标准,将对应的土壤速效养分分别划分为高、中等、低和极低等级,建立小麦养分丰缺指标,并推荐施肥量。结果显示,云南旱地小麦种植土壤的碱解N、有效P和速效K平均值分别为145.3、26.6和143.0 mg/kg,三者变异均较大。当小麦种植土壤碱解N高(>175 mg/kg)、中等(155~175 mg/kg)、低(125~155 mg/kg)和极低(<125 mg/kg)时推荐施N量分别为:25~45、45~115、115~185、185~210 kg/hm2;种植土壤有效P高(>30 mg/kg)、中等(15~30 mg/kg)和低(<15 mg/kg)时推荐施P2O5量为:15~30、30~75、75~110 kg/hm2;种植土壤速效K高(>145 mg/kg)、中等(85~145 mg/kg)和低(<85 mg/kg)时推荐施K2O量为:15~30、30~75 和75~110 kg/hm2。本研究结果可以作为云南省旱地小麦种植合理施肥量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刈割处理对纳罗克非洲狗尾草产草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确定纳罗克非洲狗尾草(Setaria sphacelata (Schum) Stapf ex Massey)最佳的刈割方式,设计了3个刈割处理,即在植株高度为30 cm、45 cm和孕穗期进行刈割,分析了不同刈割高度对纳罗克纳罗克非洲狗尾草产草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刈割高度对纳罗克非洲狗尾草鲜草产量、干物质产量和品质有较大影响。孕穗期刈割产草量最高,鲜草产量和干物质产量分别为12.29 kg/m2和1.68 kg/m2,比株高在30 cm刈割处理平均增产23.27%和44.83%。株高在45 cm刈割处理的平均鲜草产量和干物质产量为9.97 kg/m2和1.32 kg/m2,比30 cm刈割处理的平均增产11.77%和12.12%。纳罗克非洲狗尾草各刈割处理的粗蛋白含量在13.73%~17.46%之间,株高为30 cm时刈割纳罗克非洲狗尾草粗蛋白含量最高(17.46%),但在孕穗期刈割可获得最高单位面积粗蛋白产量(0.2302 kg/m2)。  相似文献   

5.
1主要特征特性 1.1产量情况 1996~1997年在市良种场、沈高镇试种1hm2,实收种子6 423.5kg,产量443kg/667m2,平均比扬麦158增产7.2%;1997~1998年在4个农场繁种60hm2,平均产量325.1kg/667m2,平均比对照扬麦158增产15.86%;1998~1999年生产种植繁种田、示范田2 333hm2,都发现比扬麦158增产.其中34个小农场繁种427hm2,平均产量400kg/667m2以上,桥头扬院村办农场57hm2,入库种子产量462kg/667hm2;1999~2000年全市3 000hm2小麦中,扬麦10号种植2 800hm2,全市小麦产量突破360kg/667m2,比上年增产超过10%.  相似文献   

6.
连续9年通过对普通小麦基因型石4185(T.aestivum)与硬粒小麦基因型4184(T.durum)种间杂交后代回交、顶交及辐射处理,选育出节水、高产小麦新种质衡562。近红外技术测定,抗旱指数为1.2。2008~2009年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作水、旱处理,水地产量442.39 kg/667 m2,比对照石4185(400.26 kg/667 m2)增产10.53%;旱地产量366.39kg/667 m2,比对照石4185(334.53 kg/667 m2)增产9.52%。2009~2010年在河北省区域试验节水组预备试验中,平均产量394.97 kg/667 m2,比对照增产9.06%,名列24个参试品种第1名。衡562的育成,为小麦节水、抗旱育种提供了具有应用价值的新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7.
采用三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密度、施氮量及追肥时期对杂交小麦新品种绵杂麦168的产量效应。结果表明,氮肥是影响产量的最主要因素,其次是密度,它们对产量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追肥时期对产量影响较小,未达到显著水平。三因素对产量的影响顺序为:氮肥(密度((追肥时期。同时经过模拟寻优得到,绵杂麦168获得高产(产量大于475kg/667m2)的优化栽培技术措施为:密度为(17.52~19.90)×104/667m2基本苗,纯氮量13.99~16.72kg/667m2。通过播期试验得出绵杂麦168的最适播期为10月26日—11月1日。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确定四川盆地丘陵区移栽油菜的最佳种植密度,在大田条件下,以‘川油58’为供试品种,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四川盆地丘陵区移栽油菜抗逆性、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种植密度的增加,植株抗菌核病、抗蚜虫能力和抗倒伏能力呈下降趋势。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单株分枝部位升高,单株主花序长、有效分枝总数以及有效分枝角果总数逐渐减少。群体有效分枝总数、有效角果总数以及群体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种植密度为10.50×104株/hm2时,群体获得最高产量2715.52 kg/hm2,当种植密度为8.25×104株/hm2和10.50×104株/hm2时,处理间群体产量差异不显著。因此,在四川盆地丘陵区,移栽油菜的最佳种植密度为8.25×104株/hm2~10.50×104株/hm2。  相似文献   

9.
福建南平植烟土壤主要养分特征及生产对策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摘要:2005年采集了福建南平烟区有代表性的植烟土壤样品159个,并进行了土壤的理化性状分析。结果表明:福建南平烟区土壤质地以粘壤土、壤土和砂壤土为主;与以往研究相比,土壤pH值有所上升,平均5.59±0.31,仅有38.99%的植烟土壤偏酸性;土壤有机质和速效氮含量仍较丰富,有机质平均34.86±7.88g/kg,碱解氮平均188.3±40.0 mg/kg,49.69%的土壤有机质含量>35 mg/kg;土壤速效磷含量平均36.5±27.2 mg/kg,有35.85%的植烟土壤速效磷<20 mg/kg;植烟土壤缓效钾含量平均362.8±241.0 mg/kg ,速效钾含量平均62.3±31.4mg/kg ,速效钾含量>150mg/kg的植烟土壤仅占1.26%。为此,在烟叶生产上要因地制宜,对偏酸性土壤,要注意施用白云石粉,但应隔1-2年;严格控制氮肥施用量,适当补充磷肥,并注意增施钾肥。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索适宜山区耐瘠薄、大穗、产量高、抗性好的优质硬粒型(半硬粒)玉米品种,特筛选6个品种(组合)与当地主推品种遵玉三号为对照进行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R165平均单产665.5kg/667m2,比对照增产32.3%,产量最高;正大619平均单产657.7kg/667m2,比对照增产30.8%,产量位居第2;R605平均单产650kg/667m2,比对照增产29.2%,产量位居第3;黔单16、L2032:平均单产595.8kg/667m2,比对照增产18.4%,产量并列第4;对照遵玉3号平均单产503kg/667m2,产量最低。  相似文献   

11.
分析研究了位于鲁西平原冠县苗圃毛白杨6.0ha造林地的速效养分分布, 为毛白杨造林试验地布设、养分精准管理、确定合理采样数提供依据。试验将土壤在水平方向大约按50m×50m分为24块样地,每块样地分为0~20㎝,20~40㎝,40~60㎝三层取样,进行三维空间采样和室内分析。结果表明速效养分含量属于较低水平,且随土层加深逐渐降低。土壤速效磷含量是1.32~1.89mg?kg-1,总体均值为1.51±0.09mg?kg-1,三个层次含量分别为1.66±0.15mg?kg-1、1.44±0.07mg?kg-1、1.44±0.06mg?kg-1。速效钾含量是23~78mg?kg-1,总体均值46.95±8.33mg?kg-1, 三个层次的含量分别为63.29±9.69mg?kg-1、43.38±8.35mg?kg-1、34.17±6.96mg?kg-1。三个层次速效磷变异系数分别为9%、5%、4%,属于弱变异水平,速效钾变异系数分别为15%、19%、20%,属于中等变异水平,变异水平和取样精度直接影响合理采样数。土壤速效磷含量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变化不大,土壤速效钾含量自西向东先增后减,自北向南升降交替、变化复杂。  相似文献   

12.
多效唑(PP333)对花生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大田试验研究了喷施75-100 mg/l的不同浓度多效唑处理对花生农艺性状及产量影响,表明花生初花后26天喷施多效唑对花生的生物(鲜)重、豆荚(鲜)重、株高等农艺性状有显著的影响。收获时花生鲜果重与植株生物量鲜重的直线回归方程相关性分别为:多效唑:y=0.0240+0.3919x(r=0.0402),对照:y=0.2587+0.2680x(r=0.0485);株高与生物量相关性分别为:对照y=0.0426+0.8411x(r=0.0070);多效唑:y= -0.1126+9.4824x(r= -0.0045);从对照(CK)与喷施多效唑100 mg/l处理组相比,结实率从40%提高到63%,有效荚由9.00±3.62个/科增加至21.33±2.84个/科,理论产量由347.22±86.82 kg/666.7m2增加到723.08±76.38 kg/666.7m2,差异极显著。结果表明,所有施用多效唑的处理均促进干物质向荚果分配,使单株结果数及产量显著增加,而且具有明显的浓度效应。  相似文献   

13.
无籽西瓜茎段组织培养与嫁接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无籽西瓜(Citrullus lantus)墨童无菌苗的茎段为外植体,对组织培养与嫁接育苗技术研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消毒剂对种胚萌发有一定影响,其中消毒剂二氧化氯250mg/L 处理有利于种胚萌芽,萌发率达82.5%;子叶芽诱导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1/2MS +IAA0.2 mg/L+蔗糖30g/L+琼脂7g/L;不同激素浓度对芽丛增殖和单芽生根也有一定影响,其中MS +6-BA0.4 mg/L +IAA0.2 mg/L +蔗糖30g/L+琼脂7g/L继代培养增殖率最高;MS+NAA0.5mg/L生根率最高(96.2%)。  相似文献   

14.
在常规培养环境条件(温度(25±3)℃、湿度60%~70%、光强1500~2000 lx,10~12 h/d)下,以中华芦荟、驱蚊香草、三倍体毛白杨无菌芽或叶片为材料,研究不同培养基对其无菌苗增殖、生根的影响,探讨其一体化成苗技术。结果表明:中华芦荟无菌芽转接在MS+6-BA 2.0 mg/L +NAA 0.1 mg/L+AC 0.1%培养基中50天,分化芽数平均达3.4个;生根率达100%,单株根数达6.1条,单株总根长达52.0 cm,且根系粗长、黄白色。驱蚊香草无菌芽在MS+6-BA 3.0 mg/L +NAA 0.2 mg/L +AC 0.05%培养基中增殖速度最快,转接后45天分化芽数平均为10.2个;生根率为100%,生根苗叶片呈深绿色,生根质量好。三倍体毛白杨无菌叶片接种在MS+6-BA 0.5 mg/L +KT 0.4 mg/L +NAA 0.2 mg/L +Ad 25.0 mg/L +AC 0.05%培养基中55天,分化芽数平均达8.6个;生根率达92%,且根系较粗长、浅白色。  相似文献   

15.
红颜草莓叶片再生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摘要:以红颜草莓 ( Fragaria ×ananassa Duch ‘Benihoppe’)组培苗为材料进行叶片离体再生研究,建立了一个高效的叶片再生体系。结果表明:暗培养10 d是叶片诱导愈伤组织最适合的暗培养时间。适宜的叶片诱导愈伤培养基为MS+TDZ 2.0mg/L +NAA 0.1mg/L,出愈率95.0%;适宜的愈伤诱导分化培养基为MS+TDZ 1.0mg/L +NAA 0.1mg/L,分化率90.0%;最适宜的生根培养基为1/2 MS,生根率为100%。  相似文献   

16.
降低魔芋球茎组培褐变的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魔芋球茎为外植体,研究组织培养过程中有效降低外植体褐变的方法。采用MS+6-BA 1 mg/L+NAA 1 mg/L为基本培养基,用正交实验方法研究不同琼脂浓度、吸附剂及光、暗2种不同培养条件下,对魔芋组织培养过程中褐变的影响。在MS+6-BA 1 mg/L+NAA 1 mg/L+蔗糖30 g/L+琼脂 6 g/L+AC 0.5 g/L+PVP 0.05 g/L及暗培养条件下,魔芋外植体的褐变率减低为38.3%,愈伤组织诱导率提高到78.3%。在培养基中加入一定量的活性炭(AC)和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并进行暗培养,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魔芋外植体的褐变,促进愈伤组织形成。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以红落藜为试验材料,进行茎段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75%酒精5s+0.1%升汞8min既可进行彻底消毒,又保证具有较高的成活率;通过初代培养筛选出NAA为最适的生长激素,最适培养基为MS + 6-BA 1.5 mg?L-1 + NAA 0.2mg?L-1+琼脂0.8%+蔗糖2%+活性炭0.2%;通过继代培养筛选出最适培养基为MS + 6-BA 2.0 mg?L-1 + NAA 0.2mg?L-1+琼脂0.8%+蔗糖2%+活性炭0.2%;最适的生根培养基为1/2MS + IBA1.0 mg?L-1 + NAA 0.1mg?L-1+琼脂0.8% + 蔗糖2% + 活性炭0.2%,生根率为80%。当试管苗叶片数3~5片,苗高2cm~3cm,生根数3~4条时,移栽至蛭石和腐殖土(1∶2)混合的基质中,保湿遮阴,成活率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8.
树莓品种‘Kivigold’快繁技术体系建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树莓(Rubus idaeus)品种‘Kivigold’带腋芽茎段为外植体,研究消毒剂HgCl2(0.1%)不同的消毒时间对外植体培养的影响,对不定芽增殖培养基和生根培养基中适宜的激素种类及浓度、生根苗移栽驯化中适宜的基质进行了筛选。结果显示,树莓品种‘Kivigold’外植体的最佳消毒时间为10 min,初代培养时只需添加6-BA即可满足外植体萌发和生长的需要;在不定芽增殖过程中,细胞分裂素主要影响不定芽的增殖,而生长素主要影响不定芽的生长,以质量浓度低于1.5 mg/L的6-BA以及质量浓度低于0.5 mg/L的NAA较为适宜,3种碳源中蔗糖更有利于不定芽的增殖和生长;经过进一步的筛选,确定适宜于‘Kivigold’不定芽增殖和生长的培养基为MS+1.00 mg/L 6-BA +0.10 mg/L NAA(含20 g/L蔗糖和5.9 g/L琼脂,pH 5.8),适宜于‘Kivigold’不定芽生根的培养基为1/2 MS+0.10 mg/L NAA(含20 g/L蔗糖和5.9 g/L琼脂,pH 5.8);在移栽驯化中最适宜的栽培基质为泥炭土:珍珠岩=1:1,移栽成活率可达到93.33%。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木薯种质资源的离体保存方法,以木薯试管苗为主要材料,观测试管苗成活率、株高生长变化及茎秆变化情况,探索卡那培养基与常规培养基对木薯种质资源离体保存的效果。结果表明:在培养室温度25±2℃、光照强度3000 lx、光周期16 h/8 h的环境下,木薯品种‘华南8号’(SC8)试管苗在卡那培养基(MS+0.2 mg/L NAA +80 mg/L Kan +30 g/L蔗糖+9 g/L琼脂)保存时间为22~24个月,是常规培养基试管苗保存时间的10~12倍,且在卡那霉素培养基中生长的试管苗根系较发达、节间显著缩短、茎节数显著增加、茎秆明显增粗、叶色浓绿,温室移栽存活率超过了90%,是常规培养基的5~8倍。该保存方法有效延长了木薯种质资源的离体保存时间,既增强了种苗移载成活率和保存质量,又显著地节约了木薯种质资源保存过程中耗费的人力劳动、试剂药品、水电能源等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