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磷素优化管理方法对冬小麦籽粒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采用田间试验,对磷素优化管理方法对小麦籽粒品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以期为高产、优质、资源高效、环境保护等多重目标并重的养分资源优化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土壤有效磷含量较高(29mg kg-1)的条件下,磷肥施用量的高低对冬小麦籽粒产量没有显著影响;根据磷素恒量监控技术确定的磷肥施用量(39 kg hm-2 P)下冬小麦籽粒粗蛋白和干湿面筋含量和高施磷量(79 kg hm-2 P)之间差异不显著;基于养分平衡和土壤测试的磷素资源优化管理方法(磷素恒量监控技术)在获得高产、资源高效的同时也获得了最好的品质效应。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设施菜田土壤磷素累积特征与风险调控方法,综述了国内外近20年的设施菜田土壤磷素累积与损失方面的研究。发现中国设施菜田由于磷素的过量投入,导致表层土壤磷素过量累积,有效磷含量远远超出50-80 mg/kg的磷素损失环境拐点值。从磷素损失途径着手,讨论了源头调控(控制磷肥投入数量、改进磷肥施用方法),过程调控(优化种植制度、施用磷素螯合剂),末端控制(植物篱拦截)和经济、法规策略等方法对控制磷素损失的影响。最后探讨了该研究领域存在的若干问题,今后需要加强有机肥使用管理和环保重点区域磷素风险评估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长期小麦秸秆还田对壤质潮土磷素含量及磷盈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确长期小麦秸秆还田壤质潮土土壤中磷素演变特征,可为潮土区土壤磷素管理和磷肥高效施用提供理论依据。利用壤质潮土长期定位试验(1992-2015年),比较单施化肥处理(NP、NPK)和小麦秸秆还田配施化肥处理(NPS、NPKS)土壤有效磷、全磷含量变化,量化土壤磷盈亏和累积磷盈亏,并解析土壤有效磷变化量与累积磷盈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长期施用磷肥和小麦秸秆还田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效磷和全磷含量,提升了磷活化系数(PAC),其年增量分别为0.68~0.78mg/kg、0.0031~0.0047g/kg和0.07%~0.09%,且小麦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增加速率有抑制作用,对全磷含量的增加有促进作用,但效应不显著。小麦秸秆还田增加土壤磷盈余。在土壤磷盈余时,土壤每盈余100kg/hm2磷,有效磷增加9.7~10.0mg/kg,小麦秸秆还田对其影响不大;在土壤磷亏缺时,土壤每亏缺100kg/hm2磷,秸秆不还田土壤有效磷含量降低12.6mg/kg,小麦秸秆还田土壤降低1.95mg/kg,小麦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效磷含量的维持有缓冲作用。小麦秸秆配施磷肥是提高和维持壤质潮土土壤磷素水平、增强土壤供磷潜力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磷肥种类和用量对土壤磷素有效性和棉花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田间试验研究了两种磷肥不同用量对土壤磷素、棉花全生育期磷素的有效性以及棉花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磷肥能增加棉田土壤速效磷、全磷含量、磷素活化系数以及棉花产量,土壤速效磷和磷素活化系数平均比对照处理增加302%和180%。同时,也能增加棉花对磷素的吸收和干物质的积累。但过量施用磷肥并不能显著增加棉花产量、吸磷量和干物质积累量。棉花对磷素的吸收和干物质积累以施磷量150kg.hm-2最优。两种磷肥比较显示,重过磷酸钙对棉田速效磷含量和磷素活化系数的贡献高于磷酸二铵,分别比磷酸二铵高244%和325%。  相似文献   

5.
通过短期和长期试验相结合,研究减施磷肥对水稻产量和磷肥利用的影响。短期试验设置常规基施磷肥(P1)、磷肥减半基施(P2)和磷肥减半且基肥和穗肥各50%施用(P3)3个处理,以常规稻粤晶丝苗2号和杂交稻晶两优华占为供试材料,进行早晚两季试验;长期定位试验包含不施磷(M0)和常规施磷(M1)2个处理,采用9年18季试验数据。短期试验结果表明,磷肥减施对水稻产量、干物质积累量与转运、磷素积累量与利用等性状指标均无显著影响。P1、P2和P3处理间土壤总磷和可溶性磷含量均无显著差异,并且田面水总磷和可溶性磷含量在全生育期内无显著差异。P1、P2和P3处理的磷素盈亏率分别为8.7%、-35.3%和-31.8%,P1处理可达到土壤磷素表观平衡。长期定位试验结果表明,M0处理的产量随种植季节数增加而下降,3年6季内M0与M1处理产量相当。根据目前稻田土壤磷含量情况,在生产上3年内磷肥减半施用,既不影响水稻产量,又可降低稻田磷素损失风险,是兼顾产量和环保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决土壤磷素富集问题,采用田间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琯溪蜜柚’主产区福建省平和县典型果园剖面土壤磷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果园土壤有效磷含量都明显比对照剖面含量高,富集系数最高达289.1,且表层土壤(0~20 cm)有效含量远大于作物施磷与否临界值。(2)土壤可溶磷含量层次性很明显,随着土壤剖面层次的加深而下降,各层次比自然土壤剖面大,其富集系数最高达152.0。(3)土壤可溶磷随有效磷增加而提高,1、2、3、11号剖面表层土壤磷素淋失临界值分别为101.99、90.59、68.54、56.03 mg/kg,而自然土壤剖面7和12号表层土壤添加到400 mg/kg水平时,还没出现土壤可溶磷素大量流失状况。(4)提出了通过测土配方,优化肥料元素比例,停施或降低磷肥施用量;施用磷素活化剂,配合采用果园生草土壤管理方法等措施。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研究肥料中稻壳炭和沸石添加对赤红壤与潮土中磷素有效性的影响,旨在利用稻壳炭和沸石提高磷肥在土壤中的有效性,进而减缓磷肥在土壤中的固定,提高磷肥利用率。采取室内培养试验与土壤盆栽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混合肥料中稻壳炭(R)和沸石(Z)添加量、混合比例对混合肥料在两种土壤中磷素有效性的影响,以及对番茄磷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稻壳炭和沸石总添加量和混合比例对赤红壤中有效磷含量影响显著,且其交互作用对赤红壤有效磷含量影响显著,添加量是影响赤红壤有效磷含量有关参数的主要决定因子。稻壳炭和沸石混合比例对潮土中有效磷含量影响显著,是影响潮土中有效磷含量有关参数的主要决定因子。混合肥料中添加5%~10%的沸石和稻壳炭后,番茄的磷肥利用率提高了31.05%~76.46%。与稻壳炭、沸石单独使用相比,在稻壳炭和沸石混合处理下,番茄的磷肥利用率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高。混合肥料中添加稻壳炭和沸石可以提高混合肥料在土壤中的磷素生物有效性,这对减少磷肥施用量和提高磷肥当季利用率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长期施肥对设施土壤磷素积累及释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长期定位条件下不同施肥处理对保护地土壤磷素积累及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磷肥的土壤其全磷、速效磷和有机磷的含量明显高于不施磷肥的土壤,且在同一条件下,施加有机肥能提高土壤中不同形态磷素的含量。四种处理土壤全磷含量的大小顺序为:AP>BP>A>B,速效磷和有机磷含量的大小顺序为:AP>A>BP>B。有机肥能明显促进土壤磷素的释放,四种处理土壤磷素累积释放量的大小顺序为:AP>BP>A>B。抛物线扩散公式能很好地拟和土壤磷素释放特征。  相似文献   

9.
长期施肥对山东潮土磷盈亏及农学阈值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揭示长期施肥对山东潮土磷素盈亏、农学阈值的影响,以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为研究对象,通过33 a长期定位施肥试验研究土壤磷素盈亏、土壤有效磷对磷素盈亏响应,明确土壤有效磷农学阈值;试验采用裂区设计,包括单施化肥和有机无机肥配施两大主处理。结果表明,不施磷和只施有机肥处理磷素亏缺量分别为23.27~29.20 kg/(hm~2·a),12.10~22.27 kg/(hm~2·a);单施磷肥和有机无机磷肥配施磷盈余量分别为68.34~85.99 kg/(hm~2·a),88.84~107.64 kg/(hm~2·a)。单施化肥和有机无机肥配施两大主处理每盈余100 kg/hm~2磷素,土壤有效磷分别增加0.76,1.46 mg/kg,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有效磷对磷盈亏的增幅响应更大。单施化肥处理中小麦和玉米的有效磷农学阈值分别为12.60,8.90 mg/kg,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中作物产量和土壤有效磷含量关系不明显。长期耕作下,不施磷肥和单施有机肥处理需增施磷肥或增加有机肥量来增加土壤磷素;施磷处理中可适当减少施磷量来调控土壤磷盈亏;根据农学阈值和有效磷转化率合理确定施磷量。  相似文献   

10.
过量施用磷肥和有机肥对土壤磷渗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土柱培养的模拟试验方法,研究在不同磷水平土壤上大量施用磷肥和有机肥对土壤测试磷、土壤磷渗漏的影响及机理。结果表明,不同磷水平土壤施用磷肥和有机肥后,土壤CaCl2-P、Olsen-P和土壤渗漏液中可溶性磷均显著增加;单位量磷肥或有机肥所增加土壤各形态磷量随土壤磷水平的增加而增大;随着磷肥和有机肥用量的增加,单位量磷肥或有机肥所增加各形态磷量也逐渐增大,差异均达到显著和极显著水平;施用磷肥和有机肥土壤磷的最大吸磷量(Qm)和土壤磷吸持指数(PSI)逐渐减少,土壤磷的吸附饱和度(DPS)逐渐增加;单位量磷肥或有机肥所增加的土壤磷的吸附饱和度随着土壤磷水平的增加而增加。随磷肥和有机肥用量的增加,不同磷水平土壤磷的吸附饱和度逐渐增加、土壤磷的吸持指数下降、土壤磷的渗漏量逐渐增大;土壤磷渗漏量与土壤测试磷呈显著正相关;单位量磷肥或有机肥所增加的土壤测试磷随着磷肥或有机肥用量以及土壤磷水平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1.
有机酸对不同磷源施入土壤后速效磷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室内无菌培养方法,模拟缺磷胁迫条件下植物根系分泌的有机酸种类和数量,研究草酸、 柠檬酸、苹果酸、酒石酸、腐殖酸5种有机酸对不同磷源施入土壤后速效磷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 明:不同磷源施入土壤后都会使土壤中速效磷含量增加,而后随时间的推移,速效磷含量迅速下降, 大约30-45d后趋于稳定;供试有机酸均能增加土壤速效磷含量,能明显减弱速效磷含量随时间而降 低的趋势,使得土壤速效磷含量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保持较高的水平;有机酸对石灰性潮土速效磷 动态变化影响能力因有机酸种类和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其作用能力大小顺序为:草酸、腐殖酸>柠檬 酸、苹果酸>酒石酸。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施肥对玛曲高寒沙化草地地上生物量的影响,设置不施肥(CK)、施有机肥(O)、施氮肥(N)、施磷肥(P)、施氮磷肥(NP)、施有机肥和氮肥(ON)、施有机肥和磷肥(OP)及施有机肥和氮磷肥(ONP)等8个处理,采用样方法对玛曲高寒沙化草地植被盖度和地上生物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2006年和2007年,3种肥料混施处理(ONP)比对照盖度增加了7%,地上生物量均为最高。2007年施肥处理的地上生物量在不同生长季均比2006年显著增加。氮、磷肥和有机肥组合的处理(ONP)对增加高寒沙化草地的地上生物量效果最显著。  相似文献   

13.
南平市植烟土壤氮、磷、钾养分状况与演变趋势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更好地了解南平烟区植烟土壤主要养分状况及其演变趋势,指导烟区土壤保育和烤烟平衡施肥提供依据。利用南平市植烟土壤普查资料,分析土壤氮、磷、钾养分状况与演变趋势,结果表明:土壤全氮、磷、钾平均分别为(1.61±0.47) g/kg、(0.57±0.31) g/kg、(16.34±6.31) g/kg,碱解氮和速效磷、钾平均分别为(146.05±38.76) mg/kg、(28.80±26.11) mg/kg、(90.02±52.12) mg/kg;土壤磷、钾属强变异,氮素属中等变异。土壤碱解氮含量与质地、有机质和全氮含量之间,速效磷含量与pH和全磷含量之间,速效钾含量与pH、质地、有机质、全钾和缓效钾含量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土壤供氮和供钾能力均呈降低趋势,而供磷能力则呈增加趋势,且均表现出长期连续种烟的老烟区更加突出。从土壤保育和优质烟叶生产角度,南平烤烟生产应施用白云石粉等提高土壤pH,增施有机肥和钾肥,控制烤烟当季施氮量,总体应减少磷肥施用量,但土壤速效磷<10 mg/kg的烟区仍需重视施用磷肥。  相似文献   

14.
低分子量有机酸对土壤无机磷形态转化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无机磷分级方法研究了有机酸对石灰性土壤和红壤无机磷形态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酸对石灰性土壤和红壤无机磷形态有明显的影响。石灰性土壤经柠檬酸和草酸浸提后,其Ca2-P、Ca8-P和O-P的含量增加;而Ca10-P、Fe-P和Al-P的含量下降。柠檬酸手酒石酸对红壤无机磷的形态也产生明显影响,表现为Al-P含量增加,Fe-P和Ca-P含量下降,O-P变化不大。有机酸通过影响土壤中无机磷组分,促  相似文献   

15.
缺磷条件不同钙浓度水培杉木营养液酸度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施用钙肥对增强杉木根系活力以适应缺磷环境的效果,笔者通过设计6个钙浓度室内水培模拟试验,进行缺磷条件不同钙浓度水培杉木营养液酸度的测定比较,分析不同胁迫时期营养液酸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水培杉木营养液酸度随缺磷胁迫时间推移,呈先上升后缓慢下降的变化规律。与低钙处理Ⅳ(2.0 mmol/L)、Ⅴ(1.0 mmol/L)、Ⅵ(0 mmol/L)相比,加钙处理Ⅰ(7.0 mmol/L)、Ⅱ(5.0 mmol/L)、Ⅲ(3.0 mmol/L)条件下根系分泌酸性物质数量明显增多,有利于杉木增强根系活力以抵抗缺磷逆境。  相似文献   

16.
以全明星草莓为试验材料,研究CaCl2、植酸、柠檬酸和山梨酸钾不同浓度的复配组合及其结合壳聚糖涂膜处理对常温(20~25℃)条件下贮藏7d草莓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对在常温条件下草莓采后保鲜的最佳复配组合为:1%CaCl2+0.15%植酸+2%柠檬酸+0.1%山梨酸钾。该复配保鲜剂再与l%壳聚糖制成涂膜,在抑制草莓果实腐烂,保持果实硬度,延缓可溶性固形物和VC含量下降方面的作用效果好于单纯复配保鲜剂。  相似文献   

17.
付莉  彭威威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24):283-287
为了研究紫茄皮红色素的抗氧化活性,为其应用奠定理论基础。以紫茄皮为原料,以抗坏血酸、柠檬酸为对照,以Fenton反应产生羟基自由基(?OH),邻苯三酚自氧化反应产生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为试验模型,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紫茄子皮红色素对羟基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作用;以猪油作底物,采用烘箱贮藏法测定油脂的POV值,研究了紫茄皮红色素对油脂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紫茄子皮红色素对上述自由基均有清除作用,对羟基自由基清除效果比柠檬酸、抗坏血酸好,且清除效果随着浓度的增大而增强,当浓度大于0.5 g/100 mL,对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趋于稳定;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效果比柠檬酸、抗坏血酸好,最大抑制率为91%,当浓度大于0.6 g/100 mL后,对邻苯三酚自氧化的抑制作用趋于稳定;抑制脂质过氧化的程度强于柠檬酸和抗坏血酸,在0.7 g/mL的浓度下,协同增效作用趋于稳定。紫茄皮红色素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有很强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8.
成龄胶园间作不同姜科作物对土壤养分与土壤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成龄胶园条件下间作不同姜科作物对胶园土壤养分和土壤酶的影响,为成龄胶园姜科作物间作合理施肥和土壤培肥提供理论依据。以间作3种姜科作物的胶园为处理,以单作胶园土壤为对照,采用土壤常规分析方法分别测定土壤养分和土壤酶。结果表明:间作的3种姜科作物对胶园土壤的全钾、硝态氮含量(除生姜外)、pH(除生姜外)、酸性磷酸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除草豆蔻外)的影响不显著;显著降低了有机质、全磷、速效磷、全氮(除草豆蔻外)含量、土壤脲酶活性;显著增加了铵态氮(除砂仁外)、速效钾及土壤蔗糖酶活性。这些结果说明,间作姜科作物能改善土壤的土壤硝态氮、铵态氮及速效钾含量,短时期内能提高土壤的供氮、供钾能力,但降低了土壤磷含量和土壤磷的供应能力。由此可见,在成龄胶园内进行间作,必须加强间作物施肥,以实现土壤养分收支平衡,维护土壤功能、保护土壤质量。  相似文献   

19.
为了筛选出适合福建规模化海兰蛋鸡生产的最优氨基酸模型以及最佳低蛋白水平,以为环境友好型日粮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选用21周龄体重相近、健康的华裕海兰褐蛋鸡1620只,研究不同氨基酸模型与粗蛋白水平对22~72周龄蛋鸡的生产性能、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采用2×3因子设计,分为6个处理组,每个处理3个重复,氨基酸模型为NRC和本品种,粗蛋白水平为17.00%、16.25%、15.50%,试验期50周。结果表明:两种氨基酸模型以及氨基酸模型和粗蛋白质水平的互作对测的所有指标影响差异均不显著(P>0.05);不同的粗蛋白水平对蛋鸡的产蛋率、平均蛋重和料蛋比有显著影响(P<0.05),对采食量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粗蛋白质水平对蛋鸡血液中尿酸、尿素氮、碱性磷酸酶、总蛋白均无显著影响(P>0.05)。综合各项指标,在两种氨基酸模型中均以采用16.5%的粗蛋白水平为最佳。  相似文献   

20.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火龙果有机酸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关秀杰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23):114-117
摘 要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火龙果有机酸种类和含量,结果表明,色谱柱:C18(3.9mm×300mm,10um);流动相0.04mol/L KH2PO4-H3PO4缓冲溶液:甲醇=95:5,pH2.4;流速:0.8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14nm的检测条件下,火龙果有机酸得到良好分离。草酸、酒石酸、丙酮酸、乳酸、柠檬酸、琥珀酸、富马酸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达0.99以上,平均回收率在90.2~105.5%,检测限分别为2.0、1.5、0.2、6.0、10.0、5.0和0.02mg/L, 各组分保留时间以及峰面积的CV(n=3)均小于1.0%,其中保留时间的日内重现性CV(n=3)<0.4%,保留时间的日间精密度CV(n=10)<0.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