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喀斯特温和气候区半夏不同采收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在喀斯特温和气候区考察不同采收期对半夏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以确定适宜的半夏采收期。[方法]设3个采收期,测定各采收期半夏产量和总生物碱含量。[结果]3个采收期之间半夏产量存在着极显著差异,8月17日采收半夏,其产量和总生物碱含量较高。[结论]在喀斯特温和气候区,半夏适宜采收期为8月中旬。  相似文献   

2.
王海玲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10):271-276
通过不同栽培密度及有机肥、氮肥、磷肥施用量对半夏产量和总生物碱含量的影响研究,为制定半夏高产优质栽培措施提供依据。采用四因子五水平二次回归旋转组合设计方法进行试验,采用重量法测定半夏总生物碱含量。结果表明,四个试验因子对半夏块茎产量影响的重要程度依次为种植密度>施N量>有机肥施用量>施P2O5量。建立了各因素与半夏块茎产量的数学模型,通过对模型解析和模拟寻优,提出半夏块茎产量 1500g/m2和半夏块茎产量≥1750g/m2的优化栽培方案。在半夏栽培中,密度及有机肥、氮肥、磷肥施用量应控制在一定合理范围,才有利于半夏产量的提高及总生物碱的积累。  相似文献   

3.
不同种茎种植对半夏产量及相关性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种植不同种茎(种茎直径<1.0 cm、1.0~1.5 cm、1.5~2.0 cm、≥2.0 cm)半夏,研究其对半夏产量及相关性状、产品总生物碱含量的影响,为毕节制定半夏高产优质栽培技术措施提供依据。结果半夏鲜块茎产量随着半夏种茎的增大而增加,且不同规格种茎间差异达极显著;半夏鲜块茎净增产量以用1.5~2.0 cm的种茎播种的最高,其次为1.0~1.5 cm的种茎;用<1 cm的种茎种植,半夏鲜块茎的产出投入比最高,其次是1.0~1.5 cm的种茎。半夏块茎总粒数以种茎直径1.0~1.5 cm的最高,<1 cm的最低,种茎直径为1.5~2.0 cm和≥2 cm的分列2、3位。随着种茎增大,半夏鲜块茎的小块茎数量、鲜重降低,小块茎数量和鲜重在总粒数和总鲜重中所占比例下降;大中块茎数量和鲜重在总粒数和总鲜重中所占比例均随种茎增大而上升;半夏生长中期中间叶片的长、宽和株高均随着种茎的增大而增加;半夏产品的总生物碱含量,以1.0~1.5 cm的最高,以后依次为1.5~2.0 cm、≥2.0 cm和<1 cm。半夏生产宜采用1.0~1.5 cm的块茎作种,直径<1.0 cm的小块茎用于种茎扩繁。  相似文献   

4.
喀斯特温和气候区半夏不同遮荫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研究不同遮荫条件下半夏的生长及增产效果。设SZW-8型、SZW-12型遮阳网遮荫及不遮荫3个处理,采用塑料钵进行试验,考察半夏鲜品产量、粒数、粒重和植株性状。SZW-8型、SZW-12型遮荫的半夏产量分别比不遮荫的降低0.73倍和1.82倍,其块茎粒数、粒重均低于不遮荫处理;随着遮荫率的增加,半夏株高、茎高增加,但叶长、叶宽与遮荫无关。在喀斯特温和气候区,半夏栽培以不遮荫为好。  相似文献   

5.
以素花党参为供试品种,研究不同采收期对党参产量及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威宁县党参最佳采收期为11月底,其根性状最好,平均鲜根长为40.80cm、平均鲜根粗为1.89cm、平均鲜根重为30.75g,大根比例70%,中根30%,无小根;党参块根鲜品产量、干品产量、产值依次为487.55kg/667m2、156.02kg/667m2、10141.30元/667m2;块根品质符合国家药典要求,且醇溶性浸出物含量最高,为69.13%。  相似文献   

6.
采收时期对鲜食糯玉米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国审郑白糯918糯玉米品种为研究对象,分3个采收时期研究了采收时期不同对糯玉米品质和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收时期不同,对鲜食糯玉米籽粒主要营养组分含量和微量元素含量影响较大,对鲜穗产量影响较小。粗蛋白含量随着采收时期的推迟含量先下降后上升,总体表现为降低;粗脂肪和粗淀粉含量是随着授粉天数的增加而逐渐增加;赖氨酸含量和可溶性总糖的含量随着采收期的推迟逐渐降低;铁含量随着采收期推迟含量先上升后下降;镁含量随着采收期推迟含量先下降后上升,总体表现为下降;钙含量随着采收期的推迟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农田人参皂苷积累规律,确定农田栽参适宜采收期。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使用Waters BEH-C18柱(2.1 mm×50 mm,1.7μm)分析柱,流动相为乙腈-0.4%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0.5 m L/min,柱温35℃,检测波长为203 nm。结果标明:9月21日采收5年生人参平均单支重量77.88 g;9月21日采收6年生人参皂苷Rg1、Re、Rf、Rb1、Ro、Rc、Rb2、Rb3和Rd含量分别为0.78%、0.48%、0.24%、1.32%、0.54%、0.71、0.76%、0.15%和0.35%;9种人参皂苷含量为5.34%。人参有效成分积累最大值出现在9月21日采收的5年生人参。总之本研究为农田栽参适宜采收期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阮培均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5):190-194
[目的]通过不同栽培密度及有机肥、磷肥施用量对半夏产量和总生物碱含量影响的研究,为制定半夏高产优质栽培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田间采用三因子五水平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方法进行试验,半夏总生物碱含量测定采用重量法。 [结果] 栽培措施对半夏产量和总生物碱含量影响的重要程度依次为:栽培密度>施P2O5量>施有机肥量>。[结论]栽培密度对半夏产量和总生物碱含量的影响最大,其次为磷肥施用量,有机肥施用量较小;在半夏栽培中,密度及有机肥、磷肥施用量应控制在一定合理范围,才有利于半夏产量的提高及其总生物碱含量的积累。  相似文献   

9.
以阿克苏红富士苹果为试材,研究了不同采收期对采后果实品质的影响,为苹果选择合理的采收期和保持果实良好的贮藏品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采收期对苹果呼吸高峰的出现时间影响较小,但对呼吸高峰的峰值影响明显;早期采收的果实硬度较大,但失重率也明显高于其他晚采果实;适宜采收期采收的果实在贮藏期间,其VC、可滴定酸、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变化幅度小。用于鲜食的果实可在10月22左右采收,此时果肉硬度为10.01 kg/cm2,固酸比为29.16,口感酸甜。用于长期贮藏的阿克苏红富士苹果的最佳采收期为11月1日左右,低温贮藏150 d后果实硬度≥8.79 kg/cm2,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4.67%。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不同种植密度对纹党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本试验采用田间试验法,对不同栽培密度的纹党产量和主要成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纹党的种植密度为1. 2万株/667 m2时,纹党品质最好,醇溶性浸出物、总糖含量均最高,分别为71. 20%、34. 21%,但鲜根产量最低,为562. 18 kg/667 m2;纹党的种植密度为5. 1万株/667 m2时,鲜根产量最高,为1467. 40 kg/667m2,醇溶性浸出物、总糖、总灰分、水分含量分别为67. 43%、25. 45%、3. 07%、8. 50%,均达到国家药典要求。因此建议种植商品纹党的适宜密度为5. 1万株/667 m2。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半夏4个经济性状与块茎产量关系,比较分析4个经济性状对半夏块茎产量影响的重要程度,为半夏选育提供依据。方法:将不同来源半夏种质在同一生境下栽培,考查大块茎率、中块茎率、小块茎率、块茎百粒重、单位面积块茎产量,估算性状间相关系数及其对块茎产量通径系数。结果: 块茎产量与大块茎率、块茎百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中块茎率呈微弱负相关,与小块茎率呈极显著负相关。结论: 对半夏块茎产量影响的重要程度依次为块茎百粒重>小块茎率>中块茎率>大块茎率;相对增加大块茎率、块茎百粒重,降低小块茎率,中块茎率控制在一定范围,可显著提高半夏块茎产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氮磷钾肥不同配比对半夏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方法:采用3414法进行盆栽半夏肥效试验,分别应用硫酸-蒽酮比色法、BCA蛋白试剂盒进行多糖和水溶性蛋白的测定。结果:适宜的氮磷钾肥水平可分别使块茎增产22.1%(N1)、19.8%(P2)和37.0%(K2),并且提高块茎中水溶性蛋白和多糖的含量。结论:在试验条件下,半夏氮肥经济施用量为4.67g/盆,鉴于盆栽土壤P、K含量较高,不建议施用磷钾肥。  相似文献   

13.
马铃薯在不同生育时期的氮素供应状况可通过马铃薯营养体和收获器官的生长而影响块茎产量和品质。通过小区试验研究相同施氮水平下氮肥追施时期及追施比例对马铃薯中晚熟品种‘克新13号’干物质积累分配及产量的影响。试验表明,N 180 kg/hm2用量条件下,块茎形成末期追施1/2氮,获得最高产量38.1 t/hm2,与形成初期和膨大初期2次追肥的处理相比,产量提高14.1%(P<0.05),收获指数提高16.7%(P<0.05);与块茎形成初期追施3/5氮的处理相比,商品薯率提高4.4%(P<0.05)。块茎膨大初期追肥或块茎形成末期追施占总氮量67%氮肥,会降低块茎干物质含量(P<0.05),但不影响块茎比重。研究还表明,在基肥中有适量氮供应的条件下,氮肥追施时期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比基追比例更大。  相似文献   

14.
玉米机械粒收已成为我国玉米生产发展的必然趋势。以首批通过籽粒机收组国家审定的主推品种京农科728为研究材料,于2016-2018年在黄淮海夏玉米区累计50个试点开展机械粒收质量性状研究,以期为该品种示范推广和机械粒收提供技术支持。结果表明,京农科728在6月1-22日播种,均能在9月10日-10月8日正常成熟,出苗-生理成熟期平均天数为100.3d。在生理成熟后10d左右机械粒收,平均籽粒含水率24.3%,平均籽粒破碎率3.9%,平均机收杂质率1.6%。京农科728机械粒收平均产量10 526.0kg/hm2,其中以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试点机收产量最高,为12 078.0kg/hm2,有40个试点机收产量≥10 000.0kg/hm2,占比80.0%。机收质量指标相关性分析表明,籽粒破碎率和杂质率与籽粒含水率呈极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48和0.57,n=50),籽粒含水率是影响玉米机械粒收质量的主要因素。由此可见,京农科728在黄淮海夏播玉米区具有良好播期适应性,6月上旬至下旬播种,最早9月中旬、最晚10月上旬均达生理成熟,机械粒收质量达国家机收籽粒标准,可实现玉米籽粒直收,且机收产量高,在黄淮海夏玉米区能够保证玉米机械粒收质量和产量,适宜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辽宁中部适宜机械粒收玉米品种的筛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推动机械粒收技术在东北玉米产区的推广,于2013-2017年在辽宁中部的铁岭、新民、沈北新区和海城开展了10个点次的玉米机械粒收品种筛选试验。通过对73个参试品种135个品次测试表明:(1)玉米子粒含水率随收获时间的推迟总体呈下降趋势,在辽宁中部地区,在9月27日至10月22日期间收获,有92个品次子粒含水率≤25%,占68.1%;在10月20-22日收获,有93.0%的品种子粒含水率低于25%,处于适宜机械粒收的子粒含水率范围;(2)按产量水平和子粒含水率双向平均法作图分析表明,在2个以上点次稳定表现出产量高于平均值、含水率低于平均值的品种有迪卡159、德育919、农华205、丰垦139、东单6531和中科玉505,建议作为适宜机械粒收品种,而产量高但含水率高的品种翔玉998可作为搭配品种;(3)推荐品种产量与当地生产参照品种郑单958和先玉335相当,但子粒含水率较郑单958低1.7~7.7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6.
A. E. F. Neele 《Euphytica》1990,48(2):159-166
Summary The inheritance of potato tuber yield was studied considering the seasonal course of harvest index. Harvests of several progenies and their parents were performed at intervals and fresh weight of foliage, underground stems, tubers and stolons was assessed.Tuber yield depends on the time of tuber initiation and the proportion of the assimilates allocated to the tubers, as reflected in the increase rate of harvest index. The time of tuber initiation of the progenies was associated with the time of tuber initiation of the earliest tuberizing parent. The mean increase rate of the harvest index of the progenies was in most cases equal to the mean values of parents, however in crosses combining early with late maturing parents the rate equaled the value of the maternal parent. Using these relations, differences in harvest index between progenies can be predicted with a high degree of precision by using the harvest index parameters of the parents. This estimated harvest index showed a fairly good correlation to tuber yield at mid-September and can be used in the prediction of the yield of the progeny. The use of the mid-parent value for this purpose is not suitabl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