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2009年1月北京盆景艺术研究会主持召开了现代盆景艺术研讨会。 研讨会由北京盆景艺术研究会秘书长隋学芳主持,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北京盆景艺术研究会会长石万钦以《现代盆景艺术概述》为题做了讲演。他谈到,自1997年首次公开提出“现代盆景”的概念,至今己10年有余。现代盆景实现的是盆景艺术同种不同类的艺术创新。  相似文献   

2.
对中国盆景的继承与发展问题,我们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从理论到实践进行科学的、艺术的、美学的研究,继承发展其精华,并在其基础上进行大胆创新。下面,我们将从以下五个方面加以探讨。一、突出民族文化特色民族风格是中国盆景得以生存的灵魂。千百年来,一直成为中国盆景的发展导向,赋予了中国盆景特有的文化、精神内涵和纯朴自然的风貌。中国传统的文化、艺术、美学思想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中国盆景的发展。中国盆景正是借鉴了这些传统的理论,形成并丰富了自己的艺术语言。盆景艺术创作基于中国绘画,自宋代绘画艺术空前发展至现代,画理、画论中描绘了许多关于盆景民族风格  相似文献   

3.
讲究意境美是中国盆景艺术的一大特色。由于中国盆景受中国古代诗词、绘画、书法、造园等艺术的影响,很重视对意境美的追求。这一点也是中国盆景一个可贵的值得继承并发扬的好传统。吕坚以创作小型、微型盆景见长。尤其是他的小型盆景,很好地继承了中国传统盆景讲究意境的特色,创作了不少具有  相似文献   

4.
严格地说,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盆景与国外盆景有质上的区别。中国数千年的文化积淀,儒家思想深远的影响,是别的国家尤其是西方国家无法与之相提并论的。这也就构成了中国盆景艺术及其理论的个性所在。这些年来,常有人提出中国盆景及中国盆景业应该向某某国学习,向世界看齐之类的观点和言辞,每当听到或看到这些,心里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我不反对中国盆景走向世界,也没有固步自封、狂妄自大的念头。我认为,走向世界与否不是谁说了算的事,也不是想走就能走的这么简单。仅就一个源远源流  相似文献   

5.
说起山水盆景,界内总有“形势”堪忧的感觉。不过这里要讲的形势是特指山“形”和“山势”。造型艺术是依靠形象阐明主题,达到赏心悦目的;.是通过布势(布局)来组织内容,贯穿脉络,完善造型的。山水盆景艺术也是如此。中国画论曰:“至山水之全景,须看真山,其重叠压覆,以近次远,分布高低,转折回绕,主宾相辅,各有顺序,一山有一山之形势,群山有群山之形势也。”山水盆景作为饱含中国山水文化的特有艺术门类,其很多艺术理论与画论有渊源。咫  相似文献   

6.
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盆景艺术不象中国文学、书画等艺术门类那样,有渊源.有理论体系……我不同意这种看法,研讨这个问题,实际上是探讨盆景艺术有别于其它艺术的个性特征.对盆景的创作与发展关系甚大。  相似文献   

7.
纤夫     
盆景是一门古老的艺术,又是一门很年轻的艺术。盆景业的长足发展是近三十年的事。盆景知识的普及推广,以前在民间较活跃,在江南、沿海一些文化名城得到重视,近二十年才登入学院课堂。盆景技艺的传承,一般是耳濡目染、师传口授。通过培训班普及盆景知识,使盆艺学习大面积铺开,功不可没。从教学计划看,基本上是名家讲学(盆景史、造型理论、培植技艺、介绍某派盆景制作等)、  相似文献   

8.
盆景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因材施艺、因形赋意的造型艺术。盆景就其词意而论,可理解为:盆中有树(或石料等),树(或石料等)能成景,景中有情,情中寓境,而且这些环节一脉相承,一气呵成。只有这样才合艺术法度,得自然真趣,才能算为名副其实的盆景。简言之,即是由景——情——境。一、盆景艺术中的“工”这是相对于“意”而言的。就象国画中的工笔画对于写意画一样。盆景中“工”的艺术特点是整齐划一,法度严明,姿态端庄,具有鲜明的具像美、装饰美和通俗之美(见右上图)。人们在盆景创作过程中常常有意识  相似文献   

9.
<正>许多盆景爱好者都有这样的体会:他们对盆景艺术的兴趣,常常是由欣赏活动激发起来的;他们栽培技艺的提高,也常常是受到欣赏活动的推进。因此,提高盆景艺术的欣赏水平,不但有助于盆景艺术的广泛普及,还是学习和创作盆景的重要环节。艺术,总是以形象来反映生活的,这种反映不是机械的、直观的,而是能动的、积极的。盆景是我国古老的传统艺术,既然属于艺术范畴,就不能与一般盆栽花木等量齐观。正如不能把走路和舞蹈、讲话与歌唱混为一谈一样,而应该有它自身的规律。  相似文献   

10.
岭南盆景名家吴成发、陈昌、黄就伟先生为了促进南北盆景交流,推动中国盆景艺术的发展,联袂在首都北海公园举办个人盆景展。  相似文献   

11.
第七届中国盆景展览会于2008年9月30日至10月7日在南京举行。展出了多种规格的树木盆景、山水盆景、微型盆景、水旱盆景,精品居多,达到了弘扬中华盆景艺术的深远目的。  相似文献   

12.
《中国花卉园艺》2010,(15):15-17
盆景是我国传统的艺术珍品,它以树木、山石等为素材,经过艺术处理和精心培养,在盆中集中典型地再现大自然神貌,犹如立体的山水画。中国盆景“滥觞于汉晋,形成于唐,发展于宋元,兴盛于明清,近代一度衰落,今又复兴”。扬州盆景几乎与中国盆景同步,是中国盆景的先驱和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中国花卉盆景》2006,(2):57-57
中国盆景艺术文化村,应世界盆景艺术发展的时代之运而创,应中国盆景艺术文化的繁荣之愿而生,应壮大产业、丰富生活、促进和谐的功能之需而成。中国盆景艺术文化村,将以准确的战略定位,灵活的运营机制、完善的市场服务,强大的技术支撑,立足上海、依托行业、整合资源、构筑平台、辐射会东、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竭尽全力打造中国盆景艺术稳步走向世界的强大产业集群。  相似文献   

14.
盆景源于中国唐代,历尽沧桑而经久不衰,且已传播到世界各地,深受各国人民喜爱。足见盆景艺术是中华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15.
<正>水旱盆景、山水盆景是中国盆景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较之树木盆景,更具有中国盆景文化的丰富内涵和诗情画意。但近几年水旱盆景和山水盆景发展缓慢,有新意的作品不多,这一方面是受盆、石料和树木的限制,另一方面是缺少突破。艺术创作初期效仿别人的模式是必须的,但我们不能被模式束缚了头脑。一旦被模式困住,跳不出它的框框,在选材、构  相似文献   

16.
<正>为了推动我国盆景产业发展,促进各盆景流派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首届"中国杯"盆景大赛暨第八届中国(如皋)花木盆景艺术节于10月28日~11月2日在江苏如皋举办。本次大赛由中国花卉协会主办,中国花卉协会盆景分会(筹)、如皋市人民政府承办,江苏省农业委员会、江苏省林业局协办,吸引了来自16个盆景主产省(区、市)的331件作品参赛,包括树木盆景、山水和树石盆景、微型组合盆景、观花果类盆景等多种形式,涵盖了国内各大盆景流派,代表了我国盆景艺术的较高水平。比赛期间召开了中国花卉协会盆景分会第一届会员代表大会。会议审议通  相似文献   

17.
安徽歙县有一处远近闻名的盆景园——励志园,业内人都夸赞说园内盆景丰富多样,个个皆是精品.记者慕名前往园区采访,见到了励志园园主、"中国盆景艺术大师"张志刚. 已迈入不惑之年的张志刚中等身材、春风满面,显得比实际年龄小很多.记者问他保持年轻的秘诀是什么,他笑着说:"做盆景的人内心淡定,心情愉悦,制作盆景时可与植物互动.这种康养疗愈的过程使人年轻."言谈里流露出对盆景艺术发自内心的热爱的张志刚,虽然脸上没有留下岁月的痕迹,但在盆景艺术道路上已奋力耕耘了近30年.  相似文献   

18.
原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副会长、高级顾问,广州盆景协会副会长、名誉会长,中国盆景艺术大师,岭南盆景艺术的一代宗师陆学明先生,因病于2006年5月11日17时23分在广州逝世。享年85岁。陆学明大师告别仪式定于5月14日(星期日)下午3时在广州殡仪馆青松厅举行。陆学明大师的亲属、朋友以及各地盆景协会的盆景同仁共200多人参加了追悼会,追悼会上由广州盆景协会代会长庾锦辉先生致悼词并代宣  相似文献   

19.
<正>本刊讯为了展示中国盆景发展新水平、新成果,弘扬中国盆景艺术,中国花卉协会定于10月25日~11月2日在江苏省如皋市举办首届中国杯盆景大赛。大赛由中国花卉协会主办,中国花卉协会盆景分会和江苏省如皋市人民政府承办。本次大赛的主题是"传承创新、合作共赢",大赛分比赛、展示、表演和交易四个部分。届时将邀请中国盆景艺术大师和专家进行现场表演,并展示讲解盆景制作技艺。树木盆景、  相似文献   

20.
盆景的随意性和刻意性,两者都给中国盆景艺术的发展带来极大的损失。艺术作品都必须渗入人的思想,表现人的感情;不能集中典型地表现人的社会生活、自然景观的作品,就不能称作艺术作品。当然盆景艺术也不能例外。我与好几位盆景爱好者以及靠挖桩养家来糊口的山民常年相处。他们从山上挖来的或从市场买来的树桩,不加思索地随意锯截、修剪一下,就下地栽种。有的在花木市场只要有点看中,一次就买下几十个,数百斤的下山桩。有的不惜重金,千里之外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