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8 毫秒
1.
山西省灰霉病菌对乙霉威的抗性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分离到的188个灰霉病菌菌株[BotrytiscinereaPers.]进行了乙霉威的抗性监测。用MIC法测出乙霉威敏感菌株114个,抗性菌株74个,并测定了4地区的抗性频率。毒力测定结果显示:敏感菌株的平均EC50值为0 0085μg·mL-1,EC90值为0 2596μg·mL-1;抗性菌株的平均EC50值为1 5563μg·mL-1,EC90值为3 0512μg·mL-1;抗性菌株的抗性倍数为183 09倍。晋北、晋中、晋东南和晋南的抗性频率分别为0%、26 0%、51 6%和52 3%。从山西省四大地区抗性监测结果看,晋南和晋东南抗性较强,晋中和晋北则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2.
黄瓜灰霉病菌对多菌灵、速克灵及乙霉威的抗性检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明确山西省晋中地区黄瓜灰霉病菌对多菌灵、乙霉威及速克灵的抗性水平,运用组织分离法从太谷、祁县和平遥的罹病黄瓜上分离到30个灰霉病菌菌株(Botrytis cinerea Pers.),并用最低抑制浓度法(MIC)和菌落直径生长法分别测定了这30个菌株的抗性频率和抗性水平。结果表明,30个菌株对乙霉威、多菌灵和速克灵的抗性频率分别为70%,80%和90%;3种杀菌剂敏感菌株的平均EC50分别为0.036 9,0.057 4,0.269 2μg/mL;3种杀菌剂抗性菌株的平均抗性倍数分别为66.0倍、421.5倍和55.3倍。表明山西晋中地区黄瓜灰霉病菌对乙霉威和速克灵的抗性达到中抗,对多菌灵的抗性为高抗。建议在该地区生产中停止使用多菌灵,减少使用乙霉威和速克灵或与其他药剂混合使用。  相似文献   

3.
苹果斑点落叶病菌的分离及其对杀菌剂的敏感性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为明确苹果斑点落叶病菌的抗药性现状,采用组织分离法从罹病苹果叶片分离出病原菌,并测定了其对四种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苹果斑点落叶病菌对扑海因、速克灵和乙磷铝相对较敏感,其平均EC50值分别为0 2885μg·mL-1、1 2483μg·mL-1和5 9912μg·mL-1;而对代森锰锌相对不敏感,平均EC50达40 4997μg·mL-1。  相似文献   

4.
蔬菜灰霉病菌对速克灵抗药性变异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蔬菜灰霉病的灰葡萄孢(Botrytiscinerea)分生孢子经紫外光灯照射,可获得10-4~10-5频率的速克灵抗药性突变体。获得的8个抗性突变体的抗性水平平均EC50值为11.9776μg/ml,EC90值为226.5361μg/ml。抗性突变体的酯酶同工酶港带比其亲本敏感菌株谱带多2~4条,其中Rf=0.38的谱带是抗性菌株所拥有而敏感菌株所共同缺乏的。抗性菌株对速克灵抗药性能稳定遗传,具有与亲本菌株相同的繁殖能力和致病性。突变体和抗性菌株苗期抗、感测定结果表明,对速克灵、多菌灵杀菌剂表现双重抗性,但对灰霉克、利得杀菌剂不存在交互抗性。  相似文献   

5.
灰葡萄孢对速克灵抗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从江苏各地采集番茄等15种蔬菜灰霉病标本,经分离获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 Pers.)127株。以速克灵有效成分5μg·mL~(-1)为标准,检测灰葡萄孢对速克灵的抗性。结果表明:病菌抗速克灵菌株频率平均为11.0%。抗性菌株中,85.7%属低抗水平,EC_(50)值在2.21~6.67μg·mL~(-1)之间。但菌株D_(1-3)抗药性水平极高,EC_(50)和EC_(95)分别达263.78和6000μg·mL~(-1)以上,EC_(95)值约是敏感菌株的1400倍。抗性菌株转管培养15和30代后,抗性水平仍较稳定。抗性菌株在菌丝生长速度、分生孢子与菌核形成以及对番茄致病力等方面无明显规律性,但高抗菌株D_(1-3)具有很强的生长、繁殖能力和致病力。  相似文献   

6.
灰霉病原菌对多菌灵的抗性监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从山西各地数十县市采集分离到的188个灰霉病菌菌株[Botrytis cinerea Pers.]对多菌灵的抗性进行了监测。毒力测定结果显示:敏感菌株的平均EC_(50)值为0.0428μg·mL~(-1),EC_(90)值为0.1280μg·mL~(-1);中抗菌株的平均EC_(50)值为11.2415μg·mL~(-1),EC_(90)值为128.4351μg·mL~(-1),中度抗性菌株的抗性倍数为262.7倍;由于大多数高抗菌株的抗性太高,无法测得其EC_(50)值,但实验表明,EC_(50)值均大于50μg·mL~(-1),且大部分高抗菌EC_(50)值大于100甚至500μg·mL~(-1),即抗性倍数在1000倍以上。山西各地灰霉菌对多菌灵的抗性均较为严重,晋中、晋南、晋东南和晋北的抗性频率分别为86%、87.2%、93.5%和100%,除晋北高抗菌株频率较低外(33.3%),其它地区高抗频率均在50%以上。从各地区的抗性情况看,晋南和晋东南较重,晋中和晋北相对则较轻。  相似文献   

7.
对采自黑龙江省和吉林省的马铃薯晚疫病菌进行了交配型的测定。结果表明,来自吉林省龙井市和黑龙江省5个县市的67个菌株均为A1交配型,未发现A2交配型。为了筛选对晚疫病有效的杀菌剂,在室内测定了不同杀菌剂的抗药性。马铃薯晚疫病菌对杀菌剂的抗性的测定结果显示,对于瑞毒霉,5个菌株敏感,占8.8%;10个菌株中抗,占17.5%;42个菌株是抗性菌株,占73.7%。对于韩乐威没有菌株能在1.0μg·mL-1的浓度生长,只有1株菌株在0.5μg·mL-1上生长,表明韩乐威的最低抑制浓度是0.2~0.5μg·mL-1。对于烯酰吗啉,大多数菌株能在0.5μg·mL-1的浓度上生长,在1.0μg·mL-1上生长的有2个菌株,表明烯酰吗啉的最低抑制浓度是0.5~1.0μg·mL-1,并且3种杀菌剂没有产生交互抗性。  相似文献   

8.
速克灵对草莓灰霉病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但长期、单一使用很容易使草莓灰霉病菌产生抗药性。为合理使用这类杀菌剂,延缓或防止抗药性的产生,笔者通过UV-C诱变草莓灰霉病菌敏感菌株CF1获得了对速克灵具有高抗性的突变株CF1-1和CF1-2,并对抗性突变株的生长量、产孢量和致病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F1-1与CF1-2对速克灵抗性程度高,抗性水平与敏感菌株相比分别增加了484.6倍和911.0倍。抗性菌株在无速克灵的培养基上菌丝生长较敏感菌株弱,产孢量也明显少于敏感菌株;但其引起草莓离体叶片发病较敏感菌株重,病斑大且边缘颜色深;薄片黄瓜测定结果也表明,在无速克灵的情况下,敏感菌株CF1引起发病较重;而在有药条件下CF1受到一定抑制,但抗性菌株仍能致黄瓜片发病。将抗性菌株连续培养7代后对速克灵的抗性仍是相对稳定的。  相似文献   

9.
抗三种杀菌剂灰霉菌株可溶性蛋白和酯酶的电泳图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比较研究了对多菌灵、速克灵、乙霉威表现不同抗性的灰霉病菌菌株的可溶性蛋白和酯酶的电泳图谱。结果表明:对多菌灵、速克灵、乙霉威产生抗药性的田间突变菌株,其可溶性蛋白质电泳图谱中谱带数均比敏感菌株明显减少;抗多菌灵、速克灵的灰霉病菌田间突变菌株,其酯酶电泳图谱中酶带数均较敏感菌株减少。而对乙霉威表现抗性的灰霉病菌菌株,其酯酶电泳图谱类型均与其相应的敏感菌株的酯酶电泳图谱类似,两者间差异主要表现为个别酶带强弱的变化,酶带种类及酶带数差异很小;在灰霉病菌对多菌灵、速克灵抗性菌株的酯酶电泳图谱中都存在一些抗性菌株特有的酶带,Rf0.83酯酶带为抗多菌灵灰霉病菌菌株所特有,Rf0.45和Rf0.83两条三级酯酶带为抗速克灵灰霉病菌菌株所特有。这些酯酶带的出现与抗性的产生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10.
番茄叶霉病菌对代森锰锌的抗性检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山西神池山区露地番茄植株上采集分离到番茄叶霉病菌30个菌株,经室内测定,对代森锰锌平均EC50值为9.0671μg/ml,MIC值为50μg/ml,以此作为敏感基线。山西省6个地区的保护地番茄叶霉病菌对代森锰锌的抗性频率是83.9%,晋南地区抗性频率最高为98.7%;辽宁沈阳、山东寿光、河北保定的抗性频率都超过了90%。所有抗性菌株中没有高抗菌株,低抗和中抗菌株所占比例较大,其抗性水平集中在50倍左右。  相似文献   

11.
在马尾松林下分别套种拉氏栲、青栲、闽粤栲、格氏栲和苦槠,形成针阔混交异龄林.对这5个混交林群落以及马尾松纯林的林地凋落物(包括A00和A0层)进行了收集、取样和化学分析.结果表明,上述6个群落的林地凋落物现存量分别为8448.0、15565.8、11993.7、12718.6、6974.2和5020.0kg·hm-2,其中A00层在各群落中所占比例分别为47.2%、59.6%、51.3%、61.0%、85.4%及86.3%,平均为61.7%.凋落物中各养分元素的含量在群落和组分之间存在明显差异,但总的趋势表现为Ca>N>Mg或K>P.6个群落的林地凋落物中,5种营养元素在A00层中的总含量范围为91.56~210.85kg·hm-2,而在A0层的含量范围为21.95~156.15kg·hm-2.  相似文献   

12.
复方左旋咪唑浇注剂在山羊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山羊涂皮给予复方左旋咪唑浇注剂(0 1mL/kg)后,血浆中左旋咪唑的药物动力学特征。本项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条件是以μBond-C18(2×250mm)为固定相,甲醇:0 05mol/L碳酸铵(65∶35,v/v)为流动相,225nm为检测波长。左旋咪唑血药浓度经药代动力学分析表明,其血药浓度的经-时过程符合一级吸收一室开放模型,动力学方程为:C =3 894(e-0 157t-e-0 340t),达峰时间(Tmax)为4 326h,峰浓度(Cmax)为0 916μg/mL,曲线下面积(AUC)为11 015μg/(mL·h)。  相似文献   

13.
蜡蚧轮枝菌对烟粉虱的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以叶片浸液接种法测定了烟粉虱对蜡蚧轮枝菌菌株(Vp28和Vl6063)的感染反应.运用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对死亡率随时间和剂量的变化作了拟合.接种后4-8d,Vl6063的LC50分别为3.98×108,3.55×107、6.31×106、1.17×106、6.03×105孢子·mL-1;Vp28的LC50分别为6.61×106,1.95×106、1.10×106、7.76×105和6.03×105孢子·L-1.2个菌株的LT50值为105-106孢子·mL-1(约为5.5-10.0d).在小于105孢子·mL-1的剂量下,Vp28的LT50值大于Vl6063;在大于106孢子·mL-1剂量下,Vl6063的LT50值则大于Vp28、Vp28的.  相似文献   

14.
酸性土壤施石灰对烟稻轮作后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烟稻轮作中,酸性土壤(pH5.0)每千克土施石灰0.2-0.4g能明显促进当季烤烟生长,但施用过多对烤烟生长不利.从石灰施用后效来看,每千克土施石灰>0.4g,明显抑制第2季水稻生长.每千克土施石灰0.2g,有利于当季和下一季水稻生长,对第3季烤烟生长无明显后效.从当季烤烟生长及后效来看,每千克土施石灰0.2-0.4g为宜,且隔季施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在马尾松林下分别套种拉氏栲、青栲、闽粤栲、格氏栲和苦槠,形成针阔混交异龄林.对上述5个混交林群落以及马尾松纯林的凋落物进行每月定期收集、取样和化学分析.结果表明,凋落物各组分的养分含量存在较大差异,N、P、K、Ca、Mg的含量范围分别为0.325%~1.298%、0.024%~0.097%、0.037%~0.655%、1.277%~3.540%、0.235%~0.610%.枯叶中N、P、K的含量表现出一定的季节格局,但Ca和Mg的动态规律不明显.不同的群落类型,凋落物中各养分元素的年归还总量大小均为:Ca>N>Mg>K>P,其大小范围依次为99.3~188.18kg·hm-2、20.62~67.46kg·hm-2、16.24~40.59kg·hm-2、3.9~13.08kg·hm-2、1.95~4.07kg·hm-2.上述5个混交林群落凋落物中的养分年归还总量分别为238.05kg·hm-2、213.77kg·hm-2、223.93kg·hm-2、289.90kg·hm-2、304.12kg·hm-2,而马尾松纯林为142.01kg·hm-2.所研究的5个混交林群落,其养分归还量表现出比较明显的双峰型季节动态.各养分元素之间稍有不同,但总的来说,第1峰值出现在2~4月份,第2峰值则出现在8~9月份.  相似文献   

16.
利用矮败小麦诱导单倍体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化学药剂和远缘花粉处理矮败小麦筛选诱导单倍体的最佳处理组合.结果表明:单独用药剂或玉米花粉授粉诱导效果不理想,其中以0.5mg·L-12,4-D的最好,诱导率为12.7%-13.1%;油菜或玉米花粉授粉后24和48h再经10g·L-1二甲基亚砜(DMSO)+15mg·L-12,4-D处理,以及玉米花粉授粉后再经4mg·L-1BA+10g·L-1DMSO处理,诱导频率较高,达54.8%-77.0%,与其他处理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玉米花粉授粉的诱导效果明显好于油菜花粉的;10g·L-1DMSO+15mg·L-12,4-D处理优于4mg·L-1BA+10g·L-1DMSO处理,两处理诱导率的差异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7.
甘薯品种鉴定中指纹图谱的建立和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应用RAPD分析技术体系,构建了甘薯品种的指纹图谱.结果表明,在20μLPCR反应体积中,含有10mmol·L-1Tris-HCl(pH8.3)、50mmol·L-1KCl、2.5mmol·L-1MgCl2、100μmol·L-1dNTP、0.3μmol·L-1引物、40ng模板、1.5UTaq酶的反应体系适合甘薯RAPD分析.利用上述甘薯RAPD分析的指纹图谱,鉴定了10个供试品种.  相似文献   

18.
育成牛不同铜源的生物利用率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56头13~18月龄育成牛随机分成7组,每组8头,第1组不添加铜作对照组,第2,3,4组日粮分别添加5,15和25mg·kg-1硫酸铜,第5,6,7组日粮分别添加5,15和25mg·kg-1蛋氨酸铜,于试验的0,5,20和40d分别采集日粮,牛毛和血液进行铜,血浆铜蓝蛋白和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测试。观察两种铜源的立刻效应(5d)和长远效应(40d),找出干旱地带奶牛添加不同铜源的最佳地方化标准,并比较两者的生物学利用率。结果表明,育成牛日粮铜为4.67mg·kg-1,牛毛铜为6.46mg·kg-1,全血铜为0.5987mg·kg-1,均低于NRC标准,说明试验牛处于缺铜状态。试验的第5d。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15和25mg·kg-1硫酸铜组,5mg·kg-1蛋氨酸铜组与本底值差异显著(P<005),15和25mg·kg-1蛋氨酸铜组与本低值差异极显著(P<0.01)。第20d蛋氨酸铜各剂量组全血铜测值上升幅度大,但组间差异不显著,与其相应的本底值和对照组值差异也不显著,第40d测值与第20d一样。血浆铜蓝蛋白第20~40d时除对照组和5mg·kg-1硫酸铜组与其相应的本底值差异不显著外,其余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