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为了研究不同秸秆翻土还田量对土壤养分、玉米产量的影响,分别设置玉米秸秆还田量(即覆盖量)为3680、4907、6133、7360、8567 kg/hm2,加上对照共6个处理。结果表明,土体内有机质含量在15~30 cm土层比0~15 cm土层略低;秸秆翻埋还田处理的氮、磷、钾含量要明显高于对照;在玉米生长的中后期,随着还田量的增加,土体内氮、磷、钾含量均有提高。由结果可知,玉米秸秆最优覆盖量为6133 kg/hm2,此时玉米产量达到8831 kg/hm2。  相似文献   

2.
为探明玉米秸秆还田量对春大豆干物质生产及产量的影响规律。田间设置4个玉米秸秆还田量处理:0 kg/hm~2(对照)、6 000 kg/hm~2(B处理)、12 000 kg/hm~2(C处理)、18 000 kg/hm~2(D处理),研究玉米秸秆还田量对‘新大豆27号’叶面积指数(LAI)、群体光合势(LAD)、干物质积累与分配、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玉米秸秆还田量的增加,秸秆还田处理(B处理、C处理和D处理)大豆LAI峰值、总光合势、干物质积累量分别较对照增加16.5%~26.5%、12.2%~34.5%、9.7%~26.8%;秸秆营养物质向籽粒的转移量较对照增加68.2%~169.9%、转移率提高2.9%~7.2%;单株粒数较对照增加6.7%~13.1%,产量增加11.4%~19.6%。在本试验条件下,玉米秸秆还田均能有效增加大豆产量,还田量为6 000~12 000 kg/hm~2,大豆产量较高(5 172.5~5 361.4 kg/hm~2)。玉米秸秆还田量高于12 000 kg/hm~2,大豆增产幅度下降。  相似文献   

3.
安景文  华丽民  刘艳  解占军  汪仁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5):17431-17433
[目的]为玉米品种先育335的推广种植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通过田间施肥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和不同施肥方法对先育335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各施肥处理的平均叶绿素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对照的生物产量最低,为19418.0kg/hm^2;处理6的生物产量最高,为27747.5kg/hm^2。处理6中玉米吸收的N和K最多,低氮处理中玉米的吸磷量最高。施肥对先育335的穗行数影响最小,对行粒数和百粒重影响较大,处理6的行粒数最高,百粒重最重,分别为39.27个和43.67g。施肥处理的玉米产量比对照高20%~42%。先育335的最佳施氮量为210kg(纯N)/hm^2。中氮处理的玉米籽粒增产8.65kg/kg(纯养分),低氮处理的玉米籽粒增产6.12kg/kg(纯养分),高氮处理的玉米籽粒增产5.08kg/kg(纯养分)。[结论]大量氮肥作底肥深施和后期追施少量氮肥的施肥方法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4.
旱地果园秸秆覆盖对红星、新红星苹果树光合速率日变化影响的研究表明:秸秆覆盖树与对照树光合速率的日变化趋势一致,均呈双峰曲线,但覆盖树的光合速率总是高于对照树。7~19时,红星苹果覆盖树的平均光合速率比对照树高24.83%,新红星苹果覆盖树的平均光合速率比对照树高68.23%,说明秸秆覆益可以显著提高苹果树对CO2的日同化量,对短枝型新红星进行秸秆覆盖比对普通型红星苹果具有更显著的效果,午前(7时,9时)和午后(17时.19时)红星和新红星苹果树无论覆盖或对照,均以气温和光强对光合速率的影响最大,而午间(11时,13时,15时)各环境因素对苹果树光合速率的相对重要性因品种和处理不同而异。  相似文献   

5.
以黄瓜(Cucumis sativus L.)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地表覆盖对温室黄瓜叶片的光合特性和果实品质、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秸秆加地膜的覆盖效果优于单一地膜或秸秆覆盖,玉米秸秆加地膜的双元覆盖中0.72 kg/m2和1.20 kg/m2秸秆量处理优于0.24 kg/m2秸秆量处理,而0.72 kg/m2和1.20 kg/m2秸秆量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设施黄瓜生产中用0.72 kg/m2秸秆加地膜覆盖处理可以显著提高叶片光合、果实品质和产量指标,在生产实践中推广价值较大。  相似文献   

6.
秸秆覆盖还田对农田土壤蓄水能力及粮食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进一步阐明秸秆覆盖还田的重要性,并为石家庄地区推广小麦和玉米秸秆覆盖还田技术提供理论依据,2011年10月~2013年6月(2个小麦-玉米轮作周期),以不秸秆覆盖还田为对照(CK),通过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秸秆覆盖还田(小麦秸秆还田量为4 500 kg/hm^2左右,玉米秸秆还田量为7 500 kg/hm^2左右)对农田土壤蓄水能力以及玉米和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覆盖还田处理的玉米和小麦农田2 m土体储水量均〉其CK,其中,玉米生长期储水量增幅为2.16%~13.62%,小麦生长期储水量增幅为0.95%~4.50%;单位面积穗数、穗粒重、千粒重和产量均≥其CK,其中,玉米增产9.39%,小麦增产11.70%。秸秆覆盖还田能够提高农田土壤的蓄水保墒能力;改善玉米和小麦的产量构成因素,提高粮食产量。  相似文献   

7.
不同量秸秆覆盖对春玉米光合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明不同量秸秆覆盖对春玉米全生育期光合特性的影响机理,2007-2009年在陕西合阳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旱农试验站,以传统耕作为对照(CK),设置玉米秸秆覆盖量分别为4500(S1)、9000(S2)、13500 kg· hm-2(S3)的定位试验.结果表明,各覆盖量处理春玉米叶片群体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Gs)在2008和2009年均表现出协同变化趋势,随覆盖量的递增,Pn、Tr、Gs、叶片水分利用效率(WUE瞬时)、PSⅡ潜在活性(Fv/F(0))、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光化学萃灭系数(qP)呈依次升高趋势,其中,S1和CK处理的Pn在2008-2009年均呈“单峰型”曲线变化特征,峰值出现在拔节期;S2和S3处理则表现为“双峰型”曲线变化特征,峰值分别出现在拔节期和孕穗期,且前者高于后者.S1、S2和S3处理2008年籽粒产量较CK分别显著增产7.65%、16.19%和17.84%(P<0.05).2009年各处理籽粒产量增长趋势和2008年一致,但增幅整体低于2008年,统计分析表明,S3处理光合特性及籽粒产量整体优于S2,但两者间无显著差异(P>0.05).以上结果表明,不同量秸秆覆盖措施均能通过改善春玉米不同生育时期光合特性,达到增产目的,但从有利于生产实际及提高经济效益来看,渭北旱塬乃至其他同类生态区(春玉米生育期降水量低于390 mm)进行玉米整株秸秆覆盖时推荐选择9000 kg·hm-2的覆盖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研究不同玉米秸秆还田方式对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方法】以秸秆不还田为对照(CK),设置4种秸秆还田方式,分别为秸秆粉碎翻压还田(T1)、秸秆粉碎行间覆盖还田(T2)、秸秆发酵翻压还田(T3)、秸秆炭化还田(T4)。研究了玉米叶面积指数、光合参数、干物质积累和转运、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化特征。【结果】秸秆还田对玉米生长和产量形成影响显著,不同秸秆还田方式间存在显著差异。各处理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表现为T3>T4>T1>T2>CK,玉米穗粒数、百粒重和产量均是T3处理最高。【结论】秸秆发酵翻压还田有利于提高玉米叶面积,增加光合速率和干物质积累和转运,从而提高玉米产量,是较好的秸秆还田模式。  相似文献   

9.
钾对大豆光合速率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田间栽培的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施钾量对大豆光合作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钾使大豆叶片的叶绿素含量、蒸腾速率和光合速率增加,同时也使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加大,株高、百粒重和产量提高,但过量的钾肥会使其降低。4个钾肥处理对光合特性及产量影响均存在着显著差异,施钾量30 kg.hm-2处理的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干物质积累量、产量等指标均表现出明显优势。总的来看,施钾处理的各项指标值均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10.
麦秆覆盖对夏玉米的生长及水分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2002,2003年2年的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小麦秸秆覆盖量(0,1030,2060,3090和4120kg/hm2)对夏玉米田土壤含水量、棵间蒸发、地温以及玉米生长状况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覆盖量4130kg/hm2处理的棵间蒸发量比不覆盖处理少10%;覆盖量越大,总耗水量越小,1030,2060,3090和4120kg/hm24种覆盖处理的两年平均总耗水量依次比对照减少约13.5%,9.5%,5.4%和3.8%;覆盖处理的地温在各生育阶段均高于不覆盖处理,尤其是表层0~10cm土层,覆盖量由低到高,分别比不覆盖处理增温0.7,1.5,0.7和0.2℃;覆盖处理的株高和叶面积指数在不同生育阶段均高于不覆盖处理,各覆盖处理之间的差别不明显;水分利用率随着覆盖量的增加而提高,覆盖量4120kg/hm2处理的产量及水分利用率最优。  相似文献   

11.
不同覆盖方式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秸秆与地膜双覆盖能够协调烤烟生长全过程的土壤温度,并且地温日变化幅度小,蓄水保墒作用显著。秸秆单覆盖对土壤性状改良与秸秆和地膜双覆盖相似,烟叶内在化学成分较协调,品质较高,但由于在烤烟生长前期不能提高土壤温度,使得烟叶生长速度较慢,产量下降;地膜单覆盖对土壤性状改良不及秸秆单覆盖和秸秆与地膜双覆盖,秸秆和地膜双覆盖使0 ̄20cm土层含水量平均比露地栽培提高16.82%,比秸秆单覆盖提高6.45%,比地膜单覆盖提高5.43%,而且烟叶成分较协调,产量与产值也较高。  相似文献   

12.
为筛选适合在本地区推广的马铃薯高产栽培的技术措施,对费乌瑞它进行了不同栽培模式和摆种方式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产量最高的是稻草覆盖,芽眼朝下摆放种植的处理11(2640.5kg/667m2);其次是双垄覆草盖土,芽眼侧向摆放种植的处理9(2591.5kg/667m2);常规种植的处理1产量为2478.5kg/667m2,居第3位.利用稻草覆盖种植可获得传统种植的产量,同时减少了挖掘时造成的破皮薯,提高了商品薯率.  相似文献   

13.
为量化分析秸秆覆盖量和施氮量对旱地春小麦的产量效应和协同作用,在APSIM模型中,设置秸秆覆盖量和施氮量2因素5个变化梯度,组合交叉设计25个处理,利用模型模拟25个处理的春小麦产量;于2016—2018年在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开展小麦大田试验,得到早播(ESW)、正常播(NSW)、晚播(LSW)春小麦产量的实测值,利用APSIM模型模拟2016—2018年春小麦的产量,将模拟值与实测值进行对比,对模型的适用性和模拟精度进行分析;对春小麦产量与秸秆覆盖量、施氮量的耦合关系进行二次多项回归和通径分析,利用Matlab计算春小麦的最大产量及对应的秸秆覆盖量和施氮量。结果表明:不同处理下产量的模拟值与实测值均位于15%置信带内,模型模拟精度较高,归一化均方根误差值为4.64%~12.22%,表明该模型在研究区具有良好的适用性;秸秆覆盖量和施氮量的增长对春小麦的产量效应为正效应,相应关系表现为开口向下的二次抛物线变化关系;ESW、NSW和LSW模拟情景下,春小麦最大产量分别为3 548.64、3 149.59、2 507.58 kg/hm2;ESW模式下,最佳秸秆覆盖量和施氮量分别为7 062.04、194.91 kg/hm2;NSW模式下,最佳秸秆覆盖量和施氮量分别为8 211.31、218.81 kg/hm2;LSW模式下,最佳秸秆覆盖量和施氮量分别为6 215.15、162.01 kg/hm2。  相似文献   

14.
红壤旱地玉米两季覆盖的抗旱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红壤旱地双季玉米种植制中就地解决旱季覆盖材料的可能性及覆盖的抗旱保墒效应。研究表明,以竹豆和早玉米稿秆分别作为伏、秋旱期间的覆盖材料是可行的。在两季覆盖下,玉米年增产率平均为6.9%。覆盖的保水效应:玉米封行前表现明显,每次降水(或灌溉)后,均可提高土壤抗旱能力5~7天。在此期间内能增加土壤含水量0.4%~0.8%;玉米封行后,覆盖有利于保蓄阵性降水,但对防止土壤水分蒸发损耗作用甚微。  相似文献   

15.
在自然接种条件下,通过监测田间发病率和严重程度,研究黄土高原旱作农业区少免耕措施对小麦白粉病的影响.6种少免耕措施分别是:传统耕作不覆盖(CK);免耕麦草覆盖;传统耕作秸秆还田;传统耕作地膜覆盖;免耕不覆盖;免耕地膜覆盖.结果表明:在6种不同少免耕处理中,传统耕作不覆盖(CK)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高于其它处理,而产量均低于其它处理.其中,传统耕作不覆盖处理田块中小麦白粉病的发病率为76.22%,病情指数为36.86,产量为1 416.05 kg/hm2.免耕地膜覆盖处理田块小麦白粉病的发病率、病情指数最低,分别为59.25%、24.08;而产量最高,达到2 081.06 kg/hm2.因此,免耕地膜覆盖耕作技术,能有效降低小麦白粉病的危害.  相似文献   

16.
郭霄  韩茁  徐建新 《安徽农业科学》2012,(13):7694-7695,7776
通过多年试验及数据监测,在防雨棚下的测坑中设置不同的水分处理,研究无覆盖与秸秆覆盖对冬小麦耗水特征、产量以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区冬小麦生育期间,覆盖与不覆盖处理间总耗水量差异明显,但不显著;秸秆覆盖对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也存在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烟叶品质,进行了对植烟土壤不同覆盖方式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高C/N比秸秆与地膜双覆盖能够协调烤烟生长全过程的土壤温度,并且地温日变化幅度小,蓄水保墒作用显著,有机质积累明显,腐殖化作用强,使得烟叶内在化学成分比例更协调,产值高。秸秆单覆盖对土壤性状改良与秸秆和地膜双覆盖相似,烟叶内在化学成分较协调,品质较好,但由于在烤烟生长前期不能提高土壤温度,使得烟叶生长速度较慢,产量下降,产值与地膜单覆盖差异不显著;由于没有新鲜的有机质补充,地膜单覆盖对土壤性状改良不及秸秆单覆盖和秸秆与地膜双覆盖,从而使得烟叶品质较不协调,但产量较高,产值也较高。  相似文献   

18.
烤烟栽培保水抗旱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不同栽培保水措施对烤烟水分利用效率以及对烟叶产质量的影响程度,根据烤烟生育期内烟地畦面进行施用保水剂、施用秸秆、秸秆覆盖、地膜覆盖和对照等保水处理试验对比,分析了不同保水抗旱栽培措施对土壤含水率、农艺性状和产量产值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秸秆能很好地保水抗旱,对提高烟叶的总产量,提升中上等烟比例,增加产值等大有好处.  相似文献   

19.
保护性耕作对小麦田杂草发生规律及小麦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了免耕覆盖玉米秸秆与旋耕玉米秸秆还田对小麦田杂草发生规律及对小麦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耕作方式麦田的杂草种类差异不大,免耕覆盖玉米秸秆能降低杂草发生的数量,但对小麦农艺性状和产量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耕作覆盖对旱作土壤团粒结构、马铃薯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方法】于2013—2016年进行连续3个作物生长季定位试验,通过设置3种耕作方式(深松、免耕、翻耕)和3种覆盖措施(秸秆覆盖、地膜覆盖和不覆盖),研究耕作结合覆盖对土壤团聚体数量、土壤蓄水量及马铃薯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耕作方式、覆盖措施及二者交互作用可显著增加0—40 cm土层>0.25 mm土壤团聚体含量,深松覆盖秸秆处理0—20 cm土层>0.25 mm土壤团聚体含量在欠水年(2016)和相对欠水年(2014)分别较翻耕不覆盖显著提高14.2%、16.9%,而免耕覆盖秸秆处理在平水年(2015)较翻耕不覆盖显著提高8.5%;20—40 cm土层>0.25 mm土壤团聚体含量在欠水年以深松覆盖秸秆、相对欠水年深松覆盖地膜和平水年免耕覆盖秸秆处理最高,分别较翻耕不覆盖显著提高18.2%、21.5%、18.7%。耕作方式、覆盖措施及二者交互作用对0—200 cm土层蓄水量影响显著,深松覆盖秸秆处理休闲期土壤蓄水量分别在相对欠水年、欠水年和平水年较翻耕不覆盖处理显著提高29.6%、9.3%、11.4%;其关键生育时期平均土壤蓄水量分别在欠水年和相对欠水年较翻耕不覆盖显著增加21.9%、28.9%,而免耕覆盖秸秆处理在平水年较翻耕不覆盖处理显著增加17.1%。在相对欠水年,耕作方式对马铃薯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无显著影响,而覆盖措施及耕作与覆盖交互作用对其有显著影响,以免耕覆盖秸秆处理最佳,分别较翻耕不覆盖处理显著提高51.8%和50.5%;在平水年和欠水年,耕作方式、覆盖措施及其二者交互对马铃薯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有极显著影响,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均以深松覆盖秸秆处理效果最佳,平均较翻耕不覆盖处理显著提高56.9%和44.8%。【结论】耕作结合覆盖措施可改善耕层土壤团粒结构,显著增强休闲期和生育期土壤蓄水保墒能力,从而显著提高马铃薯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在平水年和欠水年采用深松结合秸秆覆盖、相对欠水年采用免耕结合秸秆覆盖模式可实现宁南旱作马铃薯增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