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草履蚧是以卵在树周围的土缝、杂草、枯枝落叶中越冬的。该虫在0℃以上时即可孵化。2月上旬,草履蚧会进入孵化盛期,如遇雨天,则会更加集中地孵化出蛰。草履蚧孵化后,一般会暂先居住在卵囊中。到2月初,伴随着气温的升高,草履蚧就会以若虫的形式出现。2月中下旬至3月的上中旬,草履蚧的成虫开始逐步上树,并会顺着树干爬至树木的嫩枝、幼芽等处,进行刺吸为害。草履的蚧刺吸为害,会造成树木的衰竭,和梢枝的枯萎,甚至是树木的死亡。  相似文献   

2.
孔建  张乃鑫 《华北农学报》1990,5(3):104-111
伪钝绥螨在11.23~36℃的温度范围内均能正常生长,但在30℃以上产卵量降低一半.相对湿度70%以上是其生育的适宜湿度,低湿度下卵的孵化率低,是影响成活率的主要原因.但低湿度并不影响卵的胚胎发育,而是阻碍幼螨的孵化,只要在卵期的最后7~10小时有适宜的湿度,仍有很高的孵化率.该螨取食山楂叶螨或朱砂叶螨均能正常生育,取食苹果、桃的花粉,其产卵量和发育速度与取食叶螨无显著差异.根据伪钝绥螨对环境的要求及我国北方苹果园的生态条件,作者认为有可能在渤海湾一带的苹果产区定居,并能对害螨发挥较好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研究亚油酸甲酯对朱砂叶螨的生物活性。采用玻片浸渍法和叶片残毒法测定生物活性。亚油酸甲酯具有较强的触杀、产卵抑制和驱避作用,浓度为5 mg/ml时,对朱砂叶螨的雌成螨和卵24h后的校正死亡率分别达到82.82%和78.54%,LC50分别为1.4434mg/ml和2.0283mg/ml;对雌成螨24h后的产卵抑制率和驱避率分别达到78.46%和95.61%。本试验为亚油酸甲酯作为杀螨活性物质的作用机理的探索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对自然感染绵羊从春末夏初开始在病羊身上、羊圈连续定期采集病料,镜检查找和观察病原,并对羊体上的痒螨进行跟踪观察,结果表明:绵羊痒螨在夏季随着气温的升高,逐渐进入潜伏期,大量螨虫死亡,痒螨寄生数量急剧减少,仅有极少数带卵雌螨移行寄生在颈部、耳廓周围毛密处,原患部逐渐长出新毛,绵羊痒螨以带卵雌螨的形式越夏。  相似文献   

5.
中川智之  郭见早 《茶业通报》1991,13(4):48-48,47
茶园中所指的螨类是指神泽叶螨,由于神泽叶螨嗜好危害茶树新芽,直接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神泽叶螨的天敌类,已知的主要有长刺钝绥螨、食螨蓟马、瘿蚊、隐翅虫等。一般认为这些种类中最早研究应用的为长刺钝缨螨,特别是在静冈县较大范围内发生,且已成为抑制神泽叶螨发生的主要天敌。比长刺钝缨螨发生稍少的为食螨蓟马。食螨蓟马属缨翅目、蓟马科,雌成虫约0.8毫米,雄成虫比雌成虫稍小。前翅的茎部、中部和近先端处有3对褐色斑纹,全体上有6个斑点,由此称为六点蓟马,体色呈黄白色,幼虫刚孵化时呈半透明的白色,随着生长发育而逐渐成为黄白色。蛹包括前蛹、后蛹在内地呈乳白色,其步行活动较缓慢。  相似文献   

6.
经4年系统观察,茶黄螨在绥阳发生逐年趋重。该虫年发生23代,每年6月至8月以成螨和若螨在辣椒上发生危害重。此虫以成螨在牛皮菜、狗牙根杂草等植株下部叶片凹陷处聚集越冬。采取消灭越冬虫源适时施药防治,可减少其危害。  相似文献   

7.
以河南省虞城县、获加县和灵宝县棉田朱砂叶螨种群动态数据和气象资料为建模材料,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分别组建了雌成螨、幼若螨和卵的预报模型。利用该模型对太康县和郑州市棉田朱砂叶螨种群动态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8.
王莉 《种业导刊》2013,(3):30-30
1形态特征麦蚜虫体很小,体色浅绿、绿色至深绿。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以无翅型孤雌蚜生活。在营养不良、环境恶化或群体密度大时,则产生有翅型迁飞扩散。2发生规律麦蚜一般一年发生10~20代。麦二叉蚜以卵越冬,翌年3月底4月初开始孵化,进行孤雌生殖2~3代后产生有翅蚜迁飞转移。气温升高后,一个孤雌蚜一天可生2~8头若蚜,最多20多头,4~10d可完成一代。小麦收获后,在田边杂草上和土缝内过夏,秋播麦苗出土后,又转到麦苗上繁殖危害,秋末产生有性蚜交配产卵在麦根部越冬。麦二叉蚜耐寒力强,  相似文献   

9.
四纹豆象单头雌虫的产卵量通常取决于它们唯一可以利用的豇豆量。巴西品系的雌虫和也门品系的雌虫在40粒豇豆上比在5粒或10粒豇豆上所产的卵多。但是,当给它们提供100粒或140粒豇豆时,其产卵量也不会再增加。在给尼日利亚品系的雌虫提供5粒或更多的豇豆时,其产卵量并无明显的不同。单头雌虫在不同数量的豇豆上所产的卵孵化而成的成虫数因豇豆的数量与雌虫所属的品系而变化。也门品系大约平均每粒豇豆产生一头成虫,其每粒豇豆上至少着一粒卵。因此,每头雌虫产生的后代成虫数便随着着卵的豇豆数目稳定增长。当尼日利亚品系的每头雌虫可以利用来产卵的豇豆是40粒,而不是50粒或10粒时,它就会产生更多的成虫。但是,如果它们有更多的可以利用的豇豆,成虫的数量也不会再增加。巴西品系每头雌虫产生最大数量的成虫后代所需的豇豆量为100粒。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即决定最大限度产卵力和成虫后代产生的条件在品系内及品系间是不同的。如果把这些材料用于种群模拟,其意义就特别重要了!其原因在于它说明了这一害虫对生态因素的种内差异。  相似文献   

10.
一种新入侵棉花害虫——眩灯蛾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近两年发现的一种新入侵棉田的重要荒漠植被害虫——眩灯蛾[Lacydes spectabilisc(Tauscher)]的生物学特性。介绍了卵、幼虫、蛹、成虫的形态特征。其寄主较为广泛,1年发生1代。4月中、下旬出蛰危害,5月中旬老熟幼虫开始越夏,7月下旬开始化蛹,8月下旬成虫羽化并产卵,9月中旬幼虫孵化。提出了该虫的监测与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不同寄主植物对朱砂叶螨种群增殖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室内研究了6种寄主植物对朱砂叶螨种群内在增殖力的影响.结果显示,朱砂叶螨嗜食寄主植物为大豆、绿豆,其次是西瓜、棉花,非嗜食植物为芝麻和玉米.在不同寄主上,雌螨平均历期、平均单雌产卵量、净生殖率、内禀增长率和种群加倍天数均有明显不同.根据各作物上朱砂叶螨种群动态模型计算,棉花和绿豆或大豆间作,1月后螨害程度比棉花单作增加5.7倍或6.7倍;和芝麻或玉米套种,则不利于螨害发展.因此,建议棉花宜与芝麻、玉米间作,避免与绿豆和大豆套种.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近两年发现的一种新入侵棉田的重要荒漠植被害虫--眩灯蛾[Lacydes spectabilisc(Tauscher)]的生物学特性.介绍了卵、幼虫、蛹、成虫的形态特征.其寄主较为广泛,1年发生1代.4月中、下旬出蛰危害,5月中旬老熟幼虫开始越夏,7月下旬开始化蛹,8月下旬成虫羽化并产卵,9月中旬幼虫孵化.提出了该虫的监测与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3.
山楂叶螨活动螨空间格局及空间动态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刘奇志 《华北农学报》1994,9(1):108-113
据1989年4-9月在北京延庆辛庄堡苹果园调查资料,以Iwao回归法,Taylor幂法则及4个聚集指标对山楂螨活动螨在苹果内的空间格局(静态水平),空间动态(时-空-量水平)进行了测定。初步结果表明,该活动螨呈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全年发生期可分为前期,中期、后期三个时期(4月、5-6月、7-9月)。前期(叶族)为赵冬螨出蛰期,以东方,上层及内膛的螨口密度大;中期(叶片)为螨口增长期;  相似文献   

14.
麦岩螨种群密度效应及防治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结果表明:麦岩螨种群密度与其寿命、繁殖、迁逃等关系密切,随着种群密度的增加,麦岩螨卵的孵化率降低,初孵幼螨死亡率增加,雌成螨繁殖力下降,寿命缩短,扩散迁逃率增加,其危害密度为每株小麦20 ̄40头及其以下。防治指标为:返青期百茎螨量1400头,危害指数为1%;拔节期百茎螨量6700头,危害指数为6.5%。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田内、田外调查和资料收集整理等方法研究了影响害螨种群变化的主要因素。结果显示:棉田害螨在4月底5月初始见中心株,全年有2个高峰期,分别在5月下旬至6月初和8月3日左右。棉田害螨种群受越冬基数、田边杂草螨源、天敌、气象因素等影响,害螨越冬基数越高,田间始见期越早,种群数量越大,发生程度越重。田边杂草有螨株率越高,螨量越大,棉田害螨发生越重。棉田天敌种群数量随害螨种群数量的增减而增减,天敌对害螨有明显的跟随与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9种杀螨剂对朱砂叶螨不同发育阶段的室内毒力测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马惠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23):375-379
室内采用FAO推荐的玻片浸渍法和叶碟法分别测定了9种杀螨剂对朱砂叶螨雌成螨和卵的毒力。结果表明,杀螨活性最高的是阿维菌素,其次是溴虫腈,卡死克、噻螨酮、哒螨灵、三唑锡也具有较好的杀螨效果,炔螨特的杀螨效果较差,甲氰菊酯和氧化乐果的杀螨效果最差;阿维菌素对朱砂叶螨卵的毒力最高,毒力次之的是噻螨酮、哒螨灵、溴虫腈、三唑锡和卡死克,甲氰菊酯、炔螨特和氧化乐果对卵的毒力最差。另外,对朱砂叶螨雌成螨和卵毒力相差最大的是噻螨酮和哒螨灵,毒力分别相差150.27和134.28倍;其次为三唑锡,相差69.80倍;溴虫腈、卡死克、阿维菌素、氧化乐果、甲氰菊酯、炔螨特对卵和雌成螨的毒力差别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7.
运用田间观察与室内外饲养相结合的方法,对西藏林芝地区青稞地蜘蛛优势种喜马拉雅狼蛛Lycose himalayaensis Gravely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进行了研究。详细记载了喜马拉雅狼蛛求偶与交配行为过程、产卵与护卵习性、孵化及携幼行为、幼蛛生长、蜕皮、各龄期形态特征、亚成蛛及性成熟。喜马拉雅狼蛛在西藏林芝地区1a发生2~3代,第3代不完整,以第2代历期最短,第3代(越冬代)历期最长;以成蛛或幼蛛越冬;5月中旬即由田边草丛向青稞地内迁移,在青稞作物全生育期间出现2次卵高峰、2次种群密度高峰;在室内发现4龄后的幼蛛在袋状网内蜕皮、交配期和携卵期有结袋状网或幕状网的习性;属游猎型蜘蛛,性凶猛,常游猎在植株、陆地、草地等处捕食飞虱、叶蝉、蚜虫等多种青稞害虫以及其他小型昆虫,其捕食量与龄期、蜕皮和性别有关。雌雄蛛均可多次交配,雌蛛一生可产卵3~5次,卵囊含卵量20~60粒,平均40粒。平均孵化率89.8%。孵化的幼蛛,先群集在雌蛛的背部,4~7d后离开雌蛛分散捕食。幼蛛一般蜕皮6~7次,出卵囊前至少蜕皮1次。喜马拉雅狼蛛的产卵前期3~7d,平均5d;卵期11~17d,平均14d;幼蛛期65~142d,平均98.6d;成蛛期112~168d,平均115d左右,雌蛛较雄蛛长20~45d,平均34.6d。性比除第1代外的各代均为雌多于雄蛛。幼蛛出卵囊后至性成熟的成活率为18.4%~51.3%,平均达31.8%。室内饲养发现在一定湿度条件下,不提供食物成蛛可存活23~52d,平均36.5d。  相似文献   

18.
室内测定了阿维菌素和橡胶籽油对朱砂叶螨的毒力及其复配剂的联合作用。结果表明,阿维菌素和橡胶籽油对朱砂叶螨雌成螨的LC50分别为0.01 μg/ml和1311.81 μg/ml;阿维菌素与橡胶籽油复配对朱砂叶螨成螨增效作用显著,共毒系数最高为293.90;阿维菌素及其与橡胶籽油最优复配剂对经药剂处理螨卵孵化的若螨具有显著的杀灭活性,且相同浓度下复配剂显著优于阿维菌素单剂,但两药剂对螨卵的直接毒杀活性均很低。阿维菌素与橡胶籽油复配剂这一高效、安全生物农药在害螨防治中极具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光照对截形叶螨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长短光照对截形叶螨的影响有着显著差异,在30度时短光照明显延缓该螨的发育,Rm值相应降低,并且存活率和产雌卵率曲线均滞后于长光照处理。  相似文献   

20.
11种丙基酚类物质对朱砂叶螨的杀螨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静  冯岗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7):285-288
分别采用玻片浸渍法和叶片浸渍法在室内测定了11种丙基酚类物质对朱砂叶螨的杀螨作用,结果表明,百里香酚、香芹酚、丁香酚和3-甲基-4-异丙基苯酚等4种酚类物质对朱砂叶螨具有很好的触杀作用,24 h的校正死亡率均在90以上;百里香酚对朱砂叶螨的卵孵化具有明显的影响,处理后4 d的卵孵化率仅为16.22%,显著低于对照及其它处理;产卵抑制试验显示百里香酚、香芹酚和丁香酚对朱砂叶螨具有显著的产卵抑制作用,其抑制率均在8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