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近两年,在我场的部分茶园中发现了茶芽枯病。一号山头的常规茶园,连续两年发病率高达80%左右,被害茶树芽叶枯焦,甚至新梢亦枯死,造成该片茶园减产40—50%。一、茶芽枯病的症状主要发生在新稍的芽叶上,嫩梢有时亦受害。芽叶发病多自叶尖或边缘出现黄褐色小斑,以后逐渐扩展为褐色或黑褐色的不规则大斑,并无明显的边缘。  相似文献   

2.
茶芽枯病分布及症状:茶芽枯病是近年新发生的一种病害,在大部分茶区均有分布。茶树感病后,芽梢生长明显受阻,直接影响春茶产量和品质。主要为害春茶一芽1~3叶,叶上病斑先在叶尖或叶缘产生淡黄色或黄褐色,扩展后呈不规则形。芽尖受害呈黑褐色枯焦状,萎缩不能伸展。后期病部表面  相似文献   

3.
王亦财 《茶业通报》2003,25(1):32-32
茶黑毒蛾,又名茶茸毒蛾,除危害茶树外,还危害油茶等常绿木本经济作物。泰顺县地处北纬27,茶黑毒蛾在我县茶区年发生4代,尤以四代为害严重。我县现有茶园面积4300hm2,60%茶园分布在海拔600~700m的山地,曾于1997年严重发生后,2001年因夏秋气候较干旱,茶园管理粗放,再度在我县茶区严重发生面积达600hm2,累计损失茶叶产量125t,产值近100万元。1发生原因分析1.1气候适宜于茶黑毒蛾的发生近年来冬天严寒,春暖干旱的气候特点,为茶黑毒蛾安全越冬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增加了越冬后的有效虫…  相似文献   

4.
<正>福建省植保植检总站近日发布预警信息,要求有关地区抓紧防治高山茶假眼小绿叶蝉。据介绍,福建省高山茶区的茶假眼小绿叶蝉全年为害高峰期一般在7~9月。据大田、安溪、永泰、武夷山、蕉城、尤溪、南靖、福鼎等地高山茶园近期调查,平均虫梢率30.0%、比去年同期多85.2%,平均百叶虫量16.4头、比去年同期少4.1%,大部分高山茶园虫口密度超过防治指标。综合分析,预计今年茶假眼小绿叶蝉在高山茶上偏重发生。各地务  相似文献   

5.
<正>高山茶园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生长发育的茶叶内含物丰富,香味浓,品质优。常言道:高山出好茶,这是一般平原丘陵茶叶无法媲美的。但高山茶园由于冬季寒冷和早春寒潮的侵袭,常使茶树遭受冻害,造成茶叶减产、茶农减收。笔者对高山茶园茶树防冻技术进行多年探究,总结了一套综合防治冻害的措施,防治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1.选择抗寒品种高标准建园,为茶园抗寒打好基础我国茶区辽阔,南北纬度跨越大。南部茶区栽培  相似文献   

6.
几种农药对茶小绿叶蝉的防效及对主要蜘蛛的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俊起  汪钧 《茶业通报》2001,23(4):23-25
茶小绿叶蝉 (EmpoascaflavescensFabricius) ,又名茶浮尘子、小绿浮尘子、叶跳虫 ,属同翅目叶蝉科。国内茶区均有分布 ,寄主除茶树外 ,还有桃、李、油菜、大豆、花生、十字花科蔬菜等。主要以成、若虫刺茶树嫩梢汁液 ,消耗养分和水分 ,为害后茶树节间缩短 ,芽叶萎缩 ,芽尖、叶尖和叶缘变红褐焦枯 ;同时 ,干茶碎片多 ,有异味 ,从而大大影响产量和品质。目前 ,茶小绿叶蝉已成为我省皖南茶区的主要害虫。为了有效的防治茶小绿叶蝉 ,降低茶叶中农药残留量 ,筛选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 ,提高祁红品质 ,以达到规定…  相似文献   

7.
茶蛾蜡蝉又名碧蛾蜡蝉、绿蛾蜡蝉,全国大部分产茶省、自治区均有发生。近几年来,在皖南茶区逐步上升为茶树的一种主要害虫,危害十分严重。为了做好该虫的防治工作,现将其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介绍如下。1 危害性茶蛾蜡蝉主要以成虫和若虫刺吸茶树汁液为害,被害枝梢上覆盖有一层棉絮状物。并易招致煤病发生,致使芽叶生长受阻,树势衰弱,甚至芽梢枯死,引起茶叶减产和品质下降。除为害茶树外,还为害油茶、桃、柿、葡萄、乌桕等多种树木。2 害虫识别成虫体长6~8mm,翅展18~21mm,体和前翅粉绿色,顶角钝,臀角呈直角,翅脉、后缘、外缘及前缘一…  相似文献   

8.
太平猴魁产于黄山市(原太平县)新明乡三合村猴坑一带高山的猴村、猴岗、颜家三个生产队。是我市最古老的茶区之一。猴魁创制于1900年,当时南京江南春茶庄设在太平县新明茶区的茶叶收购站,收购尖茶运往南京出售,获得高价,猴坑茶农王老二在凤凰尖用一芽二叶制出猴魁,规格好,质量高,为尖茶之魁首,因其产地在猴坑,所以称为“猴  相似文献   

9.
茶农 《茶业通报》2003,25(2):77-77
茶树是喜湿植物,在水分条件充裕时,新梢生长旺盛、展叶数量多、持嫩性强、内含成分丰富。因此,在我国多数茶区春季雨水充沛、空气相对湿度大,加上其他环境因素协调,茶叶品质优良。而夏、秋季降雨量相对减少,尤其是日照时数长、强度大,故水分蒸发、蒸腾量大,相对缺水,甚至造成干旱,长江中下游茶区更常有“夹秋旱”发生,使茶叶明显减产,严重时茶树可受旱害而死亡,此时的茶树表现为下部老叶渐变红褐色,以致脱落,顶部嫩叶,嫩梢中午常因失水而皱缩似萎蔫状,所以应引起生产者高度重视。预防的方法有:铺草覆盖茶树行间,春、夏季刈割青草或其他作物…  相似文献   

10.
穗芽指禾谷类作物收获前因天气久雨不晴,高温高湿诱发谷粒在穗上发芽。在我国,穗芽最常见于杂交水稻制种F1种子。在杂交稻种子生产过程中,种子乳熟期后因高温高湿天气诱发穗芽或发生早萌性生理变化而严重影响杂交稻的种子质量。根据调查,平均每年杂交稻种子质量因内部早萌性生理变化而导致的种子生活力下降的幅度在10%以上,因穗芽而减产10%~20%,严重的达50%以上,由此种子丧失再生产功能和商业价值。  相似文献   

11.
茶树新梢是很强的代谢库,它竞争树冠面上留养叶的光合产物。新梢又是制茶原料。所以合理采摘是保证茶树生产能力和茶叶品质的基础。以树冠面上的成熟叶片,用5uci的放射性碳处理24hr,然后采下分别带有芽,一芽一叶,一芽二叶和一芽三叶的新梢,制成茶样,用以测定各新梢的放射性强度。材料与方法新梢来源于经剪采的无性系TV_(20)茶树。1983年春进行离体培养(用洋菜培养基);当年春秋季在田间条件下对未推广的阿萨姆无性系茶树(30年生,叶色浅绿,正常剪采)进行研究;1984年和1985年又以TV_1成年茶树作了重要试验,研究季节性和品种间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益微对茶树新梢生化成份的影响效应研究罗影霞,程鸣珂(安徽省农科院祁门茶叶研究所)茶树益微对茶树不定芽的萌发具有极强的启动作用,可促使更多的不定芽萌发,以芽密优势取得茶叶增产,并且对茶芽有优异的促长效果和持嫩作用,增加优质鲜叶数量及其整齐度,因而又可提...  相似文献   

13.
碧蛾蜡蝉(Geisha distinctission walker)属同翅目蛾蜡蝉科,以成若虫刺吸为害嫩梢,影响新梢生长,且受害的茶园常招致茶煤病流行,致使茶园长势衰减,产量降低,品质下降,近年来该虫在我茶区部分茶场茶园内大面积发生,虫口年际增长速度较快,大有蔓延之势。但各地只对其形态特征及生活习性进行了观察,对其若虫在空间的分布型和抽样技术  相似文献   

14.
<正>茶芽枯病于1976年在我国浙江省首次被发现,广泛分布于南方各大茶区,主要为害茶树,使发病芽叶生长受阻,直接影响茶叶的产量和质量,大流行年份可减产20%~30%,并致品质下降。发病原因:引发茶芽枯病的病原为半知菌亚门叶点霉属真菌(图1),其球形的埋生分生孢子器壁薄,膜质,成熟时突破表皮外露。无色、单胞的分生孢子圆形至椭圆形,内含1~2个油球。在24℃左右  相似文献   

15.
几年来在溫州茶区茶毛虫为害比較严重。幼虫食叶片成半透明之斑,以后随着幼虫長大,蚕食叶片甚至叶脉和叶柄,茶树形成光秃的枝梗。茶毛虫的发生为害恰是茶芽伸長阶段,也是采叶时期,因此幼虫为害后严重的妨碍了新枝叶的生長及养分的制造,使茶叶树生机很难恢复,也影响了茶叶質量。人們若碰着幼虫或幼虫結成絲網皮肤会紅腫痒痛,妨碍采茶和茶园管理工作的进行。55年永加县茶山乡一带約1500亩茶园,由于茶毛虫为害,造成严重減产,約損失产量50%。因此防治茶毛虫成为我区在茶叶生产上重大問題,也是我区茶农迫切要求解决的問題之一。  相似文献   

16.
葡萄花果期管理六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抹芽定梢 一般进行2~3次。第一次是在萌芽后到展叶初期进行。抹去老蔓上无用的芽、结果母枝的弱芽和其他芽眼的副芽,留大而扁的主芽;第二次在新梢长到10~20cm,展开4~5片叶时进行。选留粗壮、有花穗的新梢,抹去弱枝、徒长枝和过密的发育枝,  相似文献   

17.
梨茎蜂俗名折梢虫,属膜翅目茎蜂科,以成虫和幼虫为害梨树新梢,近年来招远市梨园受害严重。据笔者2007年4月下旬调查,梨树新梢被害率达90%以上,部分梨园新梢被害率达100%,严重影响树体成形和树冠扩大。部分幼虫还蛀人果台,影响果实发育。笔者对梨茎蜂的为害特点与发生规律进行了调查,总结出防治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18.
<正>茶云纹叶枯病是最常见的茶树叶部病害,在全国各茶区广泛分布且普遍发生。茶树患病后,叶片常提早脱落,新梢出现枯死现象,致使树势衰弱,严重时茶园呈现一片枯褐色,幼龄茶树可出现全株枯死。发病原因:引发茶云纹叶枯病的病原为半知菌亚门的山茶炭疽菌(图1),有性态属子囊菌亚门的山茶球腔菌。其生于叶片的表皮下的分生孢子盘在成熟时可突破表皮外露,并释放大量的分生孢子。顶生1个分生孢子的分生孢子梗,间生刚毛。长椭圆形或圆筒形的无色、单胞分生孢子两端圆或略弯,内含1~2  相似文献   

19.
今年夏茶后期,怀宁县茶场用不同浓度的三十烷醇进行喷施试验,结果鲜叶产量有明显增加,浓度为0.5PPM的比用清水对照增产80.7%;1PPM增48%;0.75PPM增产28.7%,但是以茶树生育基础较好的丰产园增产效果好,而低产茶园喷施浓度高反而有减产趋势。一般喷后新梢密度、长度和粗度都有增加,叶张较肥厚,干茶制率也增加1.8%,但由于喷施后鲜叶持嫩性较差,所以外形泡松,尤其是高浓度处理更明显。  相似文献   

20.
茶芽粗腿象发生生态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芽粗腿象(Ochyromeraquadrimaculatavoss)是江西茶区春茶期的重要芽叶害虫,但由于环境条件的影响,其发生数量、为害程度、年度间有较大差异,即使同一年份同一地区的不同地块茶园也有所不同。搞清茶芽粗腿象的发生生态,这对有该虫发生的地区,预测其来年的发生危害情况、为害地块及防治此虫均有参考价值。笔者对此虫的发生生态做了初步研究,结果如下。1 气候1.1 气候对发生量的影响 在婺源的观察结果表明,1、3月份降水多,2月下旬至3月下旬的气温低,或6、7月份降水特多,均不利于茶芽粗腿象的发生为害。例如,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